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300米的蜜蜂石洞老巢收回來養會回蜂嗎?如何避免距離太近造成回蜂?

A鋰電池BC極片貿易


你好,對於石洞或者泥洞收回的蜂,看看你用了什麼方法去收蜂,一般正確操作收野外蜜蜂群,野外蜜蜂群就算三五十米都不會回頭蜂的何又有三百米。如何操作收野外蜂群近距離不回頭蜂?我是中蜂養蜂人,下面介紹下如何收近距離野外蜂群不回頭蜂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蜜蜂轉移蜂群是什麼條件下不回頭蜂,通過了解蜜蜂生活特性,再舉一反三可運用在養蜂上。那,蜜蜂在什麼條件下不回頭原蜂群位置呢?只有蜜蜂自然分群,蜜蜂棄子、棄巢逃跑的條件,這樣的蜂群收蜂養殖,蜜蜂不會回頭原箱位置。我們通過知識蜜蜂這種特性,可對蜜蜂群進行人為模似分蜂,模似近距離轉移蜂群位置。

如何操作使蜂群進行模似自然分蜂呢?摸似近距離轉移蜂群相同在這隻談論一種。方法很簡單,只要把要分的蜂群抽出一大半多帶王的蜂巢放在一個箱中(近距離轉蜂群全箱),在下午搬離蜂場處百幾米,開箱張王囚禁於王籠中、再放在果木顯眼枝條上,完後把箱中的蜂全部抖落在就近掛著有蜂王王籠的地面上,任由蜜蜂尋找蜂王結團,等待結團安定一段時間(時間要三十分鐘以上,越長效果越好),再行收蜂放於其它位置養殖就行了,這種操作,出勤蜂不會再回原位。如要近距離轉移的蜂群,也可在用這個辦法操作。

而在近距離收野外石洞土洞蜂群,要不回頭蜂也可在用模似自然分蜂方法進行收蜂,首先用煙燻或者其它方法趕出蜂群,捉著蜂王囚禁於拖寬的王寵中,等待蜜蜂結團時放置蜂王在結團上。如果當時沒捉著蜂王,可在蜜蜂結團時再行捉著。在蜂群結團安定後,等待所有蜜蜂,包括外出出勤蜂也回齊加入蜂團中安定結團時,慢慢整理好洞中巢脾,完後用巢脾護蜂團收蜂回箱回家養殖。如果無法劃得石洞土洞蜂巢,可直接用蜂帽子等收蜂器收回家養也行。這種方法很近距離的野生蜂群也不會有回頭蜂現象,如果發現有蜂還在原石洞,那些都是過夜外出出勤蜂,這種蜂不參與結團,蜂多時只有再行收取放遠距離養了。



荔鄉問答


請放心操作好了是不會回蜂的!本人多次收蜂都沒有回蜂現象,只要把蜂王收回去後將巢脾全部割完上框是不會回蜂的,我挖的最近的蜂群只有50米,沒有出現回蜂現象,還有一次挖蜂的地方只有100米也沒有回蜂,因為我養蜂多年了沒有出現收蜂失誤,所以也沒有回蜂。


茶味人生27


回蜂問題

中蜂的有效採集半徑是1.5km,即使在蜜源非常豐富的地方,中蜂的日常活動範圍也在500m左右。如果蜜源缺乏,蜜蜂採集半徑會逐漸擴張到3km外。把蜜蜂安置在日常活動範圍內的任何一個新地點,在一段時間內,外勤工蜂仍然會飛到原來的巢穴。更何況那個地方還是離你最近的一個蜜源地。也就是說,如果你直接把直線距離只有150米左右的石洞蜜蜂收回家養殖,回蜂是不可避免的。

避免回蜂的方法

障礙法

在清晨蜜蜂未出巢之前,打開巢門,用青草堵塞和掩蓋巢門,巢內急於出巢的蜜蜂,會啃咬堵塞在巢門上的青草。同時,青草在太陽出來後漸漸被曬乾,巢門縫隙逐漸增大。經過一番努力和掙扎才從巢內鑽出的蜜蜂,會增加巢穴變動的感覺,增加新的記憶,重新認巢飛行。

幽禁法

把蜜蜂綁脾過箱後,留足飼料、關閉巢門、打開紗窗,將其搬入通風的暗室,關閉4天后,再搬到新址。相關資料表明,蜜蜂的暫時記憶只有4天。幽禁4天后的蜜蜂會重新認巢。幽禁法結合障礙法合併使用,效果更佳。

間接移動法

間接移動法,就是把蜂群暫時遷移到距離蜜蜂原來巢穴和新位置都超過3公里的地方,過渡養殖10天左右,然後再搬回到新址。這種方法最為可靠,可以完全避免回蜂的問題,但會增加養蜂的成本和勞動強度。

延續生命法

有一些地方,收蜂人會選擇在流蜜期收捕蜜蜂和蜂蜜,故意留下少量蜜蜂和一塊帶蟲卵的巢脾,並把蜜蜂巢穴修復原樣,以便剩餘蜜蜂利用原王臺或改造王臺,培育新蜂王,讓蜂群生命得到延續。留待蜂群繁殖發展後再次收穫。

養蜂的朋友,蜂語語的回答還令你滿意嗎?如果你願意,不妨關注我。我們一起分享養蜂的樂趣,相互扶持、結伴而行,可好?


蜂語語


只要把蜂王收了,進收蜂籠結團達一個小時以上5米也不回蜂,離老家20米挖了一窩蜂現場綁脾,手捧蜂進箱搬回去也沒見回蜂,可以把洞口堵上,旁邊掛一個收蜂袋收殘留的蜂和採集蜂,新箱裝上防逃片,兩天後把洞口打開,如是沒法挖開驅蜂收蜂的,蜜蜂穩定後會把蜜採回來的,正常繁蜂期不建議把蜜蜂收完,收到大部分和王就可以了,剩下的蜂可以再造王臺變成新的一群蜂。


隨州俊輝


為什麼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來飼養會產生回蜂?

我們都知道,野生蜜蜂的採蜜半徑在山區也有2到3公里,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當地蜜源充足,蜜蜂的大範圍採蜜半徑也不會少於1.5公里,相對於300米來說,這個距離完全在蜜蜂的活動範圍之內,所以收捕這樣的蜜蜂回家養殖,蜂部落認為回蜂是難以避免的。因為300米對於蜜蜂來說,稍微有點年齡的蜜蜂認巢試飛都已經超過這個距離,蜜蜂認巢試飛的過程是由近及遠的,300米並不是很遠的距離,只要經過認巢試飛幾次的蜜蜂,基本上已經超過了這個範圍,所以蜂部落認為這種距離想要避免回蜂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回蜂。

如何減少回蜂?

在我們收捕蜜蜂的時候,可以選擇在我們與蜜蜂之間存在障礙物的地方放置蜂箱,同時在傍晚或者夜間的時候收捕蜜蜂,收回蜜蜂以後打開巢門的時候用鬆散的青草堵塞巢門,讓蜜蜂在第二天的時候慢慢咬開巢門,這樣由於在時間上造成了影響,一些蜜蜂在短時間無法找到回到原來蜂巢的路線,會進行新的認巢試飛,最後只有留在新的位置,但是對於當地環境比較熟悉的成年工蜂就不一定能夠留住了,基本上幾個來回就可以找到原來的蜂巢,回到原來的位置。

為什麼可以收捕?

對於一個正常的蜂群來說,其實我們考慮回蜂僅僅是考慮工蜂,因為雄蜂數量過少,蜂王只有一隻,而且蜂王與雄蜂並不參與採蜜和哺育工作,所以關於回蜂問題,實際上我們考慮的僅僅是工蜂。

就工蜂來說,工蜂的工作也是根據日齡來進行劃分的,新出房的工蜂身體柔軟,呈現灰白色,行動遲緩,雖然已經出房,但是其並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一般3日齡以前的工蜂都還需要成年工蜂飼餵,主要在巢內承擔保溫和清理工作,到了4到5日齡才會調製蜂糧飼餵大幼蟲,而初次開始認巢試飛的時間為3到5日齡,到了8到9日齡的工蜂才會進行集團試飛,真正試飛完成,工蜂需要到達的日齡是18日齡,所以在養蜂業上我們把18日齡的工蜂當做是內勤蜂,超過18日齡的工蜂才算是外勤蜂。整體上來說,外勤蜂和內勤蜂的比例差不多為1比1,所以我們在收捕蜂群以後,實際上幼蟲是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的,而大量的內勤蜂也會留在新的位置,所以我們收捕蜂群以後,就算距離原來的位置很近,仍然可以收捕養殖成功。

距離300米的蜜蜂收回後如何飼養

由於我們收捕的蜜蜂距離蜂巢的位置很近,所以在收捕後需要注意的問題比較多,除了避免回蜂之外,蜂部落認為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蜂箱要處理好

對於我們收捕蜂群的蜂箱來說,首先要去除異味,同時選擇養殖的地點要恰當,不要遭受人畜的干擾,同時也要做好螞蟻的預防工作。

第二:綁脾過箱

大量的實踐已經證明,在收捕野生蜂群的時候,能夠把原來的蜂巢帶回過箱,可以大大增加蜜蜂留在新位置的成功率。

第三:儘可能的把糖脾和蜜脾帶上

在我們收捕蜂群的時候,儘可能的把原來蜂群的一些糖脾和蜜脾也進行綁脾過箱,這樣可以減少蜂群飢餓的概率。

第四:獎勵飼餵

在我們收捕蜂群以後,不管蜂群中有沒有蜂蜜,應該在收捕的當晚就進行獎勵飼餵,直到蜂群中蜂王已經開始產卵再停止。

第五:注意補助飼餵

由於我們近距離收捕蜜蜂,在收捕蜜蜂后的一兩天該飛回的蜜蜂基本飛回,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就算是距離原來的蜂巢500米左右,山區同樣會產生較多的回蜂,而大量的採集蜂回巢,必然導致我們收捕的蜂群其實就只剩下一個幼蜂蜂群,這樣的蜂群採集能力差,相當於是過去剩餘的一群內勤蜂,如果蜂群中沒有充足的蜜粉,容易造成蜜蜂飢餓甚至逃跑。

對原來蜂群的處理

雖然原來位置的蜜蜂我們是沒有辦法收乾淨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在外界有蜜源植物流蜜的時候進行收捕蜜蜂,然後在收捕蜂群后恢復原來的蜂巢,在我們取出的巢脾中選擇一張帶有少量蜂蜜以及花粉的卵蟲脾放進原來的蜂巢中,讓蜜蜂重新利用這些幼蟲培育急造王臺,這樣這個蜂群並不會滅亡,而且很快就會發展成為一個正常的蜂群,我們可以注意觀察,等到蜜蜂發展壯大以後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二次收捕,讓這個位置成為一個可再生的蜂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