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一定還記得主人公賈寶玉的前世今生。在今生,他是賈母的掌上明珠,是大觀園裡唯一的男孩子,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富貴閒人。而在此之前,賈寶玉的來歷也十分不簡單。有人說他是神仙,是神瑛宮的神瑛侍者。也有人說他是塊石頭,是女媧補天時遺落的五彩石!

前一種說法,一直因為甄寶玉的存在而讓人滿腹疑竇。後一種說法則因為通靈寶玉而平添了幾分真實。但不論是甄寶玉,還是賈寶玉,都與石頭緊密聯繫在一起。因為玉石其實只是一種比較貴的石頭罷了。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首與石頭有關的唐詩。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畫石

劉商

蒼蘚千年粉繪傳,堅貞一片色猶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銖補上天。

本詩的作者劉商是中唐時期的一位才子,他的才氣不僅僅展示在詩詞文章上,還有繪畫。根據《唐才子傳》的記錄,劉商尤其擅長描畫松石樹木,即“工畫山水樹石”。而這首《畫石》是一首題畫石,畫是劉商的得意之作,詩也是他稱心的作品。只可惜已過千年,我們沒有眼福去欣賞那幅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畫作了,唯有在這首七言絕句中去領會它的風采。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詩歌開頭就直奔主題,描繪了圖畫中石頭的外在美,即“蒼蘚千年粉繪傳”。千年的滄桑令石頭上苔蘚斑斑,所以我用色彩斑斕的水彩畫出了它的外貌。句中的“蒼”字不僅代表白色,還代表青色,例如蒼松翠柏。而本句中,“蒼”字所代表的意思顯然是後種。

苔蘚斑斑雖然象徵著歲月的滄桑與無奈,但翠綠的色澤卻暗示著蓬勃的朝氣,因為綠色不正是春天的象徵嗎?畫上的石頭雖年代久遠,但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後文的“補天”埋下了伏筆。而句尾的那個“傳”字既有把圖畫傳播開來的意思,又表達出詩人渴望詩與畫能流芳千古,代代相承的心願。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描寫完外在美之後,詩人開始強調石頭的內在美,即“堅貞一片色猶全”。藉助繪畫的手法,我把石頭內在的堅毅不屈完全表現出來。

本句詩與上句詩一樣,都是用前四個字來描寫石頭本身的特點,而用後三個字來描寫自己高超的繪畫技能。這樣的寫法既表達了對石頭的讚美,又抒發了對圖畫的褒揚,可算一舉兩得。而“蒼蘚千年”與“堅貞一片”彼此呼應,使本詩讀來鏗鏘有力,營造出非凡的氣勢,為後文做好了鋪墊。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在前兩句裡,詩人把筆墨集中在石與畫上,而後兩句則開始借石抒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懣,即“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銖補上天”。這塊石頭有這麼多的優點,但在天上出現缺口時,卻沒有一點機會去大展拳腳!句中的“銖”是古代的重量單位,而分銖則是形容極少或極小,與一分一毫的意思相似。

在日常生活中,石頭有很多用處,譬如修路、建房等,但這些都不可能算作是“非常用”。而石頭唯一的一次挽救世界的壯舉,發生在上古時代,即女媧補天。詩人反用這個典故,以石頭來比喻自己,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憂憤。


一首唐詩,描繪一幅失傳的圖畫,卻寫出了賈寶玉內心的傷痛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借畫寫石,借石喻人的七言詩。前兩句不僅描繪出圖畫的顏色、神韻,還讚美了石頭堅貞不屈,頑強向上的優秀品質,為後文的補天做足了準備。後兩句則是用感慨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憤懣,而女媧補天這個典故的運用既大大地節省了筆墨,也暗示了中唐時期的大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不復往日的榮光。此外,無才可去補蒼天的遺憾在清朝又被曹雪芹寫進《紅樓夢》裡,併成為了貫穿小說的一根主線,可算是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共同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