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北人愛吃炒餅?

成雪濤


我也是一個北方人,作為一個北方人,烙餅可以說是伴著我們長大。因為我們這裡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小麥,因此白麵和玉米麵製作成的各種食物就成了人們餐桌上主食,而烙餅就是其中之一。

  • 河北人吃炒餅是一種習慣


烙餅外面焦酥,裡面香軟,趁熱吃很好吃,就算是沒有菜,都能半斤。但是烙餅要是冷之後就會變硬,而且味道也不好。所以我們就把烙餅切成餅絲,然後配一些菜,炒制一下,再點一些清水蓋上鍋蓋一悶,菜的香味和餅絲混在了一起,餅絲也在水分的作用下變軟,吃上一口,餅絲軟而勁道,夾雜著菜的香味,真的美味。

  • 河北人吃炒餅因為省事

平時做頓飯,又要做主食,還要炒菜,隨隨便便也要半個小時吧。倘若冰箱裡面有張剩烙餅,你只需把餅切成絲,再來兩刀白菜或是抓兩把豆芽,直接下鍋一炒,幾分鐘完事兒。飯也有了,菜也齊了。倒上點醋,再來瓣蒜,您就吃吧,吃完後保證下次還想吃。

所以說北方人愛吃炒餅真的就是習慣了這一口。

如果喜歡我的菜譜,記得留言、點贊。關注:楊洋洋小廚,我會每日分享我的獨家秘方哦。

楊洋洋小廚


炒餅是河北主食,如同陝西臊子面,武漢熱乾麵,當然的愛吃。

單就外形特徵來看,炒餅屬於麵條食品,都是條狀,只是做法不同。麵條溼著做,叫麵條;餅絲幹著做,叫餅絲。

在小麥產區,麵粉必然的主食,前排三個品種:①塊狀的饃、片狀的餅;②條狀的麵條和餅絲;③粥狀的湯。

麵條是生面片切條,餅絲是熟面片切條。所以麵條適合煮,餅絲就不能,熟餅絲一煮就成糊,只能炒。但是烙餅可以直接的吃,幹吃、就菜吃或卷菜吃都是美味,也是傳統吃法。那麼為什麼要二次加工,切成絲炒出來,豈不是找麻煩嗎?

這就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烙餅本來是直接吃的主食,再加工一下更好吃。烙餅最好現烙現吃才好,放一天之後口感就不行了,俗話說的那樣,咬起來像“腳繭子皮”。這樣的烙餅切切炒炒,味道暴漲,就像剩米飯的炒米、剩麵條的炒麵,成了家常飯的最美味。



家常炒餅做法如下:

●一張餅切絲,二兩綠豆芽,一個雞蛋,蔥段薑末生抽胡椒碎各適量,喜吃辣的切兩隻辣椒。

●雞蛋打糊煎老一些,帶焦黃,剷起來。

●豬油熱鍋,爆香蔥姜給炒餅絲到回軟出香,給豆芽繼續炒,烹進生抽,給煎雞蛋翻炒到整體味道濃郁,關火裝盤。


普濟


炒餅作為北方主食中的重要一員,大街小巷飯館和巷邊小攤上隨處可見,和南方的炒粉其實是一個道理,一般在河北河南,山西北京這幾個地方非常常見!

傳說以前出門的時候都是懷揣幾塊餅,那時的餅無油無色,吃起來乾硬無比難以下嚥,但餅作為乾糧是非常抗餓的,尤其把餅和不同食材混合後變得好吃起來,比如用水蔬菜和餅一起炒至加點湯就是燴餅,用配菜和餅一起炒至加上老抽提色就是炒餅,最後放點醋,煎個蛋,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另外,由於炒餅做法簡單,葷素搭配自由,裡邊放豆芽,白菜,蒜薹…都能輕鬆在短時間內烹飪出一道美味的主食,又省事又抗餓!

但是個人認為,炒餅各有特色,但是做的好吃關鍵還是在於餅絲!也就是平時烙的油餅在切成絲,這樣做出來的才好吃,不粘,炒成之後菜是菜餅是餅。

炒餅已經成為河北的特色,在我們石家莊當地也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飯店,吃的人多,所以就愛吃。就如同山東人愛吃大蔥大醬,山西人愛吃刀削麵,愛吃醋一樣的道理。


Cool說


炒餅的餅絲在河北比較的受歡迎主要是當地人做的炒餅好吃,首先必須先過油炸,炸好後再炒菜,菜五成熟下餅絲一塊翻炒,炒至菜熟即可出鍋,根據個人口味,出鍋時可以加入蒜末,香菜,蔥末,均可,燜餅一般先炒菜,菜至三成熟時下餅絲。



蓋鍋蓋改小火直至燜熟即可,不建議加水,菜會出湯,原汁原味的好,燴餅先炒菜,菜五成熟直接加開水放入餅絲即可,開鍋即可出鍋,依據個人口味可以放入很多菜品,木耳,肥腸,丸子,魚豆腐等,這樣餅絲就做好了,吃起來的話味道相當的好吃。


河北人愛吃炒餅也是很正常的,本來我國的北方地區人們就特別的喜歡吃麵食,而燜餅,就是炒餅的源頭,其實燜餅更好吃點。我是河北保定的,我們這炒餅挺正宗的很好吃的,有時候用肉絲豆芽,有的用蒜臺,醋,香油,蒜末,醬油,在鍋裡燜一會就出鍋了香噴噴的。


商丘身邊事兒


我就是北方的,現在在南方定居了,有時候特別想吃家裡的炒餅,那是真的好吃,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經常在學校對面吃炒餅,那個老闆我們也熟了,每次都是給我們加量炒的,用的大白菜的那個硬幫,炒起來特別好吃,然後吃的時候在加醋,然後配兩瓣大蒜,那簡直了!比什麼漢堡之類的好吃多了,每次我們吃炒餅都得放好多醋,用醋拌著炒餅吃,特別好吃。現在每次回老家我還是都得吃份炒餅的,小時候的味道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了


康小輝


我是河北人,其實,只要是餅,咋做我都愛吃,尤其是悶餅,以前是沒有炒餅的,感覺炒餅是快餐,而悶餅是個細緻活,三十年前見過一位老師傅的手藝,先說烙餅,烙熟以後,一刀切開,一抖,好多層,他自己說的像一本書,然後涼一些了,刀功開始了,餅絲切出來,都是洋火棍粗細,長短,油熱了入鍋,一邊翻遍一邊加油,動物油最好,到一定火候,把調好的作料連碗扣在餅絲上面,關火蓋上蓋子,悶上一會兒再翻調均勻,講究的是根根油汪汪的,必須外焦裡嫩。當然,這當中還有別的環節,我記不好了。現在這種手藝在我們這已經是見不到了,炒餅到是很多。河北地域很廣,可能別的地方還會有很多別的悶餅做法,即便是一個縣城,師傅傳承的手法不一樣,做出來的風格也是不同的。

寫到這我都把自己寫餓了,您說能不好吃嗎?反正我的朋友都愛吃,最佳搭配是再來一份酸辣湯,絕了……



閒品往來


我在北京密雲霧靈西峰工作時,和景區照相部的老闆興趣相同,成為哥們。我河北最南端磁縣的。照相部老闆我哥們是河北保定易縣的。一南一北。由於山上的伙食單調,我們經常出去打牙祭。我倆到飯店經常點炒餅吃,每每都要吃上一盤,就上大祘,美的很。時常同行的照相部員工,吳男陝西漢中人氏,遠嫁河北的一枚溫婉女士,每當看到我倆吃炒餅的樣子,不能理解,你們河北人怎麼這樣愛吃炒餅。不可思議,只搖頭。






詩詞奴隸


炒餅其實不只是河北人喜歡吃,在山西、河南、北京等地不少地方炒餅都還是蠻常見的,也是很受老百姓歡迎的一種家常吃法,地位就跟有些地方的炒河粉、家裡的蛋炒飯差不多一樣重要。

而河北人也好、北京人也好,人們愛吃炒餅其實就是覺得炒餅好吃唄。絕大多數人的飲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的時候吃什麼自然口味就有這個偏好,一個人的喜好是沒有辦法量化出一個數值來解釋的。

而最初北方地區人們喜歡吃炒餅,跟自古“南米北面”的飲食劃分也有關係。小麥作為主要糧食作物,自然各種麵食就吃的多,而炒餅就是一種介乎於烙餅和麵條之間的存在。炒餅的產生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烙餅這種東西幾乎只有第一頓比較好吃,放久了就會有點變幹變硬不太好吃,那麼切成絲改的像麵條一樣炒著吃就是十分聰明又合理的做法了。

其實跟炒餅類似的東西還有燜餅、燴餅這些美食,在做法上有點相似,只不過是炒餅一般需要先過油炸一下,然後再跟菜一起炒;而燜餅就不需要炸了,配菜炒到3成熟左右下餅絲一起炒,一般也不用加水青菜會出水,炒勻之後蓋上蓋小火燜熟就好了;燴餅簡單的說把菜炒至斷生然後下餅絲、高湯煮,燒開之後大火收下湯汁就可以了。

炒餅的區別就是比較幹身利落,不會連湯帶水的,這個講究跟幹炒牛河有點像。

所以綜上所述,河北作為小麥主產區,人們的飲食喜好麵食就很正常,而炒餅就是人民群眾對於麵食的一種物盡其用的創造。而這種創造能流傳下來,就是因為炒餅確實也很好吃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炒餅,你覺得好吃嗎?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我老家在河北唐山地區。但我父親1919年十毛歲的時候,就跟隨爺爺還有伯父他們到了黑龍江;所以我說不清河北人願意吃炒餅的事兒。但我二十幾年前去過唐山,由此知道了河北人願意吃麵餅的習慣。但我看見的那種餅,並不是炒的,而是不放油的幹烙餅。餅很大,擀得也比較厚,我沒注意是不是分層和放了油的。只趕上餅要出鍋的那功夫,烙餅的師傅把已經八分熟的餅翻個個兒,然後用很厚的木鍋蓋壓在上面。鍋是四外有沿的平底鍋,鍋沿的高度幾與要熟的餅等高;所以鍋蓋壓在上面,餅應該是基本透不過氣來,能夠有效地防止餅裡面的水氣跑出來,好處當然是省得發乾。站那兒看了一會兒,但終於沒有買;所以至今也說不清那種烙餅是什麼味道,想起來挺遺憾的。


響箭6


作為一個河北人,我發現北京,河北這一帶地區都比較喜歡吃,飲食風格有點相似,燕趙大地的人們把炒餅改良的還不錯,也是很有智慧的呢!

別的不說,炒餅是真的扛餓,吃一份炒麵肯定比吃一份米飯扛的時間久。炒麵的存在從來沒質疑過,就覺得1+1=2的道理一樣,存在既合理。因為從小就吃,也從來沒關心過這個飯的由來,。

後來我網上查了一下,原來不僅河北,北京一帶喜歡炒餅,河南和山西也喜歡吃,非常標誌性的北方漢族美食。

雖然河南和山西也吃,叫法不太一樣,做法也不太一樣。作為一個河北人還是喜歡自家的炒餅,尤其是媽媽的炒餅。

記得小的時候,不愛吃肉,媽媽的炒餅會放幾樣青菜,給我炒著吃,那個味道是真的好吃,現在還記得,是一種屬於媽媽的獨特味道,後來在外邊飄著,吃到媽媽做的炒餅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其實還是很想念那個味道的。

接下來給大家講講這個簡單的家常炒餅怎麼做好吃吧!

需要的食材:半張烙餅 半個圓白菜 蔥 姜 蒜 鹽 雞精 醬油

做法:

1.圓白菜切絲

2.大餅切絲

3.蔥薑切片,蒜切沫

4熱油下鍋爆香蔥薑蒜

5.下鍋白菜翻炒,放入醬油翻炒7分熟

6.放入餅絲,翻炒,蓋上蓋,悶一小會兒。

7.餅絲悶軟,放入鹽和雞精,就可出鍋了。

想到這,就有點流口水了[愛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