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什麼一定要佔領日本的北方四島?

香堂風子


最近圍繞北方四島,日本和俄羅斯又起了波瀾。

原因是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到了北方四島視察。

這在俄羅斯看來很正常,畢竟俄羅斯的各種出版物都表明這裡是俄羅斯的領土,不過日本人當然不滿。

因為在日本人看來,這裡自古是日本的土地,是二戰後利用契機從日本手中奪取的。要不然日本和俄羅斯如今能為了這些島嶼的歸屬來進行談判嗎?

至於梅德韋傑夫為什麼突然視察北方四島,木叔不做過多解釋,畢竟這篇只是談更多的歷史問題。

作為第三方,我們能查到的最早國際法資料顯示:北方四島最早就是日本的領土,而且俄羅斯也承認了。

這是在19世紀中旬的1855年的時候,日本和俄羅斯簽署了一個友好條約,首次劃分了雙方在太平洋島嶼上的邊界。

條約明確規定兩國邊界在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擇捉島及以南屬於日本,而得撫島以北屬於沙俄。

而擇捉島以南就是北方四島。

這也是日本一直認定北方四島是該國領土的一個重要依據。

後來日俄戰爭,日本佔領了得撫島以北的千島群島。把北方四島和千島群島一同作為對抗俄羅斯和維護日本遠東太平洋秩序的基地。

因而北方四島問題逐漸和千島群島問題攪在一起。

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蘇俄就趁機出兵把北方四島給佔了,並且破壞了島上日本人的設施,驅逐了當地人。

這雖然違反了兩國100年前簽署的條約,但是蘇俄的做法獲得了二戰後對戰敗國打壓這個現實的認可,也就是雅爾塔協議規定,千島群島歸還俄羅斯。

俄羅斯就通過這點,順便把北方四島也佔領了。

但國際社會對此看法很多,基本沒有國家認可俄羅斯的態度。因而北方四島被稱為南千島群島,和千島群島不是同一地理主體。

俄羅斯的佔領是既成事實,日本也不敢對俄羅斯動武來索取領土,因而幾十年來一直是談判,但都沒有效果。

俄羅斯之所以佔領北方四島,是因為這裡對俄羅斯非常重要。

不僅距離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只有幾十公里,俄羅斯可以對日本乃至駐日美軍進行威懾;

而且俄羅斯也能防止日本利用北方四島部署針對俄羅斯的武器,畢竟這裡距離俄羅斯領土最近也只有幾十公里。

這恐怕也是最近梅德韋傑夫來北方四島視察傳遞的信息吧!


木春山談天下


北方四島的爭端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把北方四島直接加上日本領土的定義其實是很武斷的。至於說為什麼武斷,桃花石雜談就來介紹一下北方四島的爭端究竟是怎麼回事。


北方四島的變遷

北方四島是指日本北海道和庫頁島之間的幾個小島,分別是國後、擇捉、齒舞群島和色丹。當然這裡桃花石雜談要說明的是,北方四島是日本對這些島嶼的稱呼,俄羅斯則把他們叫作庫頁群島或者南千島群島。

北方四島的位置(圖中左下方)

這幾個小島上的原住民主要是日本北方的少數民族阿依努人,在公元17世紀的時候,日本松前藩取得了這些小島的名義控制權。但是在十八世紀,一些俄羅斯的探險商隊來到了這些島上,並通過各種方法讓島上的許多阿依努人都加入了俄羅斯國籍。這樣這些島上就形成了俄日共存的局面。

不過在公元1855年,俄日之間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俄羅斯承認北方四島屬於日本。二戰時期,這裡是日本領土,日本發動珍珠港襲擊的艦隊就是在擇捉島集結,並從那裡出發的。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聲明同意在戰後把當時由日本佔領的庫頁島南部和北方四島轉交給蘇聯。而1945年7月17日發佈的波茨坦公告中,更是聲明: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也就是說日本戰後領土,除了四個大島之外,都要由盟國決定。因此在二戰末期蘇聯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時,就將庫頁島南部和北方四島也一併佔領了。

1945年的擇捉島

在戰後的1951年,日本和幾十個國家在美國的主持下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和會,訂立最終的對日和約。在和約最終條款中,規定日本放棄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取得的領土,其中包括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但在條約中卻沒有說明千島群島包括哪些島嶼,因此日本在這之後就說千島群島不包括北方四島,所以應該是日本領土。而蘇聯則根本沒有接受《舊金山和約》,而且蘇聯認為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因此屬於蘇聯領土。之後蘇聯就一直行使對千島群島的主權。

日俄雙方的博弈

但在1956年,蘇聯在《蘇日共同宣言》裡公開表示:

蘇聯政府特此同意將齒舞群島與色丹島歸還日本;惟正式的主權移交須於和平條約簽署後始可施行。

也就是說蘇聯同意把齒舞群島和色丹島歸還日本,但前提是日本要和蘇聯簽訂雙方滿意的和平條約。但因為在冷戰期間,日本完全追隨美國,所以和蘇聯始終有很多問題無法達成一致,因此直到蘇聯解體,日蘇之間也沒有簽訂和平條約。

日本人要求歸還北方四島的抗議活動

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卻對北方四島採取了更為強硬的態度,不但不再提歸還齒舞和色丹,而且還多次明確表示北方四島是俄羅斯領土。俄羅斯領導人梅德維傑夫還曾經不止一次以總統和總理身份視察北方四島,並在北方四島上建立軍事基地,威懾日本,使俄日之間的分歧再次加大。

今天的色丹島


所以關於北方四島,從第三方視角,其實確實還是很難說屬於誰,而俄羅斯已經對其行使主權多年,現在仍然將其完全掌控卻是事實。至於以後,恐怕還是要看雙方國力消長才能決定其最終歸屬了。


桃花石雜談


北方四島屬於俄羅斯領土,因此準確名稱應該是南千島群島,不過日本近年來不斷向俄羅斯索要四島,因此北方四島的名字也就逐漸傳開了。



北方四島到底屬於誰?

不是誰的喊聲大,北方四島就歸誰,而是要根據法律條文,決定北方四島歸屬的有兩個重要國際條約,一個是1945年美英蘇三國簽訂的《雅爾塔協定》,雅爾塔會議確定了二戰後世界格局和秩序,是不容德意日三國挑戰的。另一個是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合約》。以上兩個條約全都把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劃歸蘇聯(俄羅斯),雖然蘇聯並沒有在《舊金山合約》上簽字,但是仍然擁有北方四島的主權。



北方四島概況

北方四島總面積5088.33平方千米,位於日本北海道北部,北方四島面積狹小,但是資源豐富,擁有大量的黃金、白銀、鐵、鈦、硫、石油等,還有世界唯一一座稀有金屬錸礦,儲量高達36噸,如此重要的風水寶地,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日本,自然都不捨得放棄。


俄羅斯自蘇聯解體後,經濟始終得不到快速發展,讓普京十分頭疼,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源,所以十分看重北方四島,僅僅是1867噸黃金就可以挽救頹敗的俄羅斯經濟。

日本雖然經濟發達,但是資源嚴重匱乏,日本的石油、煤炭和鋼鐵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礦藏豐富的北方四島自然讓日本垂涎三尺。

俄羅斯

“俄羅斯沒有邊界”——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羅斯人對於領土的熱衷是出了名的,俄羅斯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經過數百年擴張,如今成為世界第一領土大國,俄羅斯只有侵佔領土,還沒有返還的先例,因此想讓俄羅斯放棄已經到手的北方四島簡直痴人說夢。

北方四島是二戰後世界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戰期間,蘇聯遭到德國入侵,損失了2700萬人,雖然日本沒有像德國一樣攻入蘇聯領土,但是俄羅斯仍然對日本嚴防死守,防止其東山再起,禍亂東亞,俄羅斯人從感情上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國家挑戰二戰後國際秩序,因此堅決不允許把北方四島給日本。

北方四島緊挨著日本北海道,對日本的國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俄羅斯在東歐地區受到美國的擠壓,只能採取守勢。

如果把北方四島交給日本,日本本土受到的威脅減弱,將會對俄羅斯更加咄咄逼人,俄羅斯會兩面受敵,讓日本保持能夠收回北方四島的希望,日本就不會與俄羅斯翻臉,有助於俄羅斯集中精力對付美國在東歐的擴張。


北方四島位於千島群島最南端,如果交給日本,將會對進出鄂霍次克海的俄羅斯艦隊起到監視作用,不利於俄羅斯艦隊的保密行動。

日本

相比於俄羅斯,日本更加看重北方四島的實際價值,主要是豐富的資源,以及對日本本土的威脅。

日本是海洋國家,因此優先發展海上自衛隊,防禦目標從“禦敵於國門”向外擴展為“禦敵於海上”,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4艘直升機航母,大批軍艦,如果只靠海上力量,日本有能力守衛本土,但是北方四島過於靠近日本北海道,如果俄羅斯在島上部署導彈和軍隊,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毫無用處,日本也毫無還手之力。



德國東普魯士被波蘭佔領,柯尼斯堡也成為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但是德國從未索要領土,加上認真反思,得到了歐洲國家的原諒。

日本與俄羅斯、中國和韓國三個國家有領土爭端,實際上是二戰的延續,如果日本不能認清現實,過多的挑戰二戰以來的國際秩序,日本只能自嘗苦果。


不是俄羅斯非要佔領北方四島,而是北方四島在法理上屬於俄羅斯,日本的沖繩也是一樣的,日本只有管轄權,沒有主權,隨著東方大國的日益強大,沖繩問題還可以拿出來談。


視野新觀


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公里,並不能說其屬於日本或者俄羅斯,雙方都是直到近代才開拓到這裡。1945年雅爾塔協定中規定,蘇聯能夠得到庫頁島與全部的千島群島,所以後來的俄羅斯也根據《雅爾塔協定》確定了對南千島群島的佔據。


北方四島面積雖然不大,但卻是二戰以後世界新秩序確立的重要標誌,另一方面,北方四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在西部的戰略空間不斷被壓縮,東方的地位不斷上升。北方四島扼守著俄羅斯進出太平洋的戰略要衝,是俄羅斯遠東的門戶之地,俄羅斯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來說,北方四島戰略地位重要,對於日本來說也意義非凡。北方四島面積不大,但與千島群島、庫頁島連成一線,對日本來說就像“緊箍咒”一樣。


日本列島資源匱乏,但是這個面積不大的北方四島資源豐富到驚人。北方四島保守估計的黃金儲量超過1800噸,大陸架天然氣大約20億立方米,還有大量的銀、鈦、鐵、錸等。

同時,北方四島還有大量的森林、地熱與漁業資源,是不折不扣的寶地。對於日本或者俄羅斯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聚寶盆。


澹奕


日本與俄羅斯對北方四島的爭奪由來已久,目前北方四島處於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但是日本一直對其主張權利。所以日本與俄羅斯關於北方四島的談判也進行了多輪,但是俄羅斯一直不鬆口,日本也是無可奈何。

銘蘇先生給大家梳理一下北方四島的領土變遷歷史,這樣就比較好理解兩國為何一直爭奪北方四島了。

一、北方四島的地理位置

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是千島群島南部的四個島嶼,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而千島群島則為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一系列島嶼的總稱。北方四島東鄰太平洋,西鄰日本北海道,西北方向隔宗谷海峽與庫頁島隔海相望,北部為鄂霍次克海,東北部與北千島群島相鄰,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

二、北方四島的日俄爭奪歷史

第一階段

從18世紀起,日俄兩國就開始爭奪千島群島,直到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瓜分了千島群島,兩國約定以伊圖魯普島與烏魯普島之間的海峽為界,海峽以南稱為南千島群島,歸日本所有,海峽以北歸俄國所有。

第二階段

1875年,日俄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用庫頁島南部主權換取千島群島北部主權,日本獲得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第三階段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根據《雅爾塔協定》,日本將千島群島割讓給蘇聯,日本放棄了對千島群島的主權。蘇聯趁日本戰敗投降之際,派兵佔領了北方四島,從此北方四島就處於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

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的,蘇聯是8月18日向千島群島發起全面進攻的,這也說明蘇聯對千島群島也是志在必得的。

三、俄羅斯對北方四島的管轄

蘇聯佔領北方四島以後,破壞了上面的建築,將上面的日本人驅逐,然後將其他地區的俄羅斯人移民到北方四島,所以現在的北方四島上的居民主要是俄羅斯人。

由於北方四島離日本的北海道只有幾十公里,可以近距離觀察日本,所以俄羅斯在島上修築了防禦工事,建立了雷達監聽站等軍事設施,以用來監聽日本及駐日美軍,蒐集日本情報。同時,蘇聯還完善了島上的基礎設施,在島上修建了飛機場和船舶停靠碼頭等。

由於北方四島的特殊地理位置,讓俄羅斯可以近距離的接近日本,所以俄羅斯歷任領導人對北方四島都非常重視。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親臨北方四島視察,最近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親臨北方四島視察,這也充分說明北方四島在俄羅斯國家中的重要地位。

雖然日本根據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不斷主張北方四島是日本的領土,但是俄羅斯一直拒絕將其歸還日本,所以北方四島一直處於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


銘蘇先生


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近代上,日俄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半個多世紀的爭奪,現在這個格局是二戰後形成的。日本聲稱對北方四島擁有主權,並積極以經濟援助為誘餌讓俄羅斯歸還四島,俄羅斯雖然在葉利欽時代做出了歸還其中兩島的決策,但來自國內賣國賊的壓力讓俄羅斯內部無法形成統一意見,到了強人普京時代,四島問題更是撲朔迷離,但總體上,根據戰略地位,自然資源以及國際關係和國內輿論角度李戡,俄羅斯目前還將繼續維持對四島的統治地位。


如果要看這四島問題,我們需要從歷史以及國際力量此消彼長的宏觀環境去看。


俄羅斯人從1760年開始來到千島群島捕魚,並通過多種方式讓島上的原住民蝦夷族加入了俄羅斯族。而幾乎差不多的時間,日本也開始了在千島群島的活動。1855年,日俄兩國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瓜分了千島群島,兩國約定以伊圖魯普島與烏魯普島之間的海峽為界,海峽以南稱為南千島群島,歸日本所有,日本在南千島群島設置行政區劃。



到了1875年,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與諸多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東北三省的土地相繼落入俄羅斯之手,這就包括其中的庫頁島。這次,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也正在拓展領土,他們先是將北海道納入統治範圍,然後又把目光放到了千島群島。


1875年,日俄在當時俄羅斯首都聖彼得堡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日本放棄薩哈林島的主權予俄羅斯,以換取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自此北千島群島也併入日本版圖。


直到1945年,俄羅斯對日本宣戰,俄羅斯佔領了整個包含南北千島群島在內的整個列島。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領土”中,也約定了日本放棄對1905年《朴茨茅斯和約》後所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當中包括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急盼經濟援助,日本乘機提出北方四島問題。於是,從那一年起,北方四島問題就成為了日俄兩國之間的一個重大命題。



那麼,俄羅斯會放棄嗎,目前看幾乎沒有這個可能。


(1)軍事戰略上。北方四島是俄羅斯遠東通往太平洋的要道,俄羅斯不可能為了日本的幾個錢,就放棄這一戰略地位。


(2)國際關係上,日本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又與俄羅斯對著幹,若把四島讓與日本,說不定日後日本還會對俄羅斯進行戰略挾制。不幹。


(3)北方四島是牽制日本,博得經濟援助的一手好棋。四島在手,俄羅斯就可以時不時打一打,要要價,再緩緩。與日本進行博弈。鬥而不破,攫取利益。


(4)俄羅斯國內氛圍不允許。普京是俄羅斯強人總統,如果貿然將四島還給日本人,對國內無法交代。


(5)經濟資源。在四島上,已經探明瞭諸多將近450億美元的自然資源。俄羅斯顯然不會嫌資源多可以分點給別人。



最後一點是,現在俄羅斯和中國要好,自然也還會照顧到中國對日本的情緒。


北京不冷東京熱


“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欠了我的給我補回來

偷了我的給我交出來”

------歌曲《嘻唰唰》

可這就是俄羅斯人的民族性,俄羅斯人從不吃虧,尤其是對於土地貪婪和征服之上。

俄羅斯的祖先基輔羅斯僅僅是東歐一個很小的國家,那時候被鄰居波蘭暴揍一頓,是經常現象,結果蒙古人來了,蒙古人的西征大軍來到東歐,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征服了基輔羅斯,並建立了金帳汗國,後來蒙古大軍的長子西征中,蒙古帝國的諸長子們,又對俄羅斯的先人們進行了暴揍,結果俄羅斯人徹底臣服240多年,但是重新崛起俄羅斯人很快跟蒙古人有樣學樣,在擺脫蒙古人的征服後,反過來對於蒙古人曾經征服的土地進行了侵略,結果俄羅斯的版圖從東歐擴展到了西伯利亞。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方向的擴張

17世紀,向東侵略的俄羅斯人遭遇了清帝國康熙皇帝的頑強抵抗,東侵受阻,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維持了遠東的中俄邊界,可是180年後,俄羅斯趁著第二次鴉片戰爭,趁火打劫,割走了外東北和庫頁島近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謂是變本加厲。

俄羅斯侵佔的清朝的領土

1917年俄羅斯爆發革命,1918年蘇俄退出一戰,為此蘇俄割讓了近100萬平方公里的在俄羅斯帝國時代佔據的東歐領土,但是在一戰結束後以及二戰爆發前後,蘇聯通過與芬蘭的戰爭,與德國侵略波蘭,吞併波羅的海三國等等,將失去的土地全數奪回,但是也讓本來並不相鄰的蘇德兩大國成為鄰國。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國迅速推進,短時間內北線進至列寧格勒(聖彼得堡)附近,中路抵達莫斯科城下,南路進至高加索地區,但是在後來蘇軍反撲將這些領土全部收復,而且還成功攻入德國境內的柏林,戰後不僅將整個東歐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還將德國的傳統領土東普魯士佔為己有,成為如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東普魯士成為了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1905年日俄戰爭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爆發,結果俄羅斯戰敗,俄羅斯被迫將它修建中東鐵路南段轉讓給日本,也就是所謂的南滿鐵路,同時還將從清朝奪走的庫頁島南部割讓給日本,1945年8月敗局一定的日本遭到蘇聯的強力打擊,蘇聯紅軍向中國東北、朝鮮、庫頁島南部的日軍發動進攻,並順勢佔領了庫頁島南部的南千島群島,也就是目前日俄領土爭端中的“北方四島”。

而2014年俄羅斯奪取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也是如出一轍。

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

從不吃虧,尤其是在土地上,即使一時吃虧也一定終究會拿回來,而且拿回來的更多,這就是戰鬥民族俄羅斯人,所以一定看著自己土地,因為對於土地而言,這就是一頭餓狼,它永遠會盯著你碗裡的肉。


大東北的小豆包


從俄羅斯的角度出發,北方四島本就不是“佔領”,很早就是俄羅斯的,並且二戰後的條約也說的很清楚日本徹底放棄千島群島所有權,在對待領土問題上,普京通常是非常強硬,北方四島未來要麼爆發戰爭,日本將沒有任何機會收復這幾個大島嶼。

日本的北方四島不能完全說是被俄羅斯佔領,因為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是合法擁有北方四島的統治權。雖然普京在三個月之前還給日本幾個袖珍附屬島,但普京更多的是藉助北方四島來作為俄羅斯反制美國亞太軍事戰略的關鍵。

北方四島人稱南千島群島,與北千島群島首尾呼應。後來為了撲魚等日常活動,俄羅斯人和日本人相繼來到這裡。直到1855年,兩國簽署條約將千島群島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歸日本所有,包括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四島,北部歸俄羅斯,但這並不是千島群島的最終命運。日俄戰爭後,日本以薩哈林島與俄羅斯換取了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同時將其併入日本版圖。

不久後,俄羅斯大戰日本從而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地區。並且在1951年日俄簽訂相關條約,日本承諾從此放棄整個千島群島的所有權,所謂的日本北方四島也就正式成為了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俄羅斯對北方四島擁有合法主權。這個合法權一直保持到了現在,所以說俄羅斯並不算是佔領了北方四島。

由於北方四島重要的地理位和豐富的能源資本,時至今日日本還不死心,一直打北方四島的注意。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內經濟十分蕭條,為了發展經濟接受了日本的援助,但是日本就此提出了“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矛盾的序幕再次被拉開。但是出於對國家領土主權問題的考慮,俄羅斯並沒有打算讓出北方四島的統治權。

如今的日本已經完全倒向美國,俄羅斯更不會把這塊寶地“讓給”日本了。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日本的北方四島原本居住的是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在18世紀左右,一直俄羅斯探險隊到達這些島,並且讓這些阿依努人加入俄羅斯國籍,日俄爭奪由此為開端,但是並不激烈。到了19世紀日俄之間簽署了《日俄和親通好條約》,承認北方四島屬於日本領土,日本是個島國,對於土地的渴求已經延續了千年,所以北方四島對日本人來說非常重要。



時間很快到了二戰,在二戰末期,蘇聯佔領了這裡,並且在雅爾塔會議上,盟國同意把日本的北方四島轉交給蘇聯,十年以後,蘇聯和日本曾經想過就四島歸屬進行談判,而且蘇聯似乎同意歸還,不過有附加條件日本不願意,因而直到幾十年後蘇聯解體,也沒有談成,後來普京做了俄羅斯總統,也提出歸還其中兩島,但是以後日本不得就領土問題和俄羅斯爭執,然後那兩島面積小的實在可憐,連四島的百分之十都不到,日本沒同意,然後這事就翻篇了,此後,俄羅斯再也沒有提過歸還四島的問題。



為啥俄羅斯這麼看中北方四島?別看俄羅斯面積那麼大,世界第一,可是對於俄羅斯來說,可用的安全不凍港口很少,出入要麼得等化凍,要麼就要繞遠路,而北方四島可以自由出入太平洋,這對於俄羅斯來說太重要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俄羅斯有如今的規模,都是因為他不斷的向外侵略擴張,以前蒙古沒有西征時,這裡只是幾個很小的大公國而已,後來有了蒙古血統,人也彪悍起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不斷蠶食周圍國家的土地,才成為如今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可以說侵佔領土是俄羅斯傳統,吃進去的想要讓他吐出來不容易。



俄羅斯宣稱俄羅斯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現在北方四島成攥在俄羅斯手裡,日本想要拿回去,門都沒有。


風雲一點通


不能如此武斷地認為北方四島是俄羅斯佔領的日本領土,事實上目前我國官方對北方四島的定位是日俄爭議領土。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方面對日俄之間的爭議島嶼的稱謂,而俄羅斯方面則稱其為南千島群島。日俄之間這些爭議島嶼包括國後島(俄方稱庫納施爾島)、擇捉島(俄方稱伊圖魯普島)、色丹島(俄方稱施科坦島)、齒舞群島(俄方稱赫巴馬伊群島)。這些島嶼在地理結構上是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島群島向南的自然延伸,總面積5038.33平方公里。四島中面積最大的3200平方公里左右的擇捉島。四島東北部為烏魯普島(日本稱得撫島),西南邊是北海道島,西邊是俄羅斯薩哈林島(日本稱樺太島,中國稱庫頁島)。事實上無論是”南千島群島“一詞或是”北方四島“一詞在1945年之前都是不存在的,而這兩個稱呼出現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日俄之間的島嶼爭端。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應該早於俄羅斯控制這些島嶼,而俄國人則是從日本手中佔領這些島嶼的。實際上日本的確早於俄國控制這些島嶼,不過並我們傳統印象中那麼早——其實這些島嶼被納入日本版圖的歷史並不比俄羅斯涉足這一地區早多少: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上最早的原住居民是阿依努人,這個民族曾廣泛分佈於整個日本群島以及如今的庫頁島、千島群島以及俄羅斯濱海地區,如今卻基本只分佈於北海道和庫頁島。阿伊努人的外貌與日本的主體民族大和族人截然不同:他們眉突出,發稠密,眼圓而深陷,睫毛長而分歧,鼻垂直,臉和全身多毛,明顯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嚴格意義上他們才是日本群島最早的主人,但他們就像美洲印第安人面對白人移民一樣被後來遷入日本群島的和族逐漸排擠。作為今天日本主體民族的和族起源於本州島的關西地區,相比之下東日本地區在歷史上是比較落後、開發較晚的。公元7世紀日本大和朝廷所統治的區域大約只相當於今天日本列島一半的面積,今天本州島東北部的巖手、福島、宮城、青森、山形、秋田等縣以及北海道都不在日本大和朝廷的版圖之內。從公元7世紀開始大和朝廷對位於今天本州島東北部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發起了持續不斷的征服活動:公元658年4月阿倍比羅夫將軍率艦船一百八十餘艘向今天的秋田、能代一帶進攻,後又推進到渡島附近(北海道東南段)。次年3月阿倍比羅夫進攻檜山,佔領大片土地,同時設立地方政府、建立軍事基地,以備蝦夷人反擊。這場戰爭使大和朝廷一度將版圖擴張到北海道,蝦夷人的生存空間被大和族大量侵佔擠壓,逐漸由遍佈日本各地轉變成一個少數民族。到1593年在歷經持續數百年的征服活動後阿伊努族聚居的北海道島被豐臣秀吉正式吞併,同年豐臣秀吉派遣大將松前慶廣以北海道島為基地出征庫頁島南端。日本方面在出徵庫頁島的同時也將擴張的觸角伸到了鄰近的千島群島。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1644年在松前藩的提議下日本方面繪製了《正保御國繪圖》,在這張地圖中首次把北海道、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劃入日本版圖。這也就是說迄今為止日本對四島行使主權的史料證據只能追溯到375年前。如果用中國歷史進行對比是個什麼概念呢?就在日本人將四島繪製在本國地圖上這年中國歷史上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清軍入關。這樣說大家應該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了吧?

日本人向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等北方島嶼擴張的行為遭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對手。為什麼說意想不到呢?在此之前庫頁島曾隸屬於明朝的奴兒干都司管轄,然而明末清初的混亂局面使中原王朝根本無力管轄如此偏遠的島嶼,這使日本勢力得以較為順利地向庫頁島滲透。在鄰近庫頁島的千島群島地區日本並沒發現有其他大國在此行使管轄權的痕跡。也就是說日本在向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等北方島嶼擴張時庫頁島儘管屬於中國領土,然而這時中原王朝對其鞭長莫及,相比之下千島群島更是從未被任何一個大國管轄過,長期處於權力真空狀態。事實上日本在向北方島嶼的早期擴張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唯一抵抗就是當地的阿依努原住民,然而很快一個強勢的對手也開始涉足這一地區——這個對手就是俄國。這的確是令日本人始料未及的:俄羅斯本來是一個歐洲國家,在此之前日本和俄羅斯從沒任何交往,甚至可能彼此都不知道世界上還存在對方這麼一個國家。日本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個此前聽都沒聽說過的國家會不遠萬里跋涉擴張到自己身邊。1637年俄國人向東擴張的勢頭已推進到鄂霍次克海一帶。1689年南下擴張的沙俄與中國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沙俄向黑龍江流域的擴張勢頭由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隨後俄國人的目光開始向東投向日本。1697年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已推進到堪察加半島,隨後開始致力於尋找與日本通商的航線。1699年俄國哥薩克頭目阿特拉索夫在勘察加半島的原住民部落裡意外發現了一個名叫傳兵衛的日本商人。傳兵衛是在三年前乘船向江戶(今東京)航行途中因遇暴風而漂流到勘察加半島的。俄國人向傳兵衛詳細詢問了有關日本的地理、礦藏以及政治制度和軍備等情況。沙皇彼得一世得知此事後命阿特拉索夫將傳兵衛送入京城與自己相見。1702年4月彼得一世在召見傳兵衛後令其學好俄語,然後再由他教俄國人學日語,以便培養沙俄對日本工作的專門翻譯人才。1705年10月沙俄征服在彼得堡開辦日語學校,與此同時俄國人也積極開拓通往日本的航線,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俄國人從勘察加半島的原住民口中逐漸得知了千島群島的存在。1711年8月俄國人第一次從勘察加半島南下,開啟了對千島群島的殖民活動。由此可見俄國人涉足千島群島之時距離日本將千島群島繪製在本國地區上僅僅過去了67年。

1719年1月2日彼得大帝派出大批“地質測量專家和學者”對勘察加半島及其附近海域、島嶼進行深入的“勘察”。彼得大帝在他的秘密手諭中訓示“探險隊員”:一定要仔細勘察整個千島群島並找到通往日本的航道。1721年沙俄“探險隊”在“地質測量學者”葉夫列莫夫的率領下對千島群島的舍子古丹島等14個島嶼進行了勘察。他們在勘察完千島群島北部6個島嶼之後迫使島上居民加入了俄羅斯國籍並把千島群島北部劃入沙俄的版圖。1728年和1740年沙俄和丹麥混血的海軍上校維圖斯·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渡過楚科奇半島東部的海峽兩次前往美洲探險考察,後來這一海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維圖斯·白令考察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的海岸線,與此同時沙俄勢力也藉助他的航行開始向日本近海擴張。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俄國人的擴張還主要限於千島群島北部地區,而如今日俄爭議的四島位於千島群島南部。1738年沙俄政府派出海軍中校斯潘貝格率領艦隊前往日本“探險”,斯潘貝格的“探險隊”在同年7月15日沿列島南下游歷了千島群島的29個島嶼並對這些島嶼用俄文一一命名,而在這其中就包括瞭如今“北方四島”之一的色丹島。截至1767年俄國人已經控制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大部分千島群島,此後俄羅斯漁船比起以前更加頻繁地前往千島群島活動。1775年至1780年期間俄國人在千島群島到處樹立十字架作為佔領標誌並向千島群島組織大規模移民。俄國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將和同樣在向這一地區擴張的日本發生衝突:1794年沙俄政府將38個流放犯和20名獵手送到得撫島定居。日本德川幕府在獲悉此事後於1799年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屋嘉兵衛到擇捉島開闢17處漁場,同時派幕府官吏常駐該島並建立行政組織。1801年日本德川幕府開始派軍隊驅逐千島群島上的俄羅斯人。日本人最遠到達了位於千島群島中部的得撫島並在得撫島上樹立了“天長地久大日本屬島”的石碑。1802年日本又在色丹島上建立哨所。

此後日本和沙俄圍繞千島群島展開了更為激烈的博弈。俄國在與日本爭奪千島群島的同時也致力於打開日本的門戶:早在1792年一向以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面目出現的基利爾向當時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遞交了一份周密的探險計劃,隨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向西伯利亞總督發出11條具體訓令:委派基利爾和近衛軍中尉亞當攜帶西伯利亞總督的函件和價值2000盧布的禮物出使日本。1792年10月亞當一行到達日本北海道的根室,在這裡他們向德川幕府開港通商的要求,然而在經過近一年的交涉後日本人拒絕了俄國使團的要求。11年後俄國政府又委派特命全權使節雷扎諾夫去日本要求通商。在日本呆了半年多的雷扎諾夫依然沒打開日本的國門。1805年4月談判無果的雷扎諾夫憤然離開日本並決心採取報復行動:很快沙俄海軍在他的授意下於1806年10月22日襲擊了日本松前藩設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稅務所,1807年4月25日俄國遠征隊的船又用同樣的方法襲擊了擇捉島,在俘獲了日本守備人員數人並掠取物資後返回了鄂霍次克。1811年夏俄國海軍少校戈洛弗寧率“黛安娜號”測量船測量了千島群島中的羅處和島、宇志知島、計吐夷島、新知島、知理保以島、磨堪留島、得撫島西岸、擇捉島東岸和北岸等地。當年7月5日黛安娜號到達國後島並在此補給糧食和淡水,在此期間黛安娜號官兵同日方守備人員在國後島發生衝突,戈洛弗寧等數名俄國人被日方扣押,“黛安娜號”副船長里科爾德被迫返回鄂霍次克。次年的1812年8月27日裡科爾德又率船隊到達國後島泊港並以俄國所俘獲的日本人作為交換,要求日方交還戈洛弗寧等俄人,然而這一目的未能達成。直至1813年5月26日裡科爾德第三次前來泊港,在幾經交涉后里科爾德才得以將戈洛弗寧等8人領回。1813年俄國駐鄂霍次克地區的長官通過里科爾德致函日本:首次向日本提出希望劃定邊界以及在邊境開展集市貿易之事。然而這一時期正執行鎖國政策的日本德川幕府拒絕了通商貿易之事。至於在日俄邊界問題方面幕府主張日本達到擇捉島,俄國達到新知島,擇捉與新知之間的島嶼則定為空島,不準居民居住。然而事後日、俄雙方未能隨即就劃界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聯繫與會談,日俄之間未能就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達成協議。

1840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失敗對日本造成了不小的刺激,使日本對歐美列強開始心生畏懼。1853年日本在美國黑船的武力威懾下被迫開放國門,同一時期俄國利用日本對歐美白人的畏懼心理派出普提雅廷為俄方的全權代表赴日進行談判。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後日俄雙方於1855年2月7日簽訂了 《日俄下田條約》——根據該條約的規定:日本和俄羅斯的疆界應在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擇捉全島及其以南的島嶼屬於日本,得撫全島及其以北的千島群島屬於俄羅斯。至於庫頁島則不劃邊界、維持原狀。1860年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將自己對庫頁島的佔領明確化。1862年德川幕府派遣竹內保德使團赴沙俄首都彼得堡進行談判,在這次談判過程中日方提出以北緯50°線將庫頁島分割為南北兩部分,而俄方則堅持以北海道島和庫頁島之間宗谷海峽作為日、俄兩國的分界線,最終雙方未能達成妥協。1867年3月30日在經過再次談判後日俄雙方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群島中的得撫島等四島讓與日本,允許日本漁民在庫頁島居住;兩國的國界線仍以宗谷海峽為界;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明治維新後國力漸強的日本重新與沙俄圍繞庫頁島展開了爭奪:1875年5月7日沙俄與日本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以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佈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此後庫頁島完全被沙俄所統治,成為了沙俄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作為交換日本則獲得了包括如今雙方爭議的國後島、擇捉島、齒舞島和色丹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因此在1875——1945年的這70年時間裡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都是日本領土。日俄戰爭後日本乘戰勝之機又侵吞了庫頁島南半部,此後包括雙方爭議島嶼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以及鄰近的庫頁島南部就成為了日本領土,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二戰結束。

在二戰即將結束的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召開了討論戰後格局的雅爾塔會議,會後三國達成了《雅爾塔協定》,其中蘇聯出兵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就是庫頁島南部及鄰近的整個千島群島必須劃歸蘇聯。這是蘇聯與美、英達成的對日作戰的條件,即使日本投降蘇聯也會援引《雅爾塔協定》佔領千島群島。事實上不只是千島群島,本來根據《雅爾塔協定》的相關規定: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應當在戰後由美、蘇、英、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國分區佔領,而在最初的佔領方案中千島群島、北海道以及本州島東北部都被預定為蘇聯佔領區。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事實上美國從一開始就認為自己在《雅爾塔協定》中對蘇聯讓步過多。之所以美國會在《雅爾塔協定》上對蘇聯做出重大讓步主要是因為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尚未研製成功。直到1945年7月16日之前美國的戰略規劃仍是立足於登陸日本本土進行戰略決戰併為此而制訂了詳細的“沒落行動”計劃。這一計劃具體又細分為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前者1945年11月1日實施,目標是佔領九州島南部約三分之一左右的領土,使之與已經佔領的沖繩成為下一步進攻的主要基地;後者計劃於1946年5月1日實施,其目標直指迫近東京的關東平原。這一計劃預計將動用250萬美軍部隊並預計將付出150萬美軍官兵傷亡的代價,這已超過美軍在歐洲戰場的傷亡總數。美國是一個對戰爭傷亡極為敏感的國家,因此這會在相當程度上激發國內民意,為此美國試圖尋求蘇聯方面的援助,因此有求於人的美國不得不同意了蘇聯的要求。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正是這一事件促使美國下決心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美國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固然是希望減少因登陸作戰造成的美軍官兵的傷亡,另一方面其實是希望將蘇聯排除在戰後對日佔領的行動之外,因為這時日後美蘇冷戰的跡象已若影若現。在此之前日蘇之間雖曾在張鼓峰和諾門罕兩度交鋒,但都沒真正撕破臉皮。儘管蘇日之間一直相互提防,蘇聯還曾派遣大規模的軍援和援華“志願航空隊”幫助抗戰,但至少在官方層面一直是和日本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係的。1941年日本和蘇聯還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在日本看來:在蘇聯最危險的時刻日本並沒撕毀《蘇日中立條約》而配合德國入侵蘇聯,而美蘇之間日益表現明顯的矛盾分歧使日本進一步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利用美蘇矛盾漁利。事實上直到此時蘇日合作的北庫頁島薩哈林油田(日本稱其為北樺太)仍在為日本提供戰爭油料。1945年8月6日美軍飛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實際上這時美國的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對日本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懾作用,另一方面使蘇聯意識到即使沒蘇聯出兵配合美國也能迫使日本投降。

這時蘇聯方面敏銳意識到:日本投降已成定局,如果蘇聯再不參戰將完全失去戰後的遠東話語權。在美軍於廣島投下原子彈兩天後的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次日零點10分蘇聯百萬大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8月15日已走投無路的日本當局以天皇詔書的形式宣佈投降。日本的投降並沒阻止蘇聯的進一步行動,因為在蘇聯看來:千島群島是早已在《雅爾塔協定》中與美、英達成共識的,是蘇聯參與對日作戰應得的報酬。從沙俄到蘇聯再到今天的俄羅斯聯邦儘管一直是一個世界級的領土大國,然而俄羅斯的地緣結構始終存在一大嚴重的先天缺陷——缺乏良好的出海口,因此俄羅斯極容易被戰略對手封鎖圍堵,從而被隔離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表面上看俄羅斯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出入海洋的通道,然而北方的北冰洋航線由於常年封凍而導致利用價值偏低。從沙俄到蘇聯再到如今的俄羅斯聯邦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就是一部不斷尋找出海口的歷史,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曾說過:“俄羅斯有且只有兩個盟友——一個是陸軍,一個是海軍”。早在距離斯大林300多年前的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就確定了打通太平洋、印度洋、波羅的海、黑海、印度洋四條出海口的國家戰略,而千島群島的地理位置恰恰扼守俄羅斯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從軍事上而言:這裡是太平洋艦隊進出太平洋的天然港灣;從經濟上而言:這裡是拓展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航線。即使此時日本已投降,可蘇聯並不會因此放棄千島群島這處戰略要地。自從1875年日本取得千島群島後就利用這裡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同時也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將其打造成為進攻俄羅斯遠東濱海地區的基地。二戰期間日本儘管深陷中國戰場與太平洋戰爭,可為應對來自蘇聯的潛在威脅仍大力強化千島群島的防務:整個千島群島集結了8萬日軍,修築了9處機場,能容納近600架飛機。這其中位於千島群島最北部的直接與蘇聯勘察加半島隔海相望的佔守島註定將扮演蘇聯紅軍自北向南進攻的跳板,日軍為應對這種威脅自然也將其作為設防重點:島上日軍多達2.3萬人,配備64輛坦克,還得到第11戰車聯隊的支援,由地道和交通壕相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和土木質火炮機槍工事遍佈全島。1845年8月18日2時35分蘇聯紅軍的岸炮開始從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島轟擊佔守島,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聯紅軍驅逐艦隊掩護登陸部隊上岸。4時30分蘇聯紅軍先遣支隊在片港海軍基地附近狹窄地段搶灘,但由於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縱深進展。清晨蘇聯紅軍主力分兩個梯隊登陸時遭到日軍的猛烈轟擊,多艘登陸艦艇被炮火擊沉擊傷,一度相當被動。隨後戰鬥重心向島內轉移,雙方反覆爭奪兩個高地。蘇聯紅軍以反坦克槍、衝鋒槍、機槍和集束手榴彈混合火力擊退了日本軍隊坦克的多次反撲,海軍中士維爾科夫用身體堵住了日本軍隊主要火力點的射擊孔。到傍晚20時蘇聯紅軍最終控制了兩制高點。這時島上的日本守軍突然通過無線電與蘇軍接洽並表示希望停戰,而蘇軍指揮官則表示除非日軍立即無條件投降否則無法滿足其停戰要求,然而這時日軍仍試圖負隅頑抗,於是戰鬥繼續進行下去。由於日軍在太平戰場上積累了豐富的守島經驗,此時整個佔守島已被日軍打造成為一個巨型堡壘,蘇軍在日軍的密集火力打擊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儘管早在蘇軍發起千島群島戰役的三天前日本就已宣佈投降,但各地日軍收到投降命令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因此很多地方的日本守軍都出現了負隅頑抗的現象。具體到千島群島直到19日才收到裕仁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於是島上的日本守軍隨即一面主動提出停戰,一面仍積極備戰。蘇聯紅軍繼續向縱深進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好在日軍接到投降的命令後已沒多少鬥志,至23日午後佔守島守軍全部投降,至此在歷時6天的戰鬥後蘇軍成功佔領佔守島。奪取佔守島後蘇軍隨即向南進攻,此後的一系列登陸基本未遭抵抗,至1945年8月31日22時蘇聯紅軍結束千島群島北部的戰鬥,同時開始進駐南千島。1945年8月28日凌晨蘇聯紅軍在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隨後蘇軍又陸續佔領國後、色丹二島。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戰役中日軍幾乎全軍覆滅——傷亡1018人,被俘數萬人,北方四島日軍全部繳械投降,蘇聯隨即派兵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本來根據美、蘇兩國之前的協定:蘇聯有權佔領包括本州島東北部和北海道在內的北緯38°線以北的日本領土,然而蘇聯鑑於此時美軍已入駐日本的既成事實,因此在佔領千島群島後為避免與美國的衝突而停止了原計劃繼續進攻北海道的軍事行動,千島群島戰役至此結束。

根據二戰後期美、中、蘇、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國達成的《開羅宣言》、《德黑蘭宣言》、《雅爾塔協定》、《波茲坦公告》等相關文件的規定:日本領土被限定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主島,至於其他島嶼的歸屬問題則由盟國方面加以認定。其中《雅爾塔協定》明確規定:對1904年由於日本背信攻擊而從沙俄奪取的庫頁島極其附近島嶼須歸還蘇聯。北方四島的特殊性在於:這裡並不是日本通過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所奪取的領土,事實上早在1855年日俄雙方第一次締結邊境條約時這裡就被明確劃歸日本,但在地理位置上的確靠近庫頁島和北千島群島。由於日本天皇已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投降,所以當蘇聯紅軍在3天后發起千島群島戰役時日軍其實已根本無力組織起有效抵抗,於是蘇軍一路勢如破竹將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全部拿下,造成了既成事實。本來按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達成的協議:在戰後日本應當像德國一樣由盟國分區佔領,然而美國憑藉自己在戰後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單獨佔領了日本,同時在東歐、朝鮮半島等地協調了與蘇聯的關係,於是蘇聯默認了美國佔領日本的既成事實,在佔領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後不再向日本本土進軍,此後日本就處於美國的單獨佔領之下。1951年9月8日美國在中、蘇等國缺席的情況下召集48個戰勝國與日本達成《舊金山和約》。根據《舊金山和約》第二章關於日本領土的規定:日本放棄對1905年《朴茨茅斯和約》後所取得領土之所有權利與請求權,這其中包括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南部,然而該條文中並沒約定千島群島的範圍。蘇聯及此後的俄羅斯聯邦歷代政府都認為: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屬於千島群島向南的自然延伸,因此包括在《雅爾塔協定》中約定劃歸蘇聯的千島群島之中。日本方面則認為1855年日俄建交以來俄羅斯從來就沒有對北方四島進行聲索過主權,在1875年5月7日兩國就千島群島與庫頁島化界問題達成之前《樺太千島交換條約》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就已屬於日本,並非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通過《朴茨茅斯和約》所取得的領土,因此其主權應當屬於日本。況且日本投降是在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最終完全佔領北方四島是在1945年8月28日,這時日本已然投降,因此日本方面視蘇聯紅軍的行為是單方面侵略的行為。日本為強調自己對四島的主權而創造出了“北方四島”這一詞彙,事實上在1945年之前日本是沒有“北方四島”這個地理稱呼的,在此之前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一直被視為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創造這一詞彙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其與千島群島中的其他島嶼加以區分。從地理結構上看: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島屬於千島群島向南的自然延伸,因此俄羅斯方面稱其為南千島群島,而日本方面在1945年之前也從未使用過“北方四島”這一稱謂而是將其視為千島群島的一部分。二戰後的日本為強調自己對四島的主權而將其作為北海道島的附屬島嶼。

二戰後形成了美蘇冷戰的國際格局,斯大林為集中精力和美國在歐洲爭奪,因此並不打算對日本過於壓制。蘇聯出於對美國及其盟友封鎖包圍自己的擔心,因此一方面堅稱國後、擇捉二島屬於蘇聯,另一方面表示願意歸還“小千島群島”(即色丹和齒舞),前提是日本先簽署和約並承認其他島嶼的歸屬。事實上當時日本和蘇聯之間所存在的問題還不只是北方四島的爭議問題——由於《舊金山和約》是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籤署的,因此在理論上蘇聯和日本的戰爭狀態並未解除。1956年簽署的《日蘇聯合宣言》聲明:在簽署和平條約的基礎上蘇聯可以將齒舞、色丹兩島歸還日本,然而這時的日本仗著有美國撐腰進一步對國後、擇捉兩島提出訴求,蘇聯方面見日本態度強硬起來了,索性改口連色丹和齒舞兩島也不再歸還。蘇聯解體後四島作為蘇聯的政治遺產由俄羅斯繼承,而俄羅斯為緩解國內經濟的窘境又一度舊事重提——試圖以歸還色丹、齒舞兩島換取日本的經濟援助,日本則得寸進尺提出對國後、擇捉二島的主權要求,於是問題再次擱置。2004年俄羅斯再次提出可以歸還四島中面積較小的色丹、齒舞二島,這次日本仍像以前一樣加以拒絕。可能說道這兒就令人想不通了如果說一開始日本是仗著有美國人撐腰想迫使蘇聯將四島一併歸還,那麼在屢屢碰壁之後日本應該已然認識到美國不會為自己火中取栗,而憑日本自身的實力連一個島都收不回來,那麼接受俄羅斯的提議拿回兩個島不好嗎?其實日本有自己的考量:俄羅斯提出可以歸還的色丹、齒舞二島只佔日本聲稱擁有主權的四島總面積的3%左右且沒什麼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如果一旦簽約則意味著日本將徹底放棄對國後、擇捉二島的主權要求。也許有人認為:不簽約連一個島都收不回來,可日本不這麼想——眼前的確是一個島都收不回來,可既然俄羅斯出於同西方國家的矛盾或是出於國內問題願意用歸還色丹、齒舞二島的方式改善與日本的關係,那麼誰也無法預料俄羅斯未來的國內狀況以及外交關係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就使日本懷揣著未來俄羅斯可能會進一步放棄國後、擇捉二島的念頭。說得直白些就是隻要日本沒與俄羅斯達成協議,那麼就還保留有對國後、擇捉二島的主權聲索權,而一旦簽約就意味著徹底放棄國後、擇捉二島,對此日本還是心有不甘的。領土問題本身就是涉及民族情緒的剛性問題——對日本政府而言:北方四島能不能收回來其實不重要,因為反正這麼多屆政府都沒收回來過,自己收不回來也沒啥丟人的,可如果一旦和俄羅斯達成放棄國後、擇捉二島的協議立刻就會被國內民眾問候祖宗十八代,因為在日本民眾心中北方四島本來就是他們的固有領土,一旦聲明放棄國後、擇捉二島在他們的觀念中就是割地賣國,試問誰敢背這個罵名?事實上歷屆日本政府對此已然習慣,其實他們不過是在民眾面前演戲,說白了北方四島能不能收回來並不是日本政府最關心的問題,關鍵是他們必須做出強硬的姿態——輸人不輸陣。

俄羅斯在四島問題上同樣態度強硬——普京曾公開聲稱:“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但卻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同時俄羅斯方面還強調俄羅斯對四島的控制是二戰的結果,任何試圖改變現有邊界的行為都是對二戰成果的否定。日本所能依靠的最大外部力量就是美國,然而美國縱使在諸多問題上與俄羅斯存在矛盾,卻唯獨在維護二戰後形成的既定國際格局上與同為戰勝國的俄羅斯存在共同利益。得不到美國支持的日本以自己的實力從俄羅斯手中收回四島顯然是很難的。蘇聯在佔領這些島嶼後就已將島上居住的日本人驅逐,同時向島上移民,如今四島居民以俄羅斯族為主。至於說俄羅斯對四島的開發程度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俄羅斯的主體部分畢竟位於歐洲,連遠東地區的開發都相當有限,更何況位於太平洋上的爭議島嶼呢?2010年11月1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視察北方四島時承諾向北方四島投資150億美元用於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與民生福利,然而實際上俄羅斯根本拿不出這麼多自己投入到四島的建設中。如今島上部分居民的用電依舊不得不依靠日本方面提供。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四島問題就沒得談——事實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同樣是在領土爭議問題上韓國始終拒絕就獨島問題與日本談判,然而俄羅斯在四島問題上先是承諾可以有條件歸還面積較小的兩島。即使是後來俄羅斯態度轉而強硬之後也並沒關閉談判對話的大門,這就給日本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那麼俄羅斯為什麼不明確拒絕與日本就四島問題談判呢?我們知道近年來俄羅斯在外交是比較孤立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再對俄羅斯進行各種制裁,而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又不斷擠壓著俄羅斯的傳統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有必要將主要精力用於應對來自於西方國家的戰略封鎖圍堵,別看俄羅斯絕大部分國土都位於亞洲,然而俄羅斯絕大部分人口和主要經濟帶都分佈在歐洲,俄羅斯的戰略重心其實也一直位於歐洲。當然這並不是說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其他地區就不存在博弈,但博弈的重點其實一直是放在歐洲方向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鑑於日本方面的一再就北方四島問題與俄羅斯進行談判的現實以歸還二島的方式對日本進行安撫也不是不可能。事實上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方面的算盤還是打得挺精的:俄羅斯提出可以歸還的色丹、齒舞二島只佔日本聲稱擁有主權的四島總面積的3%左右且沒什麼資源開發利用價值,也就是說即使是歸還二島對俄羅斯來說損失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歸還二島的前提條件則是日本必須先簽約並承認面積較大的國後、擇捉二島歸屬於俄羅斯,而一旦簽約則意味著日本將徹底放棄對國後、擇捉二島的主權要求。俄羅斯試圖以此作為日俄島嶼爭端的終點,從此斷絕日本對國後、擇捉二島的訴求。無奈日本方面鐵了心要將四島全部收回——雙方的癥結正在於此。

那麼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像日本所預料的那樣在未來由於同西方國家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或是因為國內問題嚴峻而完全放棄北方四島呢?應該說這種可能性在可預見的未來是微乎其微的:俄羅斯之所以同意歸還面積較小的色丹、齒舞二島就是送日本一個順水人情,以便自己在應對西方國家在歐洲的戰略壓力時儘可能減少來自遠東地區的戰略壓力,然而如果連國後、擇捉二島也一起放棄了的話,那麼俄羅斯將失去在遠東地區制衡美、日的重要籌碼,反而會使美、日對自己的戰略包圍得以更順利地實施。有著1709.8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俄羅斯儘管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然而俄羅斯的地緣結構有一大嚴重的先天缺陷——缺乏良好的出海口,因此俄羅斯極容易被戰略對手封鎖圍堵,從而被隔離於國際貿易體系之外。表面上看俄羅斯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出入海洋的通道,然而北方的北冰洋航線由於常年封凍而導致利用價值偏低,位於西部的波羅的海通道隨著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的獨立已使俄羅斯只剩下芬蘭灣一隅的出海口,南方的黑海通道由於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扼守著黑海海峽的門戶而大大降低了其戰略意義。蘇聯解體後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傳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南千島群島已成為俄羅斯所剩無幾的可以自由出入海洋的重要通道。四島所扼守的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從軍事上而言:這裡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進出太平洋的天然港灣;從經濟上而言:這裡是俄羅斯拓展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航線。俄羅斯又怎會將如此的戰略要地拱手讓人?俄羅斯表示可以歸還面積較小的色丹、齒舞二島就是要以此為俄日島嶼爭端畫上句號,至於面積大得多的國後、擇捉二島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的。即使我們拋開四島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不談,單純只看四島資源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忽視的:北方四島恰好位於千島寒流與北太平洋暖流的交匯處,從而形成了暖寒流魚類相聚的場所,漁業資源極為豐富,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事實上四島周邊海域漁業資源的豐富不僅吸引了日本漁船,甚至連韓國漁船也常前往這裡“盜獵”。由於四島南北跨度較大,因此島上的動植物分佈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性:島嶼的北端是嚴寒氣候,植物以赤楊、白樺、柳樹、花楸等灌木為主。在南部島嶼則多以針葉林,如雲杉、落葉松、橡樹等為主。據統計:島上大約有40餘種野果,這為各種鳥類及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這裡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海鷗、鸕鷀、信天翁、貓頭鷹等大量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島上的礦物資源也是極為豐富的:目前島上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包括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和商業礦石等且儲量都相當豐富,島上還盛產一種比黃金還貴重的稀有金屬錸——在庫德莉雅韋火山附近有著世界上唯一一座稀有金屬錸礦,儲量高達36噸。據統計:四島及大陸架總資源價值高達458億美元,這對以能源出口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的俄羅斯而言無疑充滿巨大的誘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