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討好型人格拒絕別人時自己比對方還愧疚?

LUCINE0506


那是習慣了老好人的角色,每回只要有人需要幫忙都盡力而為,有時候拒絕別人反而會覺得內心過意不去


夢雨菲FANG


我就是這樣的人。親戚買房找我借錢,當時我也剛買完房還要補交個人所得稅3.4萬。我手頭正緊,就說沒有。把我弄得那個不好意思啊。這事都過去半年了,親戚的房子也買了。可是我時至今日,仍覺得無顏見親戚。

幫你是人情,不幫你是本分。道理都懂,就是過不去心理這道坎!

我想努力改變自己,學會說“不”。習慣理性拒絕就好了。


靜水深流691


這種性格的人,總是把別人的想法放在首位,生怕自己的做法委屈了別人,或者讓別人心生不愉快。

幾年前,我單位一位同事,離婚後獨自帶著兒子,他兒子比我家孩子大兩三歲,同事經常玩得不回家,這孩子便經常在我家吃飯。這孩子四五歲,特別會討好人,會察言觀色,讓人看了心疼。

我覺得,其實,個人性格不一樣,可能跟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但不管怎麼說,做好自己就好。沒必要太糾結。


y哆啦


提問者為什麼要這樣說啊?有人說我是討好型性格的人。但是啊,我拒絕垃圾人渣馬雲女魔獸天蠍狗們一派,我一點沒有感覺愧疚啊。恰恰是相反的感覺。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是不是啊?人啊,人正不怕邪!記得了。遇到黑惡勢力,絕對要抑惡揚善是美德,可不能忘了這句真理喲。


吳振革


為什麼說討好型人格拒絕別人時自己比對方還愧疚呢?先來說說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一個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感很低的人。在他的思維邏輯是這樣的,我什麼都做不好,我這個人能力不行,我沒有價值,如果我不去討好別人,我就得不到我想要的友誼、愛情或者其他的自己夢想得到的東西。討好型人格就是一種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委屈自己而成全別人,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討好型人格一旦拒絕了別人,會寢食難安,自責愧疚,這是因為討好型人格的人具有以下幾個錯誤的思維邏輯:

(1)討好型人格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討好型人格的思維邏輯裡:我拒絕了別人,別人一定很生氣,很憤怒,會因此覺得我這個人不好不行,不喜歡我,不跟我交往。我以後就沒法跟他有什麼交集了,我們的友誼到此為止了,我以後有什麼事想找他幫忙,他肯定是不會幫我了。

(2)討好型人格經常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討好型人格覺得別人都很棒,很有主見,很智慧。自己則很糟糕,很沒用。所以別人說做什麼自己就去做什麼,說玩什麼自己就玩什麼。自己的行為舉止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自己被別人嫌棄,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怕別人不喜歡自己,貶低自己這樣心裡才更安全。

(2)討好型人格不敢發出自己的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討好型人格害怕對別人說不,不懂拒絕別人,被別人佔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也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


(4)討好型人格的人缺乏界限和原則

討好型人格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悅別人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許別人在自己的生活裡指手畫腳,又經常突破別人的界限,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又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所以討好型人格一旦拒絕了別人,會寢食難安,自責愧疚,這是因為:他認定拒絕別人後,後果一定很糟糕,自己無法承受和麵對,對拒絕後的事態朝一個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感到害怕恐懼,惴惴不安。


田雪莉心理學工作者


我們所說的討好型人格的人,應該是指那些心地善良、處處為別人著想、遇事以寬容慈悲為懷的人吧。

這些人日常生活中,一般表現得謙恭隨和、不愛出風頭、不喜歡爭名奪利、寧願委屈自己也要想辦法滿足別人,如果你吩咐他們或需要幫助你做一件事,這樣的人會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幫你做好。如果他自己認為做的不滿意,這樣的人會很內疚、很自責。他們不善於拒絕別人的要求,那怕是有些無理的要求,要說個“不”字也是很難出口的。所以他們往往活得很累、很不自在。

不過,現實中這樣的人卻大多不受人待見,因為他們的表現,讓別人誤以為他是一個沒有能力、沒有勇氣、沒有自我的懦夫,而另眼相看他們。因此,生活中遇到的不公也相對較多,就如俗話說的好“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他們一直這樣溫順,誰會在意他們呢?

其實,這些人都是一些有文化、有修養、有內涵的人,他們以求和為貴,不喜歡紛爭。只不過這個社會給他們定義的有點太過貶值,竟說他們是“討好型人格”。我想這個社會上,這樣的人群多一些,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不知大家怎麼看待這些人,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萬物生新


關於討好型人格拒絕別人時的心情和意願出發點,我很有發言權。因為我原來就是討好型人格,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和對我的看法,所以處處看似為別人著想,實則希望得到別人同樣的對待,所以拒絕別人的同時相當於自己以後也會被拒絕,所以內心很糾結,很煎熬,甚至是很痛苦。

後來在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對我的種種事例分析之下,慢慢的開始表達自己真實的態度和想法,只是拒絕的時候會找一個對雙方傷害最小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輕柔拒絕。但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轉變,因為性格是原生家庭給你的,所以你首先要分析你的心理,然後接受它的由來,然後健康的去完善自己的性格。

通過這個轉變,我也喜歡上了心理學,通過學習心理學,我個人覺得比以前開闊了,幸福指數高了。

但願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若愛則


現在把人們的善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都貶低成為討好型人格,如果人人都去討好所謂的對方,我想世界才會安定團結,你們眼裡的討好型性格,沒有凌角,不帶鋒芒,如果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愛,要這麼多凌角,鋒芒好嗎?這種所謂討好型人格,拒絕了別人時自己比對方還愧疚,我感覺這是多麼善良的德行。相反有些人,只要稍微對自己不利,就咄咄逼人,這就是有些人喜歡的所謂凌角,鋒芒性格的人。當這個世界能夠從新定義討好型人格的人,我想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了祥和與溫馨。


流蘇81306861


討好型人格拒絕別人時自己比對方還愧疚!個人覺得這是心裡思想在作怪,害怕失去,害怕別人誤解!感覺就是從最深處心裡蔓延的一種自卑,萬事都是低到塵埃,極力想用對別人全部的好或肯定來換取對方的信任和肯定交往。

如果不幸你是這樣的人,加油,“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多讀書,多學習給自己一個肯定,慢慢勸服自己,幫助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太陽每天都會升起,委屈的討好不如放口~

生活中,需要我們不要鄙夷這樣人,可以說話給她一個肯定抑或動作給她個擁抱或用美麗的話誇誇她,這樣的你也是溫暖的!


紅花綠葉白饅頭


首先說,很多心理問題都是人為造出來的。本來是研究者為研究方便造出的概念,到了普羅大眾這裡就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心理問題描述。

其次,通常所謂討好型人格,無非是在人際關係裡比較在意自己在乎的人的感受,哪怕稍微犧牲一點點自我。這個問題,重在邊際。如果是長期恆定超出邊際不分對象付出,可以認為是問題,可如果是偶爾特定為之,誰又沒有過呢?

再說拒絕別人感覺比別人還愧疚,這裡的別人如果是泛指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無疑是病,因為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恆定的人際範式。而真正的討好型人格是以滿足別人來確立自己價值的,在正常的別人那裡正常可接受的付出或者拒絕,對討好型人格來說,卻會直接導致自身價值的崩塌。所以,拒絕比被拒絕內心的負面感受強烈,也就不足為怪了。

討好型人格首要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健康的自尊,向內提升自己的價值感,確立人際關係當中的邊界。這就需要具有此類問題的人將目光收回,關注自己關注當下,勇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和真實需求,尤其是負面的情緒及過去在ta看來稍顯過分的需求,致力於向內尋求價值和意義,而不是依賴外界反饋和評價。

自我修正之路道阻且長,除了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周邊親密關係人的承託和鼓勵會讓Ta走得稍微輕鬆幾多溫暖。

史上最長回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