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在收购许多野生药材,为什么这些药材没有进行人工栽培?

鄂硒农技


三十多年前我是做药材种植推广员的,十年前我是在农村收购野生药材的,做什么都要懂技术和行情的,也就平常人说的钻空子。



其实所有的药材收购首先喜欢的是种植的,不是你想象的,什纯野生,纯天然就好,收购是有标准的,得有环境产地来源,采收标准,还得送检各样品等,这就是种植的比较好统一,送检样品,与后采收基本相同,野生采购的这个有点难了,不注意就降级,有可能亏本。

到农村里收购药材,选择的是种植不赚钱,或生长生产麻烦,几乎全国范围内没什么人种植,而这药材又不能缺的。农村里又有许多野生,农民能够弄到做小工那样工资,才有人去采挖,不然农村人屁都不理你,或弄个几天没有小工工资,马上不做了。


以前在农村收购过十几种,金荞麦,骨碎补,鬼臼,土茯苓,飞龙掌血,虎杖,淫羊藿,杠板归,乌药,钩藤,石菖蒲,海金沙,辛夷,茜草。这些你看看好种植吗?你能够种出产量吗?你单个种植有人收购吗?

然而这些药材在部分农村有的很集中野生,有时候弄几天工资还蛮高的,并不需要担心绝种,只要农民采挖没什么工资后,他们就会自然停下来,现在农民也吊得很,多是自由劳动者,工钱不行,懒撩你。所以收购又不解每年同样,变着花样这些一年二,三样收购,等到轮换五,六年后,野生的又恢复了。那样农民不会去投资种植,每年轮着采挖。这其实也很好的。


老艾叶


在我们山区农村也是,经常有商人下来收购野生药材,只是真正去挖药材的人不多,并不是说这里的野生药材不值钱,而是挖的人一天赚不了多少钱,毕竟价格高的野生药材很少见,量少人家不要。

不过农村做工的工资几十块钱还是有的。笔者本地就我们女的帮人家干活一天工资只有70块钱左右,我婆婆上山挖一天的中草药也可以赚到,但是想超过就难了,平均下来一天50~60块钱还是有的。比较少人去挖野生药材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药材的种类,因为有很多和药材相似,但却是有毒的植物。



为什么没有人工种植,这跟药材的生长习性有关,挖过野生药材的人就知道,一些贵的药材都是要好多年才能长好的,而且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就在去年,我公公去山上挖了些七叶一枝花回来种,种还是种得活,就是那长势看的人心焦,一年多过去了,现在和刚刚种下去的时候差不多,要是靠这些来收入的话,头发都白了药材可能还没长大。


对于种植野生药材,环境可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加上时间那么久,这些都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的问题是,不管你种得多好,在回收的价格上都比野生的低,而且还不止一点点。(上面图片都是我家种的)


农村蒋小兰


野生的药材没有量,有量的又不值,这个所以行业的通病,也包括药材行业。像小赵这里,野生的杠板归、千金腾、海金沙、紫苏、辣蓼等等,可以用“成灾”来形容,太多了,太普遍了,也没有人愿意收购,就是收也是收的一些比名贵、稀有的。


农村里药材很多,多就价格不高。像农村里的鱼腥草、车前草、鬼见针、虎杖、元宝草等等,有原来有人种,也有人收,一车车的拉出去跟卖稻草一样,除掉人工,支出大于进账,农民种得眼泪都快出来。

像收购商过来收是收的什么呢?金樱子、土茯苓、牛大力、葛根(要野生的)等等多年生的植物,想在短期内有效益那是不可能的,农民对这个行情不是很懂,又没有一纸合约,谁都不会贸然去种。



还有,农民种的药材是要看成色的,也就是分等级,不同的等级价格就有所不同。一个等级之间只相差几毛钱,可对农民来,一斤无所谓,大面积的种植,就在等级上损失成百上千的钱,谁也不敢尝试。


就是现在有人去收购野生的,你们去看看,有几个去山上挖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去,也不认识,更加不愿意受那罪去挖。都是一些上了年纪,在家里没事,还懂得一点药材知识的去挖的,就是他们挖,运气好遇见了值钱的草药,收入就高一点,要是一些平常的草药,跑一天挣个几十块钱的时候都有。

我是常德农村小赵,就农村的野生药材,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常德农村小赵


现在农村在收购许多野生药材,为什么这些药材没有进行人工种植?

农村的野生药材很值钱,它们的收购价格也很高,单从草药的经济价值来看,药材的价格是粮食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大多数的药材都是没有人工种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野生药材的生长特性。生活在农村的人,自然知道野生的药材并不多见,它们一般生长在草丛中,树林下,小溪边,这些地方比较潮湿,养分也足,可以为野生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养分,如果想要采摘也很困难,需要好的工具,也不容易找到它们。

野生药材没有人工种植的原因。

从药效来看,野生的药材,比较稀缺,它们的生长环境恶劣,生长的周期比较长,因此药效比较好,并且持久,而人工种植的周期很短,药材没有完全成熟。


从经济价值来看,野生药材价格很高,因为它们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而人工种植野生药材,可以进行规模化种植,药材的产量有保证,它们的价值主要在于数量而不是质量,单价自然就低一些。

从药材的适应性来看,很多野生的药材,需要经过人工小面积培育种苗,经过变种才可以人工种植,而经过改良的品种,就失去了药材原来的药性,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甚至有的经过培育仍然无法进行人工种植。


当然了,现在也出现了一种人工种植野生药材的趋势,他们只看到了药材的价格,而不知道药材的药效下降,光靠数量是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的,我们还是需要栽培野生的药材品种,不要盲目跟风种植。我是小李,关注农业,支持农村,爱护农民。


小李说农事


问:农村有人在收购野生的药材,为啥子没人大量种植这些草药?

养殖风险大,种植风险也不小。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农村野生草药多,但名贵的也不好找,因此常有贩子跑农村收购草药,价格也不低,往往辛苦找一天也找不到多少,既然如此,何不种植来卖钱呢?刺楸认为这个想法好,但果真可以的话,那些药材种植基地早就这样干了,还会有农村的机会?

一、种植的草药比不上野生的好

与养殖野味、种植野菜一样,人工营造的生境与野生生境有差距。在管理上太过于干预草药的生长,恨不得把水肥药给个够,但往往适得其反,草药的品质也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人工种植后,草药会随着生境的改变而慢慢适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形态分化,最终在遗传物质上也发生改变,分化出变种。如此一来,名贵的草药也可能变得平淡无奇,且不说其品质,在外观上就不如野生的。例如,野生的桑黄和木灵芝黄中透红,而种植的就失去了色泽。



另外,生境一改变,虽然不少草药仍能成活,但就像被施加了长不大的咒语一样,几年如一日地难见生长。

二、药材价格不稳定

不少草药很容易成活,无需过硬的栽培技术,就像普通的栽花种草那样就栽活了。没有技术的壁垒,人人可进入这个领域,届时跟风种植,价格高就一窝蜂地栽培,而到了收成年份,大量的草药普通草芥般无人问津,恐怕就只有当烧火柴了。



艳山姜种植就是前车之鉴,刺楸这边大量农民种植艳山姜(农民称它为砂仁,其实只是砂仁同科植物)。艳山姜多年生,可通过从蔸部发出新苗而一直存活,它的蒴果既是香料,又是草药,十几年前能够卖七八元一斤,后来人们跟风种植,最近几年单价还不到一块钱。

三、收成期长短不一

不少草药为多年生植物,例如毛茛科的黄连、唇形科的地参、茜草科的钩藤、蓼科的何首乌,多年生的植物意味着不能在短期内快速获得收成,无法快速进入下一轮种植,加大了时间成本的投入,市场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高。

例如,五六年收成的黄连在大规模种了两三年后,市场行情一旦有变,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而继续种植下去不仅会浪费改种其他作物的时机,还会增加后期投入。



一两年生的草药,周期短,但往往如刺楸在前面提到的那样容易被跟风种植。另外,大规模种植后若遇到虫害而不得不打农药,这类草药因生育期短而带有农药残留,与毒性草药何异?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有收草药而没大量种植的分析,如果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说起农村里面收购野生药材的,就想起我们村里的那一家药材收购点。收购药材的老板是本村人,从事药材收购很多年。收购的品类也很多,比如黄姜、车前草、蒲公英、三七等等。然而他收购的药材里面却没人一户村民去种植。当然,虽然有些药材很难种植,但是有些药材却不难种植。

那么为什么村民不直接去种植药材呢?具体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价格低。小时候,爸妈不给零花钱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小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一起,上山去挖些黄姜,或者车前草等药材,然后晾晒好以后,再拿到药材收购点卖掉,换些零花钱。很多时候,你忙活一半天,也就得到一块钱的样子。较低的价格,使付出与收获严重不相符,所以专门去挖药材卖钱的人很少。在亩产不能突破的情况下,降低的收购价,让大家根本没兴趣去种植。

二、生长期长。记得自己还才十岁左右的时候,家里曾经在村集体的号召下,种植了药材牡丹。爸妈将家里的一块当家田,全部拿了出来,一部分直接种植的块根,一部分直播的种子,然而在半年以后,就全部毁了,改种植普通农作物。毁了的原因是按照当时推广人说,要求药材牡丹达到四年以上,才可以收获卖钱。当时,一算经济账,觉得不划算就直接毁了,继续种植油菜和玉米。

三、药效低。通过人工种植的有些药材,即使在成熟以后,通过提炼以后,自种的药材的有效成分却比野生的药材要低不少。相比较下,通样的价格下,收购商肯定要野生的药材。


四、残留问题。规模化种植,基本上是避不开一些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的。大面积种植以后,作物的密度高,很容易出现患病的情况,而必要的防治病害,就显得很重要。然而施用的化肥和农药都存在一个残留的问题,对药材的药效以及安全性都是一个考验,所以一般来说,规模种植的药材需求比较低。

五、需求低。看着收购点,堆积的大量药材,然后实际中,药材的需求量并不是很高,仅仅通过收购野生药材,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没必要大量种植。


着迷大乡村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农村野生中药材种类,价格及栽培技术

为什么农村有多种野生药材,没有进行人工栽培?

以前中医临床用药基本来源于野生,当然也有家种的,例如浙江的白术,浙贝母,甘肃岷县的当归,河南怀庆的山药等等,都是人工种植的,并且栽种的历史也比较长。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村有多种野生中药材,却无人种植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无种植信息,不敢种植

可以这样说,在农村如果没有中药材收购与种植大户,很多人对野生中药材的资源与种植是没有信息来源的。以前各地各县都有国营的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一般都在基层配有中药材收购点,以及小规模的药材种植场。这些国营收购点和药材种植场,农村人都比较信任,无形中起到了信息传递作用,使得很多人根椐医药公司收购的品种,以及价格,来选择种植野生品种。那时的野生中药材种植,不愁没销路,因种植的品种都是当地医药公司收购的品种,现种现卖,比较方便。

而现在虽然网络资讯发达,但在有些地区,由于县级医药公司的改制,原先中药材收购点已消失,又无比较大的种植户作参考,一些小的药材商贩,又得不到农村人的信任,这就使得很多人对种植野生药材没信心,也不敢栽种,一是怕种植信息不准确,二是怕销售不掉。这是无人种植野生药材的一个原因。

不适宜种植的野生小药材

农村有很多种野生药材,有些野生药材野生资源丰富,但市场需求量小,价格底。由于价格低,无利可图,一般药材商贩也不愿收购,如紫花地丁,车前草,大血藤(红藤)等。农村有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些值钱价高的还是有人种植的,比如说白芨,以前我们这里无人收购,很多人上山见到了也不采,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涨价,现在基本都把山上野生白芨采空了,但却把地里栽满了。所以说,农村野生中药材不是没人种,主要还得看有没有种植价值。



以上简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


三七8113


现在农村在收购许多野生药材,为什么这些药材没有进步人工栽培?这个问题,我来说说个人看法。


一、野生药材的种植技术非常高,虽然有些药材可以人工种植,但是有些根本是人工种植不了的。如果技术过关,失败了,那么将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血本无亏。

二、耗时耗力,野生药材的培育,可比农民种植蔬菜难管理多了,时间上精力上,农民耗不起,还不如外出打工的好,起码不用担心做赔本买卖。


三、市场行情不稳,药材价格也和产量及市场需求度有关,没有人和农民签订合同,没有稳定的市场环境,农民怕种植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我觉得这个是主要原因。

四、现在到处都封山育林,山上野生的药材本就很多,如果有人出高价收购,农民上山采就是,只要花费点人工成本,比人工种植药物可省事多了,还不用担心成天冒着失败的风险。


总之,正是由于药材需求不稳定,价格变化过大,加上销售困难,人们才会对成片规模化的药材种植失去信心。因为在农民心中,有稳定的收入,能养家糊口才是最重要的。


坏男人说小龙虾


关于中药材这个问题,我懂得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山阳县曾经作为“药业兴县”,专门接受了两年系统培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同时,当地野生中药材分布广,数量大,人工栽培面积常年也有15万亩以上,其中兴奋、盲目、流泪和无奈等各种情绪都切身体会。今天就中药材种植区的野生中药材情况做以介绍。


首先,中药材包括的种类非常繁多,基本上所有的野生植物都应该算作中药材,它们都有各自的疗效,只不过有的并不是常用中药材罢了。比如车前子、鱼腥草因为自然界数量太大,就不值钱,谁愿意种植呢?

第二,真正的野生贵重中药材可遇而不可求

比如人参,也只有很少的地方的荒无人烟的地方才会遇到,即便发现了,也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吧,抢破头都搞不到手吧。


第三,并不是所有的中药材都能人工栽植

千百年来,很多中药材非常稀有,它们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非常苛刻,有的要求阴湿环境,有的需要苔藓作为种子发芽的基础,有的只能长在岩石上面,有的长在石缝里面,有的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中,农田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自然不能种植了。比如西洋参在我们这个地方必须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冷凉环境中的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才有可能生长,低山区实验多次都不能成功。

第四,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低

某些中药材虽然可以在耕地中生长,但是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太多。比如说野生黄姜皂素含量很高,我们当地人工栽培的含量有所降低,而在河南、渭北种植的含量极少,现在都没人种植了。


第五,野生中药材很难鉴定有效成分含量

如今的药材市场上的中药材绝大多数来自于人工栽培,它们来自于各个道地中药材的产地,有效成分含量稳定。很少有野生中药材的原因就是野生中药材因为年份、地点等原因,数量不大,有效成分含量也不稳定,也不可能小批量进行含量测定,因此上野生中药材在人工种植的挤压下,很难出现在市场上,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很高的价格,具有不确定性。

部分野生中药材现在没有进行人工栽培,与现在的科技水平相关联,只要有了技术性突破,就会有一批中药材进入田间地头。


农耕子


现在农村在收购许多野生药材,为什么这些药材没有进行人工栽培?

好看有毒的五朵云—也是中药材

讲真的,农村随处可见的野草大部分都可以作为中药使用。列举比较常见的,比如苍耳,五朵云,马齿苋,牛筋草,异型莎草等等。其他的比如蚂蟥,蝉蜕,蜈蚣蝎子,蚂蚁什么的比比皆是。有时候一想起来,遍地都是黄金。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异型莎草

上个月我发现树林里有数不清的蝉蜕,是那种小型的蝉蜕壳后留下的。我还以为发现了商机,一棵杨树上至少有10来个,我灵光一闪还以为发现了商机,有条友说他们那里100元一斤,我之后兴高采烈的问了问村里人,得到的答案是,这里根本没有人收蝉蜕,再说一斤蝉蜕得有多少个蝉蜕才行啊。根本没搞头,一句话,看上去很美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制约野生药材买卖销售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销路不好找:谁都知道 有用的东西可以卖钱,但是关键问题是有没有人要的问题,野生药材农村有,有的药材还不少,不用人工栽培也有很多,关键是附近根本就没有人收购,有货也卖不出去,这就是现在电商的优势和魅力。可以打破地理障碍和空间限制,但是要组织成型还需要不少工作量。

苍耳—谁小时候没有用它做过坏事

2.人工养殖的难处:野外生长的各种野生药材看上去生长很容易,但是一旦人工规模化养殖的话,各种病就来了,就好比野外小龙虾看上去自生自灭很好养,人工密集养殖死亡率却很高是一个道理。何况,即便是野生药材人工养殖成功,规模化养殖也需要大量设备和资金,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本来资金就不宽裕,要大量投资不熟悉的药材项目,肯定亏多赚少。而有资金的人一般对这些药材项目也很陌生,轻易不会投资。比如以前铺天盖地的白玉蜗牛养殖,吹的神乎其神,到最后入坑的人有谁没有亏损呢。

白玉蜗牛

总结:

所以说,人工种植(养殖)野生药材看上去很美好,亏损风险很大。主要是因为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不能预测,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这些项目。当然如果成功了,那就和养殖小龙虾一样跟风的人铺天盖地。你赚钱了,后面的人死一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