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一萬公里會怎樣?

繼續前行710


儘管地球處於太陽系的黃金宜居區,但一萬公里的變化確實沒什麼影響。

地球忽遠忽近,變化已超500萬公里

地球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里,但公轉軌道不是正圓的,而是橢圓的。每年7月份,地球離太陽較遠,為遠日點,距離1.521億公里;而每年1月,地球離太陽較近,為近日點,距離1.471億公里。

也就是說,半年時間我們的地球就靠近了太陽500萬公里,1萬公里對於這段距離變化而言只有0.2%。而遠日點到近日點的遷徙,我們都沒有明顯感覺,這0.2%自然就忽略不計了。

這時你可能會有疑惑:怎麼沒有明顯感覺啊?7月份是盛夏,1月份是寒冬,變化這麼大呢!

四季不是地球忽遠忽近造成的

太陽直射位置變化

問得好,但再仔細看看,7月份是遠日點反而是盛夏,1月份是近日點卻是寒冬。完全與你想的相反嘛!

其實地球四季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地球是斜的”,指的是地球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存在夾角,使不同季節下,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不同:

  • 春分:太陽直射赤道

  • 夏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即直射臺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個省所在緯度)

  • 秋分:太陽又直射赤道

  • 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在南半球了)

太陽照射時長變化

我們都生活在北半球,因此對北半球的陽光照射量更為敏感,太陽直射時肯定溫度更高,太陽斜射肯定溫度就低。因此夏天熱、冬天冷,用太陽直射解釋就很符合事實了。也有人認為夏天熱冬天冷,除了太陽照射角度,還跟白晝時長有關(即每天太陽照射時間),夏天白天長,太陽照射久;冬天白天短,太陽照射時間也短。


回過頭來,我們知道了7月熱、1月冷並非是因為地球離太陽遠近造成的,相反比起太陽照射角度的差異,這500萬公里的距離變化幾乎被忽略了,所以更不用擔心1萬公里的改變啦!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算靠譜,歡迎關注一下 @軟軟de新鮮事 喲,謝謝你~


軟軟de新鮮事


地球在近日點時距離太陽14710萬千米,在遠日點時距離太陽15210萬千米,僅這兩個距離就差了500萬千米。你感覺到太陽遠近的差別了嗎?是不是太陽離你近的時候是夏天,離你遠的時候是冬天?恰好相反,太陽離你近的時候是1月份,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處在寒冬。

近日點遠日點差了500萬公里也沒有扭轉冬夏寒暑,區區一萬公里是不會讓人類感到太陽光變得強烈了。

人體感受不到太陽光變強了,不過地球上多少會有一些變化。地球的軌道變短了一點,意味著地球公轉一週用的時間會短一些。地球上的閏年調整會稍有變化,人類的一些精確計時儀器就要做出適當的調整。人類的計時儀器經常會因地球自轉變慢做出調整,因公轉變快調整一下還是前無古人的。

其實因太陽發光導致太陽的質量減少,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減小,地球的軌道半徑是逐年增大的,目前每年大約增大30cm。幾千萬年前地球的軌道半徑的確比現在少一萬千米。不過地球還是地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幾乎不會有變化。


刁博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從太陽起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很高興的說在太陽系內,據現在人類所知,只有地球上擁有生命,我們的地球存在的位置相當好,離太陽近點,或遠點,或許就不會存在人類了,但這也不是絕對,畢竟人類現在只登入到了月球上 還沒有親自登上別的行星。科學家認為除地球外,在太陽系內最可能擁有生命的只有,金星或火星。因為金星離太陽比地球近一些,火星離太陽比地球遠一些。

那麼我們走入正題,如果地球離太陽近一萬公里會怎麼樣?這個假設現在並沒有什麼詳細的計算方法,我只能把地球和金星換一下這麼解釋,那麼我們就要去了解一下金星,為什麼說金星也有可能存在生命呢?個人覺得金星就算現在沒有生命體,那在很久以前一定有生命,為什麼,咱們來說說。

根據太陽的起源,“星雲說”我們知道原始的太陽是在星雲中吸收,先誕生的太陽光核,在不斷的反覆的吸收,擠壓,吞併慢慢形成現在的太陽,這是由時間慢慢累積的,那麼地球現在,在太陽系的位置是最好的,近一點太熱,比如現在的金星 表面溫度最高可達447度,遠一點太冷 像火星那樣 表面溫度最冷可達到零下81度,為什麼說金星以前一定有生命就是這個道理,太陽是經過很長時間慢慢變到現在這麼大的,在它沒這麼大時,金星存在的位置正合理時,那麼它和現在的地球一樣,那麼它為什麼不能有生命呢。大家說 是不是呢 ,在說它和地球的相似度,金星一直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姐妹,因為金星的周圍也有大氣層,雲層。金星的半徑約為6050千米,只比地球小400千米,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約是地球的5分之4,密度略小於地球,這些差距算什麼?金星與地球的引力相等,金星就是一個備用地球,或者是耗盡能源的地球.

假如我們的太陽比現在小一些,那麼現在可能就是金星上的人類在研究地球了,所以地球要是向太陽近一些,不用多,地球上溫度升高個20度,我想這個世界也快到頭了,人類或許有空調什麼的,動物,植物呢?都會相繼死亡,南極北極大面積溶化,災難啊!

你們有什麼想法呢?歡迎 評論,關注我, 讓我們一起探索宇宙

----解密宇宙----


解密宇宙


地球公轉軌道是有近日點和遠遠日點的,並不是絕對的距離不變的正圓,每年一月初農曆春分節氣時就是近日點,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在1.47億公里左右,而每年七月初,地球運轉到遠日點,地球距離太陽距離1.52億公里左右,近日點和遠日點有500萬公里的距離,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為0.017,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變化遠不止1萬公里,你覺得我這樣回答能不能理解。


臨兵鬥戰者皆陣列在前


日地距離是多少?1.5億公里,太陽光要走8分鐘才能到達地球,這個距離被稱為1個天文單位。1萬公里相對於天文單位很小。

不過,上個世紀80年代,科學家開始研究恆星的宜居帶,為找第二個地球做準備。太陽系的宜居帶大概是0.95~1.15個天文單位,即日地距離可以變動量是-5%~+15%。那麼近了1萬公里是-0.007%,所以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影響。

太陽已到中年,它會在今後的日子裡逐漸膨脹,宜居帶的直徑也會慢慢擴大,早晚地球會象金星一樣變成高熱的岩石球。不過那是在幾億年之後了,相對於人類200萬的歷史太久了,可能人類首先要考慮的災難不這個宜居帶半徑變化。


海螺008


一萬公里對你來說可能是一個很遠的距離,但是對地球來說真不算啥!


扶風鳴雷


第一,佛教論,根據佛教的說法,太陽並不是幾千萬度上億度的高溫,而是住著日天子及眾仙,其光為日天子所放出,是不熱之光,我們地上感到太陽光照到後熱,是因為太陽光照在地上物體上,才使所有物體發熱。太陽不是高溫火球,這一現像可以用月亮繞地球公轉來說明,我們知道,月亮,地球,太陽都在同一平面上,月亮繞地球公轉,地球到月亮的距離為三十八萬公里,也就是說,月亮與太陽的距離差距最大時有七十六萬公里!假如太陽真的上千萬度上億度高溫,月亮早就被太陽烤壞了。第二,真空論,太陽與地球的空間為真空,真空傳熱能力極其小,保溫瓶就是採用真空不易傳熱原理,真空傳熱能力大大低於空氣,而太陽距離地球一點五億公里,所以,不管是月亮或地球離太陽近上萬公里或遠上萬公里,其溫差都很小,不用擔心地球離太陽再近一萬公里後會被烤壞。第三,距離論,我們知道,太陽距離地球一點五億公里,我們也知道,受熱物體的溫度高低,處決於發熱物體的溫度與距離,太陽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如果地球再近太陽一萬公里,其地球溫差大約是一萬除以一億五千萬,就是說,僅僅一點五萬分之一的溫差!這個數字,人類根本就感受不到,就哪怕再近個十萬公里百萬公里,人類同樣感受不到的。以上情況出現了三個結論,到低是佛教講的太陽非高溫論正確,,還是後面的真空論正確,或是最後的距離論正確呢?我倒支持距離論。距離論才有科學依據!





用戶創維


根據現代雷達的測量和計算,太陽和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1萬公里頁就是1/15000分之,根據目前日地關係的認識,如果地球按目前的速度繞太陽轉動,那晝夜時間會變短,如果時間保持不變,那地球轉動速度就會變慢。因為更近太陽,所以地球溫度應該會更高,但變化不會很明顯。


一切緣由心生


地球以近似圓的橢園軌道圍繞太陽運轉的,地太平均距離為1.5億幹米,地球與太陽近日點距離為1.47億幹米,遠日點距離為1.52億幹米,遠日點與近日點差為500萬幹米,地球在與太陽最遠最近相差的500萬幹米的軌道上運動,地球平均溫度氣候都沒有改變多少,可見地球的大氣保溫效果還是很有效的,區區再遠近一萬公里,也就相當於地球直徑,對地球環境溫度影響再大估計也就是高低一二攝氏溫度。


瀟遙時光


地球距太陽間距離是因軌道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地球繞太陽運行軌道雖然是橢圓,但長短軸也是有變化的,一般地球離太陽距離是一個平均值的意思。提出如果現在開始地球離太陽近一萬公里如果縮短的是平均距離一萬公里,那麼小編和大家都開始變成烤雞、烤鴨。這就是結論,希望大家都去學習一下天文和物理的相關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