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飯發現碗中有根頭髮,隨後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逃生的?這件事結果如何?

秉燭讀春秋


哦,就是“朱元璋審頭髮”的案子嘛。關於此案,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先生既是當事人,又是主審官。

話說朱元璋一日御駕親征親自進御膳,他先睜開御眼睛掃視一遍御飯桌,一下就被滿桌的玉饌珍饈晃暈了:

龍肝、鳳髓、豹胎、猩唇、鯉尾、熊掌、牛筋……還有黃燜魚翅、清蒸鮑魚、蔥燒海參……還有燉鹿鞭、熘雞脯、熗蟹黃、炙金腸……還有驢皮湯、瑤柱湯、魚肚羹、縷肉羹……還有蓮花肉餅、獨下海鮮饅頭、雙下山珍角子……

人這種兩足無毛動物,是頗有些奇怪的。在忍飢挨餓沒油水的時侯,總是感覺“嘴巴里淡得出鳥來”,想要大魚大肉。可魚肉實在太大了之後,又不免嫌“嘴巴里膩得出兩隻鳥來”,想要小飯小菜。朱元璋也是這樣,以前討飯吃的時節,做夢都在偷腥。如今貴為天子,卻又重想吃素。憶往昔,崢嶸歲月……真是波瀾壯闊的人生啊……老朱一聲長嘆,然後下令:“統統撤下去!再下一碗清湯麵來!”

王公公傳旨,御膳房得令,頓時,一眾五星大廚都呆住了。蓋這些御廚,自幼便在五星飯莊學藝,皆不知“清湯麵”為何物焉。聖命難違,咋辦?此時,大家都把目光轉向傳旨太監王公公。王公公,貧家子弟,對清湯麵無疑是有深刻體會的。關鍵時刻,他站出來了,為朱元璋下了一碗清湯寡水沒半點油星的麵條。

好!面對一碗清湯麵,朱元璋龍顏大悅,抄起御筷就夾……就在他的御嘴即將吞噬麵條時,朱元璋突然發現,麵條中竟然暗藏著一根烏黑髮亮的頭髮!

這還了得!簡直是豈有此理!往小說,這是敗了俺老朱的御興。往大說,這是要噎死老朱,謀財害命哪。朱元璋決定親審此案,嚴懲元兇。

御膳房眾五星大廚統統帶到。眾口一詞:不關俺事,面是王公公下滴!

王公公兩股顫顫,本想開溜,被朱元璋叫住了:“還不從實招來!”

王公公心想:“這事決不能承認啊,否則,小命立馬報銷。只要俺抵死不招,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主意一定,王公公平靜下來,不慌不忙的說:

“啟稟聖上,奴才不是廚子,只是一個太監。”

朱元璋正等他說下文呢,王公公卻閉口不言。過了一會兒,朱元璋說:“老子不用你提醒,老子早就知道你是太監,老子不聽這個,老子要你說說,面裡面的頭髮是怎麼一回子事!懂不懂!”

王公公一口咬死:“啟稟聖上,奴才不是廚子,只是一個太監。”

朱元璋怒了!猛地從龍椅上竄起來,賞了王公公一御腳:“好你個王太監,快說!”

王公公恭恭敬敬的應道:“說啥呢?”

朱元璋吼道:“說下面的事!”

王公公正色道:“啟稟聖上,奴才不是廚子,只是一個太監,確確實實沒有下面!”

你沒有下面?王公公一太監,下面當然早就已沒有了也!想到此處,朱元璋轉怒為喜,擺手道:“快滾!”此案也就不了了之。


莫安排


朱元璋吃飯時,發現碗裡有根頭髮,龍顏大怒,喊來做飯的廚子,責問他:“是不是你掉的頭髮?”

廚子跪在地上,緊張地不敢抬頭,戰戰慄慄,架不住他這麼一哆嗦,頭上的廚師帽忽然掉地上了,赫然露出一個大光頭。

朱元璋氣笑了。

這算是一個演繹版的說法。事實上,假如這位廚子露出光頭,難免會讓朱元璋聯想到這是在影射他本人曾經當過和尚的經歷,這位廚子多半是難逃一死。

實際上,故事是另外一種版本,記載於明代祝枝山所著的《野記》裡。

“太祖進膳有發,召問光祿官,對曰:“非發,龍鬚也。”因即捋須,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說的是朱元璋一看到碗中的頭髮,龍顏大怒,喊來光祿寺的官員,問他這根頭髮的來路。

光祿寺是負責皇帝飲食的部門,祝枝山在這裡沒說具體是哪位,到底是卿、少卿或是丞,考慮到不管是誰,他們作為後勤單位的頭目,肯定在拍馬屁方面具備深厚的功底和特殊的心得。

所以這位光祿寺官員看著頭髮,馬上就脫口而出,“陛下,這哪裡是什麼頭髮,分明是您的龍鬚啊!”

朱元璋半信半疑,捋了捋自己的鬍子,果然掉下來一兩根,“噻,最近的新陳代謝有點快呢”。嘆了口氣,愣神的工夫,擺擺手把光祿寺官員轟走了。

題目中的廚師,是沒有權利見到皇帝本人的,皇帝哪是誰想見就見的?

但這位光祿寺官員的回答,很明顯是救了做飯的廚子一命。

這種保障宮廷膳食的機構,到了清朝,逐漸演變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追溯機制,誰採買的食材,誰清洗的,誰烹飪的,誰端上桌的,都有專人記錄,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保證調查出這根頭髮的來源,並讓“肇事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歷來現實


朱元璋吃飯發現碗中有根頭髮,隨後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逃生的?這件事結果如何?

吃飯吃出頭髮,應該算是比較少見的情況。大部分的人看到碗裡有頭髮,要麼重換一碗,要把頭髮挑出後來繼續吃。可是,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碗裡挑出頭髮,就算是比較嚴重的情況了。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曾經就在吃午飯時,在飯裡挑出過頭髮,身為帝王的他,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眾所周知,朱元璋脾氣暴躁,大臣中很多都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賜死。在位期間,因為一句話說錯了就人頭落地的大臣,更是不在少數。

其實可以理解,朱元璋出身貧寒,自卑感和君王的尊貴感融合在一起,造就出他古怪的脾氣。

幼時的朱元璋,曾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而無能為力,所以在稱帝后他成了一個擁有極端控制慾的帝王。

他要的就是絕對衷心,絕對臣服,若是不忠,就要項上人頭。其實這也暗示了他在吃出頭髮時,註定不會平息怒氣。

朱元璋有個妻子,是大家都知曉的馬皇后。朱元璋很寵愛馬皇后,在朱元璋最落魄的時候是馬皇后陪他挺過來的。

馬皇后死後他也沒有再冊封皇后,可想而知馬皇后在他心目中地位之高。二人時常一起吃飯。這一根頭髮的故事,就是在二人吃飯的時候發生的。

有一天,二人在共進午膳時,朱元璋突然龍顏大怒,下令把做飯的廚子抓起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朱元璋在菜裡吃出了一根頭髮。吃出頭髮,原本是小事,況且朱元璋也算是一個吃苦耐勞的人。稱帝前飢一頓飽一頓的,飯裡摻著泥土也能吃的很香。

稱帝后朱元璋雖然也節儉,可吃出頭髮,這讓皇帝的臉面往那兒放呢?再者,此時的他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當然會勃然大怒。

同樣的,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出身貧寒的人了,他乃一國之君,是名副其實的真龍之子。這事要是傳出去,對他的名聲影響也是極大的。

此時的朱元璋勢必要廚子給他一個交代了。對於一個御膳房的廚子,他主要任務就是伺候好皇帝、妃子等飲食。

可是皇帝勃然大怒的召見他,想必他定是嚇得六神無主。但是,這頭髮,到底是哪裡來的,他也說不清楚啊。

廚子面聖,皇帝質問,情急下拿走了自己的帽子,竟然是一個光頭。廚子囁嚅道,正是害怕御膳房的廚子在做菜是不小心將頭髮掉下去,惹怒皇上,所以人人都剃了個光頭。

問不出個所以然的朱元璋,也不好直接為難廚子,只好叫廚子退下。廚子命是保住了,可是,這頭髮的事情還沒有解決,朱元璋實在是難嚥下這口氣啊。這廚子也不知情,但是這事必須得找個人出來做個交代。

找誰呢?於是朱元璋就找了一個官員,問他為何飯菜會出現一根頭髮,並且勢必要官員給他個交代。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生存必須會溜鬚拍馬,這官員也是有眼見的人,知道這事必須得想個法子。

於是他對朱元璋說:“啟稟皇上,這不是頭髮”。這話一說,朱元璋就更生氣了,難道這官員是存心挑戰他身為皇帝的權威嗎?膽敢指鹿為馬,朱元璋更為氣氛。

朱元璋問到:“這不是頭髮,那這是什麼?”這官員又回答,“這是真龍之須啊”。

此言一出,朱元璋龍顏大悅。看了看自己的鬍子,摸了摸自己的鬍鬚,似乎像是那麼一回事。

這說法也妙,不僅沒有影響到他皇帝的尊嚴,還顯示了他做皇上的尊嚴,這一番讚賞,讓朱元璋很是高興。其實,對於朱元璋而言,正是因為他是從底層做上來的皇帝,他最怕的,就是他的身份,從骨子裡帶來的自卑感。但是,不管怎樣,朱元璋絕對是一位偉大的開國皇帝。


史之策


明代史書中便記載說,那個廚子是個光頭,他為了保證食物乾淨把自己的頭髮鬍子全剃了,就在朱元璋勃然大怒的時候,那個廚子戰戰兢兢的摘下帽子給朱元璋看並解釋說他根本沒有長頭髮 。朱元璋一看錯怪了,臉上掛不住,於是又責問御廚,沒有長頭髮,那頭髮是哪來的呢?御廚仔細研究了那根頭髮後,回答說,那根本不是頭髮,是皇上的龍鬚。

如果單單查明真相,證明了是皇上犯糊塗,這廚子可能還是難以免去一死。因為皇上是不會錯的呀,誰敢去指證皇上犯的糊塗,更何況是殺人如麻的"屠夫"朱元璋。

瞭解過明朝初期歷史的小夥伴們應該對朱"屠夫"多少有些瞭解,他在和平年代對隨同自己浴血打天下的那幫“鐵哥們”實行慘無人道的批量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裡屠殺功臣最多、最殘酷的,沒有之一!

在古代,平民百姓家裡如果有人在朝廷裡當差,那絕對是一件長臉的事,哪怕那個差事再普通不過。但是我們也常說伴君如伴虎,要是一不小心犯了什麼忌諱,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尤其是遇上殘暴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更是天天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所以對於如此暴君,若只是單純指證是皇上搞錯了,自己其實沒有錯,說不定死的更快。幸好當時是馬皇后在旁邊,一聽廚子解釋了緣由,便馬上解圍說原來是陛下的龍鬚掉到碗裡了啊! 朱元璋捋一捋鬍鬚大笑道,確實是自己不小心掉落的。於是廚子就撿回來一條命。



吉玲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朱元璋作為一代帝王,殺伐果斷,底下的這些個服務人員自然是心中有數的。

朱元璋吃飯的時候,發現飯中有頭髮,遇到這類問題,我們來看廚子是如何機智應對、虎口脫險的。

首先,遇到事情不慌張。正因為朱元璋大怒,廚子更要冷靜,皇帝身邊,稍有差池,腦袋就搬家了。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就是教導我們遇到再大、再緊急的事情,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個廚子做的不錯,沒有大驚失色、大喊饒命。

其次,要找到事情的起因。皇帝說飯裡有頭髮,那廚子得去辨別到底是不是頭髮撒?莫不是海帶絲、綠葉菜啥的,被皇帝誤認了呢。如果真是頭髮,那得分析分析頭髮從哪裡來撒,自己的?端菜的?皇帝自己的?這樣才能做到心裡有數,為下一步想好應對之法打好基礎。

最後,要準備好說辭,不一定是陳述事實,但是一定要對著皇帝的心理,讓皇帝高興、不追究。故事裡這個廚子發現是皇帝的鬍鬚,就說:“皇爺,不是頭髮,是龍鬚撒。”這一說,可不把皇帝逗得屁顛屁顛的。

你想想,朱元璋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只要下屬的解釋合情合理、合他心意,他又怎麼會濫殺無辜、斤斤計較的呢。

其實,平時我們在飯店就餐的時候,也難免會出現頭髮、蒼蠅、雜質這類事情,如果飯店的服務員能學會這樣處理事情的方法,顧客又哪裡會大吵大鬧呢?





水月觀


朱元璋是皇帝,皇帝吃的飯就是御膳,不要說有根頭髮了,就是甜了鹹了,就有可能觸怒龍威,招致殺身之禍!

偏偏有那麼一次,朱元璋和馬皇后一起在吃飯,吃著吃著,朱元璋臉色嚴肅起來,馬皇后一看,原來有一道菜中有半截頭髮,這可完了,朱元璋命人把廚子叫了過來!

大家肯定認為這廚子完了,免不了要殺頭啊!

一、朱元璋吃飯吃到了頭髮,龍顏大怒,命人把做飯的廚師叫了過來,廚師顫顫巍巍的過來了,他也不明所以,就知道皇帝很生氣,過來之後就跪下磕頭,沒成想,帽子滑落了,漏出一個大光頭出來。

二、朱元璋一看,也沒法衝廚師發火了,明顯是人家的也不可能啊,所以只能叫來負責皇帝飲食的機構,準備治他們的罪,沒成想過來的人說了一句話,朱元璋從大怒變成了龍顏大悅!

來的人跪下看了一眼桌上的菜品,說道“聖上,這不是頭髮,這是龍鬚啊”,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鬍子,笑罵著就讓那個人滾蛋了!

三、朱元璋吃飯吃飯頭髮,這件事沒有正史記載,大概率是民間傳說,說明了遇見性格易怒的領導拍馬屁的重要性!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知道這個事不想說,現在既然有人問了,就還是說說吧,這是一個塵封的故事,請傾耳傾聽。

一根頭髮

某日朱元璋用膳時無意間看到一根頭髮在碗中,很是生氣,就叫來了做這頓御膳的廚子。這名廚子也是聽到了些許的風聲,來了御前之後,立馬跪下誠惶誠恐的說陛下饒命。

保命的一場對話

朱元璋見到該廚子這副表情,也是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說道:“你說吧,表現好了就饒了你?”,這名廚子見到有戲,就趕緊的向朱元璋答道:“陛下,我會背《大誥》,這就立馬背給陛下聽”。

朱元璋聽到之後來了興致,就說道:“知道背《大誥》,罪減一等。但是背錯了就加重罰,我抽其中幾句,你來背背”。之後朱元璋抽了幾句來讓廚子背,廚子對答如流。朱元璋很是很滿意。

死罪可免,還是得罰

朱元璋見這個廚子還算順眼,所以就沒有打算從重處罰了,但是為了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不罰又不行。所以朱元璋最終決定,罰這廚子一年的薪水,還有就是做一頓好餐。廚子聽到之後趕緊跪謝龍恩。



這個故事看到這裡結束了,得告訴你一個真相了,該故事純屬虛構,看看就好,不過關於背《大誥》罪減一等的事情倒是真的。


淡看天上月


朱元璋經常為了批閱奏章熬到深夜,也會為了工作錯過了吃飯時間。一次,他突然聽到了幾聲“咕咕”的響聲,於是,他喊了一聲,來人,朕餓了,趕緊讓人備好膳食。一個老太監應聲出現在了殿門處,揖手回道,是,皇爺!不一會兒,這個老太監便返了回來,對老朱說,皇爺,膳食已經弄好了,您移個駕,過去吃吧?

朱元璋一聽,怒了,我可是皇帝,吃個飯還要我挪步過去?太放肆了!讓人給朕端過來!不然砍了你這個狗東西的狗頭!不一會兒,老太監領著一群小宮女端著飯菜進來了,朱元璋手一抬,隨便點了一個小宮女,讓她將自己捧著的菜餚端到自己面前,然後拿起碗和筷子,用筷子在碗裡隨意地攪了攪,正要吃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碗裡有一條黑黑的、細細的東西,結果他仔細一看,是一根頭髮。朱元璋勃然大怒,狗東西,為什麼膳裡會有頭髮?老太監嚇的趴在地上,他也不知道,就叫來了廚師。

廚師聽了,總覺得脖子涼颼颼的,想了想,笑著說道,皇爺,這可不是頭髮,是龍鬚。老朱心裡一個咯噔,龍鬚?然後不由自主地用手捋了捋鬍鬚,攤開手一看,果然,手裡有一兩根鬍鬚。原來,自己竟然掉鬍鬚了,朱元璋心想,看來自己最近確實太累了,需要好好放鬆放鬆了。不過,他很快回神過來,看著老太監和廚師,這真是太尷尬了。所以,朱元璋只好又厲聲罵了老太監和廚師幾句,便讓他們退下了。





瞧我這張嘴呀


我們在飯店時,遇上飯菜裡面有頭髮或蒼蠅等髒東西,通常都會找飯店理論甚至要求賠償。如果御膳房給皇上準備的飯菜裡有頭髮,會怎麼樣呢?明朝文人祝允明寫的《前文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龍鬚”的故事。

原文是這樣說的:

太祖皇帝嘗進膳,於膳中得發一莖。召光祿官問之,對曰:「告陛下,此不是發。」上曰:「是何物耶?」對曰:「龍鬚也。」上眾自捋聖須,隨手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翻譯過來很簡單,那就是朱元璋在飯菜中發現一根頭髮,就叫來光祿寺的官員來問。光祿寺的官員說,回陛下,這不是頭髮。朱元璋再問;不是頭髮是什麼?光祿卿回答,這龍鬚。朱元璋一摸鬍子,果然掉鬍子,這個故事就尷尬的結束了。

在原版的故事中,朱元璋並沒有叫廚師本人來,因為按照明朝的制度,廚師是沒有資格見到皇帝的。與朱元璋對話的人,只能是光祿卿的主管官員。

當然有人編出一個新版故事,說廚師靈機一動摘下帽子露出光頭,把責任脫得一乾二淨,於是免於一死。這件事很明顯是假的,因為朱元璋最忌諱別人說他是禿子,是和尚,如果直接有人把光頭給他看,這個腦袋多半是保不住了。

文中講的“光祿卿”,設置於秦代,屬於九卿之一。到了唐代以後,宮廷的宴會和膳食,全部由光祿卿負責。到清代,這個光祿寺只能被御膳房取代,而御膳房是歸內務府管理的宮廷服務部門。

伴君如伴虎這件事是真的,可是如果拿著現代人的小聰明去對付,恐怕死得更快了!


歷史知事


這個問題沒頭沒尾呢,不過倒聽說過一個故事。

話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有一次吃飯,就發現碗裡有一根頭髮。

朱元璋那可是皇帝,怎麼能允許手下的人這麼不小心。

於是把廚師叫了過來。

廚師倒是機智,他一把摘下帽子,說:“陛下,您看我是個光頭”先證明頭髮不是自己的,然後他端詳了一根那個頭髮,說:“您這是龍鬚啊”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就放了他。

好吧,如果當一個民間故事聽聽就算了,但我要說這個故事把朱元璋想得太弱智了。

第一你以為朱元璋的飲食是跟你去飯店一樣,做好就端上來啊。

哪兒有那麼簡單。

飯做好只好,還有一大套流程,有人要撥出來一點試著吃一口,確保沒有毒才行。

就算裡面掉了頭髮,那也不一定是廚師的。

第二、你以為真的有根頭髮,朱元璋會直接把一個廚師叫過來問話嗎?皇帝的飲食是一套班子負責的,根本就輪不到你一個廚師上來回話。

發現工作失誤,朱元璋生氣,掉腦袋的是一串人,哪兒有功夫叫一個廚師過來逗悶子啊。

第三、在朱元璋面前脫帽子露出光頭,這更搞笑,你把朱元璋當成有幽默感的人啊。他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更是一個暴君,殺人甚至都不需要理由,有人上書裡面有個“則”字,朱元璋就殺了這個人。因為則和賊同音,他以為罵他呢?他對自己當過和尚這件事更是諱莫如深。

杭州教授徐一夔,上賀表拍馬屁,說“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朱元璋看了大怒說:“生者僧也,譏我嘗為僧也,光者薙髮也,則字音近賊也,”就殺了他。

你在他面前露光頭,這不是找死嗎?

千萬別想當然。

作為一個小民,離這些獨裁者大人物遠點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