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稻穀價格1.15元一斤,你還會積極種地嗎?

用戶72448886504


《多收了三五斗》中描述的是風調雨順,糧食增產導致增產不增收,可今年早稻水災,晚稻旱災,大面積減產的情況下,糧價還是1.15元一斤,農民真的傷不起。種田成本越來越高,種子貴的40元一斤,每畝3斤種子計120;農藥每畝100,肥料150,請人耕地(農村沒牛了)120,栽插100,收割100,平時打藥施肥看水還是自己,付出的錢就要700元左右,畝產一般800~1000斤,收入1100左右。現在年輕人外出,老年人種田三五畝,一年辛苦收入不到2000元,不如打工半個月工資,還有人種田嗎?如果大面積種,減少了部分支出,但要付田的租金300元一畝,更沒利潤。所以目前存在大量農田拋荒,糧食安全存在隱患。有一天老外以糧食做文章,中國怎麼辦?





775364359


如果稻穀價格1.15元一斤,你還會積極種地嗎?說實話,去年我們老家的稻穀收購價就是1.2元/斤,和你這個1.15/斤差不多。


雖然小編自己現在不種地,但是小編的父親在種地。面對如此低迷的稻穀行情,要我提高種地的積極性大面積種植,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種點自己吃(比外面買的糧食更放心)還是有可能。

小編老家的農田,從小編記事起,到現在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變化。小時候,水稻是種二季的,到處都是綠油油的水稻田,那個時候還有我們最怕的“雙搶”季節(又熱又曬)。到2000年左右,“雙搶“沒有了,已經看不到種二季水稻的單家獨戶了,家家戶開始種植單季稻了(可見積極性已降低)。而到現在,那些流轉不出的梯田大多都已荒廢,種植的也是廖廖無幾,這個是在我成長過程中最真實的現狀,究其原因還是種地不賺錢,農民缺乏積極性造成的。


具小編父親講,早幾年比較好點的田地,都有好幾個種植大戶爭著來流轉。但是,從去年開始,以前流轉的種植大戶說,今年不租田了,要退租。具說是去年的糧食價格太低,在人工成本、種子、化肥等成本上升後,種植大戶去年虧了,所以今年要退租。而他退租後,至今都還沒有人過來問水田流轉的事。哎!我估計今年老家的水田又會要荒一大片了。

總之,在現行水稻價格下滑的今天,除了老人在家會種點水稻供自家吃以外,年輕人(包括我)基本沒有什麼積極性的,因為打工的收入可比種田強多了。這個應該是依靠傳統水稻種植區的最真實寫照。


壞男人說小龍蝦


有興看見這個問答,本人今年近60歲的人了,本人6O年代初出生;由於當時糧食嚴重缺泛父母連飯都沒得吃,幼年從未吃過奶,父母老齡身體都比較差,父親臨終告訴我,無論今後多麼富足千萬要記住,糧食是生源,豐年別忘了災年,我和您母親撫養你們,一輩子都在和糧食作抗爭,家中有存糧心中不慌張,本人也記得米飯不足用紅薯充飢的六七十年代,現在不要講1元1角5分錢1斤,就是跌至5分錢1斤我也要種足口糧,至於錢多少都不重要,撐死比餓死好。


用戶368595485463


我們當地目前的稻穀價格是125元100斤,每斤也就是1.25元,和題主給出的價格也就高了1毛錢。

積極種地肯定還是要的,畢竟咱農民就是要靠種地養家餬口啊。但是,積極種實用稻穀是不可能的,一年下來白折騰。

稻穀只種點夠自家吃的

我們家幾年前就搬到鎮上住了,但是老家那3畝地卻沒有任其荒蕪,而是種上了為我們家專供的稻穀,一季下來也能收十幾擔稻穀,差不多夠我們家吃一年,真的變成了我家的“口糧田”了。

首先,老家的環境好,好山好水,種出的稻穀品質自然沒得說;其二,自家種的糧食知根知底,吃著放心。化肥農藥也儘量控制著用,哪怕產量低些也沒事,畢竟不是指望它們賣錢。

種些經濟價值更高的農作物

我爸就在鎮上租了20多畝地,專門用來育種雜交水稻。這種培育出來的種子賣給收購商一斤6元,整整比水稻價格高了5倍多。雖說產量沒有食用稻穀高,但相比較而言,也比種食用稻穀划算得多。

不過,今年比較例外,因為天氣原因,今年的產量太低,也就沒有掙到錢。這不,老爸又盤算著年底種上幾畝商品芋。今年種植商品芋頭的農戶就掙錢了,不但今年芋頭長得大,收購價格也很高。就是不知道明年的行情怎麼樣?

發展稻田養殖業,促進增收

我們老家是稻花魚之鄉,在稻田裡養鯉魚,不僅能夠輔助清除雜草,消滅害蟲,還能夠多一份額外的收入。


一點三農


種糧積極性很低,現在到了早稻育秧播種時,但往市場走了一圈,今年早稻面積減了好多,農民大多改種中稻或直接種晚稻,因為去年早稻的價格就一塊零幾一斤。早稻畝產也就900-1000斤,種一季早稻成本種子要30-50元,農藥打兩次藥,成本差不多要50-60元,化肥要150元,耕地收割及施肥打藥人工成本至少要200元,還有田租400-500元,成本都要900-1000元,辛苦種一季,收割後剛好夠本錢。

再說去年中晚稻價格,我們當地除了美香佔2號、野香優2號、贛晚秈37號、贛晚秈38號、野香優莉絲等十幾個品種價格較好外,普遍價格1.15-1.2元/斤收,記得江西省2018年有一份種糧收益調查數據,顯示種植農資投入成本、人工成本上升,種糧收益普遍較少一百多,相比2017年種糧收益要減近兩百。

如果稻穀價格1.15元一斤,你還會積極種地嗎?從去年情況看,積極性自然不高,但為什麼仍願意種中稻或晚稻?因為優質稻的價格比較好,比如野香優2號,去年收購價在1.4-1.5元/斤,美香佔2號收購價在1.6-1.75元/斤,當前市場上不少米企、種業公司與農資經銷商開始開展訂單收購,有保底價,農民種糧收益看得見。因此,只要價格好,農民種糧積極性還是很高的!

我們雲眾地是率先提出通過標準化種植開展訂單農業,將種子、農藥、化肥配套進行服務,不僅幫農民優價回收稻穀,還教農民如何輕鬆高產種植。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最近一週,我地的水稻格還不到1.15元每斤,是1.13元每斤。如果稻穀價格1.15元一斤,土地仍然有人來種。

今年新稻穀價格開始就一直高於去年,中間商以每斤1.16元開市,好的出到1.17元每斤。後來價格慢慢下滑,目前最低價格只有1.13元每斤。而2018年中間商最高收購價才1.14元每斤。

迴歸主題,我們真正幹農業的其本上都處於“背水一戰”的局面,多年來,農產品價格一直不高,特別是糧食價格一直沒有怎麼上揚,但幹農業的大多都還是從事這個行業。

多年的農業生產,已經讓我們聚積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技術技能,除掉幹農業,其它行業對我們來講都比較陌生。我們一時半會難學成,更難創業。況且我們對於農業生產固定資產的投入也很大,一整套的農業生產機械、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我們流轉到手,並且都與農戶簽定了流轉合同。怎麼可能說幹就幹,說不幹就不幹呢?

再說一些零散的種植戶,從目前情況看也不會弁耕,一般的夫妻兩在家種地帶孩子,農閒時間打短工。或是邊種地邊發展其它產業,如養植業、農產品深加工、逮魚摸蝦等等。他們也多半農業生產機具配套,並且具備了一定的農業生產經驗,所以仍會堅持種地。

還有一些農戶搞種養結合,開展規模化生產,大片大片的農田裡稻田養蝦、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等。對於糧食生產仍然乾的井井有條。這些人仍然也不會因稻穀價格低而弁耕的。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農們,視田如命,雖說他們年齡大,但種地的積極性更高,現在的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動不動都是機械耕種、收割。幹不動喊一聲,人家就會來幫你作業。付些費用就可以了,生產不用難心。所以也會繼續種地。

糧食價格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高,這是有目共睹,以農業為生的大有人在,但願糧價漲點,我們就有利可圖。


春風夏雨種植人


那要看你是種夠自己吃還是全部種來賣了,像我們這裡上林香米算出名了,往年稻穀價格還算好,今年就不行了早稻根本人家都不怎麼收夠。就算收也是在1.15元一斤。很多種植多的農民現在家裡還有五六十袋稻穀都沒有賣出去。今天人家收的晚稻1.50元一斤還算是蠻好的了回到了原來的價格。今天我順便問了一下收購稻穀的早稻現在掉到了0.9元一斤,現在很多農民還屯有早稻的可能虧本了。像我家就還有10袋,我老媽都不敢賣了,說要留起來自己吃,把晚稻給賣了。如果按照90塊錢一百斤稻穀真的虧了好多錢,


上林五妹


去年我們村子還有十多戶農民在耕種,今年有好幾戶優產田免費退出懇請人家免費種植。原因是子女不讓父母種田,太辛苦了無效益,其二是農村田丘小,四分五裂交通不便,小型機械難過農田作業,必須用牛犁田作業,牛犁田工價高要五百一畝,人家還不懇給你犁,因為人牛太累,牛耕田的人年時已高做不動了。最主要的原因糧價低,人工工資高,種十畝累死人連基本生活都保證不了,還是做二個月臨時工賺你生活費多。去年我種了七畝田,今年給人家自己去荒撫,不種了累,忙碌到頭給人帶來的只是腰痠背痛的病痛。辛苦收割回來穀子賣給人家還不夠成本。


偉祥9


今年秋季稻穀收購價格,7折1.15元/斤,即100斤稻穀加工出70斤的大米,這樣的稻穀收購價格為1.15元/斤。低於這個標準的,每降低一點,去一分錢。

每年農民賣糧比較積極,今年由於收購價格偏低,很多農戶把稻穀曬乾後儲存在家裡,等待價格上漲後再出售。

近期國家也出臺了最低收購標準,但由於今年夏天小麥質量好,普遍都是一級麥,各個倉容都收滿了小麥,沒有多餘的倉庫,下發的文件等於一紙空文。稻穀價格全靠市場來把控,農民不願賣糧,糧商收購的稻穀又難以出手,光靠米廠來運作,在短期內價格難以上漲。

溢海嘉裡,在江蘇的公司,從開始的7折稻穀收購價1.24元/斤,降到了1.19元/斤。糧商把稻穀運到收購公司,除了運費根本不賺錢。

去年的雜交稻2640不好賣,今年東北人過來專門收購2640,因為2640米質清,無雜質運回去聽說充東北大米賣,最近比較走俏,7折在1.22元/斤左右。

不管市場如何變換,稻穀價格是高是低,農民對賴以生存的土地還是難以割捨的。雖價格低,至少保證了自家的口糧。如果沒有了土地,他們會感到無所適從的。


寒吐


如果稻穀價格1.15元一斤,你還會積極種地嗎?

就這個問題來說,“如果”也可能會成為現實,畢竟當前稻穀價格1.20-1.30元/斤的託市底價,也是從7毛左右不斷上漲過來的。當然,除了中間在2014年大幅上調託市收購底價,把粳稻三等提高到1.55元/斤,中晚秈稻三等提高到1.38元/斤,早秈稻三等提高到1.35元/斤,讓很多人討論調的幅度太大。

在稻穀價格上調的過程中,考慮的參考因素主要還是綜合主產區的種植成本,因為農藥、化肥、種子、人工等等各項成本大多在持續上漲,種糧收益上受到了較大影響。國家為了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特別是口糧品種,需要在政策上給予扶持。

但是,最近幾年來,稻穀的託市收購價格改變了往年的逐年上調格局,開始逐漸下降,到2018年更是大幅度下調到粳稻三等1.30元/斤、中晚秈稻1.26元/斤、早秈稻1.20元/斤。在市場還在預期2019年的稻穀託市收購底價會繼續下調時,受一號文件將稻穀和小麥作為必保品種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國家在春節後出臺了保持不變的2019年稻穀託市底價,給予了農民種糧的信心。

要知道,在最近幾年的稻穀託市收購底價下調過程中,水稻的種植成本並沒有隨之下降,反而因為供應偏緊等,化肥農藥種子等的費用還在不斷上漲,一減一增之下,農民的種糧收益自然被壓縮,甚至一些種糧大戶出現了虧損。根據糧小咖的瞭解,在最近幾年裡,南方水稻產區部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撂荒情況,雙改單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對於有些產區來說,水稻田撂荒容易,復耕難。

綜上,稻穀是我國最主要的口糧品種,長期以來受託市主導,價格圍繞託市收購底價和拍賣價格而波動。如果後期稻穀託市收購底價繼續下調,比如下調到1.15元/斤的低位,在農資等種植成本不同步下降的情況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