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企業放著本地農民生產的大豆不買,而是從國外進口大豆?

高枕隱士


為什麼有的企業放著本地農民生產的大豆不買,而是從國外進口大豆?

我國對大豆的進口依存度很高,這個現狀,這些年來都成為婦孺皆知的事情了。而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的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區別,更是長期以來經久不衰的成為各行各業討論的熱點。那麼,為什麼會進口那麼多大豆呢?

從宏觀一點講,肯定是國內大豆需求量增加了,而且比著20年前增加了很多,而國內生產的大豆不夠用,特別是飼料養殖業的發展迅速,對於蛋白飼料需求的增加幅度較大。

從具體一點看,國產大豆的非轉基因特點,主要用於食品加工的多,壓榨出油率比進口轉基因大豆要低一些;最關鍵的是,進口大豆的價格低、成本低,隨著壓榨企業紛紛在長江中下游等航運條件便利的地區建廠,更是突出了這個成本。有經銷商反映,單純看運費,有的時期從美灣到沿海港口的成本,就低於從東北產區到南方港口的成本。

對比目前貿易摩擦環境下的國內外大豆價格,6月27日,黑龍江佳木斯地區國產中等大豆收購價3640元/噸,牡丹江地區3600元/噸;青島港進口南美大豆的港口分銷價3180元/噸,廣東港3170元/噸。單從這個價格成本來看,壓榨企業就更願意用進口大豆。當然,也包括個別“不法”的食品企業違規使用進口大豆加工豆製品。


糧小咖


企業是要盈利的!

一個企業的生存之本就是合法的利潤。大豆加工企業當然也是如此,目前我國的大豆加工企業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利用國產大豆生產豆製品的企業和主要利用進口大豆榨油和取粕的企業。前者的規模則遠小於後者,比較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只有1000多萬噸,而進口的大豆則在8000萬噸左右。所以大豆加工的知名企業都是如益海嘉裡(新加坡)和中糧這樣的超大型企業。

那麼若是加工豆製品的企業基本上還是主要靠國產大豆來滿足需求的,畢竟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的量實在是少的可憐,所以這就不存在不買本地大豆的問題了!但若是榨油的企業,那別人必然優先考慮進口大豆了,比較進口大豆的到港價都比國產大豆低,而且出油率高。低投入高產出,那別人必然選擇進口大豆了!

這是有朋友也許會拿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做文章!親,大豆的進口是國家來把關批准的,批准進口一種轉基因大豆是有複雜的監管程序的。國家只有在確定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品種是安全的前提下才會考慮發放證書批准進口。所以,大豆買國家批准的轉基因大豆既合法又安全性有保障。

所以,有些榨油的豆企不買本地產大豆就再正常不過了。


柳小慶


中國農業生產的糧食,農付產品,

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優勢。數十年改革開放,解散了農村組織的集體經濟。分田到戶單幹,小農經濟把成遍土地劃小分田,破壞了水,電配套設施,失去集體農莊基礎。恢復集體農莊,國家要付出鉅額代價。造成種糧不如買糧,買糧不如換糧。(出國搞建設開發,以工程款換糧)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俗話說,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就是這個道理。國外如果卡糧食比卡芯片更利害!


啄木鳥146104662


這其實很簡單: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努力降低成本,哪裡的大豆便宜就去哪裡買。所以它優先進口國外大豆。至於國內農民手中的大豆,除非你的價格低於進口大豆。但農民賣大豆低於進口價格就賠錢,所以低不了。這就造成了自家農民手上有大豆,企業還要到外邊採購的局面。



那玉米小麥為什麼沒有出現這個局面呢?因為國家的玉米小麥實行配額管理,每年只有幾百萬噸的配額,進口關稅3%,配額外的進口關稅65%。加上65%關稅後進口就不划算,所以沒有出現配額外進口的情況。

那為什麼大豆不能實行配額管理呢?大豆是土地利用效率較低的作物。你多種一畝地大豆可以生產200多公斤大豆,但少種了一畝玉米則減少了600多公斤玉米。中國生活水平已經很高了,反正糧食不夠,需要進口,那就進口土地利用效率較低的大豆,留下土地多種玉米和小麥。

另外,進口也不完全是壞事。通過高關稅減少進口的目的是保護產業,但從國內消費者角度考慮能夠進口便宜的商品,為什麼要生產貴的?特朗普增加關稅,其實也是間接地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外的大豆便宜?就是因為國外(主要指美國、巴西、阿根廷)鼓勵採用新科技,包括轉基因技術,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而中國喜歡強調“研發上要積極,應用上要謹慎”。細想一下,如果不能應用,誰還去研發,那不是白燒錢碼?


種田博士後


鍾情三農實話告訴大家吧,在我國進行國產大豆生產和壓榨是一個典型的賠本買賣,很少有企業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盈利,即便是像益海嘉裡,中糧這樣的全球糧食加工巨頭也是如此。

而對於進口轉基因大豆壓榨,即便是一些小型的油脂加工企業,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盈利,而對於那些生產規模比較大的油脂企業而言,利潤率則更高。企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再商言商追求利潤最大化,所以他們擴大和保持進口大豆的採購和壓榨也是出於此目的。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對於大豆壓榨企業而言,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沒有進口轉基因大豆好賣是一個事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一個字,利潤!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而言,截至目前,我國山東地區不少油脂壓榨企業在進行進口轉基因大豆壓榨過程中所取得的利潤大概100元噸左右,基本上和往年的情況基本持平。而在我國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和壓榨基地的東北地區,目前很多已非轉基因大豆蠟為主的優質加工企業在生產過程的利潤是虧損狀態,而根據實際調查得知,有很多油脂壓榨企業已經長年沒有開工,就是因為如果進行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壓榨,那麼每生產一噸就要虧損100到200元,所以他們寧願讓自己的廠房和機器處於空置狀態,停止生產,也不願意加大碼力進行國產大豆的採購和生產。

具體而言,我國轉基因大豆壓榨常年處於盈利狀況,而我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壓榨則常年處於虧損狀況,所以,對於深加工企業而言,更多時候都非常傾向於加工和生產轉基因大豆,並且最終將這些價格優勢比較明顯,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的轉基因大豆油推向市場,進入千家萬戶的廚房和餐桌或者進入一些機關單位,或者是餐飲企業的後廚。

比如說金龍魚,中糧,福臨門等我國大豆壓榨市場上的巨頭都是以轉基因大豆生產作為主要的加工業務,並且推出的家工業用油品種裡,轉基因大豆有所佔比例非常高。

由於進口轉基因大豆壓榨利潤比較高,而且市場份額比較大,需求量也非常旺盛。

國產大豆壓榨利潤比較低,而且市場需求一直比較低迷,而且價格劣勢非常明顯。

根據觀察,最近幾年,我國的國產大豆消費總量在1500至1600萬噸之間,而且整體來說明顯處於供應過剩的情況,所以企業很少採購國產大豆並進行相關壓榨等消費。

另一方面,我國卻在大量進口國外轉基因大豆,而且每年的進口總量在9000萬噸左右,而且每年進口如此龐大,數據的國外大豆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的話,都會被國內的這些大豆壓榨企業全部消耗殆盡,並不會存在什麼過剩的狀況。

我們要承認,在我國每年的大豆消費市場,中國產大豆的所佔比例要明顯低於進口大豆所佔比例12018年我國大豆消費數據來看我國全年共消費大豆總量達到了1.02億噸,其中,來自巴西,阿根廷等國的,轉基因進口大豆總量在8500至8600萬噸之間,約戰我國大豆消費年度總量的80%以上,而另一方面,而我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消費總量僅為1600萬噸左右,約佔我國年度消費總量總量為20%以下,而根據鍾情三農的觀察,這一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並不是一個特例,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的大豆消費已經絕對與進口轉基因大豆為主,國產的非轉基因大豆只能偏安於一隅,並不能主導國內市場,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或者消費者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容易得知的秘密,但是這卻是我國目前大豆消費乃至是是整體消費市場所存在的一個怪象。


鍾情三農


現在農村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小層面解決不了,大層面上有點糊弄。首先是繼續沿習分田到戶的政策與農業生產不符,再不濟可以保持原土地權益不變,土地重新集約化。當然,一句集約化簡單,要實施起來還真得有點學問和對策。第二,老百姓吃不到優質的糧食。我們自己種的不用有機肥,進口的許多是轉基因,從側面導致我們窮人病一大堆,富人(洋人)病一大坨。再普通不過的是肥胖,小孩因為拉圾食品變肥,因為不健康添加致病,大人因為進食與消耗不對等而肥胖。由此導致整體國民素質下降,儘管有人覺得都是低階層人不注意,從而不會影響大局,實質上沒有低階層的付出,你那高大上就是狗屎一坨,不服的話可以試試,沒有低階層的打掃衛生,從事最原始的體力勞動,不去給你開車運東西,不給你蓋樓織布,你試試?再就是以後的低階層人員也不想種地,或者乾脆不會種地。


Mrfarmer539


這個。。。大家在看問題的時候,不要隨大流,多分析分析,多查查資料,現在資訊還是很發達的。我現在說說我的看法,對不對的大家見諒,就是給大家多一個思路。

1.價格。這個不用說,兩個方面,首先,國產大豆種植機械化不足,價格下不來。其次,美國的農業屬於政府補貼型,農場主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價格一直都很有競爭力。

2.糧食安全。國產大豆的主產區就是東北,近些年東北農業的壓力也很大,保證大米,玉米的商品糧供應基本就把耕地佔滿了。大豆在糧食結構中是無法作為主食的,主要是用來榨油和飼料中的蛋白質。在選擇作物的時候,當然是以糧食作物為主,副食作物依靠進口,這樣被它國卡脖子的幾率小很多。

至於網上一直說的轉基因,這個真的不太懂,但是,我們現在每年人均40公斤肉食,如果沒有進口大豆,這個標準很難達到。


lzwsp


就進口糧食這事想談談個人意見,咱不說愛不愛國,吃不吃回扣的問題,咱就說依賴進口,咱自己的農民不種糧食,萬一多年以後像芯片一樣,給多少錢都不賣給咱們了,怎麼辦?


用戶8905651227975


如果進口大豆,又便宜,又好。你是買家,你會買哪個?


VictorUSA


外地大豆幾乎都是轉基因的,出油率高,豆粕可做飼料或高檔有機肥,而本地有些大豆確實是出油率低,但如做豆製品,口味很好!這是外地大豆無法超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