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淳安百姓被救,海瑞為什麼跟他們說“民不與官爭”?

蛟風家教中心楊老師


我從頭開始講吧:

一、

沈一石跟高翰文的第一次較量結束,看得出,高翰文對芸娘很是動心,但尚存的理智告訴他,此時還不是談雅的時候,於是跟著沈一石去了前廳。

而這時候的海瑞和王用汲卻去了杭州的集市,他們的目的是看看目前的糧市情況,老百姓到底還買不買得起糧?

從繁華的杭州集市可以看出,雖然此時淳安和建德在受災,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杭州,整個集市還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面對此情此景,這倆人想的卻不一樣!

王用汲是感慨杭州的繁華,並且吟誦起了柳永的詩: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結果海瑞一句話大煞風景:

“我寧願待在鄉野。”

海瑞這樣說話,王用汲顯然已經習慣了,也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還在為淳安的受災而焦心,於是講了繁華也挺好,有買有賣,老百姓才能過好日子。

但海瑞的觀點跟他截然相反:

“我只怕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這裡有些人不太明白,難道海瑞封建社會思想嚴重,更傾向於小農經濟,自給自足,是反商業化的?

二、

其實海瑞說這樣的話有幾點含義:

當時的市場價格是國家定價,也就是說老百姓賣東西,並不是依靠市場經濟,也不是計劃經濟,而是官員壟斷經濟。當地的官員有定價權,他們說這東西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老百姓沒有定價權,這也導致貧富差距增大。

其次,只有一個人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會有多餘的物品拿出來交換,所謂的繁華,不過是一群富人的狂歡。尤其是此時此際,淳安的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杭州的繁華,反而刺激到了海瑞。

最後,也反映出了海瑞在整部劇中的思想,那就是“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一點,我們講到最後會講到的,這也是海瑞辦事始終在堅守的底線。

其實貧富差距這個問題,是歷朝歷代都會拿出來講的,起義者,造反者也往往打著“均富貴”的口號,這也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難題。

王用汲聽完海瑞這樣講,說了很有哲理的一句話:

“均貧富是永也做不到的事,我們儘量“損有餘,補不足”吧。”

這句話貫穿整部電視劇,後來的王用汲可是一直在補海瑞的不足,這也是楊角風最喜歡王用汲的地方!

隨後倆人開起了玩笑,海瑞說難怪你要送我衣服,王用汲也笑了,說自己家也有七八百畝田呢:

“但願你這個劫富濟貧的官不要到我那裡去做知縣。”

海瑞也樂了:

“抑豪強也抑不到你這個幾百畝的小田主身上。”

三、

歷代朝廷和寒門官吏都有一個共同的追去,那就是打土豪,但是土豪也不是能隨便打的!

畢竟當時的管理縱深只能到縣那一級,正在管理老百姓的還是那些士紳豪強,打完土豪,也就預示著統治階層整個底層的崩潰。所以,對於官員來講,有時候還是要保護豪強的。

王用汲後面的一句話:

“要吏部把你調到我老家那個縣去,為家鄉父老請一片青天,我也賺個口碑。”

其實評價一個官的好壞,評價自己是否問心無愧,只需要問問自己,願不願意讓這個官到自己的家鄉做官?

顯然王用汲是真心信任海瑞,後面的胡宗憲也讓海瑞到安徽做官,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正在這時,突然一陣騷亂,臬司衙門的官兵正在衝著船上的百姓開火銃,裝糧食的袋子著起來了。

這裡就印證了前面鄭泌昌的話了,那就是禁止老百姓糧食交易,目的很明顯,抬高糧價,逼百姓賣田!

而且這種禁止的方法相當殘暴,竟然使用上了火銃,這可是大殺器,會傷人的。

這個場景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打擊投機倒把,老百姓怎麼可以自由交易呢?朝廷可是要控價的,想搞亂市場,損害朝廷利益,決不能答應!

而這個帶頭鬧事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齊大柱,原來他們“非法集資”了一筆錢,買了幾船糧食,“非法”擾亂糧市價格,竟然想“炒糧”?朝廷必然得出來管控“糧市”啊,而且出發點是為了百姓,防止這些“炒糧”的人惡意抬高“糧價”……

大家好好琢磨這句話啊。

四、

結果那些老百姓一見官兵,全都嚇得跪下了,任憑齊大柱在後面喊不要跪……

我們想一下,他們犯法了嗎?

沒犯法的話,為什麼要下跪呢?

其實這個齊大柱,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講,就是網紅,大V,他在民間是有號召力的。而這種人,往往就成為朝廷拉攏的對象,但是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往往他們就真的接受了拉攏……

齊大柱還想跟那個當兵的理論,結果上來就捱了一火銃,這性質太惡劣了,誰知第一個衝出去的是王用汲:

“太不像話了,太過分了你們,你們是哪個衙門的?”

等這個臬司衙門的人搞明白這是建德縣令之後,一下子來了精神,這可是淳安的人,我也是奉省裡的命令抓人!

海瑞一聽是淳安的百姓,此時不上,更待何時?

這個臬司衙門的人也會看事,他看海瑞穿著是布衣,像是王用汲的長隨,可是氣勢上又壓過王用汲:

“那貴駕是?”

結果海瑞就是不肯說自己的身份,還要拉他去巡撫衙門對質,那個臬司衙門的人搞不明白這個人的身份,而且還聽說昨晚他在巡撫衙門,如果不退兵,有得罪海瑞的風險,退兵了,萬一上面怪罪下來,可以讓海瑞去頂。

這才收了兵……

這時候海瑞對百姓說了句:

“民不與官爭!”

詞句的隱藏含義就是說,你們的訴求包在我身上了,我去跟官爭!

剛才還不下跪的齊大柱,也是跪下了……

老百姓啊,老百姓啊,下跪的本性從來就沒有改變過,總是希望出現一個明君,能帶領大家走向富裕。豈不知不打破思想,不打破傳統,把希望仍然寄託到別人身上,而不是靠自己,靠制度,這種意識很難改變!

而海瑞的這句話堪稱經典,放到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民不與官爭,官才與官爭

講完了海瑞這邊,我們再看看高翰文又怎麼應對“仙人跳”2.0版本呢?篇幅原因,下期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