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狂人,自古以來都是那些身懷過硬本領之人、有一定能力之人和具有極高的才華和天賦之人。其實對他們自己本身來說不過很平常、輕而易舉的一件事,在其他人眼裡就會認為很狂。

我國商業巨頭的領頭人馬雲曾經說過他自己對錢不感興趣、在他眼中未來的房價如同白菜價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裡可能覺得他很狂,可在他自己眼裡卻覺得這些對他來說是很平常的,並竟實力擺在那兒。

魏武帝曹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唱和道:“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漢高祖劉邦睥睨天下的霸王之氣:“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黃巢看不到前途便揭竿而起:“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朱敦儒輕視功名不肯趨炎附勢:“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岳飛始終堅定著信念永遠屹立不倒:“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狂人,自有狂的道理,我們也想狂一下,吹吹牛,然後給別人留下一個英姿颯爽、帥氣逼人的背影,可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那最重要的一個實力。

實力是狂人狂的基礎,狂是狂人的必備條件。我們儒家文化提倡謙虛低調,深藏不露等等,但歷史一般都是由狂人推進、甚至創造的。

要真正論起“狂”,怎麼少得了我們的詩仙李太白?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大狂人一個!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說起自己的劍法:“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被李邕嫌棄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清晨辭別黃鶴樓:“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中年時接到唐玄宗召自己入京的詔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本就是大狂人一個,他這麼“狂”的詩句還有很多很多,簡直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李白的這首“狂”詩,一說起來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就是他那人人皆知、耳熟能詳之作《將進酒》是也。可絕大部分的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將進酒》並不是李白寫的原版,而是經過宋代文人改版之後的,可能是因為李白當時喝醉酒,寫下的詩句太狂了吧!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上也都是經宋代文人改版之後的《將進酒》,李白寫的原版幾乎沒有,大概是因為原句狂得無法直視、無可救藥,甚至狂得連讀都讀不下去吧!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原版的《將進酒》到底“狂”在何處!

《惜罇空》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加粗的是和現在不一樣的原句。)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原來李白寫的原版的詩名叫《惜罇空》,經改過之後才叫做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將進酒》。《惜罇空》有種享受當下喝酒的愉悅過程的意味,《將進酒》就是快快一起來喝酒,通俗易懂,更符合現在的口語化,適合傳播。

我們現在常聽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也是一份灑脫。現在沒事做,不慌亦不必忙。我誕生在這個世上一定是有可以發揮的的才能的地方,只需要耐心等待,不放棄就好。

但原版的“天生吾徒有俊才”,“狂”者之氣自然而來就出現了。不需要任何人點頭認可,我就是這麼的有才氣和英俊,我幹啥都能幹成功,主動權在我手上,你們就算來求我幫忙,我還要考慮一下呢。

這樣大家都應該能體會出來兩者表達效果的不同了吧!雖然都很狂,但有種小巫見大巫的感覺。這還不算,還有下面更“狂”的一句呢!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原版當中的“古來聖賢皆死盡”,大家仔細體會體會,這句簡直“狂”炸天、“狂”得一發不可收拾。古往今來的聖人和賢者都死完了,李白與聖人和賢者自比,他們都死了,我還活著,而且正在痛快喝酒,還能千古留名、傳為佳話,何不快哉?便有了“惟有飲者留其名”。

而現在的“古來聖賢皆寂寞

”跟原版的一對比,氣勢上就差了很多。古往今來的聖人和賢者他們只不過是寂寞了,不開口說話了。看完李白的原版,這句簡直不能跟原版比,沒有那種敢直白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勇氣和魄力。

為何教科書上李白的將進酒有所改動?原句狂得無可救藥,讀不下去

通過原版和現版其中的兩句對比,我們便可發現,現版溫和含蓄,原版直接灑脫。原版更能真真實實地體現出李白放蕩不羈、率真自然、無拘無束的性格特點。現版也令我們體會到了詩歌含蓄美的特點,畢竟是學生,不能像李白那樣,宋代文人這樣改還是有好處的,符合當時教育孩子們的情況。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