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不是靠爷爷才当上皇帝的?

我是中国水


选定皇位继承人最终拍板人是皇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朱允炆确实是靠着爷爷才当上皇帝的。但是一开始,朱元璋中意的并不是朱允炆。

纠结的朱元璋

洪武二十五年,培养多年的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痛失爱子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最开始,朱元璋中意的是朱棣,他曾在东角门召集群臣商量,说道:“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朱元璋说出这一番话,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朱棣贤明、仁厚,和朱元璋有很多共同点,能力突出,是继承皇位的好人选;另一方面老二秦王草菅人命、做事荒唐,老三晋王也是个不成大器的角。诸王和武臣跋扈的局面在洪武晚期已经形成,只有年长老道的朱棣能够驾驭。朱元璋倾向的是立贤!

刘三吾的建议

刘三吾是使朱元璋态度发生转变的关键人物,刘三吾说:“君言是也。惟秦、晋二王如何?”皇上您这样说,把秦王和晋王放在哪里?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哇哇大哭!其后,刘三吾又说:“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刘三吾这个人,为人坦诚,自号“坦坦翁”,一下子就说到关键点上了。朱元璋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欲立万世之法,在继承人的选择方式上自然不得马虎,尽管朱棣很优秀,但是他前面还有两位哥哥。朱棣的亲生母亲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妃子,作为一个庶出的儿子,朱棣根本就没有机会。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太子朱标这一脉中选择。

朱允炆的优势

朱允炆虽然不是嫡长子,而且不是皇后所生。但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英雄八岁就死了,次嫡子朱允熥比朱允炆小一岁。朱元璋不选择朱允熥是有顾忌的,因为朱允熥的母亲是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朱元璋担心传位给了朱允熥,到时候主少国疑,常、蓝两个外戚集团会架空朱允熥,很容易形成外戚干政的局面,从而动摇老朱家的统治。朱允炆年长,自然就是皇长孙!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身上有老年人朱元璋最看重的品格——孝顺!朱标生病后,朱允炆在身边照顾了两年,昼夜不暂离。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份上,相当不错了。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居丧毁瘠”。朱元璋看着心疼,说道:“你这么孝顺,可怎么替我想想啊!”老年丧子,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孝顺的孙子给了朱元璋一定的心理安慰。

除此以外,朱元璋早年间治理国家用重典、下猛药,晚年他也意识到了这并非长治久安之策,想要改变治国策略。等朱元璋把一切障碍扫除了,宽厚仁爱的朱允炆做一个守成之君最合适不过了!

一言以蔽之,朱允炆能够当上皇帝,有运气,有朱元璋的喜爱,也有贵人帮助,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小高读史


朱允炆是不是靠朱元璋才当上皇帝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朱元璋称帝之后,嫡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乃是顺理成章,可惜朱标早逝,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元璋必须要从皇孙之中挑选一个储君,然而朱允炆却并非第一继承人,可以说是朱元璋一手将其扶上的储君之位,并最终使其顺利登上皇帝宝座。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朱允炆并非第一顺位继承人

对于明朝皇位的传承顺序,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成书于洪武六年)中明确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即皇位传承不得“弃嫡立庶”。

△太子朱标

作为国之储君的太子朱标,其先后纳有两位太子妃,共生有五子,其中正室常氏生有嫡长子朱雄英和嫡次子朱允熥,而侧室吕氏则生有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

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之后,因嫡长子朱雄英早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初一便夭折,此时的皇位储君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嫡次子朱允熥,而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的朱允炆不过是庶长子罢了

△庶长子朱允炆并非第一顺位继承人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便是朱标的正妃在生朱允熥时难产而死,而侧室吕氏则被扶正成为太子妃(扶正时间不得而知),如此一来,朱允炆便拥有了半个嫡子的身份。然而,储君乃是国家大事,这“半个嫡子”的身份仍然不足以使其与朱允熥公平竞争。

朱元璋为何最终选定了朱允炆,朱允炆的母亲应该起了大作用

虽然《皇明祖训》成为了朱允炆成为储君的最大障碍,但“祖训”却是朱元璋本人所立,再加上朱元璋本人乃是一位极为强势的帝王,在立储这件事上,他毫无疑问拥有着“一票否决权”,而大臣们却不敢对此说三道四。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朱允炆和朱允熥之间选择了朱允炆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朱允炆“颍慧好学,性至孝”。朱允炆之所以赢得最终的胜利,他的性格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其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伺候,昼夜不离一步,而持续时间更是长达两年。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炆又因哀伤而消瘦,朱元璋见状,甚至亲自劝说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此外,自幼熟读儒家经典的朱允炆,在性格方面与朱标也极为相似,同样的温文尔雅。这些,不仅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而且令其极为满意。与朱允炆不同的是,自幼丧母的朱允熥根本毫无露脸机会,久而久之,朱元璋自然不敢将大名江山交给这个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皇孙手中。而这一点,朱允炆的母亲毫无疑问起到了关键作用。

2、朱允熥的外戚太过强大。朱标作为储君,朱元璋对他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不仅为其配备了极为豪华的东宫辅臣,在婚配上也是极为重视。朱标的正室,即朱允熥的母亲常氏,乃是常遇春的长女,虽然外公常遇春和大舅常茂均已去世,但二舅常升、三舅常森却仍然在世。朱元璋在朱标去世之后,常常担心后世子孙压制不住这些开国功臣,甚至为此不惜大肆屠戮,对于外戚势力极为庞大的嫡孙朱允熥,他自然极不放心,而朱允炆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其母亲吕氏乃是太常寺卿吕本的独生女儿,外戚实力并不强大。

自古便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作为国家的未来皇帝,储君之事不得不慎重,可惜朱元璋最终还是看走了眼,朱允炆虽然是个好孩子,可惜不是个好皇帝。而且,从其对藩王下手的时间来看,我嫉妒怀疑他的“性至孝”可能是在母亲授意下装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可是上了大当了


香茗史馆


答案是肯定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不出意外的话,在朱元璋驾崩后,朱标会顺利继位。就在事情看似已经定局的情况下,洪武25年,太子朱标的死使得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

太子朱标画像

朱标死了。主角的位置,终于空了出来,时机到了。按理说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不过是个毫无经验年幼无知的少年,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帝国发展的重任呢?那要不要换人呢,也该搞个公开招考之类的玩意儿了,退一步说就算不搞公开竞争,也该给个抓阄的机会呀!

朱标在世的时候,朱棣多少是有些服气的。唉,谁让自己不是长子呢,长兄为父,他当皇帝就让他当吧,毕竟自己说了也不算。但是朱标死了,朱棣还是有着无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开竞争自己是很有优势的,那个小毛孩子懂的什么呀?论处理政事出兵打仗谁还能比得上我?当然宁王打仗也很厉害,不过他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也想继承皇位?除了我还有谁?

皇太孙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依然执意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下朱元璋的儿子们真是白干了。 但这是事实,一旦父亲死去,这个小孩子就会成为帝国皇位的继承者,到时不管自己是不是愿意都将跪倒在这个人的面前,发誓效忠于他。他懂得什么,既无战功又无政绩,凭什么当皇帝?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这个结局却无法改变。

朱棣是有万般的不服气,奈何慑于朱元璋的威势,也不敢表现出来。直到朱允炆即位,想要削藩时,才让他产生了争夺皇位的念头。

燕王朱棣


知行合一2020


朱允文接过爷爷朱元璋的班,坐上皇帝宝座,看似朱元璋一手安排的结果,实则是不得已的选择。

按照封建礼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亡,则长幼有序,以此类推,在皇子中再选一位年长的作为皇太子,也可以选嫡长子的儿子为太子(其实是太孙)。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去世,历史给他出了个“二选一”的选择题,既朱棣和朱允炆都是合法继承人,选择他们两个其中任何一个都合法。

如何选择?原本朱元璋特别喜欢朱标,一方面,朱标是马皇后所生 ;另一方面,他亲手培养了这么多年,还为朱标铺好了帝王之路,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只能把这份爱转嫁给孙子朱允文。加之,朱棣非马皇后所生,砝码自然轻了许多。

越过儿子,册立孙子,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朱元璋26个儿子,大多不成器,让朱元璋很是失望,秦王荒诞,晋王残暴,鲁王仙丹吃瞎了双眼。还有的是杀人犯,有的是酒鬼,有的好色成性。只有朱棣像自己,又非嫡出,不合理法,只好选择并不放心的孙儿朱允文。

$发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引言: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朱允炆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好的就像天降五百万彩票一样。

朱允炆是嫡长子吗?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朱标去世后,朱标仍然是有三个儿子的。太子妃常氏,有二子,嫡长子朱雄英、嫡次子朱允熥。朱雄英未满十岁就夭折,所以他当然没有机会。侧妃吕氏,庶长子朱允炆。朱允炆和朱允熥相差一岁,为什么朱元璋要违背自己创建的《皇明祖训》呢?既然朱标有嫡次子在,为什么要立庶子朱允炆呢?

明朝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为了让朱标坐稳大统,朱元璋封常遇春的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为太子太保,目的就是为朱标组建一支一流的武将集团,让朱标有能力镇压造反的塞王并且还能扫除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还为太子朱标培养了一批政治班底,例如太子为弟弟们求情、为侄子李文忠求情,朱元璋都会酌情减罚。

可是太子朱标突然病死?朱元璋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立朱允熥为吴王。朱元璋在害怕什么呢?当然是外戚干政。

朱允炆在很大程度是靠着朱元璋继位的。


普通的历史爱好者


首先你得读过历史,知道简单的的一些故事,大明朝开国皇帝,为朱元璋,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儿子。

那么讲到朱允炆,必须要谈到朱标,朱标,朱元璋长子,生母马秀英,也就是马皇后,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之前,朱标一直跟随朱元璋身边,言传身教,史料记载:“太子标,性慈宽厚,待弟友爱,与诸王之中威信至高”。朱元璋对这位未来的接班人寄予厚望,多方培养,可惜的是,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春季视察陕西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与五月病逝,朱标的去世给朱元璋以沉重的打击!

也就是这个时间段,朱允炆的岀现,给于朱元璋的心情有了一丝欣慰,朱允炆,朱标次子,母吕氏,朱允炆年幼便十分聪明,又极为乖巧孝顺,朱标对其极为喜欢,朱标生病其间,极其侍候,昼夜不离,这种行为,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对于这个皇孙,极为满意。

后来,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元璋对于皇帝的继承者也是多方位的考虑,要知道朱元璋是位马上皇帝,一生军事生涯,让他知道武人打天下还行,治理国家还要一些有政治理念的文化人来管理,由于朱标的早逝,看到了朱允炆的仁孝,,也为了国家长久的利益,朱元璋便在其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一生精于谋略的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其后的结果……

这也是每一个封建王朝皇家的悲剧……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明朝建文年间,皇帝朱允炆听从大臣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引得燕王朱棣爆发,开始带着大兵进行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这也就是后世称之为靖难之役的事件。

因为从小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燕王朱棣算是朱元璋众多孩子中最能打的那一个。虽说当时中央大军的兵力远胜于自己,但是论战斗力,朱棣手底下这十几万的兵马,绝对不逊于朱允炆的军队。

每逢大战,朱棣必身先士卒,攻城拔寨无数。包括手下众多大将,可以说论战功,朱棣不比任何一个人差。为啥这样一个身先士卒的先锋人物,没有死在冲锋之下呢?毕竟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先锋的战死率是非常高的。难道真的是这个人天生异禀?老天保佑?

其实不是的。说白了还是因为朱允炆的一句话。朱允炆曾经在战争开始之前,对大家说了一句话:你们打仗归打仗,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要让我背负杀害叔父的罪名。

也就是说,朱允炆用自己的话,给他的叔叔披上了一套荆棘战甲!谁杀了他叔叔,他就要杀谁!

为什么朱允炆要说这样的一段话呢?这燕王朱棣都造反了,你还顾及这叔侄情谊,不愿意下手加害?朱允炆真的是这么重情义的一个人吗?

不是的。从朱允炆之前做的事情就知道了。在逼燕王朱棣造反之前,朱允炆直接或者间接害死的叔叔已经有好几个了,包括周王宁王等人,一年内废掉了五个亲王。这样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怎么可能会顾及什么叔侄情谊呢。

可是为什么对燕王朱棣还要说这话呢?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这个朱允炆是怎么当的皇帝?就是因为爷爷朱元璋的感情转移。朱元璋当初最喜欢的是太子朱标,他可是把朱标当成继承人培养的。可惜朱标死的早,结果老朱就把这份爱全部转移到了孙子朱允炆头上了。朱允炆可是知道爷爷喜欢自己亲爹哪一点的,那就是忠孝。因此在外人面前,朱允炆就是朱标的翻版。

试问靠着忠孝的外衣当上皇帝的朱允炆,怎么可能让别人在这点上,对自己有所抹黑呢?因此那些死在朱允炆手上的叔叔,也都各有各的理由,反正朱允炆是把自己从中摘出去了,而且摘得干干净净。

可是朱棣信吗?他要是真信,就不会造反了。因此对朱棣的不识时务,朱允炆肯定也气啊。但是再气,这面子工程该维护还是要维护的。因此朱允炆才说了那样的一句话,除了说给朱棣听,也说给大家听。

但是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大家多费心,在战场上弄死他就行了,不要让他活着到我面前,脏了我的手。可惜大家也知道,这就是一颗雷,点了以后,皇帝好受了,但是倒霉的是自己。为啥啊?还是害怕皇帝朱允炆的这句话!到时候谁杀的,谁就得背这个黑锅,成为朱允炆堵天下悠悠众口的靶子!因此朱棣在战场上,大家顾及着自己的小命,都不愿意去当这个人肉排雷机。

结果朱棣就这样,带着主角光环,身披荆棘战甲,一路攻无不克,一直杀到了京城,颠覆了朱允炆的政权。不得不说,朱允炆这个面子工程的代价,真的是有点大啊。


福子说历史


通过影视剧《明朝那些事》,我们知道明朝一个奇葩的朝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没有选择他的任何一个儿子当太子,却选择皇太孙朱允炆当太子,这也是“靖难之役”发生的间接原因。靖难之役朱棣和朱允炆的皇位之争,耗费了明朝无数的精锐的士兵,而明朝积累几十年的人才和物质也毁于内战。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选中朱允炆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这也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疑点:(1)朱元璋是按照立嫡立长的制度; (2)朱元璋对朱棣当皇位继承人并不看好。

按照封建礼制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嫡长子死了,通常就要选择其他儿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也可以选择嫡长子的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说,朱棣和朱允炆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为什么朱允炆能够成为朱元璋最合适的人选?
在很多人的影像中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但是他对长子朱标却非常的温和。朱元璋宠爱马皇后,而朱标又是马皇后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很喜欢朱标。朱元璋在世时,他为了让朱标当一个好皇帝,为朱标做好了一切,但是朱标却英年早逝。而朱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朱允炆托付给了朱元璋,那么朱元璋肯定非常疼爱孙子朱允炆。所以朱元璋在考虑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朱允炆当人是第一人选。

后来历史证明,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而且朱棣在各个方面做的都比朱允炆要好,朱棣更适合当皇帝。但是朱棣的心狠手辣,朱元璋都无法和他相比。相反朱标为人却很和善,更像一个仁政的君王。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朱元璋才会选择朱标当皇位的继承人,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很像。

也许朱元璋在临死前认为,自己已经为朱允炆做好了一切,朱允炆登上皇帝的宝座更合他的心意。但是他忘了,在朱允炆的背后,还有一个和他一样心狠手辣的朱棣正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


公元前


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所以说,朱允炆就是靠朱元璋才当上的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濂等人为太子老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而若根据嫡长继承制度,朱允炆就成为首选。再加上,朱元璋看到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所以就立他为皇太孙。



读史如品茶


王朝选继承人,一般两种1:立嫡2:立贤,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嫡长子,也就是老朱的嫡长孙,而且隔代亲嘛,老朱喜欢这个孙子,所以就选择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