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用戶110578816612


你別說以後誰種地這話題了,眼前就沒人種了。其實現在只存在一個問題,糧食價格的波動和補貼問題,至於誰種地我可以告訴你,土地流轉,大規模機械化。平原地區我還不說,就拿雲南為例,土地流轉的大戶基本不可能大面積種糧食,種的全是經濟作物和水果,糧食補貼少,糧食價格不好這才是大問題,既然土地流轉誰不是為了盈利而去,可種糧食作物的基本全面潰敗,我5月7日去的一個流轉大戶那瞭解水稻種植情況,他土地流轉從15年幹到現在,300畝到200畝再到現在的150畝,前期就是依靠糧食,虧損高達300多萬,而且他的硬件基本可達到全機械化,從17年開始轉向經濟作物發展,今年水稻只種植40畝,而且目的還是為了得到市裡的項目資金,這一季主要經濟作物他就種植韭菜、茄子、青辣椒。可以說經濟作物現在才是他的盈利項。和我聊天他直接說明了,種植水稻要是沒項目資金和農業局的壓力是絕對不會種的,就算40畝全部種植韭菜,利潤都要比水稻高出的太多,全面噴灑灌溉,大棚等等都相當齊全,以後糧食上的推進要依靠的還是這些有經驗有熱情的流轉戶。


傻瓜張邊關


00後沒地種!為什麼???農村經濟發展快速,很多90後在城裡賺了錢都回家蓋房子,90後一般家裡都有三四個兄弟姐妹。那麼每人蓋一棟房子,四兄弟就四塊田。田都被拿來蓋房子了,那麼00後去哪裡找田種呢???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前我們村和其他四條村相隔幾十公里。現在呢?我走到鄰居家就是隔壁村了。因為四條村蓋房子,蓋成一條村了。都快成一個城鎮了


AI陳曉傑


我覺得是件好事。我是70後,小時候看過一些農業現代化的畫報,就覺得機械化農業種植非常好。後來長大了了解到農村人口增多,一戶沒有多少土地可種,所以受到費用,技術等原因無法提高收成和利益。20多年前,好多人不在種地,出去打工,把自己土地租給別人種,我想快可以發展到大型農場全機械化科學種植了。進幾年農村城鎮化進程很快,也許我想到的快出現了。到時候大型農場出現,按市場需求大面積種植,幾個人按按電鈕從種到收,有專職農業技術人員跟著,有市場調研跟著,絕對是大發展。

以前科幻式的圖畫,今天可不是難題。以後沒有農民,都是農業工人。


嘴真碎


從農村出來的真的深有感觸,對於我們家來說,我爸媽是會種地的,但是除了種地他們更主要的還是在縣城打工,因為種地真的養不活一家人。

我和我妹妹從小忙著讀書,對地裡的事情真的不懂,後來家裡地都被幹部徵用了,我媽終於鬆了一口氣,說再也不用種地了,真好。

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我想,國家對這一塊還是比較重視的,只要我們終端消費者還需要,那麼就會有人生產,肯定不是指望像我們家以前那樣種的那些,而是更規模化的生產,高效率的產出,才能養活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口。


財經幾何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以後誰來種?怎麼種?其實大家不用愁,不願種地的人越多,土地越好管理。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90年以後的農民,如果出現都不種地的現象,農村會出現以下5種變化:

1 土地荒蕪,無人耕種

90年以後的農民都不種地,農村的土地就會荒蕪。但是農村土地有一個條件 ,土地荒蕪不能超過三年,一旦超過村上有權利收回。

90後不種了,大量荒蕪的土地會降低土地的成本。讓一些沒有本事或者一技之長的農民,來種地,因其承包土地成本降低,種地得到的利潤也會增加。

2 資本進入

90年以後的農民都不種地,土地成本下降,資本家就會進入農村土地市場。現在資本,之所以進入不了是因為,農村的土地價格太高,資本進入以後,得到的利潤非常少。

以大資本,博取土地產生的那點,未知的利潤,風險是非常大的。在土地價格,非常高昂的今天,大投入小回報,只有農民去幹,資本家是不會幹的。


土地成本降低,資本家會以低廉的代價,來承包土地。後再經過投資運營,讓土地產生更大的價值,讓另一批農民,重新進入土地,不過代價就非常高昂了。

3 農業大戶

當90後不在種地的時候,當年的農業大戶是今天農業大戶遠遠比不了的。單講規模,糧食補貼,機械補貼方面就不是今天能比的。

現在的農業大戶,很少有3000畝地以上的規模。等到90後不種的時代,遍地都是這種種地大戶,處於那個時代,農業會有商業保險,農業大戶的種地風險會大大降低。

4 村集體招商引資

當無人種地的時候,村集體會把土地統一的管理起來。然後對外招商引資,村民有能力可以村民種,如果沒有能力,就對外發包。

這時的土地價格不會太高,各農戶分的錢也不多。主要目的是讓土地,流轉起來。盤活土地,土地才能升值。

5 被改變用途

土地荒蕪以後,會有許多地被改變用途。當然基本農田,是不會改變用途的。只有改變用途,才能有新一代農民來種植。



土地改變用途以後,才能產出不同的價值。如果只是單一種植糧食,未來的90後,00後們,真的就不會種地了。

如果未來所有農民都不種地,我們就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糧食的種植也會被統一管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強上很多。


田俊超白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好,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70後,80後,90後,其實00後今年都已經20歲了。

這其實一個時代在發展的問題,思維也要跟著時代一起變化。


1、先回答題主第一個問題,以後誰來種地?食品公司種、食品公司僱來的工人種。時代在轉變種地的人從農民會慢慢轉換成工人。將來也可能是機器人(自動機械並一定非得是人型)。其實現在也有很多機器人應用到農業種植過程中了,比如有些地方可以實現定時自動灌溉,比如收割過程中的一些自動化工序。也許有一天就完全不需要人參與了。


2、題主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怎麼種?兩個方向:


其一追求產量,挑選和培育產量高品種、機械化種植收割、使用農藥化肥確保產量,解決大部分人溫飽的問題,世界上人口在不斷增長,大部分公司在做這個工作。


其二追求健康和美味,與上邊做法相反,挑選營養豐富美味的品種,不用農藥化肥催熟,選擇遠離汙染地區全程有機種植,只為種出健康營養的食物,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消費在升級,人們的健康意識在覺醒開始追求飲食健康,一部分公司在滿足健康的需求,比如,蒙北燕麥,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李剛李剛剛獲得了農業農村部和中央電視臺為蒙北燕麥創始人李剛嶺先生頒發:2019中國三農創業十大人物和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獎。可見國家對健康農業也是很關注的。


接下來引申一個關於糧食的問題的小思考,過去我們小時候學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解決我們不再捱餓的是袁隆平老先生這樣科學,是研究農機的工程師;而在解決食品健康是李剛嶺先生這樣企業家。農民可能在我們這個時代會慢慢消失,但是請放心,我們不會捱餓!


麥向北方


如果都不種地,大家都好好地活著,擔心什麼?

如果都不種田,有一部人可能就無法生存,那這一部分無法生存的人總不會眼睜睜讓自己餓死,就只得去種地了。

所以,物競天擇,自然法則下,遠古矇昧時期,人類都生存下來了,時至現代文明社會,豈會有無處謀生,而有田不種,寧可餓死的人呢?


飛鳥留痕2O16


這幾年,青壯年都出外打工了,都沒有興趣種地,在村裡留字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就這些老年人種地也都是無奈選擇。他們是為了照顧孫子,有的是為了照顧老父母。不然只要身體健康有勞動能力,七十歲都想出去打工。因為在農村種地不但辛苦,而且根本就賺不到錢。在老家的山村裡,很多外出務工家庭的田地都是讓給別人種植的,可以不至於荒廢。而且田地一旦荒廢久了雜草叢生,渠道堵塞,以後回來就更難耕種了。所以長期生活在村裡的人一般種地都會承包幾個家庭的田地一起耕種,這樣收益會稍好點。

在村裡如果三十歲在家種地甚至會被村民看不起,連個對象也很難找。過去四十歲以上的村民至少都幹過農活,到了現新一代年輕人基本上都沒有下過田,有很多連自家責任田在哪裡都不知道,他們對種地毫無興趣可言!

再過十年,二十年,種地的老農越來越少,年輕人又不感興趣,農村的土地由誰來種,這是廣大農民都揪心的一個問題。

田地規模化種植勢在必行,未來也許一個村莊甚至幾個村莊所有的田地只需要一個人承包種植。因為規模化便於管理,也便於栽種各類經濟作物,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家庭模式操作田地有限,有很多侷限性,不能足夠滿足農村家庭消費支出。現在已經有些村莊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拔土地集體承包給了個人或者一些公司來進行更好的經濟作物種植,以後可能會有更多方式來進行類似操作。所以,未來也許不要十年,土地陸續都會集中規模化種植了,完全不用擔心十年後誰來種地這個問題!




林區雙子


我是不會種地的80後。雖然我們不會種地,但至少地裡的各種植物都見過、知道,比起把麥苗當韭菜的90後還要強得多。

簡單一回憶,各種各樣的農家作物都能印入腦中,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地瓜、胡蘿蔔、青蘿蔔、芸豆、黃瓜、西紅柿、南瓜、白菜、土豆等等,說起來這些作物,我們不僅吃過,也至少見過它們的成長到結果全部過程。現在有幾個孩子全部見過呢?

可是,如果我們擔心沒人種糧食沒得吃,那可就過於杞人憂天了。因為只要我們有錢,就可以從超市中購買到吃的。



過去,種地是謀生的手段之一,過於單一。我們國家是典型的城鄉二元體制,過去10億人口中8億是農民。農民的收入很低,只有城市人口的1/3多一些。比如2019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現在,我們國家14億人口中,只有不到5.6億農民。

未來農民的數量還會減少。農民將成為一種職業,而不再是身份。你的志願可以當科學家,也可以當農民。一個人會管理幾千畝土地,飼養幾千頭牛,幾萬只雞。你不僅要懂得如何侍弄家畜,還要學會各種機械維修,甚至還要會開飛機。那才是現代化的農民。

美國農民數量只有280萬人,約佔美國人口數量的1%不到。可是一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幾百個美國人,甚至通過糧食出口還能夠養活幾十個外國人。每年我們國家需要大豆1.1億噸,用於飼養豬牛羊等家畜,但是隻有1/10的大豆是自產,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3000萬噸。2019年我們從巴西進口大豆7000萬噸,美國1000萬噸。

當然不要擔心我們的糧食安全問題,我們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米等自給率還是超過95%的。如果不進口,頂多會犧牲生活質量罷了,肉蛋價格會變貴一些,就像今年的豬肉一樣。

當然,農村土地還是集體所有。未來很有可能會轉變為農村合作社的模式,一兩個村可以合併幾千畝土地用於經營,到時候扣取職業農民的工資以後,進行股份制分紅就好了。也可以通過耕地租賃的方式,讓農民得到土地流轉的紅利。

所以,人們不用太擔心由於沒人種地會餓肚子了。而是應當轉變為如何讓我國經濟發展成為經濟強國,這樣人們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也就沒有人會卡住我們了。


暖心人社


80後,己回家種地,作為農二代,既然決定紮根農村,有些初步的想法

現在我家現在土地三十畝(多半是父母承包的),其中十七畝是小龍蝦和水稻套種,另外的地種水稻和黃豆小麥油菜等傳統作物,現在打算拿些邊角的地和菜園子種些綠色蔬菜網銷,因已經試驗了半年,反響還可以,明年擴大些

如有機會也想包大片土地,實施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合適的種植計劃,更重要是拉到投資,這也是需要很大的資金需求的
也見過太多做農業虧本的,所以在這之前踏實種好自家現有的土地,學習種養植經驗,將來土地誰種?除了大型農業公司,大約就是像和我同樣想法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