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乒乓球比賽,還有多少人聽解說,尤其是聽嘉賓解說?

鏡中有鏡iii


看乒乓球比賽,還有多少人聽解說?尤其嘉賓解說?這個問題,估計還是大多數人喜歡吧,好像也分人吧。看誰解說吧。



比如鄧亞萍和劉國樑大家就比較喜歡,而前世界冠軍楊影的解說因為有著強烈的個人喜好,對自己喜歡的運動員,極度宣揚,對自己不喜歡的運動員就貶低,一度引起人的反感 。看到評論說,只要是她解說,就靜音。還好,世界盃團體和T2聯賽,包括昨天剛結束的男乒世界盃,央視換了主持人。新人高菡還有原來解說三大球的黃子忠來主持了,嘉賓有鄧亞萍老師,還有一個叫林強的。


我個人更喜歡聽鄧亞萍和劉國樑主席的解說,鄧亞萍老師解說的非常到位。很專業加上自身素質特別好,很客觀,圈了一大波兒粉吧。劉國樑主席更牛,2018年世錦賽團體賽時候做客中國體育直播TV688房間,更是廣受好評。至於高菡和黃子忠的解說估計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高菡還不錯吧,中規中矩,不像黃子忠老師說話大膽,黃子忠解說有點兒像楊影,滿嘴跑火車,新加坡T2聯賽,林高遠輸了比賽,半決賽輸給林昀儒後,季軍爭奪戰又輸給張本智和,於是他說林高遠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是同樣是他解說世界盃比賽,馬龍輸球輸了張本智和和林昀儒,他就不敢說馬龍。當然龍隊有傷。


我覺得吧,你解說比賽就可以了,沒必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觀眾。他預測奧運會名單,說劉詩雯基本鎖定了一個,丁寧問題也不大。年輕的他看好孫穎莎。問題是劉國樑也不這樣預測,他還是少發表這樣的言論引起口水戰吧。劉詩雯和孫穎莎狀態不錯,但是丁寧一年多了沒有冠軍入賬,世界盃團體賽打著打著就腰傷復發,天知道會是誰?讓他預測的話,沒有中生代陳夢的事兒了。

所以乒乓球比賽,多少人喜歡聽解說,尤其是嘉賓解說,大約是分人的吧,我喜歡鄧亞萍的解說,直播TV裡感覺侯英超老師也不錯,你們呢?


欣溪6


我聽,最近的比賽,如果有鄧亞萍作嘉賓,我都會選擇聽她的講解直播。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鄧亞萍的講解對業餘愛好者來說,真的非常有幫助。

比如世界盃小組賽,西蒙.高茨VS加那納塞卡然那場,我就把鄧亞萍的點評總結了一下:

1.挑打上旋要果斷;2.劈出去的跟板要跟上,要幹他;3.打球時目的性要強;4.成熟的運動員要看關鍵球的處理;5.對住反手變正手永遠是好球;6.長球不是隨便發的,一定要有突然性。這些點評對業餘愛好者來說非常有指導意義,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加以實踐,對提高球技非常有幫助。


二是我們都是業餘愛好者,有的球知道其然,並不知道其所以然,鄧亞萍的專業點評加深了觀眾對比賽的理解,讓觀賽更有樂趣。

鄧亞萍的專業度是毋庸置疑的。她對比賽的解讀既有專業高度,講解起來又很有趣,不干擾比賽的節奏,又讓觀眾瞭解了很多專業知識。


三是鄧亞萍能做到客觀、理性。

比如在解說馬龍的比賽時,她會告訴大家這個球為什麼龍隊會拉漏,為什麼正手位的球上不去,為什麼龍隊會使用這種戰術等等。她不以成敗論英雄,反覆提醒觀眾,對現階段的龍隊來說,保重身體不受傷是第一位的。在點評張本智和時,她說,張本智和的成長速度是很快的,正手相對上半年來說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客觀的點評,讓大家迴歸理性,對於培養客觀理性的球迷來說非常重要。


綜上,我特別喜歡聽鄧亞萍的解說。真心希望央視能在以後的比賽中多請她來當嘉賓。


菲比33


首先要說的是,在中國,乒乓球項目的觀看人群眾多,年齡跨度也非常大,所以乒乓球比賽中的解說,特別是嘉賓解說,非常有必要。

不過,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面對同樣一場比賽,專業和非專業人士的理解和評價,可能會完全不同。這就需要解說員去帶領觀眾,進入到比賽中去。

高水平的解說員,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深刻理解和洞察場上的局勢以及運動員的心理變化。——比如世乒賽期間,央視邀請大滿貫得主鄧亞萍擔任解說嘉賓,她專業的分析,清晰的表達和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點評,深受廣大球迷稱讚。

再比如劉國樑的解說和技術點評,基本上能做到和賽場上同步,經常會有一些預見性的見解和提醒,對賽場上運動員使用的技戰術甚至微妙的心理變化都能洞察秋毫,這種變化,只有身經百戰的資深運動員和教練員才能瞭解,一般人確實是無法感同身受的。

不過,所謂眾口難調。解說員面對億萬觀眾,肯定是一人難稱億人心!要做到讓所有觀眾滿意,其實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所以作為普通觀眾,對於解說工作,不應該過分苛求。

原創內容,真實態度,理性觀察!歡迎大家的評論和關注!謝謝!


楚澤平


我愛看乒乓球比賽,最愛聽鄧亞萍的解說。那可是乒乓球智慧的精華。

她對比賽隊員的臨場動作的解說精準,語言流暢,情緒飽滿。解說的節奏契合看客的期盼。

對於她支持的選手,不會誇口亂吹;而對另一方也不會隨意貶責。

她的解說能將比賽雙方的戰略戰術、心理、情緒、動作,分析得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最過癮的是她岀招露而不吐,讓觀眾自己去觀察揣摩,吸引觀眾集中精力觀賞比賽。

鄧亞萍一一不愧乒乓皇后的美譽!且是我心中永遠的乒乓皇后!


震之463


第六人認為現在觀看乒乓球比賽,還是有很多人聽解說的,至於解說嘉賓,這個要分開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鄧亞萍經常擔任央視解說嘉賓,據說還是義務勞動,央視不會給報酬。但是很多球迷對於鄧老師的解說大讚特贊,直呼很過癮漲知識。為何?兩個字:專業!這裡的專業不僅僅說她打球專業,更多的是指她的解說很專業。當然後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礎之上的。

對於鄧亞萍這樣的解說嘉賓,球迷們肯定是非常期待的。也非常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她的解說,她對於乒乓球技術細節的解讀、運動員當時心理狀態的把握是非常準確和獨到的,於無形之中讓廣大觀眾受益匪淺。對於到底有多少人聽解說,詳細數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第六人認為這個數字肯定小不了。

再舉一個例子,2018年世界盃團體賽期間,劉國樑擔任某網絡平臺解說嘉賓。當時從用戶播放量上看,直播數字還是非常驚人的,據悉已經過500萬了。

這說明一個道理,如果嘉賓解說分量很重,在廣大球迷心目中有著廣大且深刻的影響力,那對於球迷來講,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當然如果解說水平一般,嘉賓解說總是脫離球迷,講一些虛頭巴腦的“假大空”的玄乎東西,偶爾聽一兩次,感覺尚可,但是時間長了,球迷尤其是那些追求技術的球迷肯定不買賬,因為對於這部分球迷來講,鄧亞萍或者劉國樑的解說更適合他們的口味。說白了,解說一定要洞察球迷的真實需求,瞭解他們的心聲,總是東拉西扯的肯定不受歡迎。

以上是我的回答,認可請轉發,期待您的點贊和關注。


國球第六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解說員?以及現在的乒乓球解說員都是誰?帶著這些問題,我專門查閱了一些資料,自己整理了一下。

一、什麼是解說員

專門從事賽事進行講解、介紹、分析的專業人員,多指從事於電視和廣播媒體的工作。體育解說員專指對體育賽事進行講解、介紹、分析的電視或者廣播人員,工作性質其實就是解說主持人。他們用其掌握的專業知識對現場的比賽進行點評,講解、總結,有時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廣大觀眾或者聽眾朋友對現場比賽有了大概的瞭解。

二、現在的乒乓解說員都是誰

喜歡看乒乓球比賽的朋友,其實不難知道,目前大部分央視轉播的重要乒乓球賽事,都由楊影擔任解說員。楊穎的解說雖然有時候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但不得不承認,其獨特的觀點和專業的理論知識,也是一般解說員所不具備的。對楊穎的評價,我們要客觀的看待。另外,解說評論員首先是一個人,他們的職業要求他們解說時對每個球員做到沒有偏向,單純從技術發揮出發公平對待。可我們應該明白,沒有觀眾能比曾經是乒乓球世界冠軍的楊影能明白關鍵時刻運動員的心情,有時因為賽況緊張語言上顯得有些偏向性,這不夠職業,但是起碼真實呀。

三、現在的乒乓球比賽對解說員的要求

其實球迷都應該清楚,任何運動的發展,在競技水平上都不可同日而語。後浪推前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在的乒乓球比賽從激烈程度和技戰術要求,應該都是相當高的。這也就要求解說員在解說的時候,要更加的專業。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廣大球迷的欣賞需求。

在比賽中,特別是在大型比賽中。乒乓球解說的職能是不可替代的。觀眾需要解說員,乒乓球運動也需要解說員。解說員這一角色,就是要把乒乓球的魅力帶給廣大觀眾。廣大觀眾也會通過解說員,進一步的瞭解乒乓球。相信在現在的乒乓球比賽中,仍然會有廣大球迷對解說員的需求。解說員還在乒乓球事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謝謝,希望能幫到你!


強哥聊體育


作為業餘愛好者,“自己看是看輸贏,聽解說那是看門道”,所以看乒乓球比賽,個人還是喜歡聽解說的,尤其是最近鄧亞萍解說的多了,可以聽到很多專業的知識,瞭解一些乒乓球的技戰術,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對於戰術的調整,解說分析的非常到位,感覺對閱讀比賽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舉一個最近一場比賽的例子吧,樊振東在男子世界盃決賽上4-2戰勝了張本智和,鄧亞萍的解說讓我們瞭解了樊振東的打法以及樊振東有針對性的佈置,如果不是解說,或許真的不知道乒乓球裡的這些門道。

第一局比賽:

自己看球的看法:樊振東有點被動,老是打不死張本智和,張本智和的失誤少,回球質量好。

聽了解說之後:鄧亞萍:“張本智和這次給我的感覺,防守的質量提高了,尤其是防重板的能力提高了。”之後鄧亞萍又給樊振東出謀劃策,“我們不要想著一板打死對方,下板的時候,要多準備幾板。要多調動張本智和,不要讓他站在那裡防你,要儘可能打錯位。”


第二局比賽:

自己看球的看法:這一局樊振東打的就比較順利。(至於為什麼,不知道)

聽了解說之後:鄧亞萍中途的解說是“這幾個球很好看,打‘動’他了,讓他跑起來,才有機會獲勝。”之後贏下第二局之後,鄧亞萍點評本局認為,樊振東從發球開始牽制對手,接發球也一樣,這種戰術是絕對有效的,有效戰術要堅決執行。


第三局比賽:

自己看球的看法:樊振東怎麼又變得變動了?

聽了解說之後:原來是因為樊振東自己沒有控制好失誤,被張本智和調動起來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樊振東的角度打得很開,整個球打得比較活。樊振東這一局變化得有點少,總是盯著一個點,要在注意單板質量的同時,注意打球的變化。”


第四局比賽,樊振東抓住了張本智和正手短球的弱點,鄧亞萍表示對於對手的弱點就要一抓到底,結果樊振東的發球幾乎都是衝著張本智和的正手短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對於乒乓球愛好者來說,可能看不到場上隊員的心態的變化,戰術的變化,也看不出場上隊員有什麼調整,通過解說專業的解讀,在觀看乒乓球比賽的時候,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場上發生的一切。


綠茵小萌新


個人這裡也是分情況的,如果是鄧亞萍指導的解說,個人一般都是看的;如果是其他人的解說,有選擇的來看!

個人認為作為解說員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對於國乒很瞭解,對於球員很瞭解,多說些與比賽相關的東西。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一些“廢話”,不必要的“吹捧”肯定讓人厭煩的。解說的時候,往往不需要說太多的東西,到了關鍵分,關鍵局講一講這球該怎麼打?為什麼這麼打?思路是什麼?這樣就挺好的。

之前劉國樑指導客串解說員的時候,就收到很多球迷的好評,金句頻出,堪稱經典!現在鄧亞萍老師作為解說員,同樣也是吸引了很大一批粉絲,紛紛給點贊,口才好,思路清晰,專業性強...讓人聽得舒服,高興。

有時個人也感覺某一些解說的嘴比較碎,本就緊張的比賽,你在一再“嘟嘟嘟,嘟嘟嘟”的不說正題,在哪扯一些無用的東西。這時,個人就喜歡看清流直播,自己看比賽,自己欣賞比賽。

主持人、解說員這些也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不能吃老本,這樣很容易被社會淘汰的,讓人厭煩的。


小哥聊體育


乒乓球比賽和其他體育項目都一樣,彷彿成為了一種習慣,都需要有解說,比如在這個直播間有解說,即便解說的很爛,也有很多人選擇留在這裡,相比於清流直播,球迷更喜歡有解說的比賽,這樣似乎才是標配,沒有了解說,就沒有了靈魂。

有的時候,乒乓球的比賽即使解說很爛,也要開著聲音去看比賽,似乎並沒有很多人去聽解說,而是專注於比賽,不過解說卻必不可少。

現在看乒乓球,其實解說員還是很重要的,畢竟能夠擔當解說員,都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偶爾聽解說,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另外,楊影是央視乒乓球的解說,為什麼會遭到很多人的吐槽,就是因為,球迷還在乎解說,如果真得不在乎有沒有解說,楊影也就沒有人過度關注了。

其實主播和嘉賓是兩個概念,主播就是解說場上的過程,而嘉賓才是評論員,所以嘉賓的到來,會讓乒乓球解說更加專業,也有很多人願意去聽嘉賓解說,這樣可以增長乒乓球知識。

比如說鄧亞萍,在楊影被遭到吐槽之後,央視請來了鄧亞萍,果然反響熱烈,鄧亞萍是世界冠軍,由她分析出來的場上局面和技戰術,非常專業,球迷的眼睛雖然盯著屏幕,但是耳朵卻交給了鄧亞萍,能夠抓住球迷的耳朵,那麼鄧亞萍的任務就算完成的很好。

所以解說和嘉賓還是非常需要的,乒乓球也和足球一樣,都需要解說去烘托氣氛,解讀場上的比賽,這樣才能更吸引球迷關注,比如英國天空體育請來穆里尼奧擔任嘉賓解說,這就是實力和影響力,另外一點也證明了解說嘉賓的重要性。這和我們國乒請來鄧亞萍如出一轍。


老樂說球


有還是有的!就是沒以前“專心”聽解說了!聽解說一大半是不懂比賽規則隨乒乓球運動的普及,中國人對乒乓球的理解和參予程度的廣泛聽解說除非解說員非常的棒對比賽場的分析以及判斷準確性及時性獲未卜先知那自然有人聽解說否則還先哆哆嗦嗦。個人以為聽解說的觀眾不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