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弔唁時二鞠躬不說二鞠躬要說再鞠躬?

銀鬍子老頭


簡單說兩句。古今禮儀上,無論紅喜事,白喪事,參加行禮的人員,無論跪拜,或站立躹躬,在司儀的唱聲中喊起:一叩首(跪拜),再叩首,(或二拜)三叩首,起立平身復位。或是唱:一躹躬,再躹躬,三躹躬。禮畢!復位撤班!

在過去,跪拜叩首(磕頭),是關係相當親密和有血緣的直系族姓親屬,親戚,或恩師或義人或八拜之交者的必行之禮。是感恩,緬懷和敬畏之意。而三躹躬者,是立而不跪,以兩手抱拳低頭感哀之象。是大眾化的,如街仿,莊鄰,同學同事和一般交往的關係者。舉行儀式,儘儘情感,表示不忘的哀感之禮,是不必痛哭流涕的。

而跪拜叩首之禮,喜事如結婚拜堂時,伺儀唱起一拜天地,二拜爹孃。在這裡天地和父母兒都是要跪拜的。並且這句二拜爹孃是不可喊再拜的。再在這裡有續的意思,而二在這裡為兒字的諧音。

若給老人上壽,是必行之禮,以示孝道和添歲之喜慶之意。但也必唱再拜之語。

而若喪㛈妣或相當喪㛈妣者,必跪拜而後哀號痛哭。以盡恩養和無以報答之哀念。

然弔唁不唱二者何意呢?其實很簡單,即二者:信球也,傻子也,二貨之含義也,若唱二是對行禮人的汙辱和不尊重,有小看舉禮人之意也。


福自福地來wjf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為何不言“二鞠躬”

民間紅白喜事,用到叩拜、鞠躬皆說是“一拜、再拜、三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或者是“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極少有司儀用到二的,當然民間傳承自有其道理,至於用“再”不用“二”也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其一、古人表達第二次的意思是用“再”的,《尚書·多方》有"至於再,至於三。"的記載,是把再放在一和二事件中間的,因而“一而再、再而三”也是這樣說的,“再”是同類動作的重複;至於“二”,是純粹的數的概念,最早是用於卦象記數的,比如兩根相同的茅草,是同類物體的重複。因而古人在數字上用二,而在敘事上是很少用到二的,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成語中也是用的“再”,其他類如“再接再厲”、“再作馮婦”、“再造之恩”等等都是敘事上的重複,很少用到“二”。

其二、道家所說的“二”就是指陰陽,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的理解就是道生一,一就是太極,一生出了陰陽,陰陽活動相沖、相和生出了三,三的表現就是萬事萬物,拋卻哲學、神學理論的爭論,就“二”這個數字而言是承上啟下的,在整個造物過程中是爭鬥最強烈也是相處最和諧的一環,更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重要一環。

   其三、“不二”更是佛家的忌諱,佛教說“一道清淨,故稱不二。”大體意思是要入佛法之門為“一實”之門,佛法不二,沒有其他的門路吧,不二法門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因而“二”對於佛家而言應該是有所忌諱的。

   其實,俗人更偏重於相信數字與序號是有分別的,尤其是在英文中的表現更加明瞭,1、2、3與第一、第二、第三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古人用再代替二也不是唯有“二”才有的殊榮,類如喝酒時猜枚用的“六順七巧”、牲口交易上用的“碼子”、後世江湖的暗語等等都是數字的表現形式,不足為奇。





一哥於一


“再鞠躬”,是由“再拜”演變來的。

古人行跪拜禮,分為長跪、頓首、再拜等。

跪地後,雙手在胸前合抱,然後俯頭向前,額頭觸碰到雙手,這叫拜。如此拜兩次,是為再拜。

辛亥革命後,頒佈法令,廢除跪拜禮。隨後,逐漸興起鞠躬禮。鞠躬禮分為兩種,普遍適用的是一鞠躬。在弔唁等場合則一般是三鞠躬。

鞠躬前,應脫帽,摘圍巾,身體站直後向前下彎約45度,甚至90度。如果有司儀,則應隨著“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的唱禮聲行禮。

再拜、再鞠躬,其實就是二拜、二鞠躬。之所以稱“再”不稱“二”,大約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再”,用於數詞的後續,除可以表示數目的遞進外,還有再進一步表示敬禮的意思。

二、“一、再、三”,比起“一、二、三”來,顯得比較有文采。

三、有時,“二”犯忌諱。比如,佛學講“不二”。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是佛學中的重要概念。

最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再鞠躬”,本來就是從“再拜”等舊禮演進發展而來的,所以不叫“二”而稱“再”。

(北宋 米芾《公議帖》 首尾皆“再拜”)

說成“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其實也是可以的。只是,當“再鞠躬”成為習慣用語時,儼然便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風俗。

程頤說:“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稱“再鞠躬”而不叫“二鞠躬”這事兒,顯然無害於“義”,那我們就從俗,稱“再鞠躬”就行了。不必故作越世高談,硬是要“二鞠躬”。


莫安排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紅白喜事上的一些儀式,是很多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包括主持儀式時所說的話,都是按照古代語言習慣來說的。

比如“一拜、再拜、三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以及是“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為什麼在弔唁時二鞠躬不說二鞠躬要說再鞠躬呢?我們先說說鞠躬。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禮儀之邦,在古代的交際禮儀主要是跪拜禮。

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解放思想。在民國元年時頒佈禮制,廢除跪拜禮,實行鞠躬禮。


吳虞 《墨子的勞農主義》說道:“三叩首改為三鞠躬,並沒有好大的關係。

三度彎身致敬,為最敬之禮節。

弔唁時,一鞠躬,是敬天地;
二鞠躬,是哀悼死者;
三鞠躬,是撫慰家屬。
禮成結束家屬還禮。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什麼要把“二”,說成“再”呢?

在古代,“再”字表示重複、繼續、又一次,也就是第二次的意思。
《尚書·多方》:“至於再,至於三。”
《蕩寇志》:“那廝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玉篇·冓部》再,兩也”。

上述文獻“ 再”都表示第二次,一次又一次、重複動作。


所以,古人表述第二次時,常常用“再”字。以前高中學習的《曹劌論戰》,裡面名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就表示第二次、再一次。

我們生活中有些語言是延續古代流傳下來的語言習慣,所以第二次鞠躬,說成“再鞠躬”。



十三小姐


我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看法。

第一,在古漢語中,"再"是第二次的意思,與"二"是同義詞。如在《曹劌論戰》一文中,有一句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句中的"再"就是第二次的意思。而"三"字就不能換為"再"了。現代漢語中的"再",意思就寬泛了,三次,四次也能用"再"表示。古漢語中則不行。這屬於詞的古今異義。


第二,對逝者弔唁,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是一件十分莊重的事。現在所說的"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大概是語言的傳承,也或是約定成俗吧!

到底能不能把"再鞠躬"說成"二鞠躬",以我之見,完全可以,因為意思完全一樣。

開個玩笑,"二"字不大好聽,平常說誰是"二",還會生氣發怒,何況如此莊嚴肅穆的場所呢?

以上為一孔之見,不足為證,敬請高論!


悠悠子民


因為 “二” 的發音,與 “兒” 的發音相似,尤其是口語發音不標準的人,會喊成 “兒鞠躬”,會被引起誤會,也不嚴肅。

故 : "二鞠躬" 會被喊成 “再鞠躬”。

民間有的地方會是喊 :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再鞠躬(或者是 又鞠躬)”。因為“四鞠躬” 會被聽錯成 “死鞠躬”,所以,“四鞠躬” 會被喊做 ““再鞠躬”” 或者是 “又鞠躬”。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弔唁時,有輩分不同之人,有親朋好友,執事者站邊念唱,弔唁者聞聲行叩首或鞠躬禮,今法行三,古法行四,因二字與兒字諧音,恐引旁觀不懂者誤會,所以用再字,而不用二字也!


俞遠通


為什麼弔唁時二鞠躬不說二鞠躬要說再鞠躬?

這個問題要具體怎麼回答呢?

因為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的好像不止於“再鞠躬”吧?用“再”和“二”的都有,這就是個語言習慣而已,每個地方和時期都有差別。

要說到來自於結婚時候的“一拜、再拜、三拜”,好像也是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這些民間的通俗用法之間並沒有衝突,而且由於十里不同音,也沒有誰去深究。

用“二”用得少的地方大概都是“二”字的發音和“拜”字的發音連起來不好讀引起的,正因為“再”和“二”在這種正式的禮儀場合含義完全一樣,才會產生只從發音是否通順來選擇使用。

說句實話,我們這邊弔唁的時候聽著管事喊“再鞠躬”才彆扭呢。

“再”到底和“二”有什麼區別?“二”就是個數詞,代表著次數。而“再”並不僅僅有第二次的意思,更深的的意思是“重複”,以示鄭重。

所以為了表示尊重和鄭重其事,古人在書信和記錄方面都會寫上“再拜”:

謹使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輸》

再拜大將軍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公子再拜。——《史記·魏公子列傳》

你硬要說這是第二次拜也說得過去,但是這表示的重點就不僅僅是數詞,不是次數了,而是傳達出再拜者對受拜者的尊重。

所以,把“再”字用在紅白喜事中,不止代表了這是第二次鞠躬,第二次磕頭,更重要的是代入了鄭重和尊重感。

這就是書面語言中、戲曲劇本中多采用“再”字代表禮儀中的“二”的原因,增加感情附著,讓儀式感更加完全。

本來無論弔唁還是成婚,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儀式感來表達敬意、愛意,所以有些東西約定俗成,大家覺得可以,就用了。並不用多大的道理。

程頤說:“君子處世,事之無害於義者,從俗可也。”

不管你是怎麼稱呼,用什麼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對別人沒有損害,那就入鄉隨俗吧。

書本中,多用“再拜”,世俗中,用“再拜”和“二拜”的都有,這個沒有定論,也不用定論。

就看方言怎麼喊怎麼好聽。這種事情,不用動太多腦筋,沒意義。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一株吊蘭來回答弔唁時二鞠躬不說二鞠躬要說再鞠躬的問題。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前去弔唁的人,或三人或五人一組,在靈堂前站好,先雙手合十向逝者的遺像致禮。隨後,有執事的人會在一旁喊道,當然,如果碰巧執事的人不在當場,同去弔唁的人中也會有一個人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站立在靈堂前的人隨著喊聲,鞠上三個躬。

誠如問題所問,為什麼要喊再鞠躬而不是喊二鞠躬呢?其實這和傳統文化有關。最早的出處是《尚書·多方》:“至於再,至於三。”時間長了,也便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著名的《曹劌論戰》中就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


一株吊蘭


十里不同鄉,俺們縣裡的弔唁都鞠四躬,取神三鬼四之說,老輩子弔唁都是向死者磕四個頭,現在改成鞠躬了,注意,凡是鞠躬的都是朋友或平輩,近親晚輩一定要磕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