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就一定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的嗎?

paocai


藝術就一定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的嗎?我的回答是:不一定。

我們知道,藝術是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對生活和客觀事物的理解、思考、情感和認知以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藝術作品。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自然會引起人們的共鳴、欣賞和讚美,但並不能因此而斷言藝術就一定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的。


魯迅是中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魯迅的作品。魯迅的很多作品直擊人性的弱點,針貶封建制度的黑暗。有誰會認為魯迅的小說、雜文、散文是為了取悅於人而創作的呢?相反,魯迅的很多文章讓一些人看了不僅不悅,反而如芒刺在背,針尖扎胸,很不舒服。但是,這不能影響魯迅的作品作為偉大藝術的存在,而且在過去在今天在將來,它都會光芒四射,照耀人心。


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秉持藝術直面生活的理念,用油畫表現當時法國社會底層人們的勞動生活狀況,他創作的《採石工》、《篩谷的女人》、《浴婦》等作品,讓人看後心情沉重,陷入深深的思考。

抽象主義繪畫大師畢加索的經典代表作《格爾尼卡》,以藝術的形式揭露了法西斯轟炸格爾尼卡城的罪惡暴行和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讓人看後震驚、憤怒、挺起。

……。

不能否認,令人賞心悅目悅耳喜聞樂見是藝術的重要功能,很多藝術作品能夠給人們帶來歡欣和愉悅,興奮和鼓舞,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美味佳餚,但這並不能說藝術就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的,藝術的存在除了取悅於人,更在於它的啟迪、教化作用,正所謂寓教於樂。藝術的多樣性和多重功能也在於此。


燈影書畫


藝術就是為了大眾欣賞,也可以說成取悅,激起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引領茫然迷失的靈魂,創美妙於世間,礪千古之豪情。

欲取悅別人先取悅自己,欲感天動地先感人動心。





泰山124453211


作為一個山水畫家,我反對把藝術作為取悅他人的工具。

藝術是人類社會的奢侈品,是精神領域的潤滑劑。藝術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勞動生活的真實寫照,它貫穿人類社會的整個脈絡,寫實也寫意。

藝術是獨立的精神享受,從不依附於某個個體存在,它反映最廣大的人類情感和思想,不代表某一特定的物質與情趣。


要把藝術作為一種物質取悅他人,違背了藝術作為普天下精神的價值觀,藝術怎麼能取悅他人呢?取悅他人的是物質,不是藝術。


平常取悅他人是一種笑容,是一種動聽的說法,是一種隨聲附和的行動,把藝術作為取悅他人的工具,人品值得懷疑。

用藝術取悅他人是虛情假意,不真實,不實際,不長久,不存在。藝術創造者要有點個性,有點文人的窮酸性,不為五斗米折腰,做真實的人,創作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不取悅他人。


陳莊水墨畫家


都說藝術的魅力非常大,以至於人們紛紛去探個究竟,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人們在欣賞藝術,那麼問題來了,藝術家在創作藝術的同時要不要欣賞藝術呢?還有那些欣賞藝術的人怎麼辨別所欣賞的藝術就有價值呢?或者說藝術就一定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的嗎?這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




人們的審美態度決定了藝術的價值,藝術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

大家都知道,雖然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但是藝術家創作藝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欣賞,從而贏得人們的讚賞,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藝術家要想方設法瞭解人們的興趣愛好,確保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有人欣賞,藝術不是孤芳自賞,


如果一個藝術家埋頭苦幹,創作出來的作品不符合人們的口味,這樣的創作就沒意義了,只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好好欣賞了,沒人欣賞的作品,是無法讓藝術家自身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很簡單的道理,每次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沒人欣賞,得不到人們的認可,也就是沒有達到藝術的標準,自然也稱不上是藝術作品,


所以說,藝術就必定要取悅他人而存在,而不是藝術家自己認為好就是好的,當然了,取悅不是“炒作”,取悅是達到了藝術的標準從而去迎合人們的審美,或者時代的審美,然而,人的審美能力有高有低,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可以經受起人們的考驗的,濫竽充數的作品終究會被時代淘汰,

藝術家要讓自己的藝術作品能更好的取悅他人,就離不開用心的去欣賞比自己更優秀的作品,這也是一種學習的表現,從而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因為只有好作品才會被人認可;

像那些只取悅自己而不取悅他人的藝術家的作品,最終都石沉大海了,至少在藝術家自己有生之年都沒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名,


詩夜城主


藝術的最高境界當然是悅人又能悅己。有些往往悅己但不能被他人欣賞也很正常,只要是能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意思很好的表現出來,肯定能夠悅己,這是第一步。下一步怎麼讓他人也覺得好,也就是悅人,這就要下功夫了,舉例子來說國畫,如果畫面上筆墨有章法可循,構圖美觀科學,意境又深遠,這樣的作品自然能夠取得他人的喜歡。個人己見,僅供參考。希望同道多多交流,互相學習。





一空山房


藝術可分通俗藝術和高雅藝術。通俗藝術確實是要取悅大眾的,其成就標準也以粉絲觀眾的數量而定。其成就者會成為"名星"。

而高雅藝術則追求自己心中的道與美,由於太專業、太高深、太精存,難免曲高和寡甚至知音難求。但那卻是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欲達藝術巔峰者,必能耐得寂寞、抗得磨難、抵得誘惑。其作品多為當代世俗所不理解,卻常可以穿越古今而流芳百世。如伯牙之琴,如孔顏之樂,如老莊之隱,如獨孤之劍……求道藝者何懼寂寞而媚眾?棄"名"而求"明"者真大英雄也!



來龍居士


藝術為了取悅他人而存在嗎?

藝術不是如此簡單的取愉悅給他人,僅僅說了一小部分,同時也是自己的心靈世界對真善美的追求,給予加工成巧妙的形式,無論是音樂還是文學作品,書畫藝術。

用藝術形式的語言,訴諸與世界。讓這個世界更加生動有趣,並且有一種智慧喚起人們,懂得如何提高生活質量。並能夠鑑別何為真假何為美醜何為善惡。

藝術的內涵很廣泛。無論哪一種形式的藝術,都是生活的加工,源自生活,以優美的誇張的的形式,籍以一個縮影,代表了不同的生活群體,之悲歡離合。

藝術的力量是無窮的,雖然是意識形態的狀貌存在,卻有著很大感染力,一如波之效應而全世界都知道,藝術沒有國界,這個無形的語言,可以交流彼此的心靈感應,達到共鳴。

藝術的魅力一則是藝術家的化身,一則是自然造化的巧奪天工,體現的的是藝術家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共存。有時候藝術給人安慰,給人平復心情的憂傷。帶來快樂,帶來人生的積極向上的力量。

藝術的存在,是人類的生活中的沉澱的真善美。提煉的生活精神食糧。






狂喜淡墨a


真正純粹的藝術是不多見的。

因為藝術家也和普通人一樣,在還沒有出名之前,與常人是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為了生存下去,也需要按著市場的需求,甚至屈從於某些個人的慾望,創作一些所謂的藝術作品。

可藝術家畢竟是藝術家,在獲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意圖創造出代表自己靈魂的藝術作品。

但也有特殊情況的,比如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許多位藝術家在生前窮困潦倒,直到他死後多年,他的作品才被後人承認,只能感嘆命運造化弄人。


雙人魚42891187


藝術不但要取悅他人而存在,而且還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性的需要。藝術取悅他人而存在,不是絕對的,是相對而言的。藝術是傳播藝術形象的審美教育,是幫助人們的思想覺悟和審美觀的進一步的提高。



藝術是為人們提供藝術享受的,也取悅他人對藝術的需要而存在。但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是要堅持藝術的標準規範、思想原則、三觀正能量而創作藝術作品,不能取悅有些人對低級趣味、不健康的作品需要而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是反映現實社會生活各方面積極向上的審美價值的社會價值屬性。



藝術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標準。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要緊跟現實的需要,不斷地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反映現實的藝術作品,極大地滿足人民大眾對藝術追求的需要。



藝術家進行創作藝術,不能為著個人利益、金錢主義而不顧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創作出不取悅人民大眾喜愛的藝術作品,那他的藝術作品就沒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滿足不了人民大眾取悅的需要,失去了人民大眾的信任,就遭到唾棄和拋棄。


黃智637


藝術高於生活,但源於生活,從藝術的角度反映社會各種狀態,在“真、善、美”裡屬美的範籌。

藝術不光取悅於人,如果單純的取悅於人,就成為低俗和藏汙納垢之地,當然有使人愉悅的成分,但藝術也有啟發、教育、欣賞、娛樂、感染等功能和效果在裡面。


藝術離不開文化的土壤,東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向來有差異,藝術的種類、形式也有差異,就拿油畫來說,西方油畫要麼赤條條,要麼抽象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而東方油畫含蓄,講求意境,而且人物背後的故事也引人入勝,幾十年來國畫也柔和了很多油畫的畫法,也在探索兩者的結合,但是東方文化下的藝術還是有些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