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蘋果將大放異彩,而5G換機潮前,服務器及工業電子持續增溫

作者|大衛.斯坦利

前言

2020是電子大年,我想大家對此都沒有歧異,但哪些是2020大年最受益的概念股?簡單來說,明年蘋果會很好。

每年11~12月間,國際大廠、歐美大廠,都會制定來年KPI和預算,因為12月聖誕節就要開始放長假,所以11~12月這段期間,會陸續傳出國際大廠對2020年大致規劃的趨勢方向。

也因此,最近荷蘭ASML就傳出,說2020年邏輯芯片需求極強、記憶體內存也將會全面復甦;晶圓代廠臺積電聯電也分頭進行擴產,主要是因為8K和5G將會帶動相關芯片產能趨於吃緊;而看好2020年TWS耳機大趨勢,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大廠,現階段也都積極投入TWS領域。

蘋果除了今年的iPhone 11系列追加訂單之外,近期還有AirPods Pro的TWS耳機議題,明年春季也還有iPhone SE2的加持(雖然iPhone SE2也有清理過時零件庫存的嫌疑)。

日前蘋果宣佈推出具降噪功能的AirPods Pro耳機,進一步帶動了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市場滲透率(預期2021年全球TWS滲透率將上探50%大關,全球市場規模進一步達到270億美元)。

本次蘋果AirPods Pro內建的H1芯片,配置10個音頻核心,搭配SiP先進封裝,可實現極低延遲、即時降噪,相關供應鏈則包括了臺股日月光投控康控美律新日興……等,以及A股如領益智造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環旭電子欣旺達兆易創新……等。

當中的臺股日月光投控及A股的環旭電子

,除了有SiP系統級封裝模組之外,更佈局了超寬帶UWB模組,也涉入5G毫米波的AiP天線級封裝模組,使得環旭電子具備多重議題。順便一提,歌爾股份因為最早提前佈局越南並顯現成效,預料將是蘋果AirPods產能轉移越南的最大贏家,而立訊精密也正加速佈局越南的腳步,未來也能削弱輸美關稅的負面影響。

但上述這些,都還不算是蘋果最大的議題。

高通日前對外表示了,2020年全球5G手機銷量可望逾2億支(臺系半導體業者一度從1.4億支上調到2億支,又曾經一片樂觀地上調到2.5億支,但高通的2億支還是比較具有權威),明年5G芯片將有「兩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在春季,屆時三星和中國國產品牌將會推出新機;第二個轉折點會落在秋季,將會有“另一個旗艦裝置

”採用5G芯片。

高通對明年秋季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蘋果明年將推出5G iPhone!目前很多鴨子划水的跡象也已經顯示,明年秋季的蘋果5G iPhone將會讓大家耳目一新,預料蘋果極有可能順勢推出3款5G iPhone(其中至少2款為OLED),且其出貨至少8,000萬支(以往蘋果每年新機出貨約7,500~8,000萬支),將搭載由臺積電所代工的5nm製程A14處理器,且5G iPhone的3D Sensing可能具備感應環境的AR擴增實境功能。

因此蘋果概念股,除了今年iPhone 11追加訂單,近期還有AirPods Pro耳機議題增溫,而且明年春季也還有iPhone SE2繼續推動,而更重要的是明年秋季的5G iPhone新機。

尤其5G時代即將來臨,RF射頻前端模組、光收發模組等方案持續走向SiP異質整合,過去要整合15~18顆芯片,將來5G時代更要一口氣整合25~27顆芯片,市場對SiP的產能需求更為殷切,甚至部分功能必須從SiP演變成AiP,都使得前述AirPods Pro耳機概念的環旭電子的議題水漲船高,當然,另一家比

環旭電子更純更直接的封測大廠長電科技,也是5G SiP/AiP大趨勢下的直接受惠者;這兩家都是蘋果概念股。

現階段,比較安全的還是蘋果概念股。而且光就蘋果的iPhone來說,2020年春季會推出低價的iPhone SE2,秋季則會推出5G iPhone,蘋果供應鏈明年可以從年頭一路吃到年尾

反觀近期華為供應鏈或多或少面臨不同程度的砍單,4Q19也出現訂單下滑現象。不單如此,華為供應鏈未來還可能面對中美之間博奕的干擾。

整體而言,蘋果iPhone受惠的A股和港股企業,主要包括:SiP/AiP封裝的長電科技,配套日月光投控的SiP/AiP模組環旭電子

;Lightning、天線+聲學、AirPods耳機及無線充電的立訊精密;天線和射頻器件的信維通信;HDI手機板及類載板的超聲電子;FPC軟板的東山精密鵬鼎控股;電聲器件相關的瑞聲科技(港股)及歌爾股份;表面玻璃Cover Lens的藍思科技;電池的德賽電池欣旺達;功能性器件和光電膠的領益智造安潔科技;屏幕流海切割的大族激光;Out-Cell外掛式觸摸屏和攝像頭的歐菲光;不鏽鋼金屬中框科森科技

回顧日前臺積電

法說會,表示智能手機及高效運算需求持續增長,帶動3Q19表現優於預期,同時仍將驅動7nm製程與電源管理相關需求,預料2020年7nm製程比重將高於2019年的25%,尤其5G動能強勁,臺積電決定將2019年資本支出增加40億美元,順勢調高至140~150億美元,其5nm製程則可望在2020年上半年開始量產。

臺積電法說會可以看到幾件事:首先,除了智能手機之外,更重要的是“高效運算”需求持續增長;其次,全球的晶圓代工廠都在衰退,只有臺積電是逆勢增長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份,臺積電的“高效運算”需求持續增長,當中其實有很大一部份,跟我們說的高速計算服務器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從去年11月講到現在,我們說2019~2020年有三大主題方向是可以樂觀看待的:①半導體先進製程、②5G產業、③Cloud雲端,而且這三者之間都有交集(有不少標的是在通信或計算機)。

5G手機在2019年正式亮相,接著會再經歷2020年的逐漸成熟,但一直要到4Q20起,才會有更明顯的大換機潮。但是,在5G手機普遍之前,產業界相關的佈局早就鴨子划水地在進行。

我們說的真正的5G手機,絕對不是在4G基礎上放上5G天線而已,將來真正的5G手機,有很多計算功能是丟到Cloud雲端後臺,委由服務器代勞,之後再丟回5G手機的。所以,不是隻有5G基站的鋪設先行而已,就連服務器也會面臨新增採購潮。而現階段,市場上都在關注5G基站鋪設進度、部署範圍,卻忽略了服務器也會面臨更大的採購潮,這個就是預期差(有不少標的是在計算機)。

8~9月以來,全球最大的服務器組裝廠廣達、服務器BMC遠程管理芯片信驊、服務器CPU插槽嘉澤、服務器主板華擎技嘉、服務器機殼勤誠……等,單月營收均有亮麗表現,甚至創下今年新高紀錄,而這些現象也都透露出現階段服務器出貨持續暢旺,是否也間接已經透露出一些5G產業趨勢端倪了呢?我們是否可以馬上聯想到通富微電

(AMD概念),以及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國內服務器相關標的了呢?而在繪圖卡/顯示卡方面,我們則可以關注PCB的勝宏科技

那麼接著想想,服務器相關的散熱需求呢?

我們說過第一代5G手機,因為主要仍在手機上處理核心計算功能,並不是我們所說的“透過高速5G網絡,把信號丟到雲端後臺,委由服務器來計算”,因此第一代5G手機仍有發燙問題,因此對散熱要求非常高,因此可以順勢關注散熱模組議題,但其實這個領域多數掌握在臺商手上,國內雖然也有一些沾邊的概念股,但畢竟不是主流。國內的飛榮達中石科技碳元科技迴天新材超頻三…等,勉強也算是散熱模組概念股。而上述的

散熱模組概念,如果還能進一步從手機接著去佈局服務器領域,像是飛榮達,那麼就可以搶佔未來十分確定的商機了。

其實,不管4Q19景氣奏怎麼樣,基礎建設類電子、工業類電子,像是:工業類PCB、5G基站、高速計算服務器……等,都還會持續增溫,它們怎麼樣都不會面臨劇烈的砍單,畢竟它不是消費性電子;有時候,消費性電子會面臨突如其來的砍單,訂單說沒就沒,但是工業用、基礎建設類不會說沒就沒,尤其此類產品不容易被轉單或複製,頂多只是往後推遲而已。而我們說的服務器市場趨勢,貌似現在開始發酵了,其實也都算是工業類電子、基礎建設類電子。

最後,我們說一下機殼。

早在2017年起,手機開始大量導入無線充電功能,而且18:9的全面屏也是當時大家追求的方向,於是金屬機殼的時代結束,非金屬材料隨之大顯身手。在2017年當時,諸多非金屬材質,像是:陶瓷、玻璃及塑料,都是當時手機機殼的選擇方案。

不過,陶瓷機殼由於介電常數偏高(陶瓷機殼介電常數高達21),在2017當時的4G手機儘管都沒問題,但將來手機遲早導入5G,且預料將會影響高頻5G毫米波段信號傳輸,我們當時即研判

陶瓷機殼不會成為高頻5G手機機殼的主流(此論點當時得罪不少人,但如今過了兩年,果真也沒成為主流!)。

目前,隨著時序即將邁入2020年,預料5G手機換機潮亦可望在2020下半年出現,而從產業lead time的角度來看,今年11月起,關於機殼方案的選擇,勢必會被國際大廠納入考量(每年11~12月間,歐美國際大廠都會制定來年KPI和預算,因為12月聖誕節開始放長假)。

於此期間,我們可以開始重視改性塑料機殼(如塑料玻璃鋼),在2020年5G消費電子的應用趨勢,相關概念股則包括:智動力(在越南還有設廠)、領益智造巨騰國際(港股)、通達集團(港股)、安潔科技康尼機電勝利精密勁勝智能

(但其塑料產能已逐漸退出),都會開始存在不小的機會。

核心觀點:迎接2020大年之前,TWS耳機、服務器、散熱模組、半導體、工業類PCB及基礎建設類尤佳

整體紅色供應鏈呈現「上肥下瘦」,越往上游半導體、設備、材料……等領域較為偏多,中游零組件有的好、有的爛,並不是所有零組件4Q19都會持續上揚。換個方式來說,就是除了半導體不錯之外,工業類和基礎建設類的電子族群也很不錯(比如5G基站、交換器、服務器…等領域所需的電子零組件就非常好,像是工業用PCB、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天線和濾波器…等),但是消費類的電子族群就不一定了(消費電子有的好、有的不好,但像是電聲器件、散熱模組、AiP模組、觸控模組…等領域其實還不錯)。

整體來說,值得關注的包括:TWS耳機概念服務器散熱模組、半導體IC設計、5G概念、射頻及天線、功率放大器PA……等,此外,“去美國化”也值得留意。

日前中國政府表示,將加快區塊鏈發展計劃,使得區塊鏈議題再起,又回到我們講了好幾周的高效運算領域、高速計算服務器、GPU/CPU、繪圖卡/顯示卡、散熱模組……等議題,然後我們說的「①半導體先進製程、②5G產業、③Cloud雲端」,在這次加快區塊鏈發展計劃下,又得到了額外的加持。

服務器相關概念股近期可望水漲船高,帶動工業類PCB相關個股,如: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科技……等,當然也會跟著不錯,而在繪圖卡/顯示卡方面,我們則可以關注PCB的勝宏科技。另外,幫AMD後段先進製程封裝的通富微電當然也ok。

關於標的,除了前期漲得比較兇的像是:領益智造韋爾股份聞泰科技……之外,華為蘋果概念股還包括:飛榮達匯頂科技滬電股份深南電路

生益科技長電科技順絡電子立訊精密信維通信歌爾股份鵬鼎控股德賽電池環旭電子藍思科技光弘科技工業富聯歐菲光京東方A深天馬A超聲電子科森科技大族激光安潔科技欣旺達中航光電
光迅科技華工科技,以及瑞聲科技(港股)、舜宇光學科技(港股)、中芯國際(港股)、比亞迪電子(港股)、信利國際(港股)、丘鈦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通達集團(港股)…。

小結:當中的TWS耳機、電聲器件、服務器、散熱模組、工業PCB、綜合零件大廠…等領域也都還行,重點關注:通富微電飛榮達歌爾股份立訊精密滬電股份三安光電

近期利好

展望2020應為5G手機換機潮湧現首年,預料蘋果極有可能順勢推出3款5G iPhone(其中至少2款為OLED),且其出貨至少8,000萬支(以往蘋果每年新機出貨約7,500~8,000萬支),將搭載由臺積電所代工的5nm製程A14處理器,且5G iPhone的3D Sensing可能具備感應環境的AR擴增實境功能。

臺股服務器概念股從8~9月份起,單月營收多有亮麗表現,顯示服務器新增採購潮目前正在醞釀湧現。

風險提示

臺系IC設計公司4Q19訂單能見度普遍出現下滑,背後最大的原因在於,華為之前密集追單拉貨的動作已開始出現暫緩,此舉將導致部分電子零組件企業,其4Q19業績增速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趨緩或下滑。

美國多次遊說臺灣當局及臺積電,希望其配合限制對

華為的供貨,以協助美國防堵華為出口管制禁令的漏洞。

三星有意在2020年起,開始全面捨棄指紋識別,改採3D Sensing人臉識別,此舉對指紋識別陣營將造成部分衝擊。

繼臺商廣達仁寶英業達之後,韓國三星也關閉在國內的最後一座組裝廠,產能紛紛撤離中國大陸,電子製造業產業聚集效應恐遭破壞。

1). 真無線藍牙耳機TWS議題頗佳,領益智造扶搖直上,環旭電子具TWS及5G AiP多重議題,而歌爾股份越南佈局有成,都將成為贏家

日前蘋果宣佈推出具降噪功能的AirPods Pro耳機,可望進一步帶動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市場滲透率。

本次蘋果

AirPods Pro內建的H1芯片,配置10個音頻核心,搭配SiP先進封裝,可實現極低延遲、即時降噪,相關供應鏈則包括了臺股日月光投控康控美律新日興……等,以及A股如領益智造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環旭電子欣旺達兆易創新……,其接單狀況及對應的業績也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當中除了領益智造扶搖直上之外,臺股日月光投控及A股的環旭電子,除了有系統級封裝SiP之外,更佈局了超寬帶UWB模組,也涉入5G毫米波的天線級封裝AiP與模組,使得環旭電子具備多重議題。

回顧蘋果在2019年3月份春季發表會推出第二代AirPods耳機,由於是採用H1芯片驅動,可增加50%通話時間,並主打無線充電盒及聲控啟動Siri功能,因此自蘋果第二代AirPods問世以來,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已陸續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也因此帶動TWS耳機銷量扶搖直上。而繼蘋果推出AirPods後,華為的FreeBuds、三星的GalaxyBuds、小米的Air,以及其他白牌無線藍牙耳機,銷量也同樣呈現大幅增長態勢。

根據IDC報告,TWS耳機出貨量2018年為6,500萬套,2019年上探1億套,2020年更挑戰1.5億套,年複合成長率高達51%。此外,預期2021年全球TWS滲透率將上探50%大關,全球市場規模進一步達到270億美元。

目前蘋果AirPods組裝廠,從原本臺系英業達旗下的英華達獨家,到現在已經演變成三大組裝廠,除了原先的

英華達之外,現在還多了國內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其中,歌爾股份因為最早提前佈局越南並顯現成效,預料將是蘋果AirPods產能轉移越南的最大贏家,而立訊精密也正加速佈局越南的腳步,未來也能削弱輸美關稅的負面影響。

2). 高頻5G頻段創造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多個SiP因“天線”整合為單一AiP

這個我們從去年11月講到現在,我們說2019~2020年有三大主題方向是可以樂觀看待的

①半導體先進製程、②5G產業、③Cloud雲端,而且這三者之間都有交集(有不少標的是在通信或計算機)。

這段我們要說的是①半導體先進製程②5G產業交叉下的新觀點--從SiP (System in Package) 到AiP (Antenna in Package)。

在介紹AiP之前,我們利用週報篇幅,先幫大家科普一下5G時代下無線通信的規格,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頻段:「頻率低於1GHz」、物聯網領域的「5G IoT」、由4G演變而來的「5G Sub-6GHz」頻段,以及真正的「5G高頻毫米波」頻段。

5G手機是海內外大廠兵家必爭之地,相關頻段的採用也是眾說紛紜,但總歸是朝「5G Sub-6GHz」頻段及「5G高頻毫米波」頻段並存的方向邁進,當然5G獨立組網SA及非獨立組網NSA基站也會同時並進。

一般認為2022年以前會先採「5G Sub-6GHz」頻段為主流,但終極目標仍是28GHz以上的「5G高頻毫米波」(雖然也有不少人不看好豪米波)。

關於5G芯片封裝技術,「頻率低於1GHz」比較low,基本上是掛著5G羊頭賣4G狗肉的,我們就先不說了。

物聯網的「5G IoT」、有4G影子的「5G Sub-6GHz」頻段,這兩個的封裝技術還會延續3G和4G時代結構模組,也就是分為天線射頻前端收發器調制解調器等4個主要的SiP系統級封裝和模組。

接著我們說一下更高頻段、真正的「5G高頻毫米波」頻段,但必須要先了解一個概念,頻段如果越高頻,天線就會等同要求越小。

也因為頻段越高、天線越小,因此將來真正的「5G高頻毫米波」頻段,預料會把天線射頻前端收發器等3個SiP功能,直接透過“天線功能” 整合成一個單一封裝AiP(這個A就是Antenna天線),這個跟我們一直闡述的“模組化” 趨勢也都息息相關。現在趨勢已經出來了,針對5G天線領域,預期高頻5G時代的天線將會以AiP技術為主,接著再跟其他零件共同整合到單一封裝內。

這種AiP是立基於SiP的基礎上,除了用IC載板進行多芯片SiP系統級封裝外,還用到Fan-Out扇出型封裝技術,如此可以整合多芯片,而且效能比光是以IC載板為基礎的SiP為佳,因此預料真正的高頻5G時代,AiP封裝技術會成為熱門投資議題

將來一支手機至少要用到3~4個AiP模組,把各類RF元件、電源管理芯片、毫米波天線…等都整合進去,而目前全世界也只有高通三星電機SEMCO能夠量產AiP。臺積電當然是主流晶圓代工廠,而配套的封測廠,原先規劃的是日月光矽品兩家,但是矽品已經被整併到日月光投控了,換句話說,如果只有一家封測廠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國內A股的長電科技地位就順勢被提升上來了

所以,將來日月光投控

長電科技的重要性就與日俱增了,而臺股的日月光投控如果很好,A股的環旭電子當然不會太差。

接著我們回憶一下,7月底蘋果以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Intel的5G芯片部門,取得5G調製解調技術專利。然而,沒有被整合到AiP裡面的調製解調,正是這次蘋果收購英特爾的主要技術(有了AiP就等於有了前三個,但是還差第四個,所以要去收購)。因此,這次收購動作的背後,也已經十分清楚地透露出AiP在將來5G的重要性了。所以,關於A股的長電科技環旭電子,擇股已經有了,剩下的就是擇時了。

3). 已可嗅出趨勢端倪,服務器新增採購潮開始湧現,其散熱要求將比手機為高

這個我們從去年11月講到現在,我們說2019~2020年有三大主題方向是可以樂觀看待的

①半導體先進製程、②5G產業、③Cloud雲端,而且這三者之間都有交集(有不少標的是在通信或計算機)。

這段我們要說的,是彼此相輔相成的②5G產業③Cloud雲端,然後牽引出產業對服務器的大需求和大采購潮

5G手機在2019年正式亮相,5G通信的拐點是2019年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但是,我們說真正的5G手機,絕對不是在4G基礎上再多放上5G天線而已;現在市場上對5G手機主流的思維,就是過去4G over 3G、3G over 2G的邏輯罷了,真正的5G手機當然不是那麼簡單。

目前可以預知,將來5G標準至少是1Gbps起跳,正常應該可以達到10Gbps以上(但短期內要超越25Gbps並不容易),然後再對比一下4G的100Mbps~1Gbps(在高峰期速度有時不到1Mbps),大家可以發現,5G速度會是4G的10~100倍。輕輕鬆鬆翻了至少10倍以上,這是什麼概念?

首先,各位想像一下,到了將來真正的5G年代,5G傳輸的速度非常快,5G手機上傳及下載那幾乎是眼睛眨兩下,瞬間就可以完成。然後,我們再思考一件事,目前你的手機也好、電腦也好,計算速度再怎麼快、功能再怎麼強大,請問速度有快過服務器嗎?功能有強過服務器嗎?當然沒有。

好的,我們把上面這兩件事情疊加起來,是不是可以發現一個趨勢,其實將來真正的5G手機,有很多計算功能是丟到Cloud雲端後臺,委由服務器Server代勞,之後再丟回到你的5G手機的。

也就是說,真正的5G手機,絕對不是在4G基礎上再多放上5G天線而已,而既然有部分計算功能是丟到雲端後臺、委由服務器代勞,那麼真正的5G手機,反而有部分單一零件會直接消失不見,或被整合到“模組化” 零件裡頭。

我們講“模組化” 講了2~3年了,這個趨勢在5G年代只會更加明顯,小廠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哪些單一零組件可能會消失?哪些零組件會變得很好?又有哪些“模組化”公司會因此受益?這個還不著急,我們留到以後慢慢再說。

各位如果明白了我們的意思,那麼可以想像一下,在5G時代來臨之前,不是隻有5G基站的鋪設先行而已,就連服務器也會面臨新增採購潮。而現階段,市場上都在關注5G基站鋪設進度、部署範圍,卻忽略了服務器也會面臨更大的採購潮,這個就是預期差(有不少標的是在計算機)。因此,5G基站也好、服務器採購潮也好,這些都會跑起來,一步一步來。

2018年秋季,我們開始提到“將來” 5G基站的鋪設、服務器的大采購潮,當時已經明示滬電股份的重要性了;滬電股份將會是十分明確的重要標的,從2018年開始業績向上的趨勢完全可以支撐到2020年景氣復甦。

到了今年2019年8~9月,全球最大的服務器組裝廠廣達、服務器BMC遠程管理芯片信驊、服務器CPU插槽嘉澤、服務器主板華擎技嘉、服務器機殼

勤誠……等,單月營收均有亮麗表現,甚至創下營收新高紀錄。

上述這些現象,都透露出現階段服務器出貨持續暢旺,這個現象,是否也已經透露出一些5G產業趨勢端倪了呢?我們是否可以馬上聯想到通富微電(AMD概念),以及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國內服務器相關標的了呢?

其實,全球企業商務型服務器開始陸續轉向雲端,過去的商務型服務器面臨縮水,各地大型網絡IDC數據中心四起,但國內IDC數據中心主要供應商像是華為中科曙光,由於受到中美貿易負面衝擊,當中已有部分訂單轉移到浪潮信息,而且不單隻有IDC數據中心的需求,就連5G電信運營商的需求也逐漸增溫,因此中國國內業者製造的服務器產品未來市場空間仍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多數服務器配套廠商早在2018年就開始有所因應,但是產能轉移並非一朝一夕得以完成,因此這個轉移的過程仍然影響了2019上半年的出貨狀況。然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服務器不論品牌和白牌(品牌佔全球服務器市場約40%,但未來白牌市場成長動能較強),其出貨狀況仍佳,尤其

AMD動作相當積極,但仍須觀察英特爾Intel新平臺後續動能,以及中國大陸IDC數據中心需求是否回溫。

4). 工業用PCB趨勢最為明確且毫無疑慮,可適度逢高出脫、逢低買進、來回操作

不管是否面臨景氣寒冬、不論中美貿易衝突是否嚴峻,工業用PCB怎麼樣都不會面臨劇烈的砍單,畢竟它不是消費性電子。有時候,消費性電子會面臨突如其來的砍單,訂單說沒就沒,但是工業用、基礎建設類不會說沒就沒,頂多只是往後推遲而已

這類工業用PCB不容易被轉單或複製,尤其在5G基站部署、高速計算服務器的採購,以及未來車用電子的需求可以預期的情況下,於是滬電股份深南電路這類PCB廠,它們的產能利用率都有所保證,而且一旦產能利用率滿載之後,還具備選擇訂單的主控權,甚至還可能進一步漲價。

工業PCB龍頭滬電股份,不像消費電子PCB,工業用PCB 不易受景氣波動而影響訂單,公司PCB主要鎖定「基站、服務器、汽車」等三大工業應用領域,近期消費電子終端需求降溫,多數供應鏈遭砍單,惟工業類PCB 不受影響,未來1~2年需求不於匱乏。

來源斯坦利策略略有修改,免責聲明: 文章只是記錄個人對市場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投資日記,僅作為分享和交流。不具指導功能,不做為您的買賣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