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不是靠爺爺才當上皇帝的?

我是中國水


選定皇位繼承人最終拍板人是皇帝,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朱允炆確實是靠著爺爺才當上皇帝的。但是一開始,朱元璋中意的並不是朱允炆。

糾結的朱元璋

洪武二十五年,培養多年的太子朱標突然去世,朱元璋痛失愛子的同時,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問題。最開始,朱元璋中意的是朱棣,他曾在東角門召集群臣商量,說道:“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於此,命也。古云國有長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賢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為太子,何如?”朱元璋說出這一番話,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朱棣賢明、仁厚,和朱元璋有很多共同點,能力突出,是繼承皇位的好人選;另一方面老二秦王草菅人命、做事荒唐,老三晉王也是個不成大器的角。諸王和武臣跋扈的局面在洪武晚期已經形成,只有年長老道的朱棣能夠駕馭。朱元璋傾向的是立賢!

劉三吾的建議

劉三吾是使朱元璋態度發生轉變的關鍵人物,劉三吾說:“君言是也。惟秦、晉二王如何?”皇上您這樣說,把秦王和晉王放在哪裡?朱元璋聽到這句話,哇哇大哭!其後,劉三吾又說:“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劉三吾這個人,為人坦誠,自號“坦坦翁”,一下子就說到關鍵點上了。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之君,欲立萬世之法,在繼承人的選擇方式上自然不得馬虎,儘管朱棣很優秀,但是他前面還有兩位哥哥。朱棣的親生母親只是一個不受寵的妃子,作為一個庶出的兒子,朱棣根本就沒有機會。所以,皇位繼承人只能從太子朱標這一脈中選擇。

朱允炆的優勢

朱允炆雖然不是嫡長子,而且不是皇后所生。但是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朱英雄八歲就死了,次嫡子朱允熥比朱允炆小一歲。朱元璋不選擇朱允熥是有顧忌的,因為朱允熥的母親是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常遇春是藍玉的姐夫。朱元璋擔心傳位給了朱允熥,到時候主少國疑,常、藍兩個外戚集團會架空朱允熥,很容易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從而動搖老朱家的統治。朱允炆年長,自然就是皇長孫!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身上有老年人朱元璋最看重的品格——孝順!朱標生病後,朱允炆在身邊照顧了兩年,晝夜不暫離。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做到這份上,相當不錯了。朱標死後,朱允炆更是“居喪毀瘠”。朱元璋看著心疼,說道:“你這麼孝順,可怎麼替我想想啊!”老年喪子,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孝順的孫子給了朱元璋一定的心理安慰。

除此以外,朱元璋早年間治理國家用重典、下猛藥,晚年他也意識到了這並非長治久安之策,想要改變治國策略。等朱元璋把一切障礙掃除了,寬厚仁愛的朱允炆做一個守成之君最合適不過了!

一言以蔽之,朱允炆能夠當上皇帝,有運氣,有朱元璋的喜愛,也有貴人幫助,更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小高讀史


朱允炆是不是靠朱元璋才當上皇帝的?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朱元璋稱帝之後,嫡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乃是順理成章,可惜朱標早逝,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元璋必須要從皇孫之中挑選一個儲君,然而朱允炆卻並非第一繼承人,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手將其扶上的儲君之位,並最終使其順利登上皇帝寶座。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允炆並非第一順位繼承人

對於明朝皇位的傳承順序,朱元璋在《皇明祖訓》(成書於洪武六年)中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毋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即皇位傳承不得“棄嫡立庶”。

△太子朱標

作為國之儲君的太子朱標,其先後納有兩位太子妃,共生有五子,其中正室常氏生有嫡長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而側室呂氏則生有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之後,因嫡長子朱雄英早於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便夭折,此時的皇位儲君第一順位繼承人應該是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嫡次子朱允熥,而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不過是庶長子罷了

△庶長子朱允炆並非第一順位繼承人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便是朱標的正妃在生朱允熥時難產而死,而側室呂氏則被扶正成為太子妃(扶正時間不得而知),如此一來,朱允炆便擁有了半個嫡子的身份。然而,儲君乃是國家大事,這“半個嫡子”的身份仍然不足以使其與朱允熥公平競爭。

朱元璋為何最終選定了朱允炆,朱允炆的母親應該起了大作用

雖然《皇明祖訓》成為了朱允炆成為儲君的最大障礙,但“祖訓”卻是朱元璋本人所立,再加上朱元璋本人乃是一位極為強勢的帝王,在立儲這件事上,他毫無疑問擁有著“一票否決權”,而大臣們卻不敢對此說三道四。

那麼,朱元璋為何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間選擇了朱允炆呢?我認為應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1、朱允炆“潁慧好學,性至孝”。朱允炆之所以贏得最終的勝利,他的性格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其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伺候,晝夜不離一步,而持續時間更是長達兩年。在朱標去世之後,朱允炆又因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見狀,甚至親自勸說道,“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此外,自幼熟讀儒家經典的朱允炆,在性格方面與朱標也極為相似,同樣的溫文爾雅。這些,不僅引起了朱元璋的關注,而且令其極為滿意。與朱允炆不同的是,自幼喪母的朱允熥根本毫無露臉機會,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不敢將大名江山交給這個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的皇孫手中。而這一點,朱允炆的母親毫無疑問起到了關鍵作用。

2、朱允熥的外戚太過強大。朱標作為儲君,朱元璋對他的培養可謂不遺餘力,不僅為其配備了極為豪華的東宮輔臣,在婚配上也是極為重視。朱標的正室,即朱允熥的母親常氏,乃是常遇春的長女,雖然外公常遇春和大舅常茂均已去世,但二舅常升、三舅常森卻仍然在世。朱元璋在朱標去世之後,常常擔心後世子孫壓制不住這些開國功臣,甚至為此不惜大肆屠戮,對於外戚勢力極為龐大的嫡孫朱允熥,他自然極不放心,而朱允炆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母親呂氏乃是太常寺卿呂本的獨生女兒,外戚實力並不強大。

自古便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作為國家的未來皇帝,儲君之事不得不慎重,可惜朱元璋最終還是看走了眼,朱允炆雖然是個好孩子,可惜不是個好皇帝。而且,從其對藩王下手的時間來看,我嫉妒懷疑他的“性至孝”可能是在母親授意下裝出來的,如果真是這樣,那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可是上了大當了


香茗史館


答案是肯定的

洪武年間,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不出意外的話,在朱元璋駕崩後,朱標會順利繼位。就在事情看似已經定局的情況下,洪武25年,太子朱標的死使得一切似乎都有了轉機。

太子朱標畫像

朱標死了。主角的位置,終於空了出來,時機到了。按理說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不過是個毫無經驗年幼無知的少年,這樣的人怎麼能承擔帝國發展的重任呢?那要不要換人呢,也該搞個公開招考之類的玩意兒了,退一步說就算不搞公開競爭,也該給個抓鬮的機會呀!

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棣多少是有些服氣的。唉,誰讓自己不是長子呢,長兄為父,他當皇帝就讓他當吧,畢竟自己說了也不算。但是朱標死了,朱棣還是有著無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開競爭自己是很有優勢的,那個小毛孩子懂的什麼呀?論處理政事出兵打仗誰還能比得上我?當然寧王打仗也很厲害,不過他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傢伙也想繼承皇位?除了我還有誰?

皇太孫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依然執意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這下朱元璋的兒子們真是白乾了。 但這是事實,一旦父親死去,這個小孩子就會成為帝國皇位的繼承者,到時不管自己是不是願意都將跪倒在這個人的面前,發誓效忠於他。他懂得什麼,既無戰功又無政績,憑什麼當皇帝?不在於有一個悲慘的結局,而在於知道了這個結局卻無法改變。

朱棣是有萬般的不服氣,奈何懾於朱元璋的威勢,也不敢表現出來。直到朱允炆即位,想要削藩時,才讓他產生了爭奪皇位的念頭。

燕王朱棣


知行合一2020


朱允文接過爺爺朱元璋的班,坐上皇帝寶座,看似朱元璋一手安排的結果,實則是不得已的選擇。

按照封建禮制,是嫡長子繼承製,嫡長子亡,則長幼有序,以此類推,在皇子中再選一位年長的作為皇太子,也可以選嫡長子的兒子為太子(其實是太孫)。 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歷史給他出了個“二選一”的選擇題,既朱棣和朱允炆都是合法繼承人,選擇他們兩個其中任何一個都合法。

如何選擇?原本朱元璋特別喜歡朱標,一方面,朱標是馬皇后所生 ;另一方面,他親手培養了這麼多年,還為朱標鋪好了帝王之路,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只能把這份愛轉嫁給孫子朱允文。加之,朱棣非馬皇后所生,砝碼自然輕了許多。

越過兒子,冊立孫子,也是朱元璋的無奈之舉。朱元璋26個兒子,大多不成器,讓朱元璋很是失望,秦王荒誕,晉王殘暴,魯王仙丹吃瞎了雙眼。還有的是殺人犯,有的是酒鬼,有的好色成性。只有朱棣像自己,又非嫡出,不合理法,只好選擇並不放心的孫兒朱允文。

$發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引言: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朱允炆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好的就像天降五百萬彩票一樣。

朱允炆是嫡長子嗎?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太子朱標去世後,朱標仍然是有三個兒子的。太子妃常氏,有二子,嫡長子朱雄英、嫡次子朱允熥。朱雄英未滿十歲就夭折,所以他當然沒有機會。側妃呂氏,庶長子朱允炆。朱允炆和朱允熥相差一歲,為什麼朱元璋要違背自己創建的《皇明祖訓》呢?既然朱標有嫡次子在,為什麼要立庶子朱允炆呢?

明朝的第一次政治危機

為了讓朱標坐穩大統,朱元璋封常遇春的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為太子太保,目的就是為朱標組建一支一流的武將集團,讓朱標有能力鎮壓造反的塞王並且還能掃除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還為太子朱標培養了一批政治班底,例如太子為弟弟們求情、為侄子李文忠求情,朱元璋都會酌情減罰。

可是太子朱標突然病死?朱元璋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問題。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立朱允熥為吳王。朱元璋在害怕什麼呢?當然是外戚干政。

朱允炆在很大程度是靠著朱元璋繼位的。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首先你得讀過歷史,知道簡單的的一些故事,大明朝開國皇帝,為朱元璋,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兒子。

那麼講到朱允炆,必須要談到朱標,朱標,朱元璋長子,生母馬秀英,也就是馬皇后,朱元璋還沒有建立明朝之前,朱標一直跟隨朱元璋身邊,言傳身教,史料記載:“太子標,性慈寬厚,待弟友愛,與諸王之中威信至高”。朱元璋對這位未來的接班人寄予厚望,多方培養,可惜的是,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春季視察陝西回來的路上,不小心感染了風寒,一病不起,與五月病逝,朱標的去世給朱元璋以沉重的打擊!

也就是這個時間段,朱允炆的岀現,給於朱元璋的心情有了一絲欣慰,朱允炆,朱標次子,母呂氏,朱允炆年幼便十分聰明,又極為乖巧孝順,朱標對其極為喜歡,朱標生病其間,極其侍候,晝夜不離,這種行為,被朱元璋看在眼裡,對於這個皇孫,極為滿意。

後來,隨著朱標的去世,朱元璋對於皇帝的繼承者也是多方位的考慮,要知道朱元璋是位馬上皇帝,一生軍事生涯,讓他知道武人打天下還行,治理國家還要一些有政治理念的文化人來管理,由於朱標的早逝,看到了朱允炆的仁孝,,也為了國家長久的利益,朱元璋便在其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一生精於謀略的朱元璋,怎麼也不會想到其後的結果……

這也是每一個封建王朝皇家的悲劇……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明朝建文年間,皇帝朱允炆聽從大臣的建議進行削藩。結果引得燕王朱棣爆發,開始帶著大兵進行轟轟烈烈的造反運動。這也就是後世稱之為靖難之役的事件。

因為從小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燕王朱棣算是朱元璋眾多孩子中最能打的那一個。雖說當時中央大軍的兵力遠勝於自己,但是論戰鬥力,朱棣手底下這十幾萬的兵馬,絕對不遜於朱允炆的軍隊。

每逢大戰,朱棣必身先士卒,攻城拔寨無數。包括手下眾多大將,可以說論戰功,朱棣不比任何一個人差。為啥這樣一個身先士卒的先鋒人物,沒有死在衝鋒之下呢?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先鋒的戰死率是非常高的。難道真的是這個人天生異稟?老天保佑?

其實不是的。說白了還是因為朱允炆的一句話。朱允炆曾經在戰爭開始之前,對大家說了一句話:你們打仗歸打仗,但是要注意一點,不要讓我揹負殺害叔父的罪名。

也就是說,朱允炆用自己的話,給他的叔叔披上了一套荊棘戰甲!誰殺了他叔叔,他就要殺誰!

為什麼朱允炆要說這樣的一段話呢?這燕王朱棣都造反了,你還顧及這叔侄情誼,不願意下手加害?朱允炆真的是這麼重情義的一個人嗎?

不是的。從朱允炆之前做的事情就知道了。在逼燕王朱棣造反之前,朱允炆直接或者間接害死的叔叔已經有好幾個了,包括周王寧王等人,一年內廢掉了五個親王。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人,怎麼可能會顧及什麼叔侄情誼呢。

可是為什麼對燕王朱棣還要說這話呢?說白了就是面子工程。這個朱允炆是怎麼當的皇帝?就是因為爺爺朱元璋的感情轉移。朱元璋當初最喜歡的是太子朱標,他可是把朱標當成繼承人培養的。可惜朱標死的早,結果老朱就把這份愛全部轉移到了孫子朱允炆頭上了。朱允炆可是知道爺爺喜歡自己親爹哪一點的,那就是忠孝。因此在外人面前,朱允炆就是朱標的翻版。

試問靠著忠孝的外衣當上皇帝的朱允炆,怎麼可能讓別人在這點上,對自己有所抹黑呢?因此那些死在朱允炆手上的叔叔,也都各有各的理由,反正朱允炆是把自己從中摘出去了,而且摘得乾乾淨淨。

可是朱棣信嗎?他要是真信,就不會造反了。因此對朱棣的不識時務,朱允炆肯定也氣啊。但是再氣,這面子工程該維護還是要維護的。因此朱允炆才說了那樣的一句話,除了說給朱棣聽,也說給大家聽。

但是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大家多費心,在戰場上弄死他就行了,不要讓他活著到我面前,髒了我的手。可惜大家也知道,這就是一顆雷,點了以後,皇帝好受了,但是倒黴的是自己。為啥啊?還是害怕皇帝朱允炆的這句話!到時候誰殺的,誰就得背這個黑鍋,成為朱允炆堵天下悠悠眾口的靶子!因此朱棣在戰場上,大家顧及著自己的小命,都不願意去當這個人肉排雷機。

結果朱棣就這樣,帶著主角光環,身披荊棘戰甲,一路攻無不克,一直殺到了京城,顛覆了朱允炆的政權。不得不說,朱允炆這個面子工程的代價,真的是有點大啊。


福子說歷史


通過影視劇《明朝那些事》,我們知道明朝一個奇葩的朝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沒有選擇他的任何一個兒子當太子,卻選擇皇太孫朱允炆當太子,這也是“靖難之役”發生的間接原因。靖難之役朱棣和朱允炆的皇位之爭,耗費了明朝無數的精銳的士兵,而明朝積累幾十年的人才和物質也毀於內戰。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選中朱允炆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這也是明朝歷史上最大的疑點:(1)朱元璋是按照立嫡立長的制度; (2)朱元璋對朱棣當皇位繼承人並不看好。

按照封建禮制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嫡長子死了,通常就要選擇其他兒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也可以選擇嫡長子的兒子作為皇位繼承人。也就是說,朱棣和朱允炆都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為什麼朱允炆能夠成為朱元璋最合適的人選?
在很多人的影像中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但是他對長子朱標卻非常的溫和。朱元璋寵愛馬皇后,而朱標又是馬皇后的兒子,所以朱元璋很喜歡朱標。朱元璋在世時,他為了讓朱標當一個好皇帝,為朱標做好了一切,但是朱標卻英年早逝。而朱標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兒子朱允炆託付給了朱元璋,那麼朱元璋肯定非常疼愛孫子朱允炆。所以朱元璋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時候,朱允炆當人是第一人選。

後來歷史證明,朱棣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而且朱棣在各個方面做的都比朱允炆要好,朱棣更適合當皇帝。但是朱棣的心狠手辣,朱元璋都無法和他相比。相反朱標為人卻很和善,更像一個仁政的君王。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朱元璋才會選擇朱標當皇位的繼承人,朱允炆和朱標的性格很像。

也許朱元璋在臨死前認為,自己已經為朱允炆做好了一切,朱允炆登上皇帝的寶座更合他的心意。但是他忘了,在朱允炆的背後,還有一個和他一樣心狠手辣的朱棣正虎視眈眈的盯著皇位。


公元前


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所以說,朱允炆就是靠朱元璋才當上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他登上皇位的同時,就冊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延請名儒宋濂等人為太子老師,希望能將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而若根據嫡長繼承製度,朱允炆就成為首選。再加上,朱元璋看到朱允炆表現的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所以就立他為皇太孫。



讀史如品茶


王朝選繼承人,一般兩種1:立嫡2:立賢,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嫡長子,也就是老朱的嫡長孫,而且隔代親嘛,老朱喜歡這個孫子,所以就選擇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