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陽盛名時,郭德綱讓其退出,並非打壓,實則另有深意

說到陶陽,京劇圈的人會更熟悉,這個被稱為京劇神童的孩子,他的唱功可以說絕對是一流的,在2006年時就獲得了第九屆小梅花京劇大賽金獎,可見他的京劇天賦極高。

在陶陽盛名時,郭德綱讓其退出,並非打壓,實則另有深意

按照這麼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正常人都會認為他會拜在某個京劇名家門下,比如於魁智大師,但是誰也沒想到,他最後的伯樂,竟然是說相聲的郭德綱,為此,郭德綱還承擔了京劇界的各種罵名。

陶陽的發展階段其實很明確,少年成名,加入德雲社,離開德雲社,就這麼簡單。

少年成名無須多言,大家更多的是爭論在陶陽離開德雲社這件事上。

其實現在看來,郭老師作為義夫兼師長,對於陶陽的人生髮展,真的是盡心竭力,要知道有多少神童,最後因為“傷仲永”而寂寂無名。

在陶陽盛名時,郭德綱讓其退出,並非打壓,實則另有深意

對於京劇學習來說,少年成名的孩子,會遇到一個變聲期,京劇裡叫“倒倉”,倒的好,還可以成角,倒壞了,那就只能別吃這碗京劇飯了。

郭德綱那是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江湖,他深知這個階段對陶陽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保證陶陽可以變聲順利,為了這個孩子以後還能吃曲藝這碗飯,又單獨教他相聲,以備變聲不成,還可以有一技之長。

其實郭德綱的良苦用心,很多人覺得不理解,那是因為沒有佔到一個父親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一個長輩對孩子的愛,並非是讓他成名賺大錢,而是首先要養家餬口,能夠在脫離了長輩的庇護時,還可以江湖立足。

在陶陽盛名時,郭德綱讓其退出,並非打壓,實則另有深意

所以在變聲期,郭德綱斷然中斷了陶陽在德雲社的演出,並安排他系統的去學習京劇知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陶陽其實是一個兩門抱的演員,郭德綱的眼界確實很高,成年後的陶陽,嗓音確實大不如前,這並非是努力可以改變的,有先天成分在裡邊。

但畢竟陶陽對京劇的熱愛是在骨子裡的,而郭德綱對京劇,那也是非常痴迷。在節目裡,郭德綱就曾直言,13歲的陶陽,是他京劇的唯一朋友,這既是師徒,又是忘年交。

郭德綱對陶陽有多好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麒麟劇社差不多是為了陶陽才成立的,當然老郭喜歡京劇也有一定成分。

劇社名字寓意既暗含陶陽是京劇麒麟子,又包含了陶陽的師父京劇大師趙麟童和自己兒子的名字。

在陶陽盛名時,郭德綱讓其退出,並非打壓,實則另有深意

其實後來麒麟劇社並不掙錢,甚至一度虧空,但是郭德綱仍然給予財務和表演上的支持,時不時的就是去麒麟劇社參加演出。

現在麒麟劇社基本算是陶陽再主事。這不難看出老郭對陶陽有多喜歡吧!

成名對於陶陽來說:雖然嗓子不如從前,但是他的那份靈氣兒還再,只要他肯努力,出人頭地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