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序言:

廟號、諡號在我國曆史文化中,由來已久。廟號起源於商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始於西周。

因此,對於廟號、諡號這種尊稱,在封建王朝中,多數都是用來評價帝王一生評價。

皇太極作為大清國的開國皇帝,一生戰功顯赫,在文治方面,政績顯著。對於這樣一位文治武功方面俱全的開國皇帝,在去世後,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皇太極

貝勒就給大家詳細講述下,為何皇太極在去世後,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皇太極,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先後在位十七年,公元1643年駕崩,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我們先講述下,太祖與太宗的定義。

見《爾雅·釋親》:“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太祖,專門指先祖稱謂,後多用來指開國帝王的廟號。

太宗,是中國古代帝王常見廟號,第二代帝王的廟號多為“太宗”。

前面已經說過,皇太極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可是去世後廟號:太宗。對於這種開國皇帝廟號稱呼,在封建王朝中,有諸多這樣的案例。對於皇太極廟號:太宗,這種尊稱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有此先例。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皇太極

例如:曹丕稱帝后,追贈曹操“魏太祖”;楊堅稱帝后,追贈楊忠為“隋太祖”等等。

努爾哈赤作為後金的創始人,通過數十年的征戰,把原本零散、各自相互征戰不斷的女真族各部落統一起來,為皇太極建立大清奠定了基礎。雖然努爾哈赤創建的後金政權帶有濃厚的奴隸社會時代的性質,但是努爾哈赤對於後金政權貢獻超越清代後續的歷任皇帝。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努爾哈赤

東漢末年,曹操也是經過數十年的苦戰,統一了北方,但是曹操自始至終也沒有篡漢自立稱帝,曹操生前始終稱為魏王。但是在曹丕稱帝之後,立刻追贈曹操為魏太祖”,以此彰顯曹操對大魏政權基業的貢獻,另外也彰顯曹丕繼承曹魏政權的正統性與孝道。

同理,皇太極在稱帝之前,已經繼承後金大汗多年,在稱帝改國號大清之後,首先也是追贈努爾哈赤為“太祖”,一個也是彰顯努爾哈赤對大清政權奠定基礎的貢獻,另外一方面同樣也是彰顯皇太極的孝道與政權的正統性。

其次,有關皇太極諡號:文皇帝,為何不是:高皇帝。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始於西周。

諡號有褒揚性的美諡、憐惜性的平諡、貶義性的惡諡三種。

美諡如: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高者, 殊業同天為高 ,德覆萬物為高。多數指用於開國皇帝的尊稱,如: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朱元璋建立大明,去世後諡號:高皇帝。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皇太極雖然作為清朝開國皇帝,但是在稱帝后,追贈努爾哈赤為太祖皇帝,自然皇太極不能諡號:高皇帝。

皇太極諡號:文皇帝,是根據皇太極生前一生的功績來定義的,雖然皇太極征戰沙場一生, 戰功赫赫,但是皇太極在文治方面的政績不亞於戰功,乃至超越戰功方面。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皇太極

我們從如下幾方面對皇太極的文治方面加以說明。

皇太極加強中央集權,加速後金的封建化進程。

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經過八旗上下共同舉薦推選方式,皇太極繼承後金大汗之位。

皇太極在即位後金大汗之初,面臨的是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問題。而且同樣面對著後金奴隸社會原始部落的狀態,

皇太極自然雄心勃勃,在穩定後金大汗位置之後,逐漸剷除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局面,達到獨尊朝見的局面,加強了權利集中。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四大貝勒

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大清,同時皇太極對於八旗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與部署。作為皇帝,親自掌握八旗最為精銳的兩黃旗。此後,清朝後續歷代皇帝致力於皇權權利集中,順治繼位之後,確立上三旗,下五旗局面,一直到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清朝皇帝皇權達到頂峰時期。

皇太極在位期間,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大膽啟用漢文官、漢將。

皇太極在位期間,一改努爾哈赤在位期間,對於漢官的摒棄、屠殺。而是大膽重用漢文官、武將擔任要職。

如:皇太極大膽啟用漢文官范文程,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在皇太極主政時期,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范文程都參與決策。


為何皇太極廟號、諡號“太宗文皇帝”,而不是“太祖高皇帝”?

范文程


在范文程的建議下,皇太極稱帝之後,朝堂上設置六部,後宮也設立詳細的後宮等級地位。

皇太極在位期間,實行滿漢蒙為一體,廣納百川,發展生產。

皇太極在位期間,實行滿漢蒙為一體,保護漢人,積極的減輕農民負擔, 發展生產,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

以此,從這些方面看,皇太極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加速後金的封建化進程,重用漢官,實行滿漢蒙為一體,皇太極在文治方面功績更加突出。

貝勒說:

縱觀皇太極在位十七年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加速清朝過渡到封建化里程;大膽重用漢官,設置朝廷六部;實行滿漢蒙為一體,對內積極的發展生產力,對外先後征服朝鮮與蒙古各部落,解除進攻大明的後顧之憂。皇太極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雄厚基業。

對於皇太極一生,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明實錄·崇禎實錄》、《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清史稿·太宗本紀一》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