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明明不想殺海瑞,為何還是借天意勾決了海瑞?

宋安之


鑑於後面寫完發現有點長,我就在前面加個簡單的總結吧,不耐心看的後面就不用看了簡單歸納就這幾條:

1.維護君權,結果上必須判極刑

2.留下一條由朝臣、皇權、甚至神權共同賦予合理、合法性的判決案例。用現在的話說,形成了案例法。

3.將來的皇帝不僅可以以此案例法判同樣犯人死刑,也可以間接赦免,而且兩種做法,在法理上、輿論上都無懈可擊。並且兩個選擇同時維護了第1條。

4.繼續貶壓海瑞,留給新皇大赦,新皇有恩於海瑞,以此堪用、讓海瑞努力工作以報皇恩。老把戲

整部劇的氛圍是嘉靖皇帝乾綱獨斷,君權至上。還記得大雪天嘉靖帶著黃錦、看陳洪打百官嗎?他還提到幾十年前,也就是大議禮事件,同樣是百官與皇帝打擂臺。作為皇帝,這是維護君權,對於嘉靖來說,一旦退讓,那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那麼君權就受到侵犯,將來動輒就會受到群臣的裹挾和抗命。

所以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維護君權,這是所有手段要維護的前提。這樣處理不僅是針對海瑞更是針對所有朝臣。假如嘉靖直接赦免海瑞,那麼就會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效仿這樣的上疏,大家都來罵皇帝,君權也就蕩然無存!

所以說這樣處理首先是告訴群臣,這是不可赦的罪,作為判決我是一定會判極刑,並且會勾決。這就相當於留下一個案例,類似美國法律裡面,法律空白或者模糊不清的地方,首個案例的判決結果往往可以形成案例法。法官的判決往往以之前的類似或者相同案件的判決結果為依據,而做出相同判決!中國古代也往往如此,祖宗這樣判,這就相當於一條法律依據,你不按照這樣判,你就是違反祖制,就是不孝。

我們再來看嘉靖的處理細節,第一,由群臣議罪,這是讓群臣賦予這樣的判決結果以合法性,合理性。第二,皇帝勾決,這是皇權賦予判決以合法性。這樣,無論是後世的皇帝,還是後世的臣子,再出現這種事情你不但要照此判,你還無話可說,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否則你不但違反祖制,還違反了朝廷已經形成的法則,還順帶打了自己臉。

但是海瑞這個人嘉靖還是想留啊。於是嘉靖就玩起了天意,而且要玩得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首先嘉靖修道嘛,天意一說水到渠成,信手拈來,朝野觀之,相當自然。之前報來海瑞妻子俱亡的消息,嘉靖拿出天意的說法,第一是告訴大家,你看,天也要懲罰他喲~無形之間又給判決賦予了神權!(666)好,這時候最精彩的來了,既然神都肯定了這樣的判決,朕就留給神判決吧,看神到底要懲罰他多深,是到此為止、還是要徹底毀滅他!

這個時候看客們我們可以鼓掌了👏!因為嘉靖皇帝無意之間給自己的勾決又甩了一下鍋!嘉靖這裡是告訴大家,我勾決不是我要弄死海瑞喲,是上天。

好,更厲害的來了,不但鍋甩的漂亮,最核心的地方在哪裡:不但形成了一條上疏直接罵皇帝要判處極刑的案例法,而且這樣的犯人最後生死權還掌握在皇帝手裡,(有人可能會說廢話,所有勾決權本來就在皇帝)注意,形成了這樣一條案例法之後,類似的案件,連皇帝都是必須勾決的,由於必須,也就不存在我勾決了、卻受到輿論的非議。但是後世的皇帝也想刀下留人,也要看看天意呢??再次鼓掌,這個時候無法受到任何人挑剔的最終判決權,是不是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上了!——爸爸要你死,爸爸可以派一個腿腳快的太監去傳令,他可以騎馬可以坐轎,可以開奔馳寶馬蘭博基尼,可以坐高鐵動車波音747,最後犯人處死了,不好意思呢,天意送達。爸爸要不想他死呢,我派個瘸腿的,我派個小孩子?就算派朱詡鈞好吧,一個人去,一個小孩子,我包你從天安門一路跑到朝陽西路你連午門都找不到!

最後,無論犯人被判以生死,不但合理合法,甚至符合了天意!主動權完全在於皇帝。將來的皇帝遇到類似案件,要麼,我直接按祖制,甚至可以讓大臣判決,誰都必須判死刑。而且不論判決還是勾決,都讓人無法反駁,毫無輿論壓力。要麼,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咱也看看天意唄,小張,你開朕的蘭博基尼去刑場送個文件...實在是連自己都想赦免,那就找個缺胳膊少腿的唄,不坐輪椅...

當然,再補充一點。就是先皇貶黜,新皇登基後赦免以及提拔錄用的老把戲了。給後繼者留下施恩於海瑞的機會,這是規範操作。畢竟新朝開啟,“我是前朝敢罵皇帝而且被赦免了的大臣”和“我是前朝作死被判死刑,但是程序上出錯等著第二年走程序,卻被新皇大赦、而且提拔錄用的大臣”這兩者性質是不一樣的。這種慣常操作,就不繼續贅述了。

好了,最後總結一下。不要忘了,終究這只是戲劇,我們也只是在解讀戲劇而已。至於作者是否有設置地這麼深刻呢,咱就不管了,至少咱完全順著劇情和歷史,順著作者留下的藤去摸出來的瓜。

真實的歷史,也許人家根本不用那麼麻煩那麼心機,大權一抓過來什麼事幹不了。作為歷史上的皇帝,一者抓權,二者輿論,三者平衡,所做的決斷都是從這些考慮的,所以那些乾的不好的皇帝,要麼權沒抓好,身不由己,要麼不顧輿論,朝野議論青史留下罵名,要麼平衡沒抓好,朝局混亂甚至導致自己被動。

權力可以影響輿論、控制平衡。輿論在一定程度上一樣可以影響權威、影響權力的行使或者落實,也可以影響朝局的平衡。而朝局的平衡,同樣可以導致權力的傾斜,以及輿論的轉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去解讀這部大作的原因及樂趣,往往也是我們解讀歷史的樂趣……

而我的解讀也是圍繞這三點,嘉靖漂亮地展示了權力的博弈。製造案例法,佔領輿論主動,讓皇帝獲得了這個判決的絕對控制權。而決定一個朝臣的生死,又是往往出於朝局平衡的肯定。否則不該殺的殺了,朝中另一派坐大,對於皇帝也是很麻煩的。這些對於裕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個人愚見,不喜請繞道。劇情解讀,娛樂行為,謝絕爭論。寫這麼多至少反映出我積極響應號召,乖乖宅在家了……閒的..哈哈。謝謝各位看官。





-洛林


我來回答:

這段劇情是陳洪瞞著嘉靖帝,在裕王府跟裕王等人商量如何處置海瑞的事,結果被眼線彙報了嘉靖帝。

嘉靖帝的憤怒倒不在於他們最終對海瑞的處理結果,而是憤怒於這個結果是瞞著他處理的。在教訓了陳洪一番之後,揮筆在海瑞的罪案上打了一個大大的×,面對陳洪的疑問,嘉靖帝說了一句:

“他們不是會猜嗎?讓他們猜去!”

一、

在明朝,勾決犯人,一般都由皇上親自勾決,除了罪大惡極者直接斬立決以外,大都是等到秋後處決。也就是說,等到了時間,大臣們會把判了死刑的罪犯名字謄錄在一個名冊上,然後呈交皇上。

即使勾選,皇上也不會全勾,而是斟酌一下,並隨機選擇幾個,即使這樣,大臣們還得請願,這一套流程走完了,才是真正的行刑。

如果掌權的大臣,跟某個人是死仇,他就會刻意把這個人的名字放到必死無疑的人下面。這樣皇上在勾選的時候,一看到非死不可的人名字,就會氣不打一處來,也就會一下子勾到好幾個人,這就會包括下面的人。

當初嚴嵩整死楊繼盛,也是採取的這種方法,他指使刑部尚書上交勾選名單時,把楊繼盛的名字夾在必死的八個人中間。嘉靖帝勾選的時候,就一口氣把那些人都給勾了,隨後楊繼盛被“誤”處死。

當然,所謂的“誤”是明朝皇室所言,嘉靖帝何許人也,殺任何一個人都得有人背鍋才幹,這個“誤殺”其實就是嚴嵩背了鍋。

這次裕王判海瑞的罪狀交上來,是一樣的道理,嘉靖帝缺一個背鍋人,因為陳洪自己也講了:

“啟奏主子,三法司定的罪名十分明確,那個海瑞以兒子辱罵父親大不敬的罪名判了絞刑!”

這句話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這是三法司定的罪,沒有具體的背鍋俠。二是海瑞的罪名並不是寫的《治安疏》是對是錯,而是他這種上疏的行為是錯的,這不符合嘉靖帝的訴求。

二、

如果因此就勾了海瑞死刑,那麼就真像嘉靖帝自己講的那樣了:

“他想做比干,無奈朕不是紂王!”

而做紂王的結局就是他訓斥陳洪的話:

“你何不乾脆說好人都讓你們去做,惡人讓朕來做?”

所謂殺人誅心,海瑞至今沒有認錯,嘉靖帝就此違背其他所有人意願,這其中也包括裕王的意願而殺了海瑞。一方面他於心不忍,另一方面也確實不想留下罵名,更重要的是海瑞雖然說話難聽,但也是一把大明朝的利劍。

所以在面對陳洪遞上來的海瑞罪案時,嘉靖帝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既沒有打勾認同,也沒有讓發回重審,而是打了一個大大的×!

其實嘉靖帝打×,有點裝“比”的意思,大體意思是,對裕王等人對海瑞的判決是既認同又不認同。對這個秋後問斬的處置符合預期,但對罪名的判決,不是很滿意。

因為這個梗一直噎在嘉靖帝的喉嚨,雖然上一次詔獄對話,他最終給海瑞定了“無父無君、棄家棄國”的評論,但終歸,海瑞沒有認罪。

在海瑞徹底認罪之前,他需要保護海瑞安全,所以,自己不表態,其他人揣摩不透,自然不會把海瑞怎麼樣。當然,海瑞目前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陳洪,也就必須敲打一下陳洪:

“憑你這點道行都降伏不了,朕早就不要做這個天子了!”

三、

至此,海瑞有人指使的可能性被排除,海瑞跟宮裡的朱七和齊大柱結黨的指控也被排除,僅剩一個好基友王用汲陪著。

與此同時,齊大柱也被派去看守他們兩個,這也符合之前嘉靖帝對他的評價:

“他要是今天連海瑞都不認了,往後也就不會認朕,這就是個理,十三,去那個海瑞家吧,救命的恩人,應該去看看。”

其實齊大柱跟海瑞交好,除了之前倆人有恩情之外,後期也是在奉旨辦事,也應了嘉靖帝對陳洪講的這句話:

“呂芳臨走了心裡還明白,自己永遠是奴才!”

所以,嘉靖帝更看重的不是是非觀,而是忠誠,他們也只能忠於皇上!

至此,所有人都揪著一顆心,那就是嘉靖帝到底會不會殺海瑞?為了猜測嘉靖帝的心思,其他人,都在努力準備著,期待著奇蹟的誕生。

先說齊大柱等人,到了行刑的那一天,他跟朱七在問神,所謂的問神就是一種占卜的方法:

在詔獄的大院子裡有一顆梧桐樹,下面就是一個絞架,齊大柱和朱七請香後,喊一句“天佑忠良”,然後擊打梧桐樹。如果落葉沒有一片掉入絞架套,就證明神靈不想海瑞死。

而結果,讓大家失望了,最後一片落葉還是掉進了絞環繩圈,整個鎮撫司的人眼神都暗淡了下來。

四、

在精舍外,陳洪焦急萬分,面對嘉靖帝遲遲沒有勾決海瑞的名單,自己在那裡嘀咕:

“到底殺還是不殺?什麼時辰了?”

黃錦在裡面磨磨蹭蹭地遞名單,並按照嘉靖帝要求,再次唸了海瑞的《治安疏》,由於太過磨蹭,太過明顯地拖時間,讓嘉靖帝不耐煩:

“拖時辰嗎?”

嘉靖帝其實也是在拖時間,但是他不想被人看出來,由於遲遲沒有勾決海瑞,需要個理由:

“徐階不是說還有要緊的奏本給朕看嗎?”

而內閣裡眾人看到首批被勾決的名單中沒有海瑞,一個個很欣慰,唯獨陳洪心裡不是滋味,大家越欣慰,他越覺得皇上可憐,於是也給大家潑了冷水:

“閣老,勾決不勾決海瑞便都在您要呈送的奏本上了。”

嘉靖帝最後的機會還是不放棄,還是希望有哪怕一個人提出來赦免海瑞,所以一見徐階進來,就讓他看海瑞的《治安疏》。

徐階急忙下跪:

“請皇上恕罪!”

嘉靖帝有點興奮:

“恕誰的罪,恕海瑞,還是恕你?”

其實,只要徐階講恕海瑞的罪,嘉靖帝真的會馬上饒了海瑞,但徐階後果會怎樣就難說了。所以徐階還是兩邊不得罪,索性眼不見心不煩,並不想給嘉靖帝這個臺階下,也不肯看《治安疏》。

隨後,他上了兩道奏本,第一道是淞江棉布送來了,一共十萬匹,蒙古俺答會退兵,明年軍費能省下來至少一百萬兩。

第二道就比較慘了,是海瑞家的,講得他老婆難產,官員因海瑞是罪臣,不肯救,母子雙亡。

五、

嘉靖帝不傻,這兩道奏本,一喜一悲,喜的是嘉靖帝,悲的是海瑞。是寄希望於嘉靖帝高興之餘,又念及海瑞一家如此悲慘,會饒他一命。

但是這個話卻不明著說,還是讓嘉靖帝自己潑出來的水,自己收回去,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嘉靖帝確實可憐,根本找不到臺階下。

既然沒有臺階,他就自己創造臺階:

“廣東為什麼要上這道奏本?”

如果徐階講,廣東還是希望饒了海瑞一命,嘉靖帝必然馬上恩准,順坡下驢,可惜徐階還是不肯給臺階:

“海瑞大不敬於君父,凡有關他的情狀,地方官照例要急奏朝廷。”

徐階還是口口不離海瑞大不敬,他們越這樣合著夥的逼嘉靖帝,嘉靖帝就越覺得孤單,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行為已經不得人心。

既然別人都不肯給臺階,或許陳洪能給,於是轉過頭來又問陳洪:

“你怎麼看?”

陳洪這人也捉摸不透皇上心思,但從他內心來講,是願意殺掉海瑞,樹立皇上威嚴的:

“海瑞是三代單傳,五十得子,妻兒俱亡,皆因他無父無君,棄國棄家,這是上天對他的報應!”

“無父無君、棄國棄家”這八個字就是嘉靖帝送給海瑞的,上天也寓指皇上,意思更像是海瑞不死,皇權不再……

既然有臺階了,也就順坡下驢了,天意嘛,那就讓黃錦去處決海瑞吧,能不能殺成,全看天意了,黃錦自己也講了:

“主子剛才說了,趕得到趕不到一切都是天命。”

既然讓黃錦去執行天命,那海瑞也就自然得救了……

而嘉靖帝這一切行為的背後,就是他本不想殺海瑞,但其他人又不給臺階下,是皇權的威嚴逼著他勾決了海瑞。

一句“朕也聽天命吧”,就透露出,他下這個決定,真的很難!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誰說嘉靖帝不想殺海瑞?在一個不分忠臣奸臣,只看有用沒用的帝王眼中,沒有誰是不可以殺,不想殺的。只有殺這個人的時機對不對?是否利大於弊。

都說做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我相信海瑞本人對於嘉靖皇帝除了傳統的忠君報國之心外,還是有一顆報答嘉靖的知遇之恩的心的。但是性格決定命運。

最終因為觸碰了帝王的那個逆鱗,而引起了君王的殺人之心。好心辦了壞事。



自古以來多少人因為寫書,寫文字被殺了頭,跟他們相比,海瑞是幸運的。

一篇《治安疏》洋洋灑灑6000餘字,將那位執政四十多年的嘉靖皇帝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體無完膚。海瑞用了最刻薄的文字,表達了對嘉靖執政的不滿。

君道不正,苛責虛偽,

嘉靖嘉靖,家家皆淨。

地下之物多矣。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刀子,狠狠的扎進了嘉靖皇帝的心裡。20年不上朝,但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的動向的老牌皇帝,他不會容忍自己的一個臣子,對自己的執政生涯指手畫腳。

說人死之後蓋棺定論,嘉靖皇帝自認為還沒死,他的臣子卻對他的執政生涯橫加指責。用詞頗為激烈。這個才是嘉靖真正不能忍的地方。

因為他起了殺海瑞的心。一個君王一旦起了殺心,他肯定會千方百計的達成心願。但是最終還是不但沒死,還被重用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君父,君父,這麼多年,只有海瑞真正把君王當作父親。

海瑞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的父親早年便去世了,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於一個強勢的男人,會有極度的崇拜感。

可以當40歲的海瑞,被嘉慶重用,做了臨安知縣的時候,這知遇之恩可不是20多歲的小夥子,能理解的。所以海瑞對嘉靖是極度崇拜並極度忠心的。

他在臨安做知縣的時候,對於頂頭上司,胡宗憲的兒子胡作非為,立馬法辦,不講情面。一方面他要為民做主,另一方面他要報答嘉靖,而報答一個帝王,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既然海瑞對嘉靖如此崇拜,他為什麼又寫出了治安疏這樣言辭刻薄的文章呢?難道真的只是像俗話說的家有諍子不亡,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嗎?

畢竟在明代,一個兒子對父親大逆不道的話,這本身就有違孝道,而普天下都知道海瑞是個孝子。



問題的關鍵是:海瑞對君王是忠心的,對國家是忠誠的。海瑞以為國家就是君王,君王就是國家。這一點所有人都沒有看透,只有嘉靖看透了,所以嘉靖沒有殺海瑞。

在海瑞眼中,嘉靖皇帝不但是這個國家的皇帝,更是他海瑞的親生父親。當一個父親有錯誤的時候,作為兒子肯定會義不容辭的指出來。

這也是海瑞在治安疏中所寫的:皇帝你的錯誤太多了。這句話即使我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就像一個兒子對他父親說,爸爸你這事辦的不對。是一個道理。

所以當做了40多年皇帝的嘉靖,在冷靜下來之後,明白了海瑞的一番苦心,但他絕不原諒海瑞的這番行為。

當時他是真準備殺了海瑞的。但當其他大臣以及太子(裕王)來求情的時候,嘉靖皇帝也就給了他們這個面子。

就像在電視劇中所描寫的,最後嘉靖帝是這樣對裕王說海瑞的:海瑞是一把寶劍,要用好他。


寶劍都是雙刃的,這才是嘉靖帝的一番苦心。

身處淤泥獨自清,朝堂黑暗為君明。

大廈將傾誰能扶,擎天玉柱海剛鋒。


少校柳下惠


在中國拍的電視劇中,能看的好看的到目前為止不超過10部。大明王朝是其中的一部。

這部戲的劇情基本上尊重歷史事實,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經過藝術的加工提煉,沒有胡編亂造。

人員刻畫的非常逼真,非常喜歡裡面的:海瑞和嘉靖!

服裝道具無可挑剔,至少讓人看上去那確實是大明朝。不象現在絕大多數的古裝電視劇的服裝造型,千奇百怪,花裡胡哨,完全是現代人弄的現代服裝說的現代臺詞去演一個古代的人與事。看起來不倫不類,噁心之極。劇中很多地方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海瑞進六必居買醬菜,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給海瑞包的醬菜,一個閹蘿蔔,一個雪裡紅,還有包醬菜的荷葉,捆綁醬菜用的細繩,絕對給觀眾一種重回大明朝的感覺。劇中類似的細節比比皆是,一部電視劇能做到如此的精細,在中國的電視劇裡也算是不多見了。

人物對白提煉的精緻,既有那個時代的氣息與味道又能讓觀眾聽懂看懂,對話簡潔流暢,可以看出這部戲的編劇寫的很嚴謹與小心。

至於缺點,這部戲確實有些劇情脫節的地方,尤其是嚴嵩倒臺,似乎太快太突兀了,儘管尊重歷史,個人認為前期的鋪墊還是有些不足,劇情不夠緊湊


邱寶


首先,嘉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其次海瑞這個人,沒有大恩大德你真的鎮不住他,他也不會買情!傳位給自己兒子的時候!大赦天下,給兒子留的唄!重點是文官不會讓殺他!這個嘉靖是知道的!


一樹梨華9528


近日認真追了一下劇《大明王朝1566》,以前沒怎麼看國產劇,發現觀眾對這劇的評價普遍很高,包括我在內,也認為是難得的好劇,興之所至,便隨便寫篇劇評。劇中的頭號人物是嘉靖皇帝,所以這裡就評價一下這個明史上被史學家們認為最奇葩的皇帝。

明朝的好皇帝不多,但個個挺有骨氣,或者說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其他基本上全是怪胎。比如成祖的兒子朱高熾,這廝是個吃貨,吃到最後胖的路都走不動,在位10個月楞給胖死了。再比如明光宗朱常洛,這廝是個色鬼,當上皇帝后天天吃春藥,即位29天一命嗚呼。還有明熹宗朱由校,這廝居然喜歡木工活兒,自己住的用的全親自打造,木工水平高的連專業木匠都自愧不如,朝政則交給魏忠賢,算是把明朝最後一點熱乎氣兒給捯飭沒了。而這個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同樣是怪胎中的佼佼者,一門心思練道修仙,20年不上朝。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不低,史書載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

該怎麼客觀評價歷史上的嘉靖皇帝我不管,也沒去研究過,我這裡只寫電視劇裡的皇帝,寫電視劇裡呈現出來的那個嘉靖帝。而這個嘉靖皇帝,我的評價是精明之極、貪婪之極、無恥之極、虛榮之極、偽善之級、流氓之極,這是個明明當了幾十年的婊子卻非要人在死後給自己立牌坊的皇帝。因為這個皇帝婊子一定要給自己立牌坊,這個慾望超過了其他一切東西,所以,剛直不阿敢捋虎鬚的海瑞海剛峰死不了。因為嘉靖知道,如果海瑞死了,那他這個皇帝就真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婊子。裝神弄鬼了幾十年,嘉靖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嗎?絕對不可能。

嘉靖帝不是個明君,當然,他也不是個昏君。但嘉靖絕對是個精明的君主,工於心計,長於算計,儘管20多年不朝,大權卻是牢牢在握。他心思細密,操弄權術,把身邊的太監、內閣的大臣耍的團團轉,他則在背後偷偷冷笑:哼哼~~就憑你們?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嘉靖煉仙求道,五千言道德經縫在衣服上,天天唸誦,自以為已經成了神仙,非要屬下人喊他飛元道君、萬壽帝君。他是神仙,那大臣是什麼?老百姓是什麼?包括自己的兒子裕王一家子是什麼?通通成了玩物。他最高興的,就是看大臣們內鬥,斗的越狠他心裡越嗨。嚴嵩父子一派,裕王麾下的徐玠、高拱、張居正一派,誰是誰非嘉靖不一定會關心,關鍵是要平衡,誰也不要把誰逼到絕路上。什麼叫大局?不是蒼生的福祉,不是國庫的充盈,不是吏治的清明,是皇帝的大權不能旁落。所謂朝政為重,大局為重,說白了就是皇帝的心思為重,別讓他老人家不痛快。誰敢犯這個忌諱,誰就倒黴,身邊最親信的太監呂芳不例外,親生兒子裕王也不例外。所以在第24集,海瑞審案的供詞遞到京城後,呂芳一看這要牽連不少人,他趕緊去找嚴嵩和徐玠,勸他們同飲一杯酒,暫時以國事為重、不要內耗。這時候嘉靖立馬就不樂意了。他倆舉杯不鬧,那皇帝咋辦?倆大臣聽你一個太監的?他們聯手幹嘛?對付我這個皇帝?所以不管呂芳的出發點是為了誰,他犯了皇帝的大忌諱了。這不是你一個司禮監太監該做的事情,更絕不能開這個口子。無論真實的情況如何,呂芳有沒有捲入這個事情來,那都不重要,先給你一點苦頭吃了再說。

然而嘉靖畢竟不蠢,他不是昏君。他玩弄權術,卻不會玩壞權術。他懂得收放,胡蘿蔔加大棒,扇一巴掌給塊糖的把戲被他運用的登峰造極、爐火純青。楊金水進京後,嘉靖一眼就看出來楊金水在裝瘋,但無所謂,他關心的是楊金水有沒有在外頭亂說話,有沒有向呂芳通訊息,有沒有影響他皇帝的顏面。楊金水管著江南織造局,剛開始織造局的作用不過是供給皇宮所需的絲織品,後來就演變成了皇帝斂財的工具。沈一石掛著織造局的燈籠去買受災的糧田,楊金水聽說後盛怒無比,織造局是皇帝在浙江的臉面,皇帝所屬的部門落井下石去低價購買受水災百姓的田地,貪老百姓的便宜,你讓嘉靖的臉往哪裡擱?沈一石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做了兩手準備,如果沒人敢吭氣,大家都裝糊塗,那他就順水推舟,把田直接買了就是。買稻田後改種桑樹,推行國策,就算以後有人告發他,但事情已經過去了,死不承認就是了。織造局落井下石發國難財的時候還少嗎?那時候又有誰顧忌皇家顏面了?這麼多年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可這回沈一石遇上了個愣頭青不怕死的海瑞,一出手就捅破了窗戶紙。打著皇帝的名義發財?好啊,拿公文來吧。你敢說這是皇帝的意思,那好,我和你去府臺衙門對峙。知府巡撫總督,誰有這個膽量說皇帝準備掙老百姓的錢?沈一石見勢不妙,立刻拿出了後續手段,宣稱織造局來淳安縣不是買田,而是賑災,十幾船的糧食是準備借給百姓的。沈一石果然精明,但只可惜無論他怎樣老謀深算,他也只是個商人,他是楊金水的棋子,更是嘉靖的棄子。一個商人,居然替皇帝賑災去了,好大的臉面啊。在更精明的皇帝面前,在貪婪的權利慾望面前,沈一石只能是個悲劇。

而楊金水必然也會成為嘉靖的棄子。在為嘉靖斂財方面,楊金水是做的非常成功的。一個外派的太監,遊走於浙江官場、商界,呼風喚雨,遊刃有餘,無往而不利。楊金水不算什麼好人,卻絕對是個能人。他知道如何去不動聲色的斂財,既能把事情辦成,又體現皇威浩蕩,還全方位維護皇家顏面。無論是封疆大吏胡宗憲、還是鄭必昌、何茂才、高瀚文,這些人都只有被他耍的團團轉的份兒。可惜他身邊全是豬一樣的隊友。鄭必昌和他手下那群官員基本就是一群廢物點心,除了撈錢,除了在老百姓面前耍橫,其他幹什麼事都是破綻百出。所以無論楊金水怎樣的長袖善舞老奸巨猾,當剛直的海瑞再次翻開了毀堤淹田的舊案時,楊金水知道,大事不妙了。

可他不想死,也不能死。

浙江水患,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大堤決口,到底是沖垮的,還是掘開的,浙江官場都知道,內閣不少人也知道,楊金水更是一清二楚,這個餿主意就是他出的。但是,他可以推得乾乾淨淨。而且,殺了兩個縣令,一個河道官員,已經有了替罪羊了。只是有一點很難推脫,毀堤淹田是為了改稻為桑,這個改稻為桑是嘉靖親自定下來的國策。為了推行嘉靖國策而決堤,這是何等昏聵的決策?怪當地的官員還是怪嘉靖?誰都負不了這個責任,精明的皇帝更不可能去負這個責任。所以,這個事情是不可以擴大的,是必須到此為止的,要儘快結案的,結案後是不可以再去議論的。誰敢妄議此事誰該死。哼哼,誰不怕死?

偏偏就有一個不怕死的:海瑞。

鄭必昌跟何茂才被抓,楊金水並不擔心。他知道嘉靖的意思。聖旨寫得也很清楚,這倆人的罪行是貪汙。別看趙貞吉來了,錦衣衛也來了,架勢很大的樣子,但貪汙對大明的官員來說算個什麼事?上上下下早都透了。審完了這事也就結束了。可萬萬沒想到,參與審案的還有個海瑞,這個海瑞對鄭何二人的貪腐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去年新加固的大堤為什麼今年會決口?而鄭何二人和他的手下對海瑞的發難毫無準備,來不及串供的情況下幾乎全盤托出,被海瑞審了個底兒朝天。

這下子可要了命了。

嘉靖,這個追求權利和名聲,虛榮心之大到了極點的皇帝,為了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他裝神弄鬼,把自己扮成神仙,好像脫離俗世、無慾無求的樣子。但有人不信這套得道成仙的鬼話怎麼辦?他又以君父自居,宣稱天下的臣子百姓都是自己的子女,他這個家長為子女操碎了心,可是家太大人太多,他一個人再怎麼勞累也管不過來。你們這些臣子們一定要為君父我分憂啊。鬼話說了千遍萬遍,於是乎,下面的大臣太監們都跟被洗腦了一般誠惶誠恐,連嘉靖皇帝自己也被自己洗腦了。他深信不疑,我就是神仙,我就是君父,我無所不知,我是個明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我的臣子們好,都是為我的百姓們好。我現在為大明鞠躬盡瘁,我百年以後,也要進入史冊彪炳千秋。逢年過節,宰相大臣們都要寫歌功頌德的青詞,只要詞寫得好,拍馬匹水平拍的高,人品端不端正那都無所謂,都可堪大用。遷居萬壽宮永壽宮之前,大臣們不願上賀表,這個皇帝居然氣的下聖旨訴起苦來。我這個皇帝不容易啊,想住個新房子你們都看不順眼,都不肯祝賀我喬遷之喜,我當皇帝當的好失敗啊。也罷,你們不祝賀我搬家,那我就不搬了。

臉面啊臉面,為了臉面,真TMD不要臉。

但是,皇帝的無恥是絕密,是國家的最高秘密。皇帝可是個明君啊,他何曾做過一件昏庸的事情?他怎麼會容許手下的官員幹出毀堤淹田的事情來?堂堂我大明帝國,又怎會發生毀堤淹田這種荒唐的事情呢?

所以,都是手下這群混賬東西不管用,跟皇帝絕沒有半點關係,也不可能有半點關係。該死的楊金水,你怎麼辦差的,浙江都發生了什麼事情,說~~

楊金水~~~

瘋了!

瘋得好啊。

這一瘋,毀堤淹田戛然而止。

再也查不上去了。怎麼查?鄭必昌何茂才已經抓了,剩下的事情,只有楊金水知道,而楊金水雖然是宮裡派出來的人,但現在瘋了,你怎麼去證明這件事和他有關?毀堤淹田和楊金水無關,自然也和織造局無關,更不關皇帝的事。但嘉靖還是不放心,呂芳知不知道這件事?呂芳是嘉靖身邊最親近的太監,他捲進去了,同樣危及嘉靖的臉面,更何況呂芳還跑去和嚴嵩徐玠喝酒了。結果楊金水的答覆令嘉靖很滿意,呂芳和這些事情無關。於是楊金水保住了一條命,而呂芳被外放了幾天後也再次回到了嘉靖身邊。

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嘉靖依然英明神武,大權在握。只是這時候的嘉靖發現,嚴嵩老了,該退休了。自己在位45年,也老了。

那麼,到了該立牌坊的時候了。



平小五


一句話:皇權高高在上,不可侵犯。


老喬23


給自己一個臺階下,君無戲言嘛


老秦炒股


這是表明一個態度,君權至高無上,但又是仁慈的。


1973火星人


海瑞不是魏徵,嘉靖也不是唐太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