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防炮炮管如何冷卻?

小康34332


這個冷卻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了,再怎麼考慮也沒什麼用。現代的近防炮都採用的是加特林發射方式,也就是說轉膛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別看它發射的炮彈數量很多,但是單個炮管所發射的炮彈數量不多,而且對於這款武器,它配用的備彈數量不多,通常來說,也就是說連續發射十幾秒就可以打出全部炮彈,對於正常的槍管來說,連續十幾秒鐘的發射還沒有達到溫度高到不可能射擊的水平。

這樣就不用考慮什麼冷卻問題,只要能考慮,保證炮管在備彈發射完之前,還能正常使用即可,至於說再裝填發射,那就沒有必要考慮了,近防炮的任務是對抗反艦導彈的最後一關,通常來說,只能一兩次的使用機會,不可能把全部炮彈發射完畢,這個時間使用時間太短,冷卻問題就不要考慮,這個冷卻也已經多餘了,從概率角度說,不等所有的炮彈打光了,這艘軍艦就已經被擊沉。


麥田軍事觀察


目前各國的近防炮採用的都是氣冷式。因為近防炮是轉膛炮,射速雖然高達每分鐘數千發到上萬發,但那是靠多個炮管實現的。以目前射速雖高的1130為例,射速達到10000發/分鐘,平攤到每個炮管上才900多發;此外,近防炮的備彈數量也就是幾百發,頂多1000發出頭。比如我們的730近防炮只有1個彈鼓,備彈640發,1130有2個彈鼓,備彈1280發。持續射擊下打光所有彈藥也就是幾秒鐘的事情,還沒達到到炮管過熱的限制;實際使用時為了防止過快打完備彈,炮組人員往往還會調低射速,以保證低烈度條件下火力持續性高一點;但射速一降低,炮管發熱程度就不需要擔心了。再加上轉膛炮打高速旋轉下,也有利於引入新的氣流降溫,所以不管怎麼打都不會損壞炮管,完全不需要額外冷卻方式。

像這樣打,全射速幾秒鐘就會打光彈藥

1130近防炮的炮管是裸露的,完全靠空氣冷卻

AK630,在6個炮管外部放了一個金屬套筒,可以起到結構加強,也可以通過傳導散熱

密集陣和守門員,730和1130結構和這二者很相似


紙上的宣仔


近防炮的炮管是直接採用風冷的方式冷卻,我們以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系統為例,看下圖,是“密集陣”近防炮的炮管特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6跟炮管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上面並沒有看到有類似水冷管這樣的液冷裝置。
眾所周知,近防炮的射速很快,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密集陣”,每分鐘的射速高達3000~4500,乍一看這樣的射速好像確實很唬人,但是別忘了這種每分鐘三四千發的射速是由六根炮管打出來的,而不是一根,所以,就算是以最高射速4500發/分鐘來計算,一平攤到6跟炮管,那麼那麼每根炮管的射速就只有每分鐘750發了,比一把步槍的射速也沒高到哪裡去,而且,不要以為近防炮可以長時間開炮,實際上這玩意的工作時間也就只有幾秒鐘,為什麼?


▲“密集陣”開火

首先,“密集陣”的有效射程為1800米,最大射程記錄是5486米,至於“密集陣”近防系統的雷達探測距離,像飛機這樣的大型目標為15公里以上,如果是反艦導彈這樣的小目標,探測距離則是在6~8公里左右,但是為了保證攔截效率,一般要等到目標進入到3公里內的範圍內才會開炮,而對於那些超音速反艦導彈來說,兩三公里的距離可能四五秒鐘就能飛完了,所以,密集陣的反應和開炮時間加在一起也就幾秒鐘,這幾秒鐘內如果沒有把導彈打下來,那就說明攔截失敗了,而幾秒鐘才能打出去多少炮彈?一分鐘60秒才4500發,4秒鐘就300發,平均下來一跟炮管實際上也就打50發炮彈,打完就收工了,而幾十發炮彈打完,炮管溫度還不至於升到需要液冷的程度。


還有一點,就是近防炮自身的儲彈量,“密集陣”的總儲彈量只有1550發,最大連續射擊數更是隻有1000發,如果以最大連發射數1000發來計算,那麼每根炮管實際上也只能打160多發炮彈,而在實際攔截中,近防炮基本上也不會遇到需要連續開火的情況,所以,近防炮的炮管直接用風冷就行了,畢竟實際上的工作時間很短。最後再說一下,近防炮炮管使用風冷,但是裡面工作的電子設備還是有專門的液冷系統的,比如“密集陣”近防炮的電力供應為440伏/60赫茲的三向交流電,搜索狀態時功率18Kw、追蹤狀態時功率70kw,在全系統運轉時每分鐘需要31.75升的冷卻水。


哨兵ZH


近防炮,現代近防炮都是高射速密集陣,或轉膛加特林,

多管快速,打不了幾十秒幾萬發就打完了,防住就防住了,防不住也沒意義再費勁了,己經光榮0ver了。

防飛機防導彈,幾十秒風冷就夠了,

但隨著無人機群的登場,幾十秒可能還不能結束戰鬥,

還要繼續打,這時散熱問題就突顯了,自然風冷就不太夠用了,

但對於轉膛加特林,水冷阻力大,

冷風機風扇氣冷可能更好。

對於金屬風暴固定多管式,水冷慣性也大。影響快瞄。

就是說對於反無人機群近防炮,使用水冷的冷氣去吹,而不是水套,可能更好。


星輝650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的近防炮,除了某些異端外,基本都是風冷。

可能很多人說,那些大口徑自動艦炮很多都用水冷,二戰時的馬克沁機槍也是水冷,這些傢伙的射速還不到一千發,而近防炮射速數千甚至上萬發,用的應該也是水冷才對。

實際上,大口徑艦炮採用水冷,是因為其口徑大,裝藥多,而且可能需要長時間持續射擊,這時就必須採用水冷炮管以保證其持續射擊能力。而馬克沁等早期重機槍由於槍管材質問題,不得不採用水冷,隨著槍管材質的進步和可更換槍管的出現,後期重機槍就很少採用水冷了。

至於近防炮,雖然其射速數千甚至上萬發,但是基本都採用了加特林轉管炮(密集陣、守門員、730、1130等)或多管輪流擊發(梅羅卡等)的方式,而且近防炮一般採用2-3秒點射的方式,每根炮管實際擊發的次數有限。要知道,即便是1130這樣的大傢伙,備彈也就1000發出頭,將將夠數次點射使用,不像大口徑艦炮那樣需要持續對某一個或某一片目標進行持續射擊,所以炮管發熱的問題不太突出。

而海天頂這樣的4管異端,每門炮射速也就是900發左右,用氣冷也一樣足夠了。

當然,對於腦袋裡塞滿了麵條的意大利人,在近防炮選擇上也是獨樹一幟,比如潘尼級驅逐艦和最新的地平線,索性直接用了自家奧托76毫米速射炮,這下再也不愁20毫米小管子威力不夠了哈哈哈……如果這個也算是近防炮的話,就是僅有的採用水冷炮管的玩意兒了。


深藍防務


近防炮利用氣冷就可以滿足要求,不像大口徑艦炮那樣要額外的水冷系統。下圖為我軍730近防系統,不管是什麼近防炮其實每次只有1根炮管在開火

關於近防炮冷卻的問題我們說2點:1.射速。2.射擊時間。

先說下射速問題,近防炮雖然射速非常快,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注意,他每次只有1根炮管在開火,這麼高的射速平攤到每根炮管上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就拿我們熟悉的730近防炮來說,他的射速為每分鐘4400發,這樣平攤到每根炮管為每分鐘628發,也就是每秒10發。而1130近防炮每分鐘10000發,平攤到每根炮管為每分鐘909發,也就是每秒15發。總的來看1130平均單管射速比730要高不到50%。

每分鐘909發是什麼概念呢?下圖為德國在二戰時期的MG42通用機槍,他的射速為每分鐘1400發,論單管射速其實比1130還要高。

另一個問題:射擊時間。近防炮不會持續性的“噠噠噠”進行高速射擊,單次射擊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秒,一方面是近防炮已經有獨立火控進行精準控制,另一方面是節約彈藥,畢竟普通近防炮的備彈就是1300發左右,能做到“精確”就容不得浪費。其實這樣算下來2秒鐘的時間730近防炮打出去150發左右炮彈,平均到每根炮管在20發左右。而1130在2秒鐘內可以發射330發左右,平均到每根炮管30發左右。如果2-3秒的射擊還未將導彈攔截,那麼就說明近防炮對這種導彈的攔截非常吃力。

所以近防炮這種武器表面看起來擁有極高的射速,對炮管是極大的考驗,但是考慮到射擊時間不長、單管射速中等的情況下其實風冷已經可以滿足他的降溫需求。如果真的承受不住,那麼可以將近防炮的射速調低,比如730可以降到2200發每分鐘,這樣每根炮管有更充足的冷卻時間。在風冷滿足降溫要求的情況下額外的增加水冷反而是增加了結構的複雜程度。


雛菊西瓜Peterpan



圖片上是我海軍H/PJ12型7管30毫米近防炮。它是我海軍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近防炮,理論上可以攔截目前世界所有現役的“亞音速”飛行導彈。

H/PJ12(730)近防炮總體性能先進,30毫米口徑彈藥威力很大!可以3000米外來襲的亞音速反艦導彈、射速高達4200發/分鐘,是對抗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反艦導彈,比如: 魚叉、飛魚…亞音速導彈得心應手的裝備。


海軍730近防炮還衍生出了“陸盾2000”型陸上近防炮,為陸軍機械部隊和火箭軍導彈部隊提供防空掩護,可攔截“戰術戰斧”一類是巡航導彈和激光制導航彈。

關於近防炮炮管冷卻的問題,730近防炮理論最高射速為4200發/分鐘,一秒鐘才70發的發射量,如果均攤到7根炮管是10發/秒鐘,持續射擊2秒鐘時間單管為20發,這與現代的小口徑班用輕機槍的射速一樣…並且,近防炮基本是一次齊射持續時間都在2秒鐘內,不會連續不斷射擊,因為它的彈藥儲備並不多隻有600~1000發,這些彈藥要分配使用,攔截次數至少要在4次以上,彈藥必須省點用!所以,受各種因素的限制,近防炮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射擊不斷,間歇射擊可以保證炮管在空氣中冷卻的時間…即便是所謂的高射速也不會對炮管有太大的傷害。


由於,現代反艦導彈已經往超音速方向發展,已經有了幾型2.5馬赫飛行速度的反艦導彈服役,H/JP-12型近防炮的射速和炮彈發射量攔截超音速導彈已經力不從心了!我軍根據需要又研製出了H/PJ-11型11管近防炮。

H/PJ-11型近防炮,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明它的最高理論射速是11000發/分鐘,也就是說它一秒鐘可以發射出166發炮彈,而一次攔截火力持續時間為1.5-2秒鐘,發射炮彈的數量是250-330發炮彈,單根炮管1.5~2秒鐘的炮彈發射量大概在30發以內,一秒鐘在15發,總體射速比730近防炮有提高,但是對炮管影響也不大。

俄製“卡什坦”
近防炮。別看它射擊猛烈,但是這種由兩門炮組成的近防系統在射擊時抖動很大,振動波會相互干擾!嚴重的影響到了射擊精度…而近防炮恰恰是要求射擊精度很高武器。

現代小口徑炮管制造水平已經很高了,在允許值範圍內高速射擊並不會影響到炮管的壽命!並且加特林炮炮管旋轉射擊原理就是一種冷卻方式。


皇家橡樹1972


現代近防炮是艦艇的最後一道防禦系統,具有抗干擾能力強,反應速度快,射速高的特點。依靠發射彈藥形成彈幕對敵來襲目標實施打擊。以我國裝備的1130炮舉例,其最高射速可達10000發/分鐘,那麼這麼高的射速,難道炮管不會發熱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回到現實上來。



事實上,儘管現代近防炮射速驚人,可達10000發/分鐘。但通常並不會備這麼多的彈藥,即近防炮的工作時間遠低於1分鐘,可能也就幾秒鐘,不會長時間工作。

由於近防炮的作用距離通常是幾公里遠,而在這個距離上,超音速反艦導彈可能只需要不到5秒鐘就能穿透防禦帶,即在這段時間內,近防炮可發射大約800多發炮彈。這個工作時間和發射彈藥基數還不足以使炮管過熱。 說白了,這幾秒鐘就是艦艇最後的生存機會,能攔截就生存,突破防禦就意味著遭到打擊。


馳騁大洋S


近防炮採用的是風冷方式。是不是有點意外?可能大多數人認為艦艇上的進防炮射速那麼快,而且還有那麼多備彈需要發射,肯定是需要水冷或者是輔助冷卻的方式。可他們的真相卻是隻需要用風冷的方式。

近防炮算是一艘軍艦的最後防禦方式,在近防炮攔截之前會有多重的攔截方式?如果真的輪到了近防炮進行防禦,那麼全艦人員接下來將要做的就是準備逃生艙或者是應對沖擊波。因為近防炮的有效射程一般都是在2千米左右,最遠的射程也就達到5000多米。那點距離對於導彈的速度可以說轉瞬即逝,所以需要動用近防炮進行防禦的時候,已經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也是最後一道屏障。

近防炮防禦的原理就是在一瞬間射出大量的子彈,組成一道金屬風暴,提前將來襲的導彈引爆。需要大量的子彈,但是並不需要太高的射速。以射速最高的美軍軍艦上的“密集陣”為例,它的極限射速可以達到10000發每分鐘,密集陣一共有11根炮管,平攤到每一個炮管上的才900多發每分鐘。要是這樣算下來,重機槍的射速都比這東西要快。而且密集陣在開火攔截的時候,也不是一直扣著扳機不撒手。從導彈來襲到進入目標射程,直到最終擊中軍艦的時候,所需要經過的時間也不過三四秒,在這三四秒之內即便是密集鎮以極限的速度開火。

頂多也才潑出去200多發子彈,這點子彈的數量還不足以使炮管過熱。而且密集鎮的備彈也不多,最多1000多發子彈,想要清空彈匣也就幾秒鐘的事兒。做一次防禦所產生的熱量還不需要採用額外的輔助冷卻方式來冷卻,進防炮大多數的時候都處於休息的狀態。很難會用到艦的近防炮做防禦。


沐風談兵論道


其實不論是步槍還是機關炮的連續射擊能力基本上都限制在200發以內。而現在的近防炮用儲彈量除以管數沒有超過200的。也就是不需要強制冷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