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在收購許多野生藥材,為什麼這些藥材沒有進行人工栽培?

鄂硒農技


三十多年前我是做藥材種植推廣員的,十年前我是在農村收購野生藥材的,做什麼都要懂技術和行情的,也就平常人說的鑽空子。



其實所有的藥材收購首先喜歡的是種植的,不是你想象的,什純野生,純天然就好,收購是有標準的,得有環境產地來源,採收標準,還得送檢各樣品等,這就是種植的比較好統一,送檢樣品,與後採收基本相同,野生採購的這個有點難了,不注意就降級,有可能虧本。

到農村裡收購藥材,選擇的是種植不賺錢,或生長生產麻煩,幾乎全國範圍內沒什麼人種植,而這藥材又不能缺的。農村裡又有許多野生,農民能夠弄到做小工那樣工資,才有人去採挖,不然農村人屁都不理你,或弄個幾天沒有小工工資,馬上不做了。


以前在農村收購過十幾種,金蕎麥,骨碎補,鬼臼,土茯苓,飛龍掌血,虎杖,淫羊藿,槓板歸,烏藥,鉤藤,石菖蒲,海金沙,辛夷,茜草。這些你看看好種植嗎?你能夠種出產量嗎?你單個種植有人收購嗎?

然而這些藥材在部分農村有的很集中野生,有時候弄幾天工資還蠻高的,並不需要擔心絕種,只要農民採挖沒什麼工資後,他們就會自然停下來,現在農民也吊得很,多是自由勞動者,工錢不行,懶撩你。所以收購又不解每年同樣,變著花樣這些一年二,三樣收購,等到輪換五,六年後,野生的又恢復了。那樣農民不會去投資種植,每年輪著採挖。這其實也很好的。


老艾葉


在我們山區農村也是,經常有商人下來收購野生藥材,只是真正去挖藥材的人不多,並不是說這裡的野生藥材不值錢,而是挖的人一天賺不了多少錢,畢竟價格高的野生藥材很少見,量少人家不要。

不過農村做工的工資幾十塊錢還是有的。筆者本地就我們女的幫人家幹活一天工資只有70塊錢左右,我婆婆上山挖一天的中草藥也可以賺到,但是想超過就難了,平均下來一天50~60塊錢還是有的。比較少人去挖野生藥材還有一個原因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藥材的種類,因為有很多和藥材相似,但卻是有毒的植物。



為什麼沒有人工種植,這跟藥材的生長習性有關,挖過野生藥材的人就知道,一些貴的藥材都是要好多年才能長好的,而且對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就在去年,我公公去山上挖了些七葉一枝花回來種,種還是種得活,就是那長勢看的人心焦,一年多過去了,現在和剛剛種下去的時候差不多,要是靠這些來收入的話,頭髮都白了藥材可能還沒長大。


對於種植野生藥材,環境可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加上時間那麼久,這些都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的問題是,不管你種得多好,在回收的價格上都比野生的低,而且還不止一點點。(上面圖片都是我家種的)


農村蔣小蘭


野生的藥材沒有量,有量的又不值,這個所以行業的通病,也包括藥材行業。像小趙這裡,野生的槓板歸、千金騰、海金沙、紫蘇、辣蓼等等,可以用“成災”來形容,太多了,太普遍了,也沒有人願意收購,就是收也是收的一些比名貴、稀有的。


農村裡藥材很多,多就價格不高。像農村裡的魚腥草、車前草、鬼見針、虎杖、元寶草等等,有原來有人種,也有人收,一車車的拉出去跟賣稻草一樣,除掉人工,支出大於進賬,農民種得眼淚都快出來。

像收購商過來收是收的什麼呢?金櫻子、土茯苓、牛大力、葛根(要野生的)等等多年生的植物,想在短期內有效益那是不可能的,農民對這個行情不是很懂,又沒有一紙合約,誰都不會貿然去種。



還有,農民種的藥材是要看成色的,也就是分等級,不同的等級價格就有所不同。一個等級之間只相差幾毛錢,可對農民來,一斤無所謂,大面積的種植,就在等級上損失成百上千的錢,誰也不敢嘗試。


就是現在有人去收購野生的,你們去看看,有幾個去山上挖的,年輕人根本不會去,也不認識,更加不願意受那罪去挖。都是一些上了年紀,在家裡沒事,還懂得一點藥材知識的去挖的,就是他們挖,運氣好遇見了值錢的草藥,收入就高一點,要是一些平常的草藥,跑一天掙個幾十塊錢的時候都有。

我是常德農村小趙,就農村的野生藥材,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常德農村小趙


現在農村在收購許多野生藥材,為什麼這些藥材沒有進行人工種植?

農村的野生藥材很值錢,它們的收購價格也很高,單從草藥的經濟價值來看,藥材的價格是糧食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的藥材都是沒有人工種植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野生藥材的生長特性。生活在農村的人,自然知道野生的藥材並不多見,它們一般生長在草叢中,樹林下,小溪邊,這些地方比較潮溼,養分也足,可以為野生植物提供生長必需的養分,如果想要採摘也很困難,需要好的工具,也不容易找到它們。

野生藥材沒有人工種植的原因。

從藥效來看,野生的藥材,比較稀缺,它們的生長環境惡劣,生長的週期比較長,因此藥效比較好,並且持久,而人工種植的週期很短,藥材沒有完全成熟。


從經濟價值來看,野生藥材價格很高,因為它們具有稀缺性,不可複製性,而人工種植野生藥材,可以進行規模化種植,藥材的產量有保證,它們的價值主要在於數量而不是質量,單價自然就低一些。

從藥材的適應性來看,很多野生的藥材,需要經過人工小面積培育種苗,經過變種才可以人工種植,而經過改良的品種,就失去了藥材原來的藥性,這是一種巨大的損失,甚至有的經過培育仍然無法進行人工種植。


當然了,現在也出現了一種人工種植野生藥材的趨勢,他們只看到了藥材的價格,而不知道藥材的藥效下降,光靠數量是不可能一直髮展下去的,我們還是需要栽培野生的藥材品種,不要盲目跟風種植。我是小李,關注農業,支持農村,愛護農民。


小李說農事


問:農村有人在收購野生的藥材,為啥子沒人大量種植這些草藥?

養殖風險大,種植風險也不小。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農村野生草藥多,但名貴的也不好找,因此常有販子跑農村收購草藥,價格也不低,往往辛苦找一天也找不到多少,既然如此,何不種植來賣錢呢?刺楸認為這個想法好,但果真可以的話,那些藥材種植基地早就這樣幹了,還會有農村的機會?

一、種植的草藥比不上野生的好

與養殖野味、種植野菜一樣,人工營造的生境與野生生境有差距。在管理上太過於干預草藥的生長,恨不得把水肥藥給個夠,但往往適得其反,草藥的品質也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人工種植後,草藥會隨著生境的改變而慢慢適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形態分化,最終在遺傳物質上也發生改變,分化出變種。如此一來,名貴的草藥也可能變得平淡無奇,且不說其品質,在外觀上就不如野生的。例如,野生的桑黃和木靈芝黃中透紅,而種植的就失去了色澤。



另外,生境一改變,雖然不少草藥仍能成活,但就像被施加了長不大的咒語一樣,幾年如一日地難見生長。

二、藥材價格不穩定

不少草藥很容易成活,無需過硬的栽培技術,就像普通的栽花種草那樣就栽活了。沒有技術的壁壘,人人可進入這個領域,屆時跟風種植,價格高就一窩蜂地栽培,而到了收成年份,大量的草藥普通草芥般無人問津,恐怕就只有當燒火柴了。



豔山姜種植就是前車之鑑,刺楸這邊大量農民種植豔山姜(農民稱它為砂仁,其實只是砂仁同科植物)。豔山姜多年生,可通過從蔸部發出新苗而一直存活,它的蒴果既是香料,又是草藥,十幾年前能夠賣七八元一斤,後來人們跟風種植,最近幾年單價還不到一塊錢。

三、收成期長短不一

不少草藥為多年生植物,例如毛茛科的黃連、唇形科的地參、茜草科的鉤藤、蓼科的何首烏,多年生的植物意味著不能在短期內快速獲得收成,無法快速進入下一輪種植,加大了時間成本的投入,市場的不穩定性進一步增高。

例如,五六年收成的黃連在大規模種了兩三年後,市場行情一旦有變,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放棄意味著前功盡棄,而繼續種植下去不僅會浪費改種其他作物的時機,還會增加後期投入。



一兩年生的草藥,週期短,但往往如刺楸在前面提到的那樣容易被跟風種植。另外,大規模種植後若遇到蟲害而不得不打農藥,這類草藥因生育期短而帶有農藥殘留,與毒性草藥何異?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有收草藥而沒大量種植的分析,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說起農村裡面收購野生藥材的,就想起我們村裡的那一家藥材收購點。收購藥材的老闆是本村人,從事藥材收購很多年。收購的品類也很多,比如黃姜、車前草、蒲公英、三七等等。然而他收購的藥材裡面卻沒人一戶村民去種植。當然,雖然有些藥材很難種植,但是有些藥材卻不難種植。

那麼為什麼村民不直接去種植藥材呢?具體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價格低。小時候,爸媽不給零花錢的時候,我們村裡的小孩子們就會聚集在一起,上山去挖些黃姜,或者車前草等藥材,然後晾曬好以後,再拿到藥材收購點賣掉,換些零花錢。很多時候,你忙活一半天,也就得到一塊錢的樣子。較低的價格,使付出與收穫嚴重不相符,所以專門去挖藥材賣錢的人很少。在畝產不能突破的情況下,降低的收購價,讓大家根本沒興趣去種植。

二、生長期長。記得自己還才十歲左右的時候,家裡曾經在村集體的號召下,種植了藥材牡丹。爸媽將家裡的一塊當家田,全部拿了出來,一部分直接種植的塊根,一部分直播的種子,然而在半年以後,就全部毀了,改種植普通農作物。毀了的原因是按照當時推廣人說,要求藥材牡丹達到四年以上,才可以收穫賣錢。當時,一算經濟賬,覺得不划算就直接毀了,繼續種植油菜和玉米。

三、藥效低。通過人工種植的有些藥材,即使在成熟以後,通過提煉以後,自種的藥材的有效成分卻比野生的藥材要低不少。相比較下,通樣的價格下,收購商肯定要野生的藥材。


四、殘留問題。規模化種植,基本上是避不開一些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的。大面積種植以後,作物的密度高,很容易出現患病的情況,而必要的防治病害,就顯得很重要。然而施用的化肥和農藥都存在一個殘留的問題,對藥材的藥效以及安全性都是一個考驗,所以一般來說,規模種植的藥材需求比較低。

五、需求低。看著收購點,堆積的大量藥材,然後實際中,藥材的需求量並不是很高,僅僅通過收購野生藥材,就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所以沒必要大量種植。


著迷大鄉村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農村野生中藥材種類,價格及栽培技術

為什麼農村有多種野生藥材,沒有進行人工栽培?

以前中醫臨床用藥基本來源於野生,當然也有家種的,例如浙江的白朮,浙貝母,甘肅岷縣的當歸,河南懷慶的山藥等等,都是人工種植的,並且栽種的歷史也比較長。那麼為什麼現在農村有多種野生中藥材,卻無人種植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無種植信息,不敢種植

可以這樣說,在農村如果沒有中藥材收購與種植大戶,很多人對野生中藥材的資源與種植是沒有信息來源的。以前各地各縣都有國營的醫藥公司,這些醫藥公司一般都在基層配有中藥材收購點,以及小規模的藥材種植場。這些國營收購點和藥材種植場,農村人都比較信任,無形中起到了信息傳遞作用,使得很多人根椐醫藥公司收購的品種,以及價格,來選擇種植野生品種。那時的野生中藥材種植,不愁沒銷路,因種植的品種都是當地醫藥公司收購的品種,現種現賣,比較方便。

而現在雖然網絡資訊發達,但在有些地區,由於縣級醫藥公司的改制,原先中藥材收購點已消失,又無比較大的種植戶作參考,一些小的藥材商販,又得不到農村人的信任,這就使得很多人對種植野生藥材沒信心,也不敢栽種,一是怕種植信息不準確,二是怕銷售不掉。這是無人種植野生藥材的一個原因。

不適宜種植的野生小藥材

農村有很多種野生藥材,有些野生藥材野生資源豐富,但市場需求量小,價格底。由於價格低,無利可圖,一般藥材商販也不願收購,如紫花地丁,車前草,大血藤(紅藤)等。農村有句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一些值錢價高的還是有人種植的,比如說白芨,以前我們這裡無人收購,很多人上山見到了也不採,後來一而再,再而三的漲價,現在基本都把山上野生白芨採空了,但卻把地裡栽滿了。所以說,農村野生中藥材不是沒人種,主要還得看有沒有種植價值。



以上簡答,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


三七8113


現在農村在收購許多野生藥材,為什麼這些藥材沒有進步人工栽培?這個問題,我來說說個人看法。


一、野生藥材的種植技術非常高,雖然有些藥材可以人工種植,但是有些根本是人工種植不了的。如果技術過關,失敗了,那麼將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血本無虧。

二、耗時耗力,野生藥材的培育,可比農民種植蔬菜難管理多了,時間上精力上,農民耗不起,還不如外出打工的好,起碼不用擔心做賠本買賣。


三、市場行情不穩,藥材價格也和產量及市場需求度有關,沒有人和農民簽訂合同,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農民怕種植出來的東西沒有人要,我覺得這個是主要原因。

四、現在到處都封山育林,山上野生的藥材本就很多,如果有人出高價收購,農民上山採就是,只要花費點人工成本,比人工種植藥物可省事多了,還不用擔心成天冒著失敗的風險。


總之,正是由於藥材需求不穩定,價格變化過大,加上銷售困難,人們才會對成片規模化的藥材種植失去信心。因為在農民心中,有穩定的收入,能養家餬口才是最重要的。


壞男人說小龍蝦


關於中藥材這個問題,我懂得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山陽縣曾經作為“藥業興縣”,專門接受了兩年系統培訓,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同時,當地野生中藥材分佈廣,數量大,人工栽培面積常年也有15萬畝以上,其中興奮、盲目、流淚和無奈等各種情緒都切身體會。今天就中藥材種植區的野生中藥材情況做以介紹。


首先,中藥材包括的種類非常繁多,基本上所有的野生植物都應該算作中藥材,它們都有各自的療效,只不過有的並不是常用中藥材罷了。比如車前子、魚腥草因為自然界數量太大,就不值錢,誰願意種植呢?

第二,真正的野生貴重中藥材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人參,也只有很少的地方的荒無人煙的地方才會遇到,即便發現了,也不會拿到市場上去賣吧,搶破頭都搞不到手吧。


第三,並不是所有的中藥材都能人工栽植

千百年來,很多中藥材非常稀有,它們適宜生長的環境條件非常苛刻,有的要求陰溼環境,有的需要苔蘚作為種子發芽的基礎,有的只能長在岩石上面,有的長在石縫裡面,有的必須在乾燥的環境中,農田滿足不了它們的需求,自然不能種植了。比如西洋參在我們這個地方必須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冷涼環境中的富含有機質的地塊才有可能生長,低山區實驗多次都不能成功。

第四,人工栽培的中藥材有效成分含量低

某些中藥材雖然可以在耕地中生長,但是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太多。比如說野生黃姜皂素含量很高,我們當地人工栽培的含量有所降低,而在河南、渭北種植的含量極少,現在都沒人種植了。


第五,野生中藥材很難鑑定有效成分含量

如今的藥材市場上的中藥材絕大多數來自於人工栽培,它們來自於各個道地中藥材的產地,有效成分含量穩定。很少有野生中藥材的原因就是野生中藥材因為年份、地點等原因,數量不大,有效成分含量也不穩定,也不可能小批量進行含量測定,因此上野生中藥材在人工種植的擠壓下,很難出現在市場上,但是偶爾也會出現很高的價格,具有不確定性。

部分野生中藥材現在沒有進行人工栽培,與現在的科技水平相關聯,只要有了技術性突破,就會有一批中藥材進入田間地頭。


農耕子


現在農村在收購許多野生藥材,為什麼這些藥材沒有進行人工栽培?

好看有毒的五朵雲—也是中藥材

講真的,農村隨處可見的野草大部分都可以作為中藥使用。列舉比較常見的,比如蒼耳,五朵雲,馬齒莧,牛筋草,異型莎草等等。其他的比如螞蟥,蟬蛻,蜈蚣蠍子,螞蟻什麼的比比皆是。有時候一想起來,遍地都是黃金。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異型莎草

上個月我發現樹林裡有數不清的蟬蛻,是那種小型的蟬蛻殼後留下的。我還以為發現了商機,一棵楊樹上至少有10來個,我靈光一閃還以為發現了商機,有條友說他們那裡100元一斤,我之後興高采烈的問了問村裡人,得到的答案是,這裡根本沒有人收蟬蛻,再說一斤蟬蛻得有多少個蟬蛻才行啊。根本沒搞頭,一句話,看上去很美好。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制約野生藥材買賣銷售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1.銷路不好找:誰都知道 有用的東西可以賣錢,但是關鍵問題是有沒有人要的問題,野生藥材農村有,有的藥材還不少,不用人工栽培也有很多,關鍵是附近根本就沒有人收購,有貨也賣不出去,這就是現在電商的優勢和魅力。可以打破地理障礙和空間限制,但是要組織成型還需要不少工作量。

蒼耳—誰小時候沒有用它做過壞事

2.人工養殖的難處:野外生長的各種野生藥材看上去生長很容易,但是一旦人工規模化養殖的話,各種病就來了,就好比野外小龍蝦看上去自生自滅很好養,人工密集養殖死亡率卻很高是一個道理。何況,即便是野生藥材人工養殖成功,規模化養殖也需要大量設備和資金,對於普通農戶來說,本來資金就不寬裕,要大量投資不熟悉的藥材項目,肯定虧多賺少。而有資金的人一般對這些藥材項目也很陌生,輕易不會投資。比如以前鋪天蓋地的白玉蝸牛養殖,吹的神乎其神,到最後入坑的人有誰沒有虧損呢。

白玉蝸牛

總結:

所以說,人工種植(養殖)野生藥材看上去很美好,虧損風險很大。主要是因為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不能預測,所以,很少有人去做這些項目。當然如果成功了,那就和養殖小龍蝦一樣跟風的人鋪天蓋地。你賺錢了,後面的人死一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