在攝影師十分發達的今天,攝影可以替代寫實性繪畫嗎?

Irene_haha


老套路,兩個緯度看這事。

從藝術品角度看,寫實繪畫的藝術價值逐漸下降,最後歸於無窮小,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個趨勢還表現在市場上,這五十年來,藝術品拍賣的創紀錄價格,尤其在西方國家,都是現當代藝術品所成就。與此同時,傳統風格的寫實藝術品則多有跌幅或鮮有問津。

正是西方寫實藝術的兩座高峰,古希臘雕塑和文藝復興三傑的雕塑及繪畫,為寫實藝術其後的不斷衰敗開闢了下坡之路。

其實音樂也是這麼回事,為了剔除文學元素,許多作曲家不標題目,只記“作品N號”。

東方藝術的發展史也異曲同工,以《溪山行旅圖》為代表的山水畫;以黃荃、宋徽宗為代表的花鳥畫;以朗詩寧為代表的人物畫,寫實藝術登頂後都在近幾百年來紛紛式微。

暗合“時間定律”,和所有事物一樣,滄桑興衰是很自然的。照相機的出現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從藝術家的角度看,早期藝術都是為權貴所有,政治、宗教、文學都要求畫家的高度寫實力,而畫家的主體意識下的創作空間是很微不足道的。

文藝復興之後,受哲學人本主義的啟蒙,個體的主體意識開始萌芽,以至於到十九世紀末印象派出現,宣佈了造型藝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以畫家主觀意識為主要根據 (最多以客觀世界做為表徵)的新時代。

之後100多年又過去啦,現在無論東西方的主流畫家,集體有意識地追求著自己作品中的最大的權重一定是主觀世界的由衷表現,許多人甚至把追求純藝術作為理想,而絕不會再把客觀世界中的外在再現奉為圭臬。

照相機,現在還有攝像機,完全可以又快又好又方便又經濟地搞定寫實、再現這些個事啦。

當然,傳統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外許多畫家仍然堅持保守主義的價值觀,自覺反對或隔離當代藝術,這也無可厚非,畢竟老叔論證過:存在即合理。

再說,在學習繪畫和設計的初級階段,造型能力的培養或許缺少不了寫實訓練;作為文學的附屬物(插圖)、科學的附屬物(示意圖)、政治的附屬物(宣傳畫),人性的附屬物(人像)等等,寫實繪畫也一定會有他的生存空間。但時間會讓這個空間逐漸萎縮的很小很小。


聞道深般若


攝影或許是永遠替代不了繪畫的。也許未來相機植入AI功能,開始有選擇地加強某些景物,忽略某些景物,同時自己開始創造影像的時候,才能達到和繪畫平起平坐的位置。現在離這個距離還非常遙遠。

同樣是二維的圖片,繪畫者可以運用經驗將畫面,通過明暗對比,虛實對比,大小對比,色彩對比等一系列手段。把形象處理的非常生動和立體。攝影在這裡就無法這一點。雖然通過燈光等手段可以讓畫面拍的更加立體,但是,很難做到繪畫者在畫面中表達出的那種生動的感覺。許多人沒有深刻地瞭解過繪畫,甚至沒有去過畫廊看過真正的現代手法表達的一些繪畫藝術品。大多數只是通過一些印刷品來了解繪畫作品,這和真實的繪畫作品有著巨大的感染力的差別。

比如在網絡上看到一幅華裔西班牙的畫家。用寥寥幾筆,就把人的體積和質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有實有虛,有仔細描摹,有虛幻一筆帶過。這種瀟灑靈動的處理畫面方式,不是簡單的機械模仿可以達到的,攝影更加無法達到這種境界。可以舉一個簡單裡的例子來說明:攝影的圖片,就好比印刷精美的漢字。而繪畫則是大師書法。我在看不懂書法的時候,也覺得印刷體真的工整,好看。書法大師的書法,反倒是歪歪扭扭的缺少橫平豎直的規則。但是當你看多了大師的作品,然後你才可以瞭解到書法的精髓。


任吉的雲吹


這麼說吧,僅針對寫實性繪畫,攝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替代寫實性繪畫的,給你說說我的理解吧:

1、攝影是攝影師以一定的創作靈感,通過攝影機去拍攝不同對象的藝術創作過程。而寫實性繪畫是“大師”通過攝影機拍攝而來的藝術作品,或是直接以一定的現實對象為基礎,用畫筆這麼一點點繪製出來的。當然,寫實性繪畫很考究藝術家的功底這點不假,但攝影作品能從更多角度的去挖掘和呈現不一樣的美。美,個人理解始終是多元和多維度的。

2、寫實性繪畫不容易進行傳播,也就造成作品在受眾層面的狹隘,要讓寫實性繪畫作品進行傳播,現實的情況還是需要攝影師通過拍攝後去進行傳播。對同一對象來說,既然可用攝影來進行表達,為何還需要通過寫實性繪畫?而如此,無非是為了宣揚“創作者”的繪畫技巧是如何高超而已。

3、在某個層面上,寫實性繪畫的“大師”們掌握了極其苛刻的繪畫技藝,在繪畫技藝中得到了良好的傳承,但是他們或許已經缺乏自有創作的靈感。沒有靈感怎麼辦?只能拼技藝,於是會將攝影作品(部分寫實性繪畫大師亦是攝影師)的內容用寫實性繪畫的方式做二次呈現。因此,實際意義上寫實性繪畫的藝術呈現,已經是被攝影作品替代了,只是很多人都不願去承認這個事實,因為,這會動了他們的蛋糕。





街拍最封面


肯定是替代不了的。因為攝影和寫實性繪畫本身就是兩種藝術形式。創作和對藝術的表達完全不同。所以,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

應該說寫實性繪畫要比攝影創作起來更困難,因此也更具藝術價值。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大框架的比較。因為攝影精品也是千金難求,極具藝術價值的。

(冷軍超寫實人像)

像中國比較有名的超寫實派畫家冷軍,他的寫實繪畫已經到了以假亂真,毫毛畢現的地步,可能高端單反出的片子,放大之後的細節,都不見得有他繪畫作品表現的惟妙惟肖的。這種水平,真心是高端器材都要敗下陣來的。這類的超寫實作品,你打眼咋看的話,一定是分不清是攝影還是繪畫的。

(畫家冷軍)

而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不是體現的鏡頭記錄的高真實度和還原度上的,因為這些指標是器材本身決定的。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還是在於創意、主題和藝術表現上。



(攝影人像作品)

比如,名山大川的風光大片,那都是跋山涉水、人跡罕至之處才能拍攝的作品;新聞紀實類的作品,都是特定時刻守候抓拍的精彩瞬間;像戰爭題材的紀實,是戰地攝影記者,冒著槍林彈雨和生命危險,換來的作品。只有這樣的作品才有更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超寫實靜物作品)

所以說,術業有專攻。攝影技術再發達,攝影器材再高級,也取代不了寫實類繪畫的藝術價值。


陌上小麋鹿


在具體回答之前,我先表明我的個人觀點,繪畫和攝影是表現事物的兩種不同的手法,而且它們之間不存在替代與被替代,而是共同發展和進步。

首先,寫實性繪畫,是畫家通過自己高超的繪畫水平,以及對實物進行由內而外的全面瞭解,最後在畫紙上呈現出一種近似於實物的繪畫形式。這種繪畫形式的最關鍵點是,極大限度的還原實物,讓欣賞畫的人幾乎看不出這是畫出來的,以為是相機拍出來的。

舉個最典型案例,就是中國著名寫實畫家冷軍,他畫的女人一幅畫,拍出了6000萬的天價!這幅畫之所以拍出如此天價,就是因為其超高的寫實性,畫面裡的女人,猶如活人一樣,皮膚,頭髮,皮膚,衣服等,各個細節都刻畫的栩栩如生。創作這樣的畫,需要高超的繪畫水平,對實物細緻入微的研究,對光線感知以及調色極大的天賦或者後天潛心的研究。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寫實性繪畫最打動人和讓人著迷的地方,就是畫家通過畫筆,畫出接近實物一樣的作品,這在沒有相機的年代是何等的珍貴,即使在有相機的今天,這同樣是一種彰顯畫家高超繪畫水平的藝術形式。

其次,我們來談談攝影。攝影是當今時代,一種幫助我們更好的記錄瞬間,記錄風景,記錄能夠留下影像一種現代科技。它的出現,可以輕鬆實現寫實性畫家想要表現的真實性。只要我們輕鬆按下快門,我們想要記錄的畫面就可以出現在我們面前。

最初的人們,利用攝影,記錄一些人和物,漸漸的人們已經不只是侷限於拍攝物體本身,而是通過拍攝的畫面來反應一種精神層面東西!舉個典型的例子,攝影有抓拍瞬間這樣一種拍攝手法,我個人覺得比較經典的是,經典電視劇《西遊記》再拍攝時,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在沒有卸妝的時候,看到了一隻猴子,猴子把他當成了同類,他們互相敬禮的瞬間,被抓拍了下來,這一瞬間成就了一個經典作品!當大家欣賞這張照片的時候,不僅僅是看到了這有趣的畫面,同時也會聯想到當時的情景,這就實現了一個照片之外的延伸。在這之外還有很多的例子,都說明,攝影已經不單單是記錄實物,更多的是展現一個場景,一個故事,一個瞬間,一種情緒,一種情感。當然,這其中攝影和寫實性繪畫也有相交集的地方。

還是我文章開頭說的一樣,寫實性繪畫和攝影,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誰也替代不了誰,他們會共同存在和不斷髮展,來更好的表達人們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趣GIF圖


攝影無法替代寫實繪畫,二者的本質完全不同。

繪畫最開始的作用就是記錄,文字沒發明之前,人們的生產生活主要靠畫畫,宗教活動、婚喪嫁娶、人口興衰等等都是靠畫畫來記錄……

後來隨著科技發展,聲光電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繪畫記錄作用早已被取代,視頻、照片憑藉快捷、便利、高還原度等絕對優勢碾壓其他記錄模式。

但並不能認為攝影就可以取代超寫實繪畫,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只是在呈現效果有些許相似。

寫實類型的繪畫一般創作週期較長,過程繁複,更能考驗作者的創作能力,完成後成就感強烈。

雖然超寫實繪畫和攝影最後的結果都是“像”,但二者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繪畫屬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千百年的悠久歷史,而攝影技術成熟較晚,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在大眾的心目中,繪畫的藝術性要遠遠高於攝影。

在我個人看來,攝影只是工具,而繪畫更接近我心目中藝術的位置!


金小主說電影


攝影是1837年才出現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拍攝對象的真實還原,如今,“繪畫已經死亡”的預言顯然已經破產。

攝影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已經從單一的記錄媒介發展出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藝術家的表現語言更加多樣化,攝影本身不但分枝出眾多風格,而且與其它藝術媒介包括繪畫充分借鑑融合,內容豐富多彩。

寫實繪畫是繪畫的一種表現手法,古典歐洲寫實繪畫曾經表現出空前的藝術高度,雖然今天不是繪畫的主流,但仍有藝術家在滋滋追求。

同樣內容的攝影與寫實繪畫還是有區別的,繪畫的筆觸、材質是攝影所不能比擬的。更重要的是,繪畫自身是有情感與慾望的。

美國藝評家W.J.T.米歇爾《圖像何求?形象的生命與愛》一書中曾談到與強烈的情感相關的一個詞“慾望”,認為“畫畫的慾望”不僅僅意味著對一個代表慾望的場面或人物的刻畫,也表明畫畫本身也是慾望的實施,畫畫就是要把“我們”畫出來,而慾望在其中是一種很直接的拉力或誘惑力,正是這股力在圖像中留下了蹤跡。








張迎春1970


一般寫實需要照著實體或照片創作,有些畫家可以憑在腦海裡的印象去創作這也是寫實,就好像公安模擬畫像的就可以僅憑描述畫出嫌疑人相貌等,這個攝像照相不可能完成,機器沒有智慧。當然有人說計算機也可以模擬畫像,可是計算機不是相機。人的眼睛就是一個分辨率達到5.76億以上的雙鏡頭矯正動態視頻攝像機,人腦就是無限量存貯的生物量子計算機,支配的胳膊手就是自動輸出打印設備,目前還沒有任何智能AI自錄設備能與人媲美。


美女約拍


永遠都不能,是兩種不同的藝術。


得失隨緣1079


新的技術促使繪畫朝別的緯度或更深的深度發展。19世紀攝影技術的出現的確對當時寫實繪畫特別是肖像畫產生重大的影響。可以說攝影代替了部分繪畫的功能。繪畫朝著當代藝術發展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超寫實主義 。當然寫實繪畫也會借鑑攝影的手法,比如採用攝影的布光方式。攝影的角度等等。現在計算圖形技術特別是3d顯示技術又給寫實繪畫帶來新的視角,新的借鑑。比如ao技術,HDR。人們在三維模擬現實的探索給二維繪畫不斷帶來新的啟示。光學的發展促進人們對色彩更深層次的認識,進而出現的印象派改變了世界。人們的畫不再像過去那樣昏暗。而變得五彩繽紛。總之無論是攝影技術還是其他的什麼新事物出現對繪畫的影響都不是單純的取代關係,反之是給繪畫新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