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極地”號船首航南極遭遇生死考驗

1989年2月,我國在南極圈內的拉斯曼丘陵建立了第二個考察站——中國南極中山站。執行此次任務的是中國第5次南極考察隊,他們乘坐首航南極的“極地”號考察船奔赴南極,實施中山站建站工作,並開展東南極考察。在此期間,考察船遭遇了船體受損、特大冰崩、被困冰海的險情,考察隊經歷了怎樣的生死考驗,又如何成功突圍?本期特刊發海洋文化學者李明春的文章,帶您揭秘那次南極征程。

1988年11月20日上午10時,“極地”號考察船離開青島。出發前,誰也未曾料到,此行,考察隊將遭遇一場生死考驗。

往事|“極地”號船首航南極遭遇生死考驗

經過20多天的航行,“極地”號船駛入“魔鬼西風帶”,洋麵上浪高達9米,考察船似一葉扁舟,被海浪拋上拋下。在如此惡劣的海況中航行,隨時都可能發生不測。已經在駕駛室堅守了兩天兩夜的船長魏文良膽囊炎復發,他用手頂著腹部,吃著大把的藥片緩解持續而來的絞痛,密切注視著海上的情況。4天4夜後,“極地”號船終於順利穿過了西風帶。

進入南極圈的當天晚上,“極地”號船的左舷出現冰山。之後兩天,冰山越來越多,體積大的冰山無邊無沿,綿延幾十海里,像一道不可摧毀的天然屏障。體積較小的冰山形狀各異,隨波漂浮。行進中的“極地”號船不斷與冰排撞、蹭、擦、碰,船體左搖右擺,處境越來越危險。就這樣在冰海中艱難地航行了5天后,船頭右舷被利刃般的冰塊撕開了一道口子,形成了直徑達60釐米的破洞。破洞所處的位置是考察船儲存淡水的船艙,它屬於隔離艙,海水不會湧入其他船艙。魏文良認為,排出淡水艙的海水太浪費時間,而且仍有被浮冰撞擊的可能,只能抵達南極大陸後再進行維修。魏文良決定繼續前行。

原定的航線被冰山封鎖了,“極地”號船周圍白皚皚一片。魏文良指揮操舵人員左突右進,就是找不到出路,有時1小時只能前進0.3海里。

幾千海里都闖過來了,難道就因為這幾十海里寬的陸緣冰無功而返?焦躁、不安、激憤……種種難以名狀的情緒籠罩在考察隊員心頭。

南極圈內,除了暴風雪和極地氣旋,也有豔陽高照、萬里無雲的天氣。茫茫冰海之中,如果哪個地方有海水在太陽的照射下蒸發,在它的上方就會出現一朵孤立的、靜止不動的雲朵。

“有了!找雲朵,找到它就能找到冰海中無冰的水域。”受到這一靈感的啟發,魏文良一聲令下,全船幾百雙眼睛開始聚焦那銀色的世界。一旦發現雲朵,隨船的直升機便立即起飛,飛到三四千米的高空仔細觀察。遺憾的是起飛了6次,每次發現的都是水窪。

20多天了,“極地”號船困在冰海之中,進退維谷。一天下午,守在駕駛室的魏文良突然發現冰海中裂開一道曲折的縫隙,他緊急指揮操舵人員順著縫隙蛇形前進。在與冰山周旋了20多天後,“極地”號船終於衝出了冰海,抵達了南極大陸的海灣。考察船在海灣拋錨已是傍晚時分,考察隊總指揮陳德鴻興奮地決定:“連夜突擊卸運建立科考站的物資!”

南極的夜晚如晝,正當卸運物資工作緊張進行時,突然在考察船右前方傳來悶雷般“砰”的一聲巨響,南極史上罕見的陸緣道克爾冰川特大冰崩發生了。

站在駕駛室裡的魏文良看到,先是像一顆巨大的炸彈爆炸,瞬間騰起耀眼的白霧直衝藍天。隨之,一聲巨響如悶雷滾滾而來。幾十米高的冰崖,猶如巨廈傾覆,飛起的冰塊猛地砸向大海,激起滔天水柱。墜入海底的冰塊,又被海水的反作用力推出水面,似白色的海象上下竄動,冰川下終年不見陽光的部分裸露出海面。

冰崖崩塌之後,鋪天蓋地的冰塊猶如泥石流般地衝進大海,塌下的冰蓋後排推著前排,不斷向考察船湧來。頃刻間,船身就被巨冰死死困住,紋絲不動。

就在冰崩發生的瞬間,有人衝進駕駛室大聲喊道:“船長,趕快掉頭後撤!”魏文良先是一驚,隨即果斷下達指令:“緊急備車,全體人員就位,做好救生、消防、損管的準備。”他親自操舵,考察船在冰塊的擠撞中向前方的礁石區駛去,終於艱難地移進一塊淺水海域。前面幾十米處,突出的陸緣和水下暗礁阻滯住了水流,這時人們才發現,假如當初掉頭後撤,船將沉入冰海。

船保住了。但冰崩過後,冰山連著冰排,層層疊疊地擠到了船舷,考察船又一次陷入“前進無路、後退無門”的險境。

為了全船人員的安全,為了如期建成中山站,考察隊員被迫向岸上疏散。他們從高高的船舷滑下舷梯,扛著沉重的包袱,在冰面上蹣跚而行。

留下的船員在魏文良的帶領下繼續尋找突圍的辦法。約1周後,魏文良乘坐直升機在冰山間突然發現一朵“祥雲”定格在“極地”號船左舷大約1.5海里的上空。升空察看後發現,果然有一處冰海裂隙。

直升機迅速返回船上,魏文良當機立斷:“駕船突圍。”駕駛室響起了一連串的指令:

“左滿舵”;

“進一”;

“進三”;

……

身長150多米的“極地”號船小心翼翼地在這條唯一的夾縫中穿行,經過8個多小時的奮力掙扎,突破重重冰封,艱難地掉過船頭。此時,冰山的第一道縫隙開始合攏,隨之又開始出現第二道縫隙。考察船擠進縫隙,數十米高的峭壁在船的兩舷緩緩向後移動。這些峭壁隨時都會崩塌,所有的考察隊員都站在甲板上,緊張地盯著駕駛室裡的船長。

“極地”號船終於安全通過最後一道冰縫,駛進開闊的海域。7天7夜被困冰海的沉悶、緊張、不安等一掃而光,所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我們勝利了!”

1個月後,我國第二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中山站建成了。船長魏文良未能出席典禮,他和船員們依然堅守在“極地”號船。作為考察船的唯一代表,船政委朱德修參加了考察站落成典禮,當五星紅旗升起時,他代表船長和全體船員說:“在中國東南極科考站落成典禮的這一莊嚴時刻,我以中國首航東南極船長魏文良和‘極地’號船全體船員的名義,表示最誠摯、最熱烈、最衷心的祝賀!”同一時刻,堅守在考察船上的魏文良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淚流滿面。

1988年~1989年的南極之行,發生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生死攸關之際,全船無一人退縮,用信念和行動,再次詮釋了考察隊員不畏艱險、勇於拼搏的“南極精神”。

李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