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漲知識了

事實上,所謂的地雷鬆開才炸這種情況在戰爭中是極少出現的。那是影視劇為了展現戰友之間的情誼,推進劇情而故意設計出的橋段。

如果你去看一些美國戰爭大片,就會發現,士兵踩著的地雷基本上都是一踩就炸,士兵被炸得血肉橫飛,慘不忍睹。可是如果這種情況被寫實進中國影視劇中,就缺少了一種情感的推進力,演員演得彆扭,觀眾看得不過癮。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漲知識了


典型的例子如《集結號》中的穀子地,為了救踩中地雷的趙二斗,自己用手壓住匕首,匕首壓住地雷,然後讓趙二斗把腳退出來。

結果趙二斗沒事了,穀子地丟了一隻眼睛,而這一幕為以後兩人的兄弟情埋下了伏筆。但這確實是劇情需要,現實戰爭中是不存在的。那麼現實中的地雷都有哪幾種類型呢?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漲知識了


簡單來說,就是松發地雷、拉發地雷和壓發地雷三種,踩上了鬆開才炸的叫松發地雷,一踩就炸的叫壓發地雷,需要人工控制,拉一些鐵絲網做引線的叫拉發地雷。現在在戰場上使用的絕大部分是壓發地雷,也就是當士兵踩上去,壓力觸發引信,引起爆炸。

壓發地雷多用於真實的戰場,對付類似於坦克這樣的大傢伙,一旦壓上去,巨大的壓力會使得地雷瞬間爆炸,把坦克炸翻。拉發地雷主要是用於防止敵人夜襲,在漆黑的夜空下,從拉發地雷上拉出的長長引線可以被纏在樹幹上。

夜襲者往往因為無法看清而觸發引信,引起爆炸,在給敵人帶來傷亡的同時,也使得自己從爆炸聲中得到警示。而松發地雷據說在抗日戰爭中日軍曾經用過,但那不是用來致人死亡的,而是讓人致殘的。

事情是這樣的,抗戰時期,日軍吃了八路軍很多苦頭,他們知道八路軍官兵一致,不會輕易放棄一個傷兵。所以大量使用松發地雷,由於這種地雷往往只能炸斷八路軍戰士的一隻手或一隻腳,而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八路軍不會輕易放棄傷員,一定會帶著傷員一起走。

平均一個傷員至少需要兩名健康的戰士來保護,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破壞八路軍的戰鬥力。但是後來八路軍很快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法寶,使得松發地雷本身就失去了意義,日軍後來也不再使用了。

在現代社會,地雷作為一種武器,已經被國際公約全面禁止使用了,因為它的殺傷力和破壞力太大了。在阿富汗,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不小心觸發地雷而變成了殘疾。在中越邊境,四十年前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方埋設的地雷至今仍然沒有清理乾淨,排雷英雄杜富國就是因為不小心觸雷而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地雷為什麼設計成踩上了鬆開才炸,而不是一踩上就炸?漲知識了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地雷,都被禁止使用,但遺憾的是,有些國家並沒有聽從國際公約,而是仍然在積極研發新地雷,而且新地雷體積越來越小,但是殺傷力卻是越來越大,讓人防不勝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