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原本很火的三農自媒體人遇到了瓶頸,拉親戚朋友一起出鏡做自媒體,你怎麼看?

一點三農


你有拍和不拍的權力,我有愛看不愛看的權力,但是藉著平臺賣假貨,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某西北小強賣假貨!關鍵還無任何答覆解釋!離淘寶都差遠了!所以現在是沒事看看鬧熱還行!


9986LZFXN


曾經看過一個頭條很火的三農視頻,拍他媽媽去山上挑柴火,而他的媽媽身體瘦小,走路腳彎不利索,身後揹著很大的一捆柴,身子彎得頭都要著地了!這哥們還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說,真的看不下去了!就這樣拍著自己的老媽步履蹣跚的揹著一大摞柴火到家,做飯!實在沒內容可做就別做,看著真讓人反感!


金妹6970


自媒體的大多數都會發展到賣東西,開始關注麥小兜,後來他賣東西我就取關了,其實我在頭條上也買過東西,買的東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感覺還不如淘寶上買的,我也發頭條,僅是分享一下而已,連最基本的認證都不申請,就只想記錄下我的生活而已。


悠婉的露珠


現在做自媒體的人很多,特別是三農自媒體人很是火了一陣,為什麼現在出現了甁頸?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是題材雷同,人們出現了審美疲勞。做吃的特別多,剛開始很火,人們有一種新鮮感,看久了,看多了,必然會厭倦。

二是人員素質侷限。做三農自媒體的,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做的視頻缺少文化的內涵,註定是走不遠的,而且也沒有創新。

三是獨立做,沒有團隊支撐,力量有限。從拍攝視頻的設備,拍攝技巧,後期製作,內容構思,策劃等基本上都是自己在進行,實際上是粗加工。要想走下去,必須要依託團隊的力量來運作,個人力量必竟有限。

四是環境限制。農村就那麼大一片天,能製作的題材必竟有限。特別是要新穎、有吸引力的,越是後面越難。

最後,建議三農自媒體人一是要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二是要多出去走走,開闊視野。三是多思考,換角度去創新。四是要提高視頻拍攝製作的質量,切忌粗製濫造,把自己牌子毀了。


簡單145346278


我原先還喜歡泥土的清香。覺得她生活的真實而樸實。結果後來,她的妯娌美琴也拍了,她女兒也做自媒體了。這些都算了,她那個小兒子,才幼兒園,還以他的視角搞一個叫做二豬的什麼的自媒體號。。。。無語死了。


青兒妹妹204514002


型男夫妻(袁勇周燕夫婦)這樣的掛羊頭賣狗肉,不知羞恥的無底線炒作的,假借三農的所謂網紅。堅決抵制,抵制,抵制。希望平臺梳理讓三農迴歸到三農應有的樣子,真正讓給農民兄弟讓土地增值增收。


用戶1056503950896


三農自媒體走進我生活的是偶然間看到一個製作特色小吃的視頻,當時還覺得特別的新奇,感覺這確實就是三農把所有天南海北的特色拍成視頻讓大家瞭解,就跟舌尖上的中國一樣,那個時候我關注了好多三農頭條號但時間越長越覺得有點變味兒,現在基本都是賣貨,拍的視頻質量越來越低,不排斥賣貨但每一期都要用心去拍最好是特色的,不要把逛個街去十分鐘的親戚家也拍上,一定不要忘記是三農題材,如果偏離題材那麼就會是這種結果


櫻桃涵妞兒


不管現在還是以前我只關注王小的視頻,喜歡看他們一家的喜怒哀樂,生活有情趣老的勤勞能幹小的懂事孝順。家庭團結和睦每個人都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為這個家做貢獻。王小几年來從不忽悠粉絲買農產品,靠自己的努力把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其它的三農視頻我就不多說了,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玉兔寶寶12


我開始關注做三農自媒體有幾個網上很紅的幾位,開始感覺還不錯,最後看到他們的一家人或親戚都開始做自媒體,就我的經驗自媒體申請頭條認證優質和黃V很不容易的,但他們的七姑八姨一上手都是加了黃V的,不知是什麼門道,這近親繁殖的平臺讓人很失望。為賺流量,和丈夫冷戰的、鬧離婚的,跟電視連續劇一樣,天天是祥林嫂一樣的訴說,也許這些有人愛看,反而有些正能量的視頻沒有人點擊,這和平臺的推薦也有些關係,不論什麼平臺還是要提倡正能量的內容為主流才能長久。


夕陽情懷


三農自媒體已經變味了!

每天都是些雞毛蒜皮,吃喝拉撒,胡吃海喝,拿魚摸蝦,幹正事的不多,已經脫離了三農的初衷。

三農視頻的重點,應該是展現農村的新變化,農民的新生活,農業的新技術,可由於三農的門檻過低,誰都可以拍,因此三教九流紛紛進入,有思想,有技術的不多,也拍不出什麼有深度的東西,因此只能拍些雞毛蒜皮,等粉絲達到一定數量之後,便急功近利,利用粉絲的“”痴迷”,開始低價收購,高價賣東西,等粉絲醒悟過來之後,路子越走越窄,所以這種模式不會走的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