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怪象”,土地不種糧食改種樹,這樣好嗎?

由於農村大量的人口外出務工,如今站在家鄉的高山上,基本上看不到幾個在農田裡忙碌的農民了。再加上大量的土地流轉,現在回老家,一眼望去全是雜草叢生,甚至連回家的小道上都長滿了雜草。在農村堅持種田、種地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主要是解決一家人的溫飽,種的也不多。其他的土地就會種上一些樹木。為什麼這幾年農村會興起“種樹熱”的現象呢?土地不種糧食種樹這樣好嗎?

農村“怪象”,土地不種糧食改種樹,這樣好嗎?

在我的老家,這幾年種樹的可真不少。而且主要是種這兩種樹木:一種是果樹,像葡萄樹、桃樹、板栗樹、梨子樹等等;還有一種是觀賞樹,比如玉蘭樹、桂花樹、樟樹等等。以前村裡可不會種果樹,有也是門前供自家欣賞的一兩棵樹,不會跟現在這樣大批大批的種,種糧食都沒見到他們有這麼積極。而且村裡人種的樹多數是觀賞樹木,果樹反而不多。

農村“怪象”,土地不種糧食改種樹,這樣好嗎?

大伯就是村裡種樹的第一批人,他瞄準了市場,開始做苗木生意,每年光賣桂花樹、樟樹等就能掙上十幾萬。村裡人起初並不看好他種樹,覺得一點都不靠譜,但是後面看到大伯家蓋起小洋樓,買小汽車,就紛紛來請教他,很多人也開始在自家的土地上種起了觀賞樹木。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現在農村興起種樹的現象,我認為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一、種樹更掙錢。種糧食的時候,農民天天早出晚歸,時間跟精力全在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來,也只能算上勉強解決自家溫飽問題。而且現在物價一天比一天高,糧食卻非常穩定。一年掙不到幾個錢,逼得村裡人紛紛進城打工。但是種樹不同,我大伯種的桂花樹,按品種賣,一棵幾百幾千不等,利潤比糧食高得多。

農村“怪象”,土地不種糧食改種樹,這樣好嗎?

二、種樹更省事。種植糧食的時候,我們跟天鬥跟地鬥,還得跟市場鬥,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如果種植面積大的話,可能人工成本還不夠,到手的票子還是那麼幾張。但是種樹苗就不一樣了,要省心得多,而且種植面積大,成本也不高,幼苗期細心呵護,後面根本不用管,等稍微大一些,有人來收購就可以賣出去了,成本低,收益還高。

農村“怪象”,土地不種糧食改種樹,這樣好嗎?

三、避免土地荒廢。現在農村裡大量人員外出打工,而土地上如果不栽種一些樹木,那就真的要荒廢了。而農民又是以種地為本職工作的,他們是非常不忍心看著自家的土地荒廢的。所以,總會想方設法把這些土地利用上。而在地裡栽種上一些樹木,既避免了土地荒廢,同時還能增加一些收入。老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即便是現在用不上了,等到以後這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財富。

農民不種糧食,把自家的土地改種樹木,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農村裡種地卻養不活一家人,而外出打工也比較艱難,掙得現在也不如以前多了,並且放著土地荒廢又不忍心,所以栽種上一些樹木,這樣既能為家庭增收,又能避免土地浪費。也是因為這種做法確實好,大家認為可行,所以才興起了栽種樹木的熱潮。你們村是這樣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