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工不願意再回家種地,以後怎麼辦?

成長新視點


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完美的答案,

你說的這個問題確實真真切切的存在。

我來回答你為什麼有一些農民工不願回農村種地這個問題?因為我也農民我回答的可能是我自己的想法,

我用我自己事例來回答你,以下是自己真實的情況,

我是1988年出生的,現在31歲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初一上了一個學期就不上了,下學就跟著他哥哥姐姐外出進廠打工,我現在基本上能帶班幹活了,每天能掙個300-500塊錢,一個月休息4天,一個月下來10000多元,一年下來也能掙個10萬8萬的。

基本上很少回家,每年回家也是過春節才回來,要麼就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才回家。

去年春節我回家好多小夥伴問我為什麼不想著回老家發展。我講就像我這個沒什麼學問回來能幹什麼呀?也沒有什麼能賺錢的門路。也沒有技術所以我不願意回家。回家指望種那三畝地能幹什麼?在農村老家又賺不到什麼錢。如果真回到家,我老婆孩子在家都能餓死,指望三畝地。回到農村老家我能幹什麼呢?再說也沒有學問,種地也不行,也不會養殖在農村真的是寸步難行。再說老婆孩子都在城裡,我回來農村真的沒有發展。在城裡隨便上個班也能搞個萬8000的覺得挺好。

所以這就是我們這些農民工不願回農村的真正原因。

以後怎麼辦?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說說。

這個問題我也跟很多小夥伴們討論了,我們很多小夥伴在外面打工的,都想著再幹兩年在城裡交個首付付上房子。買上社保醫保什麼的在城裡紮根。至於以後孩子怎麼辦?他們的回答和我的一樣也是,如果能考上大學就讓他們上大學,考不上,讓他們在城裡找個工作也比在農村強啊。反正到老了我們幹不動了,肯定會回農村養老的,讓孩子在城裡發展。

其實很多很多人都會替我們瞎著急,其實我們不願回農村我們已經對人生的下半場早就做好準備了。

上面兩條是我個人的想法,不代表全部人都是我這樣的想法,






呂俠客LV


好,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你說的這個情況確實存在。

首先回答你有一些農民工為什麼不願回農村種地這個問題?

我還是用我一個鄰居的兒子的事例來回答你,以免象別人籠統抽向的回答不具體。

我這個鄰居的兒子是1986年出生的,比我小10歲,他初中一畢業就跟著他父親外出修房子,現在基本上能帶班幹活了,每天能掙個400多元,一個月做個20多天工,一個月下來8000多元,一年下來掙個10多萬。

他很少回家,每年回來也是春節才回來,要不是過年,他幾乎不回農村來。

去年春節回來我問他為什麼不想回來,不願回來,他說回來沒用,咱農村掙不到錢,再說回來也不會種田,農村的農活他一點不會做,回到農村來他一家子會餓死,小孩上學都沒有錢上,老婆也不願回來,如果他回農村來,老婆就要與他離婚,再說他已經在城裡全額買了房子已經把家按在城裡,所以就不願也不能回農村了。

所以這就是他們這些農民工不願回農村的真正事實。

現在來回答你這的那他們以後怎麼辦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我也問他了,他的回答是很簡單,他說他這個問題他也思考了很久,他也知道他總有一日干不動的時侯,他早就未雨綢繆了,他早已給他兩口子買了社保與一些醫保了。至於他兒子現在還在上學現在還沒替他們思考那麼多,等他們大學畢業以後再說。

其實很多的人都替他們瞎著急,其實他們不願回農村其實是早已對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做好了準備。

以上就是我對你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希望也能幫你解惑這個方面。

還是那句古話:傻有傻計,瘸有瘸計,是人多數會去謀劃自己的生活的。


湘西灣竹子


農業是國之根本,你們都不種地,都去進城打工,誰產糧食?大家都餓死了,你們負責嗎?國家分給你們地,就是讓你們荒廢著進城打工的嗎?浪費國家資源!

你們說種地不掙錢?那是你們水平不行,你們自己種地種不好,還怪種地不掙錢?你們連老本行種地都種不好,進城打工就能幹好了嗎?

我最煩你們這種人了,一看就是loser,種地都種不好,還指望進城打工能賺錢?

我告訴你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種地種好了,也能年入百萬,你看我二大爺他兒子的三侄子的表弟,辛苦鑽研種地技術三十年,終於練成種地小能手,現在每年都能年入百萬,比你們這些進城打工的人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打工的都是吃青春飯的,被老闆壓榨完了就失業了,哪像種地,旱澇保收,越老越吃香!再說了,現在打工掙得多,以後還行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不定哪天就迎來種地的風口了,22世紀是種地的世紀!

你們早晚會後悔的,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甘肅火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關乎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發展與否是關乎一個國家持續健康、長久穩定的重要因素……

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1個年頭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席捲著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角落,貧窮落後的農村,只能背井離鄉到沿海發達的城市去打工謀生。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工,靠著自己吃苦、勤奮、上進的精神,學到了一門手藝甚至是技術!還有一些頭腦聰明,思想超前的人,在工廠裡混上了主管、經理、甚至廠長的職位等等!這些混得不錯的成功人士,相比貧窮落後的農村,他們是不願意回去的。即使混得不好的農民工,他們在工廠裡每個月拿著3000元到4000元穩定的收入,也比在農村過得舒服。

在農村守著那1畝3分田地的人,都是年紀大了,出不了門的,或者手腳不方便的人群。在加上農村掙錢的門路少,活兒少,基本上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尤其像我的家鄉,雲貴高原地區,種田種地基本上都是肩挑人扛的方式,辛苦勞累不說,沒有經濟收入,連種莊稼的種子、肥料都是通過賣糧食的錢換來的,這樣沒有出頭之日的生活,不如實實在在的在工廠上班掙來的錢划算。

綜上所述,以後農村的田地,像山區交通不方便的山地、旱田,可以種上具有經濟價值的杉樹、松樹等等!也可以由專業果農承包,種上經濟果林;交通方便,開闊地帶的田園,由專業的糧食種植專家來承包種植,通過土地出租的方式,農民朋友從中也得到一定的租金。





鄉村富哥


有些農民工不願意再回家種地,以後怎麼辦?近幾來許多中壯年農民工,拋棄田地背井離鄉到城市去打工掙錢,農民為什麼離開家鄉去城市打工?因為在家裡種田,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很貴,而生產的農副產品介格低滯銷。一斤雜交稻種每斤25元到30元,一包300克雜交棉種55元到60元,玉米種"先玉335"每斤35;現在一包100斤的總含量在51的三元素複合肥220元,三個15總含量在百分之45的複合肥,價格每袋100斤200元左右,還有防病治蟲的農藥,水稻田治蟲每畝50到100元,旱地棉花、小麥、油菜、玉米等每畝除草劑,需要30到50元。而農民生產的水稻,畝產1200斤,每100斤130元,畝收入1560元,除去成本500元,收入1000餘元,小麥畝產1000斤,每100斤110元,畝收入1100元,除成本400元,收入700多元,棉花畝產籽棉500斤,100斤籽棉300元,畝收入1500元,除成本500元收入1000元,油菜畝產500斤,油菜籽100斤250元,畝收入1000元,除去成本300元,收入700元,玉米畝產1000斤,每斤8角5分,畝收入850元,一個5口之家有5畝田地,如果在家種田,只能糊嘴是掙不了錢的。
現在有許多中壯年農民選擇在經濟發達的蘇浙滬等地打工。現在有技術年齡在40,50歲左右的油漆工、木工、瓦工每天收入都在300到500元左右,月收入可超萬元,除去吃喝等開支,每個月能節餘5000元左右,年收入可達6萬元,沒有技術的50歲60歲的農民工,只要有力氣在建瓶工地幹活,每天收入120元左右,每月收入超3000元,幹不動活的在城市當保安每月也能掙2000元,農民工外出打工收入比在家種地高得多。
我有一個表弟今年50歲,全家六口人7畝田地,夫妻倆年年在家種地,2畝水稻3畝棉花,水稻收穫後種油菜,棉花收穫後種小麥,一年四季這樣輪作,兩個中年人年收入不到1萬元,別人家打工建起了二層樓房,而他家住的是三間平房,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今年50歲,全家六口人,有田地6畝,我在2010年以每畝500元價格扭轉給了本村種田大戶,夫妻兩人在蘇州打工,我在建築工地做瓦工,日收入400元,妻子在飯店洗整月工資3000元,我兩除吃喝開支年收入超10萬元,打工四年我們在池州買了一套房子。
現在外出打工的農民都不願意回家種田了,以後的田地會向種田大戶扭轉,靠近城市郊區的會被徵收利用。農民進城務工有了錢,不種田也能生活。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寫三農文章,用事實答題,盼大家留言關注!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近年來,隨著工廠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建築工地也因治理環境而早早停工。第二代農民工成了務工的主力軍,而70後的一代農民工隨著年齡的增大,因缺乏技術和知識,外出務工漸漸沒了用武之地。但回到家鄉,又不想種地,原因有三:一是有的農戶土地已經流轉給他人,不容易再要回來,原來擁有的農耕機具也都生鏽損壞。還有的說想起以前種地的勞累都害怕。二是,種地也不賺錢,一年到頭累的夠嗆,除了種子,化肥,農藥,耕種的各種費用,剩不了幾個錢,如果是風調雨順的還可以,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就要虧本。種糧食作物基本沒錢賺,種經濟作物風險太大。三是,如果種幾畝地,一年農忙的時候是有限的,其它時間還是要靠打工掙個零花錢,所以平常就沒時間去管理農作物,比如打藥,施肥,鋤草等,這樣如果中間抽時間回老家,還要花好些路費,不得不還要停下手中的工作。這些現實的原因都是讓農民工不想再回家種地。現實所迫有的70後不想再外出了,那回到農村怎麼辦呢?可以嘗試學一些技能,特別是互聯網知識,要跟上時代,可以做一下自媒體,電商銷售。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農產品開發一些適合當地消費的特色小吃,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搞養殖,加工等副業。這樣我們打工回鄉後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meng萌哥


中國農業要發展,在本次土地承包期後,必須做好三件事:

1.在適當的時候,國家應毫不猶豫的收回土地使用權。目前土地使用特點是零散、沒有規模,不利於以後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很多農民佔著茅坑不拉屎,佔著良田不耕種,甚至有些農民不流轉,寧可丟荒也不給其他耕種者耕種,浪費國家大量的土地資源,給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對於丟荒一定時間的土地,國家應該果斷地收回土地使用權。

國家收回土地使用權後,對土地使用重新進行規劃,要從根本上提高土地使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

中國農業要發展,收回土地使用權是關鍵。

2.國家收回土地使用權後,由糧食生產大戶承包,做到“零租金”。目前糧食生產大戶需要支付較高的土地流轉金,負擔重。糧食生產是向社會提供糧食的,以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糧食生產者是不應該負擔土地使用費的!所以,土地承包零租金後,可以大大減輕承包戶因土地流轉需交的承包費,有效的減輕了糧食生產者的負擔。

3.提高糧食生產補貼,並把補貼精準地補到生產者手中。目前國家也有糧食補貼,但搞不清楚的是,很多農民把土地丟荒,不種糧食了為什麼國家還發給糧食補貼?這樣是不是有“鼓勵土地丟荒”之嫌?不種糧了就不應該有補貼。

一邊是農民拿著國家土地不耕種卻收著租金和各種補貼款,另一邊是生產者既要付土地流轉費,又不能完全享受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糧食生產收益必然低,嚴重挫傷生產大戶的積極性。

國家提高糧食生產補貼,並精準的補貼到糧食生產者手中(丟荒者不能拿到一分錢),糧食生產的效益必將大大提高,才能明顯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中國農業生產才能發展,國家糧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證。

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已經有資金和能力對土地進行重新的規劃和使用,有能力提高土地的效率,有能力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


農民工小川


農民工不願意種地,原因如下:

1.最根本原因是糧價低,種地不賺錢。這幾年全球經濟環境不好,糧價大幅下跌,國內糧價也就漲不上去,國內的農民種地收益基本全靠賣糧,糧食價格不漲,農民的收益大幅下滑,當種地的收益不能養家餬口的時候,當然種地的人就會減少,尋找其他出路。

2. 打工比種地划算,來錢快。 像我們這邊,土地少,貧瘠,種一季糧食,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賺的多,造成大多數農民都以打工為主,而種地成了副業,自然不會對種地上心,管理跟不上,造成種地收益更少,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年輕人都很不願種地,地撂荒的撂荒,沒撂荒的也多數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勉強耕種。



3.種地成本和糧價不同步,造成種地不划算。現在我國的農民面臨的問題是,糧價天花板下壓,種地成本地板抬升,受到雙重擠壓,農資、人工等等成本年年上漲,更加壓低了農民的收益,讓農民覺得種地無望。

4.國家的種糧補貼對於目前這種種地成本與糧價的剪刀差來說,力度太弱,杯水車薪 。我國農業人口眾多,無法利用補貼來讓農民的生活變的更好,國家也不是沒有加大力度,但是對於幾億的農民來說,還是太少。

以上原因疊加,造成農村勞動力大幅流失 ,年輕人基本都不在農村了,這又進一步造成種糧人工成本上升,種地難。

怎麼辦呢?我認為分以下幾點:

1.社會進一步織牢保障網,完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確保這些不種地的農民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2.完善耕地使用政策,探索新的耕地使用模式,減少土地撂荒現象,充分使用耕地 ,發揮最大效益。



3.加大糧食收儲力度,發揮其價格調節機制;加大補貼力度;發揮糧價調節機制,保證種糧有合理的利潤空間,從而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


閒雲野鶴一村夫


哎呀!朋友這個問題最好辦了,還考慮以後怎麼辦幹啥呀!聽我給你分析吧,即稱農民工,說明已在外打工,並從描述中看出已多年了。即然有穩定的工可作,還回家種地幹嘛!只要能掙錢,在那都一樣,錢少先租房子,錢多了買房子,居家就在城裡住下了。



種地收益不行,乾脆不種了,流轉承包出去,國家又延續30年責任田不變,就坐等點錢了。30年後變了再說。再有一個,國家有個措施或規定,即農村人在城市有固定的工作和住所的,超過3年以上的可轉為城市戶口。而且現在已不論城市農村了城鄉一體化,沒有國家正式工作的(商品糧鐵飯碗),城市戶口或農村戶口還有啥呢!反正你不打工掙錢,花錢就不方便。並且原先的農村人還有點土地的收入,比城市沒有工作的,如下崗工人相對來說還要強點呢。


孩子們也在城裡上學,家有父母老人的,尊重父母意願他們願意去城裡和你們在一起住也行,願意在家居住也可,記得常回家看看。老人也可以住養老院。家有一老如一寶,現在國家政策好,老人除了有養老金還有高齡補貼,並且隨著國家退休金的調整逐年上調。所以,新時代老人不是兒女的累贅,活得年齡越高補貼越高,養老不是很大的問題。


在城裡你也要積極繳納職工社會保險,或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如不差錢,就選擇繳最高檔的,到60歲以後有退休金或養老金,起碼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再者,你兒女也都大了,個個是國家棟梁之才,你就是什麼活也不用幹,吃喝花用,哪一樣也少不了你的。你們夫妻倆,沒事了也去跳跳廣場舞,或養鳥種花、或牽只小泰迪去遛彎,或上網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裡,和友友們交流學習,發發文章、寫寫問答,活躍思想,鍛鍊手筆,拓寬視野,還能有效地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真正體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多好!


別老結記著那2畝責任田了,承包人決不肯讓它荒蕪的,再說了,每年按時給你承包費呢!你操那份心也沒用,你還回農村幹嘛啊?當然,也可以隨時回農村,和老兄弟姐妹們見面交談聊會天,看看新農村的變化!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近年來,隨著工廠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建築工地也因治理環境而早早停工。第二代農民工成了務工的主力軍,而70後的一代農民工隨著年齡的增大,因缺乏技術和知識,外出務工漸漸沒了用武之地。但回到家鄉,又不想種地,原因有三:一是有的農戶土地已經流轉給他人,不容易再要回來,原來擁有的農耕機具也都生鏽損壞。還有的說想起以前種地的勞累都害怕。二是,種地也不賺錢,一年到頭累的夠嗆,除了種子,化肥,農藥,耕種的各種費用,剩不了幾個錢,如果是風調雨順的還可以,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就要虧本。種糧食作物基本沒錢賺,種經濟作物風險太大。三是,如果種幾畝地,一年農忙的時候是有限的,其它時間還是要靠打工掙個零花錢,所以平常就沒時間去管理農作物,比如打藥,施肥,鋤草等,這樣如果中間抽時間回老家,還要花好些路費,不得不還要停下手中的工作。這些現實的原因都是讓農民工不想再回家種地。現實所迫有的70後不想再外出了,那回到農村怎麼辦呢?可以嘗試學一些技能,特別是互聯網知識,要跟上時代,可以做一下自媒體,電商銷售。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農產品開發一些適合當地消費的特色小吃,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資源搞養殖,加工等副業。這樣我們打工回鄉後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