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2019年是“滑年”,是什麼意思?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新大風歌


對於農村所說的“滑年”,身在農村的人可能都不太陌生,所謂的“滑年”的定義,就是一年兩頭沒有“春”!

也被稱作是“黑年”,因為在年頭和年尾沒有“立春”的節氣,春乃萬物之始,所以沒有“春”又被稱作是“滑年”,相對於其他年份的“兩頭春”形成對比參照。

“滑年”寓意不是很好,對於農作物以及農業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農村說法“滑年”結婚不好,也是這個意思!

只是個人觀點,希望有所幫助!



餘樂長歡


滑年又可叫黑年,啞年,盲春年,寡婦年,意思就是從陰曆看:從正月初一起到臘月三十盡止,兩頭都沒有見著立春這個節氣,以陰曆看是陰曆年內無立春,無春的意思。古人重陰曆,也重立春,因為立春是一年四季之始,是24節氣之始,是干支歷之始,在陰曆年內不見立春,便有不祥之兆,少年懷春,無春可懷便被認為對女人不利,不宜婚,婚即成寡婦,故稱寡婦年,這是迷信說法,不可信。說是滑年,即將立春滑前滑後了,還有理據。僅僅據此,對農業是不會造成大影響的。不是真正的無立春,只是以陰曆看,立春下是提前就是延後了,立春一樣有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國陰陽曆同用引發的矛盾。

陰曆即太陰曆,是以月亮朔望圓缺為週期規律制定的歷法。月亮盈虧變化週期時長為29天12時44分,天數要計整,所以月大3O天,月小29天,有時一年12或13個月,會有7個是大月,朔就是月初一,望就是月十五。一年12月是354或355天。陰曆體現的是月亮朔望盈虧的變化。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太陽運行規律制定的歷法。地球自轉同時,也繞太陽公轉,公轉一週時長366天5小時58分46秒,這就是太陽曆年的標準時間,天要計整數,所以平年陽曆是365天,四年一閏年,閏年就366天。太陽運行規律,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及冷熱寒暑之不同,我們的祖先便依太陽運行規律特點,創造性地創造了24節氣,以便於農民掌握利於農耕安排農事。24節氣是依太陽運行特點制定的,從陽曆看24節氣,是相對穩定又有規律的,每年每次節氣日期前後誤差不有一天,不如陰曆大。由於陰陽曆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曆法,年天數誤差有11天之多,為使陰陽曆差不太,陰曆就採用閏月辦法,三年一閏,19年七閏,陰曆閏月,會變成一年有了884天,因為閏月,而使24節氣從陰曆看,變化更大,以立春看,會出現無春年,或雙春年。無春年是頭尾不見立春,雙春年是頭尾都見有立春。其實,從陽曆看,立春都是多在2月4、5兩天。所以從陰曆看節氣,測農事吉凶好壞缺乏理據,不準,也不要太過相信。迷信是會害人的。





樹德漢碩


老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春天給予了很大的希望和憧憬。

人們說2019年是滑年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2019年,它的立春節氣是在臘月三十那天。等於2019年是沒有立春節氣的。沒有立春節氣,所以這一年也被稱為寡婦年,稱為黑年。


寡婦年,由於立春比較早,立春後很容易有倒春寒,天氣極不正常,所以這一年人們都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對於莊稼生長更是不利。可以想象,沒有了立春,就相當於人沒有了希望。不管是對莊家或者是對人們都會有影響。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封建思想已經解除。對於寡婦年也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不是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只是相對於這一年來說不是特別好。就像人們說的本命年一定要穿紅色衣服,要不會倒黴一樣。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不靠譜的。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就應該相信科學。不能聽之任之。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科學的力量。



想了解不一樣的三農生活,關注娜娜談農村。


娜娜談農村


農村老人說2019年是“滑年”,是什麼意思?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只能說你太迷信了,今年相比之下,比之前五年的糧食產量還要高。


第一,之前幾年小麥畝產,三四百斤,七八百斤,超過一千斤的都不多。然而今年的小麥產量很高,最高的達到1500斤每畝地。


第二,所謂的2019年是“滑年”明年無春,特別是農村地區還是比較講究這個的,一般這樣的年景,不建房、不娶親,這樣就是滑年,封建迷信之說,沒有科學證據,不要太過迷信。


以上就是我對滑年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才佬鄉土文化


在農村,針對年頭的好壞有很多說法,這些說法都是從以前的時代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而流傳到今天,因為以前的年代,氣象預報不發達,人們對未來的天氣形勢變化很關注,因為在古代種地天氣對農業莊稼的收成影響很大。所以人們常常尋找一些自然節氣與莊稼收成之間的關係。就形成了一些說法和諺語。

滑年的意思是說在陰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的節氣,這樣的年頭稱為“滑年”,因為我國一直採用著陽曆和農曆兩種曆法,立春的年頭基本是固定時間,但是農曆的月數和天數是變化的,所以人們為了達到陽曆和農曆之間的協調同步,採用了置閏的辦法來協調。就比如2019年來說,由於立春是在2018年的臘月三十,所以導致了在新的一年2019年沒有立春。人們就稱呼這種無春你年是滑年或寡婦年。

普遍的觀念中,人們認為“滑年”年景會不好,也有說“滑年”不宜婚嫁、生孩子的說法。同時還有說“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春天是一年的四季之首,人們認為春季就應該是播種的季節。無論是莊稼還是人類繁衍。所以既然沒有了春天那麼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滑年農業生長不好,年頭不利的說法。

其實,這些推斷都是沒有什麼根據的說法,只是源於人們對一些年頭的喜好,人們比較喜歡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頭,把這樣的年頭稱為“雙春年”,同時還比較喜歡立春正好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百年難遇歲交春”。

其實造成了這麼多種年頭的說法,只是因為我國實行了兩種曆法的原因,曆法都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所以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說法,也不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和種植。

農村老人說2019年是“滑年”,是什麼意思?對農業有什麼影響?你們那裡有這種說法麼?還有那些關於滑年的說法?歡迎大家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過去,幾千年來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農民,不得不為了莊稼的收成而根據氣候變化,來適當安排農事活動和生活。

有書君覺得滑年的說法有迷信的成分,也有根據大自然的氣候條件的規律科學種植的成份。

1、什麼是滑年

農曆年一年之中沒有立春,就叫滑年,在農村叫盲年,盲春年,有些地方叫寡婦年。

滑年是比較滑頭的年,把立春都弄丟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非常重視立春這個節氣,農曆年一年之中沒有立春就不叫年。

2019年就是滑年,因為立春是在2018年的臘月三十,導致了在新的一年沒有立春。

春天是一年的四季之首,春季是應該播種的季節。無論是莊稼還是人類繁衍。既然沒有了春天那麼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滑年農業生長不好,年頭不利的說法。

人們認為""滑年""年景會不好,沒有春,就不能結婚。過去年景不好,就娶不了媳婦,添不了丁。因為年景不好時自家人的日子都難熬,哪還養得起更多的人口?

所以就有""滑年""不宜婚嫁、生孩子的說法。同理,沒有立春的年份就成了寡婦年。

2、現在的中國農曆和公曆並用

現在,我國採用陽曆和農曆兩種曆法,陽曆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但是農曆的月數和天數是變化的,為了達到陽曆和農曆之間的協調同步,採用了置閏的辦法來調整補齊。

農村重陰曆,又叫農曆。因為它是人們根據農作物生長的規律總結經驗得出,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生活的歷法。

從正月初一起到臘月三十止,兩頭都沒有見著立春這個節氣,農曆年內無立春,是無春的意思。

人們不喜歡沒有春天的年份,自然就喜歡春天多的年份。喜歡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頭,把這樣的年頭稱為""雙春年"",更喜歡立春正好在農曆的大年初一。

立春和除夕在同一天,或者立春和大年初一在同一天,都是比較罕見的。是""百年難遇歲交春""。

農曆大年三十是辭舊,初一是春節,開始迎新,立春是24節氣的開始,也是24節氣的""新年"",如果初一立春,就是萬象更新,圖吉利。

3、2019年滑年對農業有什麼影響

農村都是按照24節氣進行生產生活的安排,氣候對農業莊稼的收成影響很大。所以人們常常尋找一些自然節氣與莊稼收成之間的關係,形成了一些指導農業生產的諺語。

俗語對指導農民生活有重要意義。每到節氣就會提醒著農民應該幹什麼事情了,比如說驚蟄了就要耕地了。

農民都會趕在大寒之前殺年豬,因為大寒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之後天氣就會慢慢變暖,影響食物的臘制保存。

如果到了時節天氣卻反常的話,也有不少俗語告訴農民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根據農民的經驗總結,滑年是容易出現自然災害的天氣,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春天是一年的四季之首,人們認為春季就應該是播種的季節。無論是莊稼還是人類繁衍。所以既然沒有了春天,那麼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滑年農業生長不好,年頭不利的說法。

""寡婦年,倒春寒”、“大寒不凍,冷到芒種”,“吹一日南風,還一日北風”。2019是滑年。預示著該冷的時候不冷,很容易出現倒春寒,都說的是氣候會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收成。

2019年是滑年,氣溫異常,立春前後氣溫本該是10℃左右,卻出現了28℃的高溫天氣(大寒季節正常氣溫 0~15℃),在這樣的季節,這樣的天氣是反常的,南風天,立春後必有倒春寒。

今年北方好些地方沒有下雪,南方不下雪的地方卻有下的。在北方降雪不僅可以凍死土地裡的害蟲,保證來年莊稼不受害蟲侵害,還可以給土地提供充足的水分,來年可以順利地進行耕種。

“大寒不凍,冷到芒種”,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如果在大寒前後能下大雪的話,預示來年定不是一個豐收年。

而南方下大雪卻會給動植物造成傷害,影響收入。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村看重俗語,俗語只所以一直能夠流傳下來,是有一定準確性、一定道理的。

""倒春寒"",會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極其不好的影響。

大寒對於農村百姓來說,溫度越低越是高興。因為這樣就能凍死更多害蟲的蟲卵,明年莊稼就能少受一些蟲害,農作物就能健康旺盛的生長,對收成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大寒這天要是刮南風,天氣就不會太冷,地裡的的害蟲就可能會安全過冬,對於明年的農作物來說就不是好預兆。

如果這天要是再下上一場雨,在這該冷不冷的時候,加上雨水的滋潤,麥苗很容易過早生長,來年""倒春寒""就會把麥苗凍壞,影響收成。

""大寒不凍,冷到芒種"",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到了大寒天氣卻是反常不冷,都不凍人,那麼就預示著年後就會一直冷到芒種了,也就預示著倒春寒的到來。

有書君認為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較大,農村流行的俗語有一定的地域性,要結合本地的氣候變化規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農作物的耕種。

滑年注意避免天氣變化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避免受災害造成損失。"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建義大家不要輕信這些,我九二年結的婚,那年好象沒有春,這年同村有兩個娶兩個嫁的,後來都是一兒一女,四個家庭至今都不錯呀!八個孩子都大學畢業啦!其中幾個還是國防生呢!



陳希1421563069


簡單一句話:看曆本預測天氣,說他瞎說,沒跑的。

因為從春節至今已經有過三個帖子談這個觀點,這裡就不重複了。


ZBLiu


2019年是己亥年,看一下日曆,己亥2019年沒有立春,所以叫滑年。己亥的干支分析,亥中有甲木,己為甲之財,然而亥水又是己之財,天干為上為君 ,地支為下為民,君民互為財,就是說國為民做出措施發展經濟,民眾支持國發展,但甲藏在亥中意思是表面上是這樣,實際收民之財為多啊


娛史記


在農村,針對年頭的好壞有很多說法,這些說法都是從以前的時代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而流傳到今天,因為以前的年代,氣象預報不發達,人們對未來的天氣形勢變化很關注,因為在古代種地天氣對農業莊稼的收成影響很大。所以人們常常尋找一些自然節氣與莊稼收成之間的關係。就形成了一些說法和諺語。滑年的意思是說在陰曆的一年中沒有立春的節氣,這樣的年頭稱為“滑年”,因為我國一直採用著陽曆和農曆兩種曆法,立春的年頭基本是固定時間,但是農曆的月數和天數是變化的,所以人們為了達到陽曆和農曆之間的協調同步,採用了置閏的辦法來協調。就比如2019年來說,由於立春是在2018年的臘月三十,所以導致了在新的一年2019年沒有立春。人們就稱呼這種無春你年是滑年或寡婦年。

普遍的觀念中,人們認為“滑年”年景會不好,也有說“滑年”不宜婚嫁、生孩子的說法。同時還有說“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春天是一年的四季之首,人們認為春季就應該是播種的季節。無論是莊稼還是人類繁衍。所以既然沒有了春天那麼自然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就有了滑年農業生長不好,年頭不利的說法。

其實,這些推斷都是沒有什麼根據的說法,只是源於人們對一些年頭的喜好,人們比較喜歡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頭,把這樣的年頭稱為“雙春年”,同時還比較喜歡立春正好在農曆的大年初一,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百年難遇歲交春”。

其實造成了這麼多種年頭的說法,只是因為我國實行了兩種曆法的原因,曆法都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所以根本沒有那麼多的說法,也不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和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