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曾幾與三衢山的故事

南宋詩人曾幾是一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就是他在遊覽三衢山時即興而作。詩歌寫出了詩人的愉快心情,亦描述了三衢山的美麗風景。一首膾炙人口的《三衢道中》,將“衢州的母親山”——三衢山梅熟杏黃、鳥語花香的初夏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令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興致盎然。

關於“三衢山”名字的來歷,其歷史淵源非常久遠,《隋志》即有記載:“昔有洪水自頂暴出,界茲山為三道,故謂三衢”。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三衢山位於常山縣境內,典故頗多。在三衢山西坡山腰,有一處石室,寬20米,縱深15米,當地人稱“趙公巖”。 “趙公巖”名字的來由:

相傳衢州籍北宋名臣趙抃年青時曾在此面壁苦讀,一心求學,以圖報國。春秋三載,他用松明作燈,岩石為床,竹筍野菇充飢腸,潛心鑽研治國之道,終於在二十六歲時考中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趙抃(biàn)與宋代包拯齊名,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贏得“鐵面御史”美名,告老還鄉時“一鶴一琴隨馬行”,被世人尊稱為“世人標表”。

後人為紀念其廉明自守的精神,將這個石室叫作“趙公巖”,因趙抃諡號“清獻”,所以又稱“清獻書巖”,是常山古十景之一。至今,前來瞻仰趙公巖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當然,我們的曾幾詩人此去三衢山也許就是想去拜會一下這位“鐵面御史”吧。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贛州人的驕傲,文清路以他的諡號命名。

贛州老城區最繁華的一條街道——文清路以他的諡號命名;

他是著名詩人陸游的老師;

他是宋明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入室弟子;

他是“江西詩派”的主要成員……這個人就是贛州人氏,著名詩人曾幾。

學出名門,名師指點。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又字志甫,號茶山居士。贛縣人。後遷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小時候就顯示出了見識和氣度,對長輩很孝順。

曾幾與其父兄均系一時名士。舅父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史稱“三孔”,孔子四十七代孫,為當時名臣名士。大舅孔文仲,官至中書舍人;二舅孔武仲中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三舅孔平仲,官至秘書丞、提點京西刑獄。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曾幾與父兄一起啟蒙於周敦頤,家學深厚,又經名師指導,自是不同凡響。周敦頤在虔州講學,曾幾的父親曾準率四子拜周敦頤為師,深究理學。曾準及四子受到周敦頤的器重,把平生的學問都傳授給他們。在周敦頤的的教誨和薰陶下,曾準及四個兒子都學有所成,後來都成了名臣。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詩文見長,一心愛國。

曾幾博古通今,詩文見長,在為學為政方面均享有盛譽。曾幾的成長深受父兄、舅父及啟蒙導師周敦頤的影響,從他們身上不但吸取了清廉正直的品格,還培養了關心百姓的精神。其成年時,正值金人大舉南侵;而宋徽宗昏庸無能,任用蔡京、童貫執掌政權,他們對內橫徵暴斂,貪贓納賄;對外則屈膝投降,賣國求榮,最終導致了北宋王朝的毀滅。虎去狼來,投降派秦檜又當政。曾幾親歷“靖康之難”,目睹了種種喪權辱國的苟安乞和之事實,激發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激發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曾幾一生,愛國思想十分突出。秦檜死後,朝廷內部主和主戰之爭仍然難解難分。曾幾不論在朝在野,均力主抗金。曾幾對後世的影響較大。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拜其為師。陸游學其為文,也學其為人。陸游對曾幾的愛國給予了高度評價,說他每前往看望,

“必聞愛國之言,時先生年過七十,聚族百口,未嘗以為憂,憂國而已”。曾幾在給陸游的贈詩中也說:“問我居家誰暖眠?為言憂國只寒心”。

曾幾的詩充滿愛國思想。如:

《寓居吳興》

“相對真成泣楚囚,遂無末策到神州。

但知繞樹如飛鵲,不解營巢似拙鳩。

江北江南猶斷絕,秋風秋士敢淹留?

低迴可作荊州夢,落日孤雲始欲愁”。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詩人對國土淪喪,朝廷不收復失地的激憤之情可謂透溢紙面,其內蘊顯然是愛國主義情懷。“楚囚”語出《左傳》,春秋時,鄭國將俘獲的楚人獻於晉侯,楚人常相對而哭,獨王丞相不然,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這裡借用典故譴責最高統治集團不思復國,甘作“楚囚”,可謂直言不諱,是頗具膽識的。

愛國 和詩文堪稱時人典範, 陸游拜其為師 贛州的文清街為其命名


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點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另外,其詩風格清淡,內容多寫個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寫愛國抗金之作。其於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歲,諡號文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