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內拍了那麼多抗日神劇,卻很少看到抗美、對印、對越作戰題材的影視劇?

吖囸龠


在毛衣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央視臨時調整節目播出,從5月16日到5月21日,CCTV6電影頻道已連續6天共播出6部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分別是《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冰血長津湖》、《鐵道衛士》以及《長空比翼》。

此舉,不但引發了國內媒體的深度報道,而且國際輿論也參與了熱烈的討論,認為是中國向外發出了不屈服於強權政治的強烈信號。

5月23日早間,@ CCTV6電影頻道又預告了一部抗美援朝戰爭電影,即1950年抗美援朝時,偉大的志願軍戰士突破敵機轟炸封鎖,把軍用物資送到前方的《烽火列車》。

八天時間七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幾乎不間斷地在央視電影頻道20:15左右的黃金時段播出,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幾部電影就風靡大江南北,成為國人的集體記憶。

如今重溫紅色經典,依然振奮人心,發自肺腑的愛國主義情感,足以穿越時光,成為國人心中永恆的經典,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當下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強大基石,足以沉著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中的任何挑戰。

央視作為主流傳媒,歷來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以前出於照顧某大國的感受,也因為改革開放之需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確實國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曾未拍攝抗美援朝的影視劇,即便是五六十年代拍攝的抗美援朝影片,也很少在央視再重播。

國內投入巨資拍攝由著名導演李前寬在於2000年導演的史詩巨片電視劇《抗美援朝》,可惜由於某些人害怕得罪美國致使到現在都一直沒有解禁;現在,網絡上已經有許多軍迷在呼呼有關部門解禁此片,特別是在毛衣戰的背景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曾經拍攝過一些反映79年南疆衝突戰的故事片《自豪吧,母親》、《蛇谷奇兵》、《新兵馬強》、《閃電行動》、《鐵甲008》《高山下的花環》、《年輕的朋友》等,都是當年電影院的熱門影片,作為軍迷本文推送者一部不拉地全都觀看了,迄今為止依然記憶猶新。

隨著中越關係的逐漸解凍,就不再有影視劇涉及中越戰爭這個非常敏感的題材,直到2017年12月15日馮導的《芳華》在國內熱映,才喚起了民眾對這場邊境衝突的記憶。

至於中印在西部的衝突,似乎並未拍成任何題材的影視劇,似乎是關照這個不結盟領袖的顏面,畢竟對方是南亞次大陸大國,當下儘管還比較落後,但在國際上依然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一帶一路”通過西部走廊向古代絲綢之路延伸時,需要印方積極參與大力配合,況且,印度已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關於中印作戰的影視劇國內觀眾恐怕是看不到了。

正因為建國以後,對外戰爭題材的敏感,禁區都比較多,許多影視劇編導不願涉及,影視劇審查人員也樂見其成,各自都有壓力;導致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就在國內大行其道,要麼就是漢人見滿人得下跪為爭皇位和皇后嬪妃之位鬥得來死去活來無聊透頂的宮廷劇充塞銀屏。


國平軍史


對越,對印,包括珍寶島保衛戰,總體來講都是局部戰爭,規模也比較小。這些戰爭拍成電影,電視劇敏感性太強。抗美劇,特別像抗美援朝題材的,以前拍就拍了,現在估計不可能再拍了。2016年拍攝過電影《我的戰爭》,電視劇《三八線》(抗美援朝故事情節。)但拍也是從另一個視角去拍的,沒有描寫什麼大的戰役和大的戰爭場面。反面人物也是草草帶過,沒名沒姓,也沒有特寫人物鏡頭出現等。因此像長篇鉅製電視連續劇《抗美援朝》早幾年前就殺青了,但一直沒有播放。關鍵是現在年代,再放抗美劇,敏感性,針對性太強。和眾多抗日劇的拍攝播放是截然不同的。類似像這些戰爭(抗美、對越、對印等)情節的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播放,國家有關部門把關是很嚴的。弄不好會影響兩國的外交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關係和交往等問題。(這隻代表我自已的一點看法和認識,不一定正確)




自如73548395


首先是為了過審,其次是為了收視率。

目前在我國有兩種劇最容易過審,宮鬥劇、抗日劇,其他歷史劇都要慎重,這是有原因的。

宮鬥劇是因為披著古裝和歷史劇外衣的言情劇,人畜無害,不會出大錯;抗日劇是因為我們和倭寇仇深似海,全民抗日,也不會出大錯;其他的歷史劇一不小心就被斃了,比如《走向共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以及眾多從未面世就胎死腹中的影視劇。

收視率最高的也是這兩種劇,投資方對電視劇觀眾群體的分析很到位,知道把持家中電視遙控器的群體,一個是大爺大媽;一個是女人們,而大爺大媽最喜歡看抗日劇,看手撕鬼子;女人們最喜歡看女人宮鬥,狗血劇情,至於是否符合史實和邏輯,是沒必要考慮的。

抗美、對印、對越的戰爭,無論持續時間、規模、影響力,都很難和日本侵華戰爭相比,而且戰爭形勢和性質更復雜,我們更多不是在本土抗戰,而是走出國門打仗,這涉及到與美國、印度和越南之間的複雜國際關係,題材十分敏感,所以廣電總局是不會輕易放開的。

美國就不一樣,二戰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都拍了不少,越戰題材影視劇拍的因很多,一方面代表了美國民間對越戰的反思;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票房和收視率。

其實在上世紀50、60年代,我國拍攝了不少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比較經典的有:

《上甘嶺》(真實戰役)、《英雄兒女》(英雄王成的故事)、《奇襲》、《奇襲白虎團》(不是同一部)、 《斬斷魔爪》(間諜戰)、《前方來信》、《三八線上》、《烽火列車》(軍事後勤)、《鐵道衛士》(軍事後勤+間諜戰)、《英雄坦克手》(裝甲戰)、《激戰無名川》(真實戰役)、《碧海紅波》(雷達兵+間諜戰)、《長空雄鷹》(空戰)等等。

後來由於各種因素,這個題材不能拍影視劇了,只能在歷史劇或軍事劇中一筆帶過。

2000年,李前寬、肖桂雲導演,古月、孔祥玉等主演了30集電視劇《抗美援朝》,但遺憾的是,這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正劇,迄今沒能在任何一家電視臺播放;

2016年,夢繼執導,張國強、王挺等主演的戰爭史詩劇《三八線》在雲南都市頻道首播,目前各大網絡主流媒體均可觀看,推薦大家不妨一觀。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確實近年來在熒幕上興起了一股“抗日風”,人們可能會問,除了日本和中國對抗過的國家也不少,為什麼卻很少看到關於對抗其他國題材的影視劇呢?



拍了那麼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為什麼很少看到抗美,對印,對越作戰題材的影視劇呢?

我認為有一下幾點。

1.二戰期間,日本給中國帶來的苦難是巨大的,拍這些抗日的電視劇主要是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人鮮血換來的。

2.題材易得。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先輩在抗擊日本的侵略時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題材劇情易得,觀眾也是很容易接受。

3.收視率。評價一部電視劇的成功與否,收視率是一項不可忽略的評判標準。抗日題材的影視劇很能引起觀眾們的共鳴,從而提高收視率。

4.風險小,投入少,很容易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核。具體什麼原因,你心裡應該也知道。



總之一句話,不管現在和以後會出現多少關於抗日的神劇,我們要始終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永不忘老一代人為我們的祖國和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做出的貢獻。



我是棗兒,謝謝您的觀賞!


棗兒影視觀


《奇襲》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志願軍偵察排長楊育才率領一支小分隊,勇猛穿插敵後幾十公里,一舉端掉南朝鮮軍“白虎團”團部,打死打傷軍官幾十人,並且繳獲了該團團旗,筆者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這面旗幟現在應該保存在軍事博物館。



《英雄兒女》裡王成的“向我開炮”、《鐵血大動脈》描寫志願軍後勤戰線上的戰鬥、《上甘嶺》裡一個蘋果的故事,以及《打擊侵略者》等黑白電影,這都是描寫抗美援朝時的影視作品,但時期都較早。都是六十和七十年代的作品,現在的年輕人確實知之不多。

七十年代初中美建交,尼克松訪華,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過分渲染這類題材有些不太合適了。直到近年來有所突破,電影《我的戰爭》、電視劇《三八線》先後上映,但數量並不多,主要是涉及地區較多,很多東西不好把握,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題材在八十年代也有過一些,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軍坦克部隊作戰的《鐵甲008》,描寫我軍一輛59式坦克孤車作戰的故事,也是有戰史原型的,東溪之戰,我軍五輛坦克擊毀高平大橋,整整阻擋了越軍一個師的增援。

《高山下的花環》曾經風靡一時,年輕的唐國強還是個小帥哥,“雷軍長”和他隱姓埋名甘當普通戰士的兒子,啞彈的40火箭筒,記憶猶新。



還有《長排山之戰》、《無影偵察隊》、《新兵馬強》等作品,我軍偵察兵與越軍特工鬥智鬥勇的故事很是耐看。九十年代中越關係回暖,這類片子基本不見了,這兩年有個《芳華》,嚴格意義上也不算戰爭片,無非有幾分鐘戰鬥鏡頭而已。

對印邊境反擊戰的片子真心沒看過,究其原因,還是我國的電影電視審查制度比較嚴格,而抗日神劇的確過審容易,這就非我等草民所能討論和解決的了。



只是希望,廣電總局對抗日神劇的把關再嚴一些,同時能夠湧現一批其它時期的戰爭影視來,讓軍事愛好者一飽眼福。

都別怕暴露年齡,你們還記得什麼戰爭片子,拿出來一起回憶回憶。


度度狼gg


主要是演員不好找。

日本人和中國同宗同源,隨便找個中國人嘴裡說句八格就像日本人。

美國人印度人越南人辨識度太高,你得去美國印度越南找,人家一聽拍電影還是本國輸了肯定不會去拍啊,不然回國怎麼交代啊?

換句話說喊我去美國演個中國丑角我也不會去啊,多沒面子啊!

以上都是開玩笑的話,真正的原因應該是講政治。政治上需要一個假想敵來凝聚民心遮掩內部矛盾所以我們就選擇了日本。美國過於強大,印度人口眾多,都是我們想拉攏的對象,一旦民間對立情緒嚴重想收場都難,於國於民都沒好處,甚至是場災難!



小廟居施


主要是出於現實國際關係因素考慮。一是關於朝戰片,文革前拍了一些抗美援朝電影。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出於西化中國的願景與我關係相對友好,我們不必拍攝刺激性的影視去破壞氛圍。蘇聯解體、東歐鉅變那一段,美及西方對我制裁,我正韜光養晦也不宜拍攝朝戰片子進一步惡化關係,後來聽說也拍了抗美援朝電視連續劇但未播放(聽說而已不足為憑)。當然其間也拍並播了《三八線》、紀錄片《斷刀》等朝戰片,但都並非全過程全景式的大片。二是關於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影視片,此戰時間較短,我是大贏一方,印至今都耿耿於懷氣得要死,你再去拍個大片觸怒阿三哥幹什麼呢?三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影視片,後來也拍播了一些影視作品如《凱旋在子夜》、軍教片《長排山之戰》等等,但也未拍全過程全景式的大片,對越南小國的邊境之戰,也沒必要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地去拍什麼大片。最後講到抗日影視片,那是太多太多,為什麼無須考慮日本的感受呢,因為八年抗戰日本對我危害這麼大,也不道歉賠償理虧的很,你拍幾部影視片他能說什麼呢。再說國家也沒有象拍三大戰役一樣列為國家工程,去籌拍一部從九一八開始到抗戰勝利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大片,倒是可以建議國家去拍一拍。


上善若水30524


因為所有的軍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都必然會涉及到國際政治外交因素,都是一個敏感的沉重的話題。對待這個題材必須是審慎的,小心翼翼的,有時還不得不迴避一下。從觀眾的藝術審美心理上看,軍事戰爭題材的藝術作品都是必須追求視覺感官刺激的,都是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效應的。能夠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先睹為快,大飽眼福。弘揚英雄主義,產生強烈共鳴,凝聚愛國激情。從表現形式上看,毫無疑問,那樣的藝術作品都是屬於大製作,大格局,大視野,大場面,大氣磅礴的文藝作品。其中還存在一個揭秘,還原歷史真相的問題。由於歷史視角不同,因此還有不少值得探討與商榷之處,有一些認知和評價還存在著諸多的爭議。所以這一類題材是很難駕馭和把控的。戰爭都是格外殘酷的,藝術展示的尺度與分寸該如何拿捏呢?

現如今的很多編劇與導演,憑他們的文化底蘊,藝術造詣,知識儲備,人文素養,哲學思維,對人類文明和歷史的認知與感悟,對國際政治的評估和理解,是缺乏深入探索與思考的。就算是紙上談兵,也表現得十分荒唐,幼稚,淺薄,離譜。缺乏歷史的深度與厚重感。完全是流於形式,淺嘗輒止,徒有虛名而已。你讓他們滿懷豪情去拍攝軍事歷史題材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境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他們根本就駕馭不了。這就無異於趕鴨子上架,緣木求魚,有點兒勉為其難了。而且還有很大的政治風險,審查 也難以通過。即使拍出來了,如果不能發行上映,投資成本如何收回來!如何盈利?那豈不是血本無歸嗎?請問有哪一個投資人敢於去承擔這樣的市場風險?

這樣的影視作品,投資非常大,尤其是耗費和動用的人力物力,不然是營造不出那種史詩一般的恢宏氣氛的。如果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拍出了一部不倫不類,荒唐可笑,觀眾吐槽不斷,對不起歷史,也對不起先烈的作品來,你讓那些信誓旦旦的,費力不討好的大導演們的臉往哪兒擱?情何以堪啊?


滄海一滴


抗日神劇為何那麼多,對美對印對越影視題材不多,是因為多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中日戰爭是全面戰爭,戰爭涉及大部分中國領土,延續十幾年,這客觀上提供了大量創作素材,可發揮空間很大,

第二,中日戰爭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當今世界的國際秩序就是二戰確立的結果,比如聯合國的成立,中國屬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日本德國仍舊屬於戰敗國,各個主要戰勝國還會舉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活動,這從國際大環境上有利於拍攝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拍攝歸拍攝,中日照樣做生意,對外交關係沒啥影響,

同樣,因為缺乏大的時代背景,假設現在拍攝對美印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會造成外交和商務關係的敏感,

第三,中國對美,印,越的戰爭屬於局部戰爭,延續時間短,戰爭發生在邊境或者國外,這客觀上不利於影視創作的發揮,對美印越的戰爭過程可以說非常明確,就那幾次主要戰鬥,而且戰鬥過程大部分國人都很瞭解,難不成為了影視創作編造一個不存在的事件?同時戰爭發生在邊境地區和國外地區也不利於劇情的發展,中日戰爭裡什麼場面都有,可以說是生活百態,有舞會,有集市,有城市,有農村,難不成在中印邊界地區發生一場情感糾葛?那個地區至今還交通不便,人跡罕至,

所以說,在戰爭題材影視劇,中日戰爭是最好的選擇,其他戰爭很少涉及,


萬事皆空70


有的,其中不少還是經典呢。下面就給大家舉幾部反映這方面題材的電影,看看大家有沒有看過。

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作品最著名的就是《英雄兒女》了,我志願軍英雄王成這句“向我開炮”震撼天地的豪言壯語,今天仍是網絡常見到的用語。而《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更是傳唱至今。據說,《上甘嶺》導演拿到主題曲後,感嘆地對此曲作者劉熾說,若干年後,可能沒有人會記得曾有過一部電影《上甘嶺》,但《我的祖國》這首歌卻會永遠傳唱!

《高山下的花環》是反映對越自衛還擊的著名作品。而當年票房最高的則是《閃電行動》,這部反映我特種部隊深入敵後作戰的電影,將我軍的英勇無畏以及軍人熱血兄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近期播出的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視作品則是《三八線》,忠實地反映了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艱苦卓越的貢獻,值得大家看一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