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如何下葬的?她的墓裡面到底有什麼?

xiaoZ彈史




停屍一年的慈禧終於下葬

慈禧於1908年11月15日去世,在停屍一年後才下葬。這在清代不是沒有先例,甚至還有康熙年間的蘇麻喇姑靈柩被移等。

清代對於皇帝及後、妃死後如何下葬?有著嚴格的規定。清代皇室成員在未入關前,多釆用火葬,直到順治時期,開始禁止火葬。據《諸陵規制尺寸略節》記載,慈禧太后的陵墓和慈安太后的陵墓,是在1879年6月同時竣工的。

可過了十幾年後,慈禧感覺自己的陵墓在佔地面積等方面不及慈安陵墓。於是,在1895年決定重修陵墓,直到1908年10月重修工程才竣工。一個月後,慈禧太后去世。


重修工程竣工後,佔地面積與建築物等基本與慈安陵相同。歷時十三年的重修工程共花去多少銀兩?史料中沒有記載,只記載了初次營建時,其費用已高達白銀二百六十六萬兩。不難想像再次重修的費用也會是個驚人的數字。

慈禧停屍一年才下葬,主要原因還是與清代皇家喪葬制度繁複的禮儀有關。包括葬式、葬具及喪葬程序均有嚴格的規定,一套程序要走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準備。

七十四歲的慈禧太后,在1909年10月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慈禧太后下葬過程

據李蓮英侄子李成武《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下葬時,先在棺材的內底先鋪一層金絲珠寶錦褥,褥上再放一層絲褥,然後鋪珠一層,棺內兩頭再分別擺放翡翠荷葉和碧璽蓮花。

上述步驟完成以後,才將太后的屍體放入棺內,屍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以蚌佛十八尊置於後臂。最後,以珠串九練圍身,空處填滿珍寶後始上蓋。至此,整個下葬過程完畢。


慈禧墓裡到底有什麼?

慈禧定東陵曾遭遇多次盜墓,大量的財寶流失,墓裡到底有什麼?一直眾說紛紜。很多的傳言至今未能證實。如孫殿英被俘後,隨身的箱子裡有玉石西瓜等大批珍寶,更有三國趙子龍的寶劍。而這批財寶,據說只是慈禧墓中的部分陪葬品。

因為有清朝遺老蘇必林提供了地宮入口的準確位置,孫殿英盜掘定東陵時沒費多大的力氣。至於被盜取的珍寶,大多已去向不明。有意思的是,過了幾十年後,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把繼承的財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據清內務府《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記載,慈禧太后陵墓裡的珍寶,是從1879年至1908年,分五批次放進地宮的。珍寶分為公賬支出和私人孝敬不列公賬兩部分。

大概包括 : 祖母綠五分者二塊、碧璽、白玉二百零三塊、紅藍寶石大塊者十八塊、小塊者六十七塊、珠冠大珠四兩一粒、金佛、玉佛、紅寶石佛各二十七尊、青皮紅瓤白籽黑絲翡翠西瓜各一、翡翠甜瓜四枚、翡翠桃十個、珊瑚寶蓋玉珊瑚杵各一件、萬壽執壺二件、黃碧瑤葡萄鼠一件、珊瑚佛頭塔……等等。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慈禧死在西苑儀鸞殿,按流程趁著屍體還沒有完全僵硬,隆裕太后下令為慈禧舉行小斂,所謂小斂就是對屍體進行初步地收拾。替慈禧穿上她自己準備的內外三套壽衣,頭戴朝冠足登元寶底鞋,脖子上再套滿各式朝珠,接下來大斂,就是準備地方停靈。


滿清的皇后去世按制度一般都在慈寧宮停靈,而慈禧死後她侄女隆裕選擇皇極殿停靈。皇極殿的規格可比慈寧宮高,這簡直是把慈禧的喪制按皇帝來處理了,此時也不怪隆裕太后,原來慈禧在臨死前有遺命死後要在皇極殿治喪。

慈禧的遺體用一頂吉祥轎抬到皇極殿,把她放入早已準備好的大棺材裡,底部事先鋪上厚厚的被子,再灑滿珍珠,然後各色寶物充斥慈禧遺體四周圍。大斂之後,隆裕為慈禧舉辦了隆重的喪葬禮儀,皇親國戚,滿漢官員,包括各國公使,級別夠大的可以輪到棺材旁扣頭鞠躬,級別不夠的只能遠遠地向棺材方向行禮。




慈禧的棺材在皇極殿供奉一年,宣統元年九月才輪到出殯的日子。出殯的隊伍空前地龐大豪華。萬民傘、儀駕、鹵簿和各種禮樂連綿不斷在隊伍前部開導,之後跟的是抬送棺槨的大扛把式。從京城到東陵還不是一天就能走完,抬棺材的民夫分班作業,人數達近八千人,隊伍浩浩蕩蕩首尾長達幾十裡。

至於慈禧墓裡有啥寶貝,可以說啥都是寶貝。光是棺材裡就不得了,她嘴裡的含口是一大顆夜明珠(有說是兩塊合攏的),屍體周圍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如翡翠白菜、翡翠西瓜,老佛爺特別喜歡翡翠,棺內各色翡翠寶石,珍珠瑪瑙都以升數計。


還有一處地方是寶貝集中之地,那就是地宮的金井,它在墓主棺材的正下方,深一米多,直徑四十來公分。古代人認為金井是整個地宮的精髓所在,它能幫助亡者超度,保佑子孫福祉,所以在墓主生前會向金井祈福,向金井投入大量奇珍異寶。慈禧也不例外,她活著的時候先後多達六次向金井投送大量珍寶,其中主要是金銀器皿和珍珠寶石類物品。

除了在盜墓分子眼裡感興趣值錢的東西外,慈禧墓裡保存下來的還有蓋在她身上的陀羅經被和慈禧生前死後所用的香冊、香寶(類似於現代人的證明文件),這些東西看似不怎麼值錢,但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


看遍山川


1908年11月15日17時,慈禧病逝於中南海儀鸞殿,終年74歲。這個生前手握大清朝最高權柄的傳奇女人,其葬禮延續了其生前極盡奢華的風格。



1909年11月9日,經過周密準備,慈禧下葬於清東陵。其葬禮規模之宏大,可能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專門抽調了拱衛京畿的新軍為慈禧葬禮開道護衛。清道淨街,為外國公使專門搭建了觀禮的亭臺。




清東陵距離紫禁城僅100多里,可是送葬隊伍花了五天才走完這段路程,僅送葬的皇親貴族就有上萬人,加上護衛的軍隊及僕從人員,整個送葬隊伍有數萬人之多,沿途跪送的百姓更是不可勝數。慈禧靈柩之大,需數百人交替抬運。陪葬物品之多,裝運用的馬匹和騾子,數里之外就能聞見其屎尿臭味。



可能讓慈禧沒有想到是,僅十來年之後,自己的陵墓就被盜了。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封鎖了東陵,用炸藥炸開了慈禧陵地宮,將陪葬物品劫掠一空。慈禧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據估計死後其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高達億兩白銀。慈禧墓中被遺棄的被子就有6000可珍珠點綴,現在收藏與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玉白菜據說就是從慈禧墓中流出的。



閱行悅行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應稍遜慈安一籌,在陵寢規制上也會有所體現,這樣才能體 現等級差別。然而,鑑於慈禧的特殊身份,本來設計的陵墓無論在規制與質量上都與慈安難分伯仲,她本應心滿意足。但是,慈禧並不滿足,無限膨脹的自大心理與無法遏制的貪慾,使她不能甘心於與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選擇上必須屈於慈安之後,就要在陵寢的建築與裝飾上超過慈安,以顯示她的與眾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結束。重建後的隆恩殿與東西配殿,在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的首位。即使是與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

  慈禧死後,又將窮其一生巧取豪奪的奇珍異寶,聚集棺中。據清宮檔案《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紀事檔》記載,慈禧生前先後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寶。而下葬時隨葬的珍寶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親自參加了慈禧棺中葬寶的儀式。據他和侄子所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共厚一尺。慈禧屍置荷葉、蓮花之間,頭部上首為翠荷葉,滿綠碧透,精緻無比,葉面上的筋絡不是雕琢之工,均為天然長成;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重四兩大如雞卵,價值一千萬兩白銀,是件世間難得的瑰寶。身著金絲串珠彩繡袍褂。她蓋的衾被上有珍珠堆製成的大朵牡丹花,手鐲是用鑽石鑲成的一大朵菊花和六朵小梅花連貫而成。身旁放金、紅寶石、玉、翠雕佛爺二十七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兩棵,那翡翠西瓜為綠皮紅瓤黑籽白絲;翡翠甜瓜一個是青皮白籽黃瓤,一個為白皮黃籽粉瓤;兩棵翡翠白菜,都是綠葉白心,菜心上伏著一個滿綠的蟈蟈,菜葉旁停落著兩隻黃色馬蜂。慈禧屍身左旁,放著一枝玉石製成的蓮花,三節自玉石藕上,有天然的灰色泥汙,節處生出綠荷葉,開出粉紅色蓮花,還有一個黑玉石荸薺。屍身右側,放著一枝玉雕紅珊瑚樹,上繞青根綠葉紅果的蟠桃一枝,樹頂處停落一隻翠鳥。還有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另外,玉石駿馬八尊,玉石十八羅漢,共計七百多件。安葬完畢,又倒進四升珍珠和紅、藍寶石二千二百塊,填補棺內空隙;四升珍珠中有八分大珠五百粒、二分珠一千粒、三分珠二千二百粒;寶石與珍珠約值銀二百二十三萬兩。而按“內務府簿冊”載,殮入棺中的珠寶玉器無論在數量和種類上都極為驚人,幾乎是一個“珠寶玉器大全”。 這些珍品,均系天然材料雕成,單是選料就極為難得,更不用說構思之匠心獨運,雕琢之巧奪天工了。這一棺奇珍異寶的價值,據當時人估計,不算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私人的奉獻,僅皇家隨葬品入賬者,即值五千萬兩白銀!至於這些珍寶的藝術價值,那就更是無法估量,可謂價值連城。慈禧太后這一具棺槨,其珍寶之多,貴重之巨,堪稱世界之最了。

  由於在她死後十九年,她的“萬年吉地”被軍閥孫殿英炸開,不但屍骨盡遭暴露、羞辱,隨葬的奇珍異寶也被洗劫一空。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的“老佛爺”,只留下孤獨的荒冢任後人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