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吊唁时二鞠躬不说二鞠躬要说再鞠躬?

银胡子老头


简单说两句。古今礼仪上,无论红喜事,白丧事,参加行礼的人员,无论跪拜,或站立躹躬,在司仪的唱声中喊起:一叩首(跪拜),再叩首,(或二拜)三叩首,起立平身复位。或是唱:一躹躬,再躹躬,三躹躬。礼毕!复位撤班!

在过去,跪拜叩首(磕头),是关系相当亲密和有血缘的直系族姓亲属,亲戚,或恩师或义人或八拜之交者的必行之礼。是感恩,缅怀和敬畏之意。而三躹躬者,是立而不跪,以两手抱拳低头感哀之象。是大众化的,如街仿,庄邻,同学同事和一般交往的关系者。举行仪式,尽尽情感,表示不忘的哀感之礼,是不必痛哭流涕的。

而跪拜叩首之礼,喜事如结婚拜堂时,伺仪唱起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在这里天地和父母儿都是要跪拜的。并且这句二拜爹娘是不可喊再拜的。再在这里有续的意思,而二在这里为儿字的谐音。

若给老人上寿,是必行之礼,以示孝道和添岁之喜庆之意。但也必唱再拜之语。

而若丧㛈妣或相当丧㛈妣者,必跪拜而后哀号痛哭。以尽恩养和无以报答之哀念。

然吊唁不唱二者何意呢?其实很简单,即二者:信球也,傻子也,二货之含义也,若唱二是对行礼人的污辱和不尊重,有小看举礼人之意也。


福自福地來wjf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为何不言“二鞠躬”

民间红白喜事,用到叩拜、鞠躬皆说是“一拜、再拜、三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或者是“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极少有司仪用到二的,当然民间传承自有其道理,至于用“再”不用“二”也是有一定的说法的。

   其一、古人表达第二次的意思是用“再”的,《尚书·多方》有"至于再,至于三。"的记载,是把再放在一和二事件中间的,因而“一而再、再而三”也是这样说的,“再”是同类动作的重复;至于“二”,是纯粹的数的概念,最早是用于卦象记数的,比如两根相同的茅草,是同类物体的重复。因而古人在数字上用二,而在叙事上是很少用到二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成语中也是用的“再”,其他类如“再接再厉”、“再作冯妇”、“再造之恩”等等都是叙事上的重复,很少用到“二”。

其二、道家所说的“二”就是指阴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的理解就是道生一,一就是太极,一生出了阴阳,阴阳活动相冲、相和生出了三,三的表现就是万事万物,抛却哲学、神学理论的争论,就“二”这个数字而言是承上启下的,在整个造物过程中是争斗最强烈也是相处最和谐的一环,更是“道可道、非常道”的重要一环。

   其三、“不二”更是佛家的忌讳,佛教说“一道清净,故称不二。”大体意思是要入佛法之门为“一实”之门,佛法不二,没有其他的门路吧,不二法门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因而“二”对于佛家而言应该是有所忌讳的。

   其实,俗人更偏重于相信数字与序号是有分别的,尤其是在英文中的表现更加明了,1、2、3与第一、第二、第三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古人用再代替二也不是唯有“二”才有的殊荣,类如喝酒时猜枚用的“六顺七巧”、牲口交易上用的“码子”、后世江湖的暗语等等都是数字的表现形式,不足为奇。





一哥于一


“再鞠躬”,是由“再拜”演变来的。

古人行跪拜礼,分为长跪、顿首、再拜等。

跪地后,双手在胸前合抱,然后俯头向前,额头触碰到双手,这叫拜。如此拜两次,是为再拜。

辛亥革命后,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随后,逐渐兴起鞠躬礼。鞠躬礼分为两种,普遍适用的是一鞠躬。在吊唁等场合则一般是三鞠躬。

鞠躬前,应脱帽,摘围巾,身体站直后向前下弯约45度,甚至90度。如果有司仪,则应随着“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的唱礼声行礼。

再拜、再鞠躬,其实就是二拜、二鞠躬。之所以称“再”不称“二”,大约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再”,用于数词的后续,除可以表示数目的递进外,还有再进一步表示敬礼的意思。

二、“一、再、三”,比起“一、二、三”来,显得比较有文采。

三、有时,“二”犯忌讳。比如,佛学讲“不二”。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是佛学中的重要概念。

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再鞠躬”,本来就是从“再拜”等旧礼演进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叫“二”而称“再”。

(北宋 米芾《公议帖》 首尾皆“再拜”)

说成“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当“再鞠躬”成为习惯用语时,俨然便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俗。

程颐说:“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称“再鞠躬”而不叫“二鞠躬”这事儿,显然无害于“义”,那我们就从俗,称“再鞠躬”就行了。不必故作越世高谈,硬是要“二鞠躬”。


莫安排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红白喜事上的一些仪式,是很多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包括主持仪式时所说的话,都是按照古代语言习惯来说的。

比如“一拜、再拜、三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以及是“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为什么在吊唁时二鞠躬不说二鞠躬要说再鞠躬呢?我们先说说鞠躬。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的交际礼仪主要是跪拜礼。

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放思想。在民国元年时颁布礼制,废除跪拜礼,实行鞠躬礼。


吴虞 《墨子的劳农主义》说道:“三叩首改为三鞠躬,并没有好大的关系。

三度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

吊唁时,一鞠躬,是敬天地;
二鞠躬,是哀悼死者;
三鞠躬,是抚慰家属。
礼成结束家属还礼。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要把“二”,说成“再”呢?

在古代,“再”字表示重复、继续、又一次,也就是第二次的意思。
《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
《荡寇志》:“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玉篇·冓部》再,两也”。

上述文献“ 再”都表示第二次,一次又一次、重复动作。


所以,古人表述第二次时,常常用“再”字。以前高中学习的《曹刿论战》,里面名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就表示第二次、再一次。

我们生活中有些语言是延续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习惯,所以第二次鞠躬,说成“再鞠躬”。



十三小姐


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第一,在古汉语中,"再"是第二次的意思,与"二"是同义词。如在《曹刿论战》一文中,有一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的"再"就是第二次的意思。而"三"字就不能换为"再"了。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就宽泛了,三次,四次也能用"再"表示。古汉语中则不行。这属于词的古今异义。


第二,对逝者吊唁,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十分庄重的事。现在所说的"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大概是语言的传承,也或是约定成俗吧!

到底能不能把"再鞠躬"说成"二鞠躬",以我之见,完全可以,因为意思完全一样。

开个玩笑,"二"字不大好听,平常说谁是"二",还会生气发怒,何况如此庄严肃穆的场所呢?

以上为一孔之见,不足为证,敬请高论!


悠悠子民


因为 “二” 的发音,与 “儿” 的发音相似,尤其是口语发音不标准的人,会喊成 “儿鞠躬”,会被引起误会,也不严肃。

故 : "二鞠躬" 会被喊成 “再鞠躬”。

民间有的地方会是喊 :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再鞠躬(或者是 又鞠躬)”。因为“四鞠躬” 会被听错成 “死鞠躬”,所以,“四鞠躬” 会被喊做 ““再鞠躬”” 或者是 “又鞠躬”。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吊唁时,有辈分不同之人,有亲朋好友,执事者站边念唱,吊唁者闻声行叩首或鞠躬礼,今法行三,古法行四,因二字与儿字谐音,恐引旁观不懂者误会,所以用再字,而不用二字也!


俞远通


为什么吊唁时二鞠躬不说二鞠躬要说再鞠躬?

这个问题要具体怎么回答呢?

因为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的好像不止于“再鞠躬”吧?用“再”和“二”的都有,这就是个语言习惯而已,每个地方和时期都有差别。

要说到来自于结婚时候的“一拜、再拜、三拜”,好像也是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些民间的通俗用法之间并没有冲突,而且由于十里不同音,也没有谁去深究。

用“二”用得少的地方大概都是“二”字的发音和“拜”字的发音连起来不好读引起的,正因为“再”和“二”在这种正式的礼仪场合含义完全一样,才会产生只从发音是否通顺来选择使用。

说句实话,我们这边吊唁的时候听着管事喊“再鞠躬”才别扭呢。

“再”到底和“二”有什么区别?“二”就是个数词,代表着次数。而“再”并不仅仅有第二次的意思,更深的的意思是“重复”,以示郑重。

所以为了表示尊重和郑重其事,古人在书信和记录方面都会写上“再拜”: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你硬要说这是第二次拜也说得过去,但是这表示的重点就不仅仅是数词,不是次数了,而是传达出再拜者对受拜者的尊重。

所以,把“再”字用在红白喜事中,不止代表了这是第二次鞠躬,第二次磕头,更重要的是代入了郑重和尊重感。

这就是书面语言中、戏曲剧本中多采用“再”字代表礼仪中的“二”的原因,增加感情附着,让仪式感更加完全。

本来无论吊唁还是成婚,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仪式感来表达敬意、爱意,所以有些东西约定俗成,大家觉得可以,就用了。并不用多大的道理。

程颐说:“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

不管你是怎么称呼,用什么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对别人没有损害,那就入乡随俗吧。

书本中,多用“再拜”,世俗中,用“再拜”和“二拜”的都有,这个没有定论,也不用定论。

就看方言怎么喊怎么好听。这种事情,不用动太多脑筋,没意义。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一株吊兰来回答吊唁时二鞠躬不说二鞠躬要说再鞠躬的问题。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前去吊唁的人,或三人或五人一组,在灵堂前站好,先双手合十向逝者的遗像致礼。随后,有执事的人会在一旁喊道,当然,如果碰巧执事的人不在当场,同去吊唁的人中也会有一个人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站立在灵堂前的人随着喊声,鞠上三个躬。

诚如问题所问,为什么要喊再鞠躬而不是喊二鞠躬呢?其实这和传统文化有关。最早的出处是《尚书·多方》:“至于再,至于三。”时间长了,也便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著名的《曹刿论战》中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


一株吊兰


十里不同乡,俺们县里的吊唁都鞠四躬,取神三鬼四之说,老辈子吊唁都是向死者磕四个头,现在改成鞠躬了,注意,凡是鞠躬的都是朋友或平辈,近亲晚辈一定要磕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