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栽培,菜農在鋪地膜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農人答農事


地膜覆蓋已經成為了設施蔬菜生產之中的一項常用的技術,已經被普及了。這項技術可以帶來諸多的好處,不僅僅是提高土壤溫度那麼簡單,還可以改善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抑制雜草生長等。然而,在蔬菜地膜覆蓋的實施過程之中,由於經驗不足、掌握的技術不全面,忽視了應該注意的事項,導致蔬菜地膜覆蓋技術不僅不能發揮覆蓋的效應,還有誘發一些不利的問題,適得其反。

所以,接下來我們以大鵬蔬菜栽培覆蓋地膜技術實施過程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彙總,分享如下:



■地膜覆蓋技術實施要注意5大問題

地膜覆蓋技術本身挺好的,有積極的效果。而問題主要是出在菜農身上,操作不當會誘發不少麻煩。所以,總結了5大點注意事項,希望幫助大家廣大的菜農朋友。

◆地膜種類的選擇。地膜可以在蔬菜育苗期間使用,也可以在定植之後的田間管理期間使用。而不同的期間使用,選擇的地膜種類是有講究的。首先,我們看看市面上的地膜,種類繁多,主要按照顏色區分,有黑色地膜、銀灰色地膜和無色地膜三種。這三種地膜使用效果不一樣。

①無色地膜增溫效果非常好,比較適合拿來育苗,提高土壤溫度,促進蔬菜早出苗。

②銀灰色地膜基本不增溫,主要作用是防蚜蟲,故而也被稱為防蚜地膜。比較適合用來覆蓋甜菜、黃瓜、番茄、芹菜、菠菜和結球萵苣等蔬菜,效果非常良好。

③黑色地膜不透光,增溫效果一般,土壤溫度回升慢,主要用來除草。

◆地膜覆蓋要選準時間。地膜覆蓋也是講究時間的,過早過晚都不好,不僅覆蓋效應無法發揮,還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定植秋茬黃瓜,定植之後不能立即覆蓋地膜,需要等上15天時間。否則容易造成高溫高溼的環境,造成死苗問題。

◆地膜不要與蔬菜莖杆貼得太緊。覆蓋地膜要講究技術,操作的時候要細緻,不要讓地膜與蔬菜的莖杆貼得太緊了,如此一來,高溫的時候,土壤蒸發的水分在地膜上凝結成水珠,順著蔬菜莖杆往下流,日復一日,就在莖基部形成高溫高溼的環境,容易誘發莖杆腐爛變黑,遭受病菌入侵。所以,提醒菜農朋友們地膜覆蓋之時不要用刀片割口子,而是用手去扣,保證口子大一些,大概5~8cm為宜。

◆覆蓋地膜不要與地面貼得太緊。蔬菜覆蓋地膜,經驗不足的菜農會緊貼地面覆蓋,這樣操作是錯誤的,影響到了土壤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換句話說,土壤的透氣性變差了。土壤透氣性差,意味著蔬菜根系呼吸作用受阻了,容易造成蔬菜根部發育不良,從土壤裡面吸收營養的能力變差。所以,為了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建議每隔50cm就使用竹竿或者鐵絲把地膜撐起來,提高透氣性。

◆先蓋地膜還是播種、定植的問題。在給蔬菜覆蓋地膜的時候,有人選擇先覆蓋地膜再播種或者定植,而也有人先播種或者定植之後再覆蓋地膜。這兩種相反的地膜覆蓋方式,不能說其中一種很好,而另一種很差,都是各有優缺點,需要菜農根據蔬菜種植的具體情況而定。

①先蓋地膜再播種或者定植。鋪設地膜之後,大約5~7天的時間,我們再進行播種或者移栽定植。這樣覆蓋的地膜可提高土壤溫度和溼度,溫暖而溼潤,是非常利於出苗的,能夠達到出苗快的好處。缺點就是打孔穴、播種和移栽等操作起來比較費勁,費時,費人力。

②先播種或者定植再覆蓋地膜。這個地膜覆蓋方法便於機械化操作,可以省時省力,提高蔬菜種植的效率。缺點就是提前覆蓋地膜所獲得的溫暖溼潤環境優勢沒有了,而且還需要在幼苗出土之前及時劃破地膜。

在蔬菜地膜覆蓋的實施過程之中,掌握好了以上5大點,就能夠充分發揮地膜覆蓋的效應,給蔬菜種植帶來很多益處。這益處,在上面也是簡單提及了,接下來我們一起詳細瞭解蔬菜地膜覆蓋帶來的“三防三增”效果。



■蔬菜地膜覆蓋可“三防”,創造最適合的生長環境

蔬菜地膜覆蓋可帶來的“三防”,主要是指防土壤板結,防旱、澇,防病蟲草害。

◆防土壤板結。蔬菜地上的土壤,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雨淋之後,就容易變黏,出現板結的問題,而地膜覆蓋可以減少外部氣候以及人為踩踏的影響,促使土壤保持較好的疏鬆狀態。

◆防病蟲草害。地膜對草害的預防是非常明顯的。菜農把地膜覆蓋到土壤上面,雜草幼苗破土而出,觸碰到地膜,陽光一照射,就被灼傷變黃而死。此外,為了達到更好的防草效果,還研發了一種專門用來除草的地膜,殺傷力非常大。

◆防旱、防澇。覆蓋地膜的防旱作用很容易理解,地膜阻礙了土壤水分蒸發,起到保水的作用。這個作用在遇到乾旱的時候最能體現出來。而防澇的效果可在雨季的時候體現,雨水會順膜流入畦溝,被排走了,蔬菜所在的地塊土壤水分不至於過分飽和,也就不會現澇災。



■蔬菜地膜覆蓋可“三增”,促進增產增收

蔬菜地膜覆蓋的“三防三增”之中的“三增”主要是指增溫、增加養分、增加土壤中二氧化碳。

◆增溫。在早春種植蔬菜,菜農都有覆蓋地膜的習慣,目的就是通過地膜覆蓋來增加土壤的溫度。通常情況下,地膜覆蓋可以增加土壤層5cm的深度3~6℃的溫度,而較高的溫度可促進蔬菜種子發芽,縮短出苗的時間,而對於定植的蔬菜苗是可以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成活率。

增加養分。覆蓋地膜之後,土壤溫度相對較高,可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機質的分解和轉化,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土壤中有效養分因此得到增加,肥力就得到提升。此外,地膜的存在,阻礙了土壤之中氮素的揮發,可起到保肥的作用。肥沃的土壤自然可促進蔬菜的健康生長髮育。

◆增加土壤之中的二氧化碳。露天土壤之中的二氧化碳會向大氣擴散,而地膜覆蓋阻斷了擴散,保持了土壤二氧化碳的含量。此外,上面也提及了,地膜覆蓋可增加氣溫,加速土壤之中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使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土壤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是能夠促進光合作用的,有助於蔬菜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



好了,以上關於大棚蔬菜栽培,菜農在鋪設地膜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終歸農村】,多多點贊,謝謝!

終歸農村


題主好,我是三農朵朵,專注種植問題解答。

大棚種植蔬菜,鋪設地膜是提高蔬菜產量的重要手段。同時,鋪設地膜也要講究技巧,有些細節問題還要加以注意。

一、地膜的選擇

根據地膜的顏色,有白的,黑色的,銀灰色的,綠色的。在選擇地膜使要結合蔬菜的生長特性及不同顏色地膜的優缺點,選擇合適的地膜鋪設。

㈠、黑地膜

黑地膜是聚乙烯樹脂中加入炭黑製成,寬幅0.5~0.8m,厚度0.008~0.01mm。地面覆蓋時,透光率低,能夠有效的抑制蔬菜根部附近雜草的生長,避免根部雜草的生長與蔬菜爭搶營養。但是,黑色地膜透光性差,能夠隔絕90%左右的光照,地面覆蓋時可明顯降低地溫,隔絕了陽光直射蔬菜根部,在蔬菜的幼苗期和冬季不建議使用。

㈡、 黑白雙面地膜

一面為乳白色,一面為黑色,厚度0.02~0.025 mm。乳白色向上,有反光降溫作用;黑色向下,有滅草作用。特別適合需要著色的蔬菜,例如西紅柿、茄子等種植。

㈢、銀灰色地膜

透光率在60%左右,能夠反射紫外線,地面覆蓋具降溫、保溼、驅避蚜蟲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於果實著色,在蔬菜的成熟期適合鋪設,減少蚊蟲害叮咬,減少病害傳播,提高蔬菜品質。

㈣、綠色地膜

綠色地膜可以除草、增溫。綠色地膜覆蓋能使植物進行旺盛光和作用的可見光透過量減少,而綠光增加,因而能抑制雜草葉綠素形成,可降低地膜覆蓋下雜草的光合作用,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它對於土壤的增溫作用強於黑色膜,對蔬菜的種植也有促進地上部生長和改進品質的作用。但綠色地膜價格較貴,且易老化,使用期縮短。

二、大棚蔬菜地膜覆蓋技術

㈠、覆膜時間

地膜覆蓋時間一般選擇蔬菜定植後,蔬菜開花前進行,減少覆膜膜操作對蔬菜花朵的傷害,影響開花和結果。對於早熟蔬菜品種,需要育苗的蔬菜,一般以當日平均氣溫在3-5℃時進行覆膜,縮短種子出芽時間,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㈡、鋪設地膜

❶在給蔬菜鋪設地膜前,要選擇在連續晴天,對大棚進行徹底的消毒,防治病害,藥劑噴液量一般400平方米的溫室,噴灑 75~90升藥液。

❷平整蔬菜種植畦面,施足基肥,將畦面上的土塊要平整細碎,以便使地膜能貼近地面保持地膜平整,為蔬菜根系下扎,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根據蔬菜種植的季節、壟寬及蔬菜的特性選擇地膜 。

❷地膜展平,在蓋膜時順勢把地膜平鋪覆蓋在蔬菜植株上,使膜面伸展不皺,地膜四周需用泥土壓實。

小結:大棚種植蔬菜,鋪設地膜主要是提高地溫,抑制雜草生長,提高蔬菜產量。在鋪設地膜是,結合具體情況選擇需要的地膜,科學鋪膜。


荊山朵朵


地膜,可以算得上是種植行業中最偉大的發明(個人認為沒有之一)。

正是因為有了地膜,使得農作物以及其他種植業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極大的提高了作物產量、品質、規模,也改變了千萬年來只能應季、應時種植的歷史,由此發展出來的大棚種植讓一年四季隨時都能耕種成為了現實。

本文目錄:

  • 一、大棚蔬菜栽培時鋪地膜的注意事項
  • 二、使用地膜的好處
  • 三、常用的幾種地膜的性能特點
  • 四、如何挑選一卷好地膜

● 一、大棚蔬菜栽培時鋪地膜的注意事項

地膜與大棚的結合可謂是強強聯合,對於提升蔬菜的產量和品質作用顯著,也使制約蔬菜生長髮育的環境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鋪地膜不僅僅是將地膜鋪上去就行了,有許多事項也需要注意:

1、覆膜時間

地膜的主要作用是保溫保溼,因此通常是在天氣寒冷即越冬前和開春時進行覆蓋地膜。覆膜時間過晚,則易使蔬菜造受凍害,就失去了覆膜的意義;覆膜時間過早,易使地溫過高損害蔬菜,也不利於根系下扎,培養壯苗,同時容易造成蔬菜徒長,特別在夏季高溫天氣時要注意覆了地膜後的蔬菜生長情況,必要時需要在地膜上劃口通風或直接去除地膜。

2、適墒覆膜

地膜可以保墒,但並不能造墒,如果土壤乾旱,墒情不足,需先澆水造墒後再覆膜。另外,如果墒情過高,土壤中水分含量太多,則要先適度晾墒,使土壤中水分含量達到一個合理的程度後再覆蓋地膜。

3、幫助破膜

在蔬菜發芽出苗的時候需要及時查看,對於頂膜能力差的蔬菜需要人工幫助破膜,避免因為沒有及時頂開地膜造成對幼苗的壓制,甚至死苗的情況。注意提苗的時候要輕柔,不要損傷莖葉,破膜口的地方要用土壓實。

4、避免緊貼

貼膜時不要將地膜緊貼在地面,以免影響土壤的透氣性,使蔬菜的根系呼吸不暢,不利於生長髮育。

5、清除廢膜

當不再需要地膜或農作物收穫後,需要將廢膜認真清除,不要有殘留,以免產生汙染或混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氣性能。


● 二、使用地膜的好處

地膜改變了種植方式和勞動強度,使獲得高產優質的農作物不必再“看天吃飯”,相對於傳統種植方式,它有以下一些好處:

1、保溫保溼

這是地膜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它通將塑料膜覆蓋在地面上的方式,將溫度和水汽阻隔在膜下,避免其快速散發,有效的保住了地溫和土壤水分,對於提升積溫、保暖防凍、節省肥水有著積極的作用,特別在一些土地貧瘠、乾旱少雨、氣溫低下的地區效果明顯。

另外,由於溫度與溼度得到了保障,使得種子的出芽和出苗也不再是一件難事,能加快種子的萌芽速度,出苗快而齊,作物的長勢也得到了統一,使管理更加容易。

在蔬菜幼苗需要越冬的時候,地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幫助幼苗安全順利越冬。

2、防雨沖刷

如果露天種植,雨水會對土壤形成沖刷,肥料流失和浪費嚴重,作物無法有效的吸收到養分。如果沖刷嚴重,也會讓作物的根部得不到土壤的保護而露根,極大的影響了作物的正常生長。

而有了地膜後,就可以有效防止雨水的沖刷,使土壤和作物都得到保護, 同時能減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效。

3、改良土壤

由於有了地膜,不僅防止了水土流失,也使土壤的各個微環境得到了改善,加劇了土壤內部微生物的活動,促進了有機物質的分解,進而改良了土壤結構,提升了土壤活力和肥力。

4、抑制雜草、害蟲

當有了地膜後,雜草的生長環境被限制,自身也被地膜壓制住,生長無法正常進行,直至枯萎而死,使雜草叢生的狀況得到改善。一些害蟲也會因為沒有適宜的生存空間而死去或逃走,從而減輕了蟲害。

5、促進早熟

因為覆蓋地膜帶來的種種利好因素,促進了作物的良好發育,使其能夠早早成熟,節約了人力、物資,也能更早的騰出土地,開始下一茬作物的種植,提高了耕作效率。


● 三、常用的幾種地膜的性能特點

我們最常看見的地膜都是透明的,其實地膜也有很多種類,常用的有:普通透明地膜、黑色地膜、銀灰色地膜和黑灰雙面地膜,它們在作物的種植過程中有著不同的效果。

1、普通透明地膜

透明地膜是應用範圍最廣泛的一種地膜,它的功能簡單粗暴,主要就是保溫保溼,由於是透明的,也更方便我們瞭解植株的生長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不過也正因為是透明的,對陽光的接受可以說是毫無保留,使得覆蓋了透明地膜的土壤升溫迅速,如果天氣炎熱,應注意避免溫度過高損傷作物。

2、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也是使用比較多的一種地膜,因為它很厚實,又不透光,對於雜草的抑制效果比較突出,但使用黑色地膜後的地溫提升效果不太強,適用於雜草多或易受雜草危害、同時對溫度要求不高的作物種植,應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3、銀灰色地膜

銀灰色地膜突出的特點是反光,有鏡面效應,有一定的防蟲效果,如果是大棚種植,也能改善光照環境,增強採光。

4、黑灰雙面地膜

黑灰雙面地膜結合了黑色與銀灰色地膜的特點,對於抑制雜草和害蟲效果明顯。


● 四、如何挑選一卷好地膜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使地膜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地膜的質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何挑選好的地膜呢?簡單來說就是“一捏、二拉、三挖洞”。

1、一捏:

將地膜揉成一團或捲成筒狀,反覆揉捏,觀察地膜的回彈和伸展性,如果松和緊的程度能保持一致,說明地膜的質量不錯,厚薄是均勻的。

2、二拉:

隨意剪下一小條地膜進行拉抻,好的地膜回覆性能良好,各個方向的拉伸度都基本相同。透明地膜在拉伸部分變白後,繼續在變白處拉伸,如果再次變得透明,說明地膜有很好的保溫性能。

3、三挖洞:

用手指在地膜上挖一個洞,如果洞口比較圓,有毛邊,說明地膜在各個方向的拉力是一致的。


一曲煙雨


作為覆膜種植,在農業生產中已被廣泛應用。像糧食作物和蔬菜、瓜果等都可以利用鋪地膜的方式,使其達到增溫保溼提高產量的作用。那在大棚蔬菜栽培時,菜農鋪地膜的時侯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地膜覆蓋種植的技術,如今已經日臻成熟,被廣泛應用於蔬菜種植中。總的來說,鋪設地膜有助於改善蔬菜的生長條件,促進蔬菜提前上市。像蔬菜大棚種植,就是讓蔬菜能夠在一年四季都能克服環境溫溼度等情況,正常生長。



不過,大棚蔬菜種植與露天蔬菜種植的覆膜有所不同。大棚本身已經是為蔬菜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封閉的空間,根據棚內的蔬菜生長需求,選擇不同種類的地膜進行鋪設,才能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


現如今市場上地膜從顏色上可分為無色地膜、黑色地膜及銀色地膜等幾個品種,而這幾種地膜的作用顯然是不一樣的。其中無色地膜地日常生產中最常用,有保溫增溼的作用,起到積溫保墒目的。而黑色地膜主要是抑制地膜內雜草的生長,減少除草帶來的勞動量。銀色地膜可起到防蟲的作用,當然銀色地膜也被常用作反光膜,來給水果上色。

我們瞭解了地膜的顏色及作用之後,就可以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特點,來合理選擇地膜,為蔬菜種植提供生長條件,促進蔬菜的豐產、除草抑草及著色防蟲。


綜上所述,在大棚種植蔬菜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顏色的地膜,這樣才能保證蔬菜能夠克服溫差、氣候等不利因素,增產增收。


建行漸遠


菜農蔬菜栽培,鋪地膜是其中操作經過之一。至於大棚蔬菜栽培鋪地膜時要注意哪些問題?蔬菜栽培鋪地膜並沒有統一格式,一成不變。而是要隨機應變。地膜黑白灰色,樣樣俱全。蔬菜栽培用地膜其特點作用是:保溫保溼,抑制雜草生長。使蔬菜提前上市。
大棚類蔬菜本有保溫,為免生雜草和病蟲害影響,也可用發酵後豬牛糞和稻杆墊鋪替代地膜。使雜草無處生根,稻草腐爛後還有肥效。可松根鬆土,易操作又省工。


露天蔬菜鋪地膜保溫保溼。使蔬菜提前上市
10至15天時間,但要注意風吹雨淋被風捲走。為省成本也有很多墊鋪稻草,我下圖為證。
以上僅是本人操作之經過,希共同交流。如有評議,下方留言。
敬請關注,眼望光年。


眼望光年


現在薄膜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了,有大棚厚膜,拱棚中膜和薄如蟬翼的地膜。尤其是地膜,在農村的田野裡幾乎隨處可見,不論是栽種棉花和玉米,還是栽種西瓜和花生,人們都已經習慣鋪地膜了,就連80歲的老翁都知道,在栽種蔬菜時鋪地膜好處多多,特別是在大棚蔬菜栽培中,地膜更是不可或缺。

那麼,大棚蔬菜栽培,菜農在鋪地膜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鋪地膜雖好,但在栽種蔬菜時,卻要比露地栽種麻煩許多。在鋪地膜前,往往還要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地膜的鋪設和實用效果。下面我就來說一下要做哪些前期準備。

1,下足基肥:在鋪地膜前,一定要下足底肥,因為田裡鋪上地膜後,若是再要追肥,就不得不破膜打洞,這樣會大大減弱地膜的保溫效果。所以不論種植什麼蔬菜,凡是鋪地膜的田塊,都要比露地栽種的田塊施肥多,讓基肥的肥效持續的時間更長些,儘量往後延遲追肥時間。

2,把壟廂拍平拍實:把壟廂整好後,再用平底鍬把疏鬆的壟廂拍平拍實。這樣做有3大好處,第一是結實的土壤便於壓膜,地膜兩邊壓得緊。第二個好處是地平膜才鋪得平,地膜緊貼地面增溫快。最後一個好處是地平才不會積水,否則地膜上到處窩著水,又滲透不下去,積水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地膜提前風化。

3,防治芽前草:田壟整平後,就可以噴施防治芽前草的藥了,就是菜農們常說的打封閉。鋪地膜的田塊一定要打封閉藥,否則地膜裡有溫度有溼度又有養分,只怕移栽的蔬菜還沒活棵,雜草就已經在地膜裡瘋長了。特別是有些幼草才出土時,它的芽尖非常尖銳,常常把地膜戳得千穿百孔。

4,澆足水分:鋪地膜的時候,田裡一定要足墒,除了土壤溼溼的好壓膜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地裡鋪膜後,就很難再澆水了,再加上在大棚內,雨水也滲透不下來。所以在鋪地膜前,一定要潑足水分,讓水分滲進地裡悶透。等田裡沒有明水的時候,就可以下田鋪膜了。

當以上的一切準備就緒後,就可以動手鋪膜了,鋪地膜分手工操作和機械操作二種。下面我分享一下,在鋪地膜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幾個小問題。

1,購買與壟廂寬度一致的地膜:地膜的寬度,最好與壟廂的寬度差不多,地膜的兩邊,搭在壟廂兩邊的溝沿上就正好。地膜若是窄了,鋪不滿壟廂,寬了地膜又繃不緊。地膜繃不緊皺巴巴的不僅不美觀,有一絲風地膜就會被吹得鼓起來,既影響增溫效果,地膜又容易被風鼓穿。

2,手工操作鋪膜:手工操作鋪膜的時候,如果風大,最好順風鋪膜,這樣地膜不容易被風吹起,雖然大棚裡風小,但地膜太輕飄了,經不住一點風吹草動。鋪地膜時,地膜筒要擺正放平,這樣地膜才鋪得不偏不倚,而且繃得緊。在扎膜的時候,刀片斜著插進泥裡,這樣不會把膜帶出來,地膜也壓得緊實。

3,機械操作鋪膜:在用機械操作鋪膜時,首先要把膜簡安裝好,讓它能夠運轉自如不卡殼,若是走著走著膜筒卡殼不轉了,就會把地膜繃斷。機械跨在壟廂上要走直線,不要左搖右擺,要勻速前進,不要時快時慢,這樣地膜才鋪得正繃得緊,並且地膜損壞的幾率也很小。

現在大棚裡種植的蔬菜鋪地膜,已經成了常規化模式,隨著種植模式的規範化,人們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也許再過幾年,以上的這些問題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我是村婦瓊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多的瞭解農村,瞭解農民,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村婦瓊姑


論是保護地還是露地栽培,許多蔬菜採用地膜覆蓋能提高產量,提早採收期5-10天

那麼蔬菜為什麼要覆蓋地膜

一是地膜能提高地溫。據瞭解,冬季覆蓋地膜能提高地溫2℃~5℃。

二是能保溼。覆蓋地膜能減少地表水分蒸發,降低空氣相對溼度,有利於控制病害發生。尤其是冬季不宜多澆水時,覆蓋地膜可明顯提高產量,是促進植株生長,增加開花結果數,可顯著減輕某些病害,如黃瓜霜黴病、番茄輪紋病等。

黑色或銀類色反光膜有除草和避蚜的效果。

蔬菜覆蓋地膜需要注意

1、忌盲目選膜

膜大體分為工業用膜和農業用膜,在蔬菜生產上一定要選擇農業用膜,千萬不能選用工業用膜,因為一些工業用膜含有一些有毒物質,對作物有傷害,甚至造成絕產絕收。農業用膜又分為透明膜、黑色膜、銀灰色膜等,要根據季節、作物種類、覆蓋目的,選擇不同棚膜。如棚菜以增溫保溼為目的的要選擇透明膜;以降地溫、除草保溼為目的的要選擇黑色膜;防蚜蟲可用銀灰色膜等。

2、忌忽視水分管理

有人認為覆蓋地膜有保水作用,而忽略水分管理,其實保水是要有水可保。所以地膜覆蓋前,土壤中水分一定要充足,這是保證出苗和苗期正常生長的關鍵。相反,如果土壤粘重,水分過多,缺乏氧氣,對種子發芽和根系生長不利,這樣的地塊應先晾墒,溼度適宜時再覆蓋地膜,否則易漚根毀苗。

3、忌盲目提前播種

地膜覆蓋播種不能過早,因為蓋膜地溫好、墒情好、出苗快,遇到晚霜易受凍,造成毀苗。確定播種期一定要考慮3個因素:一是種苗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二是本地的終霜期:三是從播種到出苗的天數。在3種條件均適宜的情況下,最好是終霜期前播種終霜期後出苗,這樣才有利於增產增收。

4、忌盲目施肥

一些菜農為了高產,盲目地增加施肥量,特別是播種同時埯施或條施,不僅造成浪費,增加成本,甚至燒苗毀種。也有的菜農認為蓋膜就能增產,農肥用量少,化肥用量也不足,造成後期脫肥,影響產量。施底肥時不論是有機肥還是化肥一定要全層施肥,而且要深翻20-30釐米,並與土壤充分混合,嚴防淺施在表土層。用肥量要準確,不能過多過少,施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




黔鄉小五妹


首先搞清楚白地膜增地溫,用黑膜不長草降溫,搞清楚時間段,靈活的選擇是白膜還是黑膜!另外你可以看我的視頻,用小膜比鋪地上好。





種菜的青州鄭國才


地膜覆蓋是農業生產中一項至關重要的農藝措施,在調節地溫、保水保肥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大大延長了農作物栽培期,節約了農業用水,提高了抗擊農業災害的能力,保證了農作物穩產增產。此外,地膜還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等作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農戶都用好了地膜,尤其是在棚室蔬菜生產上,地膜覆蓋方法不合理,是影響蔬菜長勢的重要原因。

事例一:地膜緊貼莖基部,死棵嚴重

近日,菜農李師傅種植的甜椒發生大面積死棵現象,莖基部腐爛變黑褐色,水浸狀,這是得了菜農俗稱的“黑稈子”病,即甜椒疫病。究其原因,是莖基部溼度一直較大,隨著氣溫轉暖,疫黴菌容易侵染甜椒莖稈,造成“黑杆稈子”。原來李師傅在覆蓋地膜時,地膜與莖稈緊貼在一起,溫度高時,土壤蒸發的水分在地膜上凝結成水珠,順著莖基部往下流,日復一日,在莖基部形成了高溫高溼的環境,致使甜椒疫病嚴重發生。

地膜覆蓋不當,是誘發疫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這裡提醒菜農朋友注意,地膜覆蓋時切記不要緊靠在蔬菜莖稈上。建議儘量不要用刀片割地膜,而要用手指去摳地膜,保證口子較大,不會彌合,一般在直徑5-8釐米為宜。高溫階段,把地膜兩邊捲起,防止地溫偏高;溫度下降時,再把地膜拽開,用嫁接夾將相鄰兩幅地膜夾起,使得地膜不要接觸莖稈。

事例二:全棚貼地覆蓋地膜,影響根系生長

袁師傅今年種植的春茬西紅柿長勢弱,莖稈細,葉片發黃,嚴重的出現落花落果現象。技術人員通過實地採訪發現,袁師傅覆蓋的地膜緊貼地面,影響了土壤與空氣的氣體交換,尤其是澆水後,土壤透氣性很差,致使根部呼吸受阻,根系生長不良,吸收營養元素的能力減弱,西紅柿長勢自然就弱了。

很多菜農在覆蓋地膜時,都是直接把地膜全棚貼地覆蓋,像袁師傅那樣,操作行地膜經過無數次的踩踏後,與地面緊密貼在一起,種植行澆水時也會壓迫地膜,嚴重影響了土壤的透氣性,使蔬菜根系呼吸作用受阻,造成根部發育不良。專家建議,種植行最好用鋼絲或竹竿將地膜撐起來,每隔50釐米一個,從南往北把地膜覆蓋在撐稈上,這樣可以實現膜下澆水,既提高了土壤透氣性,又使得溼氣難以往外揮發,降低了棚內溼度;而操作行最好是覆蓋作物秸稈,既提升了地溫,又調控了棚內溼度,一舉多得。





山東老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好,我是搬磚的農村娃,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大棚蔬菜栽培,菜農在鋪地膜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地膜種類的選擇

地膜根據作物種類、覆蓋目的以及季節等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類,有黑色地膜,銀灰色地膜,透明地膜等,其中黑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地溫、除草保溼;銀灰色底膜的主要作用是預防蚜蟲;透明地膜的主要作用是增溫保溼。地膜不同則作用不同,因此在鋪地膜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地膜。一般情況下,在大棚蔬菜的栽培中覆蓋地膜都是為了增溫保溼,所以應該選擇透明地膜。

2、地膜寬度的選擇

同一種地膜有不同的寬度,以壟栽為例,怎麼選擇要根據壟的實際寬度來決定,通常情況下要比壟的寬度再寬上20-30公分,因為鋪地膜時除了要能完全覆蓋整個壟寬以外,兩側還應各留出十來公分用土埋住壓實。地膜的寬度是由壟寬決定的,而在蔬菜的栽培過程中,壟寬實際上是由蔬菜的植株距離決定呢,一般情況下,一壟栽兩行,所以說到底,地膜寬度的選擇是由蔬菜的植株距離決定的。


3、覆蓋時間的選擇。

地膜覆蓋有在播種前進行的也有在播種後進行,具體選擇哪一個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先覆蓋地膜再播種的主要目的是保墒,以西北黃土高原地區為例,這裡降水稀少,大部分區域也沒有灌溉條件,因此在蔬菜栽培時都會先起壟,等下雨後土壤墒情好時抓緊覆蓋地膜進行保墒,然後再播種。而先播種後覆蓋地膜,一般情況下都是為了提高溫度,促使快速出苗,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密切注意蔬菜出苗情況,出苗後要及時在地膜上劃口放苗,防止幼苗被捂死。還有就是如果是選擇移栽的方式,那通常情況下都是先覆膜後移栽的。

4、地膜的覆蓋要領

地膜覆蓋有一個四字要領需要掌握,即:“嚴、緊、平、寬”,“嚴”指的是地膜的兩邊要用土壓嚴實,防止跑溫跑墒以及冷空氣倒灌;“緊”指的是地膜要覆蓋緊,不能鬆鬆垮垮,否則容易被風吹破或者掀起;“平”指的是膜面要平,不要有大的褶皺,或者是高低不平,這既不美觀也不利於透光;“寬”指的是地膜覆蓋後的見光面要寬,不能被泥土壓住太多,否則會影響作物的採光。



以上這四點,就是大棚蔬菜栽培時,鋪地膜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關注我,瞭解更多的種植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