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说起近代战争,或许有朋友会想起某剧中的经典台词“二营长,你的意大利炮呢”;当然,此剧也被很多朋友定义成神剧,由也产生了诸多怀疑。公正的说,无论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我军虽然有炮,但其数量可谓凤毛麟角,其中的主力应该是迫击炮了;但是,数量少不代表炮兵的技术就差,这里要说的就是一位“神炮将军”,即“开国少将”赵章成。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赵章成,河南洛阳人,出身贫苦,最初是西北军的一名迫击炮手,1931年还参加了“围剿”红军战事;但赵章成对“自己人打自己人”深恶痛绝,相比红军,他则感觉更熟悉和亲切,于是“自动参加红军”成为了一名炮兵。实事求是的说,赵章成参加红军后一直没有用武之地,虽然名义上是炮兵,但军队里没有炮,他这个炮兵也就成了“虚衔”;直到1935年,长征红军来到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战斗中,赵章成有了展现“真正技术”的机会。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大渡河在军史中颇为著名,甚至是红军的关键之战;大渡河本就是天险,当时红军“重武器”仅有三具迫击炮,且炮弹只有可怜的三发。这里说明一下,当时即便有炮也没人会用,大家甚至把赵章成这位“炮手”给忘了;这种情况下,“十八勇士”强渡过河,但敌人的猛烈火力又将第一批登岸勇士压制在滩头。当时不仅“十八勇士”危在旦夕,就是后续船只也无法靠岸;值得说明的是,这场战斗的敌人就是著名的川军,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事态危机,终于有人想到了赵章成和仅有三发炮弹的迫击炮。实事求是的说,当时的赵章成名义上是炮兵,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的技术表示怀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战况危机,且炮弹只有三发,有一发打不中就是“浪费”,当时是“不允许”任何失误的。就见赵章成仅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来代替瞄准装置;“嗖”的一声,全军将士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结果首发命中,紧跟着第二发、第三发全部命中,一举打掉了敌人三个火力点,“十八勇士”藉此夺占工事,为第二船支援部队登岸赢得了时间。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说明一下,对岸敌人没有重武器,迫击炮对川军形成了极大威摄,当然他们也不知红军只有三发炮弹;受到炮击后,川军士兵纷纷从机枪碉堡中逃出,也给“十八勇士”夺占敌工事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插一句,如今的某些史料或作品中,将赵章成这重要的三炮误记为“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其实在泸定桥战斗时,红一军再也找不出一发迫击炮弹,但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战斗中,赵章成三炮定输赢,至此威震全军。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说到这或许有朋友认为“或许只是巧合,毕竟赵章成有炮兵基础,‘三炮定输赢’夸张了”;当然,“巧合”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妨再看他在抗战时期的传奇战例。1940年,八路军攻打管头据点,日军虽被包围,但仍凭借坚固碉堡和强大火力固守待援;当时的情形同样危机,为攻占这一据点,八路军已付出了无数英雄的鲜血和生命,如果时间拖得太久,鬼子援军赶到就预示着这场战役的失败。赵章成再一次临危受命,但到了战场却又迟迟不肯发炮;因为日军碉堡十分坚固,仅凭迫击炮的威力仍难以摧毁。

公正的说,当时战场上弥漫着一种不好的气氛,有的战士甚至做出“赴死强攻”的态势,如果真是这样,那八路军将付出更大的牺牲,且未必就能拿下据点;赵章成临危不乱,既然攻不过去,那就让鬼子主动从碉堡中出来。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表示怀疑“这明显不符合实际,如果鬼子会主动走出碉堡,还用得着八路军攻打这么久吗?”当然,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赵章成剑走偏锋,让战士们到老乡家搜集辣椒面,他则开始拆解迫击炮弹;就这样,赵章成将炮弹中的火药倒出一部分,然后以辣椒面填充,结果就成了一种“新式武器”。

再看射出去的炮弹爆炸后,战场上瞬间一片红雾,就是距离较远的八路军也被呛得咳嗽不断;试想,近在咫尺的鬼子会是什么情形,日军果然“主动走出碉堡”,我方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据点。当然,由于“辣椒面炮弹”的威力太大,不仅是鬼子,就是我军将士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伤害;在后续战斗中,我军多次运用“辣椒面炮弹”克敌制胜,这也要得益于赵章成的发明创造。或许有朋友仍然不服,甚至会说“越看越有‘神剧’的味道?”如果这场战斗是‘神剧’的话,那么赵章成的神奇经历还有更多。

抗战期间,赵章成在129军任职,八路军缴获了三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没人会操炮,可关家垴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再次急调赵章成;当时赵章成并未参加这次战斗,接到命令后快马加鞭赶来,到了战场甚至连喝口水都没有,就这样被指挥部紧急布置任务,还专门选出六名战士配合他行动;炮击开始,赵章成一人操作三门迫击炮,六名战士在他的口令指挥下提供弹药,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实事求是的说,就连今天的军史专家也难以理解,当时的赵章成是怎么做到的。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或许有朋友会说“发炮快不代表效果好,关键还要看打出的炮弹‘准头’怎么样”;由衷感叹一句,如果“发炮快”专家难以理解的话,那么炮弹的“准头”怕是要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了。据俘虏供述“当受到炮击时,指挥官根据炮火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一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当然,赵章成并非“天赋异禀”,如此操炮技术还要得益于他对火炮的学习和研究,即便成了“开国少将”后亦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我军曾举行“大比武”运动,82毫米迫击炮作为演习主角;但比武场沙地较软,由于后坐力的原因,很多战士都打偏了。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当时的赵章成已花甲之年,虽是开国少将但依然承担着培养我军下一代炮手的责任;赵老将军眼见战士们出师不利,遂亲自上阵演示。这里强调一下,当时赵将军已逾花甲,如果是一般老人操炮,打不中也情有可原;但赵老可是“将军”衔,且又是我全军炮兵导师,如果他打不中,造成的影响可是很大的。就见赵老将军脱下一只鞋垫在炮尾,仍是单手扶炮,另一只手竖起大拇指瞄准;“嗖”的一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全场爆发出雷鸣掌声,至此“技术达到了艺术标准”的美誉在军中广为流传。

“开国少将”一人操三炮,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花甲老人威震全军

1969年11月,赵将军因病辞世,他的灵前还安放着两座迫击炮的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