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神仙卷——王子喬,鳳 綱,琴 高,王母使者,陽翁伯

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後立祠於緱氏及嵩山。(出《列仙傳》)

姬喬王子是周靈王的太子。平時喜歡吹笙,能吹出鳳凰鳴叫的聲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之間漫遊,被一個叫浮丘公的道士接到嵩山上,一住就是三十年。後來人們到山裡去找他,桓良看見了他。他對桓良說:“請你轉告我家裡的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上可以等到我。”到了七月七那天,人們來到緱氏山上,果然看見太子喬騎著一隻白鶴停在山頭。只是看著人們,並不到大家跟前去,還頻頻舉手向人們致意,過了好幾天才騎鶴飛去。後人為他在緱氏山和嵩山立了祠廟。



鳳 綱

鳳綱者,漁陽人也。常採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卒死者,以藥內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入地肺山中仙去。(出《神仙傳》)

鳳綱是漁陽人。經常採集各種花草,用水泡過以後再用泥封起來。從正月開始一直到九月末,埋在土裡一百天,拿出來以後用火煎九次,成了一種有特效的藥。凡是將要死的人,只要把這種藥放在嘴裡,都能立刻活過來。鳳綱平時經常吃這種藥,到幾百歲仍然一點不衰老。後來鳳綱進了地肺山,在那裡成仙而去。



琴 高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之曰:“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來,坐祠中,且(且原作旦,據明抄本改)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出《列仙傳》)

琴高是趙國人,因為有善於彈琴的技藝,在康王家做舍人。琴高尊崇道家始祖涓、彭的修煉法術,經常在河北的冀州、涿郡一帶漫遊。他活了二百多年以後,說要進入涿水裡去捕捉小龍。他和弟子們約定說:“某月某日你們都沐浴齋戒,在涿水的祠廟裡等著我。”到了約定的時間,琴高果然騎著一條紅色鯉魚從河裡游出來,上岸後坐在祠廟裡。這天河邊有上萬人看見了他。琴高停留了一個多月,又進入涿水中去了。



王母使者

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巡東海,祠恆山,王母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以為西國雖遠,而貢者不奇,使者未遣之。帝幸華林苑,射虎兕,弩絃斷。使者時隨駕,因上言,請以膠一分,以口濡其膠,以續弩弦。帝驚曰:“此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對牽引之,終日不脫,勝未續時也。膠青色,如碧玉。吉光毛裘黃白,蓋神馬之類。裘入水終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悟,厚賂使者而遣去。集弦膠出自鳳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繞之。上多鳳驎,數萬為群。煮鳳喙及驎角,合煎作膠,名之“集弦膠”,一名“連金泥”。弓弩已斷之弦,刀劍已斷之鐵,以膠連續,終不脫也。(出《仙傳拾遺》)

漢武帝天漢三年,武帝到東海巡遊,西王母派了使者獻給武帝四兩靈膠和一件吉光毛皮袍子。武帝把這兩件禮物交 給宮外的大庫收存。並不知道靈膠和皮袍有什麼妙用,認為西方仙國雖然遙遠,但送來的這兩件禮物卻沒什麼特別,對前來送禮的王母使者,也沒什麼賞賜,也沒有送走。後來有一次武帝到華林苑狩獵,用弓箭射虎和犀牛,弓弦突然斷了,王母的使者正好在武帝身邊隨侍,就對武帝說:“請您拿一分王母獻來的靈膠,用嘴把膠浸溼後,就可以把斷了的弓弦接好。” 武帝照使者的話做,果然把斷絃接上了,而且讓幾個武士從兩面使勁拽弓弦,弓弦也不斷,比沒斷時還要結實。武帝驚奇地讚歎說:“這靈膠可真是寶物啊!”靈膠呈青色,像碧玉一樣閃光。那吉光皮袍是黃裡透白的顏色,是用神馬的皮毛作的,放在水裡不沉,放在火裡也燒不焦。武帝這時明白兩件禮品都是珍貴的寶物,就重賞了使者禮送他回去。那靈膠產自鳳驎洲,洲在西方大海中,整個洲是個正方形,長寬都是一千五百里,四面是連羽毛都浮不起的弱水環繞著。洲上有很多鳳和獨角寶馬,好幾萬匹馬群居在一起,把鳳的嘴和獨角馬的角放在一起煎熬,就熬成了靈膠,起名叫“集弦膠”,又叫“連金泥”。弓弩斷了的弦和折斷了的刀劍只要用這膠一粘,立刻就接好了,而且永遠不會再斷裂了。



陽翁伯

陽翁伯者,盧龍人也,事親以孝。葬父母於無終山,山高八十里,其上無水。翁伯廬於墓側,晝夜號慟,神明感之,出泉於其墓側。因引水就官道,以濟行人。嘗有飲馬者,以白石一升與之,令翁伯種之,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一日,忽有青童乘虛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謁群仙。曰:“此種玉陽翁伯也。”一仙人曰:“汝以孝於親,神真所感,昔以玉種與之,汝果能種之。汝當夫婦俱仙,今此宮即汝他日所居也。天帝將巡省於此,開禮玉十班,汝可致之。”言訖,使仙童與俱還。翁伯以禮玉十班,以授仙童。北平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徐氏謂媒者曰:“得白璧一雙可矣。”翁伯以白璧五雙,遂婿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婦俱昇天。今謂其所居為玉田坊。翁伯仙去後,子孫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紀其事。(出《仙傳拾遺》)

陽翁伯是盧龍人,對雙親特別孝敬。父母死後埋葬在無終山,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沒有水。陽翁伯在父母的墳旁蓋了一間房守靈,白天黑夜的痛哭,感動了天神,天神在墳墓旁開出一條清泉。他就把水引向官道,供行人取用。有一次,有一個來泉邊飲馬的人送給陽翁伯一升白石子兒,讓他種在地裡,就會生出白玉來。陽翁伯把石子兒種下以後,果然生出白玉石,其中二尺長的白璧就有好幾雙。有一天,忽然有一個天界的仙童凌空而降,帶領陽翁伯來到海上仙山,讓他拜見群仙。並介紹說:“這就是種玉的陽翁伯。”這時一位仙人說:“你對待父母十分孝順,感動了天神,把玉石的種子給了你,你果然種出了玉。你和你的妻子都應該成仙,現在這個宮就是你以後居住的地方。今後天帝會到這兒巡遊視察,把十塊玉作為禮物,你可以把它獻給天帝。”說罷,讓那仙童送陽翁伯回去。陽翁伯就把十塊玉送給仙童。北平徐氏有個女兒,陽翁伯想向她求婚,讓人去向徐氏說媒。徐氏對媒人說:“讓翁伯給我一對白璧作聘禮就可以了。”翁伯給了徐氏五對白璧,就娶了徐氏的女兒。過了幾年,雲中有龍降下來,陽翁伯夫妻就乘龍昇天了。現在人們還把他們的屋宅叫“玉田坊”。陽翁伯成仙以後,他的子孫在田中立了個大石柱子記錄他成仙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