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濟死後,景泰帝可不可以將朱見深過繼給自己來穩住帝位?

一隻講道理的兔子


景泰帝朱祁鈺當上皇帝實屬意外,是當時形勢所迫,當初朱祁鈺並不想當這個皇位。

哥哥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大明50 萬精銳大軍被瓦刺首領也先消滅,北京城岌岌可危。

說句難聽話,明朝眼看就要完了,此時當皇帝不是享福而是找死。

在這節骨眼上,于謙挺身而出,他和孫太后商量擁立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為新皇帝,朱祁鈺是朱祁鎮的異母弟,以朱祁鎮的兒子,3歲的朱見深為皇太子。

于謙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粉碎也先用手中的人質朱祁鎮當要挾勒索大明的砝碼,其二是聯手朱祁鈺開展“北京保衛戰”。

講真朱祁鈺是在提心吊膽情況下即位的,然後他和于謙等人齊心協力進行了京城保衛戰,最終打敗了先先,取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

轉眼八年過去了,這時候朱祁鎮已被也先放了回來,朱祁鈺當然不肯把皇位再讓給哥哥,他把哥哥奉為太上皇軟禁在了南宮,此時太子朱見深已經10歲了。

有一天朱祁鈺突然生病了,這時他想到了將來,心想“如果我死了,不用問侄子朱見深會接替皇位”。

朱祁鈺心有不甘,自己好不容易打拼來的皇位,當初哥哥接回京城時都沒把皇位讓出去,現在皇位更不可能讓給10歲的侄子。

朱祁鈺病情好後,用盡計謀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位,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了太子,也就是百年之後由自己的兒子接替皇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當了一年太子就死了,這是朱祁鈺萬萬沒想到的,他只有這麼一個兒子。

既然景泰帝沒有兒子了,他可不可以再把朱見深過繼給自已穩住皇位呢?答案是不可能,原因如下:

朱祁鈺好不容易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位,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再立侄子為太子。

當初許多大臣反對廢太子,景泰帝用優厚的賞賜來拉攏重要的大臣。比如他加王文、楊善等人太子太保等銜,另賜內閣大學士每人黃金50兩、白銀100兩。

有道是拿人的手短,何況還是收了皇帝的東西,這些大臣再也不好提反對的意見了。

大家想一想,皇帝乃九五之尊,一年前廢除的事,怎麼可能一年後再否定自己呢?皇上的威嚴何在?

景泰帝有自己的想法,兒子沒了,但自己才28歲,正值生育旺盛年齡,生兒育女不成問題,虛置也不會再恢復朱見深的太子位。

歷史上一般被廢的太子沒有再立的可能,除非太子發動政變奪權。

這是因為太子位很重要,是將來的接班人,廢立向來很謹慎,一但被廢翻身的機會很渺茫。


秉燭讀春秋


答案是:朱祁鈺可以過繼一個朱祁鎮的兒子來穩住帝位,但肯定不能是朱見深。

這個要從當時的環境來說。

第一:當時明朝的政治環境,以于謙為首的文官一個政黨,孫太后朱祁鎮一黨,景泰帝一黨。這是最簡單的勢力劃分。從英宗代宗兩兄弟的執政能力來看,顯然代宗的能力甩英宗幾條街,並且代宗是有政績的,這也是為何英宗回朝後無法復辟的原因。並且代宗將英宗圈進,廢朱見深,雖然朝廷上下有非議卻沒人敢明著出來反對,即使孫太后能做的也僅僅是安排一個宮女好好保護好朱見深。從這一點來看,景泰帝在位期間對朝政的把控能力很強,如果不是因為病倒,加上石亨孤注一擲,估計英宗也不能復辟成功。

第二:明代宗臥病的時候才28歲,這個年齡是生育的大好年齡,自然還是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再生個兒子出來,那麼怎麼會去過繼一個兒子呢。宋仁宗就是一個例子,把英宗過繼過來當皇子後又生了個兒子,就讓英宗回自己親爹那去了,後來兒子夭折了,又拉回來當皇子。而這也為後來英宗追崇生父埋下了伏筆。因此景泰帝肯定不會再去犯這種錯誤。

換一種想法, 假設景泰帝確定自己生不出兒子,確實想要過繼一個孩子,那肯定不會是朱見深。最佳的選擇其實是英宗的兒子朱見潾,首先一點是朱見潾是朱見深的異母弟弟,又是英宗的親子。假設景泰帝將朱見潾過繼當自己的兒子並且立為太子,首先孫太后和英宗並不會太過於阻止,畢竟皇位傳承也算是回到了自己一脈。而這個做法最大的好處是朱見潾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統,那就必須維護景泰帝的正統,因為如果否定了景泰帝,那就是在否定自己,畢竟從英宗一系自己是無法繼承皇位的。

不過景泰帝並沒有選擇這麼做。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朱見潾太小,景泰帝去世的時候才9歲,這樣一個小孩子還沒有那種政治能力。

第二:顯然景泰帝還是優先考慮皇室穩定的,在英宗復辟的時候,景泰帝其實還是有能力反抗的,但是在聽聞是英宗復辟之後,就選擇不反抗了,說明從心理上景泰帝還是能接受這個哥哥的,如果選擇過繼朱見潾的做法,顯然在他時候皇室必然混亂,這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景泰帝最好的做法其實就是活得久點,有兒子就給兒子繼承,沒兒子就及時把皇位傳給朱見深。可惜天意弄人。


夜如何其k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但是明朝不想被瓦剌要挾,就想著通過另立新君,來擺脫當時那種困境,但是朱祁鎮親征之時,他的太子朱見深僅僅只有兩歲,如果這時候將他立為皇帝,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主少國疑的情況,所以就上書奏請當時的孫太后,將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立為皇帝,而把當時被瓦剌挾持的朱祁鎮尊為太上皇,朱見深依舊是太子,這樣一來等朱祁鈺死後,皇位的繼承還是會回到正軌。

可是這些臣子們小看了朱祁鈺,在繼承皇位後,看到權利想要掌握權力的那種慾望,他在景泰三年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廢除,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可是沒想到,他自己的兒子在景泰四年就夭折了。這樣一來,朱祁鈺想要將皇位在自己一脈流傳下去的願望就破滅了。如果這時他還能將朱見深重新立為太子,那麼他依舊能夠穩穩的享受一世的榮華富貴。畢竟皇位的傳承沒有問題,哪怕是朱祁鎮或者滿朝文武都沒得說,誰讓人家遵守了遊戲規則呢。

可問題是朱祁鈺野心不死,他明白,如果將朱見深立為太子,那就會嚴重威脅到他的統治地位,自己很有可能會被拉下臺。所以在面對群臣們的兩次上書請立朱見深為太子時,他就毫不猶豫的下死手,想要讓臣子們明白自己殺雞儆猴的用意。奈何臣子們也不是吃素的,在意識後朱祁鈺捨不得皇位的“甜頭”後,果斷攻入南宮,請出被囚禁七年的朱祁鎮,一夜之間大明皇位易主。

其實這種結局是必然的。原本按照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繼承皇位的應該是他的侄子朱見深,臣子們處於國家需要,才考慮讓他來當下“救火隊員”。沒想到,他在登基後嚐到甜頭,捨不得下來了。不顧臣子和太后的反對,執意將皇儲朱見深廢除,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直接就是動搖國本的舉動,臣子們原本是想通過勸阻,來制止朱祁鈺的荒唐之舉,奈何他直接耍無賴,利用皇權壓制,也就難怪人家直接放大招了。所以,只要是朱祁鈺將朱見深復立為太子,他的皇位還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只不過他太貪心,想著讓自己的後人也做皇帝。


小芊芊愛歷史


朱見濟,他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兒子,有且僅有的一個兒子;朱見深,他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土木堡之變前,他是太子。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成了瓦剌俘虜,危難之時,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成了代理皇帝,注意!只是代理皇帝,而朱見深還是太子。


但當瓦剌打跑了之後,朱祁鎮被放了回來,但朱祁鈺屁股剛坐熱乎,不想挪窩了,他對大臣說:

“當年我不想做皇帝,你們非讓我做,現在你們又想讓我下臺,你們把我當猴耍啦,哥偏不下來!”

朱祁鈺還把朱祁鎮關了起來,這麼一關就是七年。

期間,朱祁鈺還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換太子,朱祁鈺不傻,他知道代理要成為真正的主人,必須從根上換掉。

為達到目的,朱祁鈺不惜花費重金賄賂朝中大臣,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當然也能換太子。古今中外,皇帝賄賂大臣的,估計只有朱祁鈺一人了!


然而,朱見濟福薄命薄,他當了太子之後,第二年就死了,而朱祁鈺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沒有其他兒子了!

朱祁鈺傷心欲絕,又心若死灰,雖然他不到三十,但生育能力卻十分低下,這麼多妃子,日夜恩寵,可就是沒有收穫。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徐有貞、石亨趁著朱祁鈺病重,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重新當了皇帝,一個月後,朱祁鈺離奇死亡。

那麼問題來了,倘若朱祁鈺在兒子朱見濟死後,把朱見深過繼過來,重新立他為太子,這麼一番操作,可以保住皇帝之位嗎?


我覺得不能。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朱見深恨叔叔朱祁鈺。朱見深能不恨叔叔嗎?在他眼裡,叔叔是個賊,偷了他爹的皇位,又把他爹關了起來,門都用鉛灌了起來,只留一個小洞遞飯菜,簡直生不如死,假如有機會,朱見深一定會殺了朱祁鈺。

第二,朱祁鈺沒有臉這麼做。朱祁鈺先是廢了朱見深,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在朱見濟死了之後,倘若隨即又改立朱見深為太子,並把他過繼過來,別人會怎麼看他呢?這與反覆無常小人何異啊?


一半秋色


這個問題咱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政治的角度,無論是對於景泰帝還是朝臣,這都是最好的辦法

皇帝沒有兒子,因而過繼兄弟之子繼承大統,這在皇室是很正常的,歷朝歷代都有過類似的事情。

在景泰帝朱祁鈺這裡,過繼兄長之子朱見深的理由就更為充分了。因為他這帝位來得不是很正統,是權宜之策。

(朱祁鈺)

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之後,明朝不願受瓦剌的挾制,想要另立新君,人選是現成的,朱祁鎮親征前立的太子朱見深——之所以在親征前立太子,其實就是預防這種情況。

但是,此時的朱見深才兩歲,于謙等大臣擔心主少國疑,奏請孫太后(就是《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立郕王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朱見深依然為太子,朱祁鈺百年之後應該傳位於他。

如果事情真這麼發展,朱祁鈺可以安安心心的當皇帝到老,朱見深的人生也會更順遂,大家都能平安。

然而朱祁鈺後來起了私心,用盡心思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結果朱見濟沒多久就夭折了。別說大臣們,就連朱祁鈺自己都懷疑正統在朱祁鎮那一支。

此時他要是過繼朱見深為兒子,肯定可以穩住帝位。大臣們會很欣慰他迷途知返,朱祁鎮也不至於那麼痛恨他,兄弟倆甚至可以藉此機會和解。

那麼也就不會發生後面的奪門之變,朱祁鈺不會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後名譽受損、多年不得正名。

二、感情的角度,景泰帝不願也不敢

然而從感情的角度,朱祁鈺根本不可能這麼做。要是過繼了朱見深,那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情算什麼?偷雞不著蝕把米嗎?

一開始,朱祁鈺沒想過當皇帝。但是,當他坐上了龍椅,也就不想讓位了,所以朱祁鎮一回來就被他囚禁了;他也不想白為朱祁鎮一脈做嫁衣,所以不顧朝臣的勸阻,執意廢了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朱祁鎮)

這既是出於個人貪慾,也是不甘於做替代品。對於皇帝來說,這不算太過份的大錯,因而大臣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反正都是宣宗的子孫,誰來當皇帝區別並不是很大。

但朱祁鈺最大的不幸在於,他只有朱見濟一個兒子,朱見濟死後就沒有了繼承人,嘗試了各種方法都不行。在天下人看來,皇位肯定會回到朱祁鎮一脈。

時間越往後推移,朱祁鈺就越沒生兒子的信心,壓力極大。但此時他就算想過繼朱見深,也不敢了,因為朱祁鎮被他關了好幾年,期間各種苛待,導致錢皇后不得不做針線活換取吃食衣物;朱見深也非常害怕這位叔叔,總擔心他要殺自己,驚懼之下成了個結巴。

也就是說,雙方已經成仇,再無和解的可能,那麼朱祁鈺當然不會過繼朱見深。他努力生兒子,大概藥用多了,身體被弄垮,一病不起,給了朱祁鎮“奪門之變”的機會。

(奪門之變)

總之,如果朱祁鈺當初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對帝位產生貪慾,豁達一點,那就不會有這種慘案發生。朱祁鈺、朱祁鎮、朱見深三人都會有更好的人生。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朱見濟就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兒子,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朱祁鈺就把原來的太子朱見深給廢掉了,然後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

為何景泰帝朱祁鈺在這個時候,他要廢立太子呢?

說白了朱祁鈺這是在穩固自己的皇位,畢竟他的哥哥朱祁鎮已經被也先給放了回來,他很怕自己失去皇位。

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更是為了讓大明的皇位,在自己這一支血脈當中延續下去,他只好把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給廢掉了。

可是,讓朱祁鈺想不到的是,天公不作美。在景泰四年的時候,剛剛被立了一年的太子朱見濟竟然死掉了。

要知道朱見濟可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呀,若是日後朱祁鈺沒有兒子了,他也就後繼無人了。

這個皇位早晚也是會落到朱見深或者哥哥朱祁鎮的身上。

那麼,若是這個時候,朱祁鈺再把朱見深立為太子的話,是不是能夠穩定自己的皇位呢?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畢竟朱見深當皇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本來這皇位就應該是人家的。只不過當時朱祁鎮被俘虜走後,于謙等人選擇了讓朱祁鈺這個做弟弟的來當皇帝。

要知道這種選擇是有違背於明朝的祖訓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就有說過明朝的皇位是子承父業,兄終弟及。只要有兒子的,就要把皇位創給兒子,若是沒有兒子的話,可以把皇位傳給兄弟。

當時,朱祁鎮被俘虜的時候,人家是有兒子的,只不過兒子的歲數比較小,不能執政而已。

到了朱祁鈺死了兒子,又沒有後人的情況下,他再次把朱見深立為太子,這肯定是民心所向。也是可以穩固他的皇位的。

畢竟皇位早晚是朱見深的,他只要等等就可以了。朱祁鎮也不用著急了,他頂多在被關一陣。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用冒著被殺頭的危險,給大臣商議奪門之變了。

但是,最終朱祁鈺並沒有這樣做,他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之前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是他廢掉的,現在他沒有兒子了,又把皇位還給人家。,

即使朱見深當了皇帝,也不會感謝他的,甚至在朱見深當了皇帝后,還會抱負他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鑑於這種情況他也是很矛盾的。

最後他還沒有想通,就發生了他沒有想到的事情,因為朱祁鎮被徐有貞等大臣給救了出去,他復辟當了皇帝。

朱祁鈺的皇位就這樣終結了,也許,這個結果是他預料當中的,但是,面對這種情況,當時的他也是無能為力呀。


史學達人


其實景泰帝朱祁鈺不廢除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朱見濟,一切都好說,更不會有後面的“奪門之變”。當然,如果景泰帝在朱見濟死後。將朱見深過繼給自己,並立為太子的話,也不會有後面的“奪門之變”,帝位自然穩固。


朱元璋欽定的《皇明祖訓》中對皇位繼承有這明確的規定。必須先為“父死子繼”而後才到“兄終弟及”,也就是說只有在皇帝沒有兒子的前提下“兄終弟及”才具備法理。那麼在“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俘,但當時的朱祁鎮還有3個兒子在,而皇長子朱見深則是法定繼承人,就正統而言,無論如何都輪不到朱祁鈺

也就是說,朱祁鈺及於謙實則挑戰了《皇明祖訓》的權威,也就是挑戰了天下文人士大夫以及皇室的權威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危險的訊號,的確于謙之功大於天,如果沒有于謙可能土木堡之變後便沒有明朝了。

但,功是功、過是過,兩者不可相提並論。不過話說回來挑戰也就挑戰了,畢竟朱祁鈺已經成了皇帝了,而且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依舊為太子,皇位終究會回到朱祁鎮一脈,為了大明江山大家也都沒說什麼了。

但,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朱祁鈺公然將自己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廢除,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極大的引發群臣的不滿,大多數人紛紛站到了朱祁鎮一邊,這裡為後面的“奪門之變”埋下伏筆。

時間到了景泰四年十月,朱見濟病死,景泰帝朱祁鈺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這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都覺得天命還是在朱祁鎮一脈,於是御史大夫鍾同上疏朱祁鈺,要求重新立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為太子,並說這是天命,結果被朱祁鈺活活用亂棍打死直接引發了朝臣的不滿。

到了景泰八年,朱祁鈺因為相繼失去老婆孩子,一時間病的臥床不起,這時候不死心的大臣們再次上疏要求重新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但毫無意外再一次遭到朱祁鈺的拒絕。

出於維護《皇明祖訓》的目的又或者是滿足自己的私心,這一次他們對朱祁鈺不在客氣了,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撞開了南宮的大門,朱祁鎮被放了出來,第二天朝會之上,群臣見朱祁鎮坐在龍椅之上也都明白了怎麼回事,直接山呼萬歲。

以上我們其實不難看出,朱祁鈺在於其得位的合法性問題,與朱見深的廢立問題。這也是其最終失敗的關鍵。哪怕他重新立朱祁鎮的兒子為太子,也不會有後面的奪門之變,更別說就如題主所說的過繼給自己一說


像素說


景泰帝,即明代宗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剌俘獲,時為郕王的朱祁鈺臨危受命,登基為帝,挽救了當時風雨飄搖的明朝。

在穩定了明朝廷政局,打退瓦剌進犯後,明朝大權在朱祁鈺的手裡愈發穩固了,嚐到了權力滋味的朱祁鈺,在迎回哥哥明英宗後,卻不願意將這皇權歸還哥哥。反而是將英宗軟禁在南宮,廢黜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可惜朱見濟並沒能享受多久的太子榮耀,僅一年多時間便夭折了。而此時,明代宗並沒有其他的子嗣再冊立為太子,這個情況持續到了代宗病重之時。

之後的結局我們也知曉,病重的明代宗面對繼承人選十分苦惱,而另一頭哥哥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位成功。若是當時景泰帝將侄子朱見深過繼過來,是否能保住帝位呢?

1、朱見深太子之位是景泰帝所廢。

雖說朱見深太子之位被廢之時,只是個五六歲孩童,可宮裡的孩子都早熟這話是沒錯的。即便這時候的他不懂被廢的意義,待他長大之後,自會有人跟他分析其中的利害關係,到了那時候,朱見深還會對景泰帝毫無芥蒂嗎?

2、廢太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皇位承襲自己這一脈。

景泰帝廢太子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更多的是為了讓皇位在自己一脈中傳承下去,讓自己的親生子來繼承才是他廢黜朱見深之位的最重要原因。過繼終歸不是自己的血脈,那他當初廢太子的意義就多此一舉了。

3、軟禁、薄待英宗,難保不被朱見深記恨。

英宗迎回後,被代宗直接“迎”到了南宮,軟禁起來。軟禁的幾年中,派人嚴加看管,吃穿不足,雖說沒有危害其性命,但也是薄待至極了。不說朱見深與父親有多麼深厚的感情,那人家好歹是親生父子,而你一個叔父,親疏遠近一目瞭然,難保朱見深再次成為太子甚至繼承人後,會如何反擊明代宗。

景泰帝需要一個兒子來鞏固帝位,但卻不會是朱見深,甚至是明英宗的其他兒子,否則他當年的軟禁英宗、廢朱見深太子位就會猶如一個笑話。


若淺話史


人人都知道古代的皇上,權高位重的,當然這樣也少不了想爭奪皇位的人,由此,就因為皇上這個位子,有了不少的糾紛和麻煩,就像在朱見濟死後,景泰帝朱祁玉可不可以將朱見深過繼給直接來穩住皇位呢?這就是一個因為皇位而出現的問題。

朱見濟,明代宗朱祁鈺的獨生子,生母為杭皇后。朱見濟在正統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立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就夭折,諡號懷獻太子。而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 其本為太子,土木之變後,叔父朱祁鈺即帝位,其被廢為沂王。1457年英宗復辟,被複立為太子。他英明寬仁,在位初年恢復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冤案,任用商輅等治國理政,社會經濟漸漸復甦。1487年9月9日病逝,廟號憲宗,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但是這樣的朱見深,卻總是被自己的的叔父朱祁玉算計著皇位。

故事是這樣的,朱見濟與景泰三年四月乙酉被立為太子,但是景泰四年十一月辛未就夭折,朱祁鈺想要皇位流傳下去的願望破滅。因為之前景泰帝廢除朱見深太子之位,所以景泰帝與朱見深產生矛盾。如果在朱見濟死後又恢復朱見深的太子之位,這無疑是對景泰帝的帝位產生威脅,不僅不能威固自己的帝位,反而可能將景泰帝推下臺。然而朱祁鎮一回到明朝,就被弟弟景泰帝軟禁在破破爛爛的南宮,但是就算這樣,朱祁玉還是沒有得逞。 原本與皇位無緣的他,登上帝位之後還不滿足,竟然貪圖起皇權,不顧大臣與皇后的反對,毅然違背諾言,將太子朱見深廢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朱見濟後來早夭,但儲君是國之根本,景泰帝是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的,可即使是真把朱見深過繼給自己,可終究是明英宗的兒子。景泰帝為有自己的兒子,不斷寵幸后妃,將自己的身體熬垮了。

如果不是朱見深的話,朱祁鎮也還有很多皇子可以過繼,例如:德莊王朱見潾、秀懷王朱見澍、崇簡王朱見澤。明明嫡系的明英宗還在世,怎麼也輪不到朱祁鈺來傳位吧。

所以,照以上的說法來看,景泰帝朱祁玉不可以將朱見深過繼來穩住皇位的。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英宗被也先俘虜之後,當時在朝廷出現過三種意見,一種是立宣宗的弟弟襄王為帝,因為這時候情況比較危急,正是所謂國賴長君的時候,一種是監國郕王直接繼位,另一種就是英宗的兒子見深繼位。但在這個關鍵時刻,除了重要的大臣之外,還有一個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人,就是《大明風華》的女主孫太后,她做了一個特別彆扭的決定,實際上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奪門之變。

英宗也不是孫太后所生,但是是孫太后養大的,所以相當於孫太后的兒子。因為宣宗去世的時候年齡不大,孫太后也還年輕,所以她當然不會願意襄王繼位,而是選擇了讓和她沒有什麼關係的郕王繼位。因為宣宗只留下了兩個兒子,既然英宗被俘了,見深還在幼年,只有郕王相對來說比較合適一點。但孫太后又心不甘,在同意立郕王為帝的同時,又強行指定要立見深為太子,這當然是護犢子了。

景泰帝繼位的時候還很年輕,以後生兒育女的機會還有很多,孫太后這時候給他指定了一個侄兒當太子,這就是給景泰帝和見深之間挖坑。因為這時候還沒有人能預料到後來英宗會被也先送回來,都以為英宗就這麼成為“草原上最美的花”了。所以,只要景泰帝自己有了兒子,見深就會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景泰帝還算是好的,後來只是廢黜了見深,並沒有加害於他。要是換個心機深一點的,見深都活不到長大了。

比宋太祖死的時候,他兩個兒子都沒能繼位,反而被他弟弟晉王搶了先,成了宋太宗。宋太宗登基第一件事就下詔,他的兒子和大哥的兒子一樣,都稱皇子,也就是說,他承認他自己和太祖的兒子都有繼位的資格。但他嘴上這麼說,實際上對太祖的兩個兒子和他弟弟廷美都下了狠手,先貶斥了廷美,之後又出處提防太祖的兒子,導致太子的兒子德芳受到驚嚇之後自殺身亡,另一個兒子又早死,剩下的就只有太宗自己的兒子了。

景泰帝有了兒子見濟之後,就廢黜了見深。孫太后對這件事當然是反對的,但實際上這也意味著景泰帝對朝廷的控制已經比較穩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不用過分在意孫太后的意見。不過,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很快就夭折了,於是就出現了復立見深為太子的聲音。這當然是要讓景泰帝難看,這時候雖然兒子夭折了,但他畢竟還年輕,還是有機會生兒子,憑什麼要立侄兒為太子?其實這就是文官集團和皇權之間的鬥爭罷了。

假如景泰帝也早早就死了,而且這時候英宗也沒有回來,那麼符合繼位條件的其實不用說,就只有見深了,沒有人和他搶,因為只有他離帝系血統最近。他的繼位順序受到威脅並不是別的,而是他的父親也就是英宗被也先送回來之後,情況反而比較複雜了。如果景泰帝死的比較早,而英宗還在,見深年齡還小,那麼比較合適的繼位人選自然就是英宗,而不是見深。如果英宗再有了其他孩子,那麼見深的繼位機會反而小了。

如果沒有奪門之變,其實也會是英宗繼位,這也就是徐有貞、石亨在殺于謙的時候所說的“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的真實含義所在。即便是景泰帝臨死時沒有安排,大臣和孫太后扶見深繼位,實際上問題也不大。而且,即使見深不為景泰帝承祧,景泰帝的帝系也不會受到挑戰。恰恰是因為英宗復位有奪門之變,所以景泰帝的帝系反而出了問題,不僅絕後,而且連皇帝年號都被廢除,他自己修的陵寢也被毀了。

見深繼位之後,也就是憲宗,就給景泰帝平了反,並且曾經公開說過,這是英宗晚年就想做而沒來得及的事,原因是當時他還沒有把徐有貞、石亨等等這些奪門之變的所謂功臣們都清洗完,還有阻力。等到他把這些人都清洗完了,自然會為景泰帝平反,恢復年號。這也意味著,英宗後來也明白了,奪門之變真正受益的並不是他,他不需要奪門之變也是最合適的繼位人選,真正受益的其實就是那些奪門功臣,而他就是被那些人利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