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裡的泥鰍氾濫成災,對水稻有嚴重影響,需要怎麼解決呢?

農紀


農田裡的泥鰍氾濫成災,對水稻有嚴重影響,需要怎麼解決呢?



對於我們來說,農田裡的泥鰍再多些都好,那可是一筆可觀的財富,放水上漂在水稻田裡。用不了一個星期保證泥鰍捕撈的差不多,可以自己留著吃,也可以賣掉。

通常我們常說的泥鰍在水稻田裡只有好處多多,沒有聽說過有什麼壞處的。


具體來說,泥鰍生長在水稻田裡面,主要有以下優點:

1.大量的泥鰍生活在水稻田裡,在水稻根部的淤泥裡面不停的翻動活動,這樣帶來的客觀效果是起到了旋耕機的作用,疏鬆了土壤,淤泥透氣,給水稻生長提供了便利。

2.泥鰍一般吃小型的浮游動物以及有機物的小顆粒,這樣水稻田裡面相當多的害蟲比如稻飛蝨以及跳蚤等浮游昆蟲自然被泥鰍給吃掉了,既給水稻田除了害,又淨化了水稻田的水質。



3.泥鰍在水稻田裡活動的過程中,會排洩大量的糞便,這些糞便對於水稻而言,就是天然無汙染的農家有機肥。直接相當於給水稻長時間施了基肥和追肥,同時又避免了化肥使用之後產生的氨氮過高的副作用。


要說泥鰍對於水稻田裡的水稻生長的唯一壞處可能只有一點,就是在水稻剛剛移栽的時候根鬚不穩,泥鰍可能在淤泥裡面翻滾的時候會讓秧苗塌窩倒伏,不過也有應對的方法,就是人工插秧,這樣秧苗深入淤泥裡面,不容易倒伏。

總結:

所以,泥鰍在水稻田裡大量活動,絕對是好事,是大自然的饋贈,不要猶豫,直接用水上漂來捕撈,或者抽乾水之後用手來捉泥鰍。


小龍蝦曬太陽


題主好!現在的水稻田沒有泥鰍氾濫成災吧!泥鰍在田裡對水稻也沒有什麼影響。要要想解決泥鰍,也很容易。小趙就和大家說說。

農村現在的農田裡,泥鰍真的不是很多,每年我和老爸都會放黃鱔簍子,捕捉的的黃鱔多,泥鰍真的很少。泥鰍少的原來就是現在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和農業機械。我今年種田的時候旋耕機幫忙耕田,真的看到有不少的黃鱔被直接被打斷,泥鰍反而沒有。但是將碳氨和磷肥灑下田之後,不管是大泥鰍還是小泥鰍、黃鱔,包括螞蟥都全部出來冒頭,那個時候只要去撿就好了,換一下水又能活過來。沒有撿到的,那就要被碳氨水嗆死,在我們插秧的時候,只要不進水,根本不用擔心有螞蟥,可以放心大膽的插秧了。



田間的一般都不大,很肥很大的泥鰍一般都不是在田裡,而是在塘裡,泥土太肥或者在太瘦也不適應泥鰍的生長。稻兜之間的距離是二十公分左右,足夠十條泥鰍生活的地方,對稻一點影響都沒有,泥鰍可以吃掉不少的有害生物和植物碎屑,對稻有很好的保護做用。再說回來,如果真的有那麼多的泥鰍,那可就發達了,15塊錢一斤,一畝捉多少斤,可以發點小財。


要是真的有那麼多,也不必煩惱,我告訴你兩種無公害的肥料,在兩個小時內,可以將田裡的泥鰍全部逼出水面。1、就是用碳酸氫銨(碳氨),關水一畝50斤做底肥,可以邊耕田,邊撿泥鰍(要提點清水,換水泥鰍就活)。可以將田裡的泥鰍全部逼出來。2、茶枯水,用兩個茶餅剁細(大概18斤),用開水泡發,第二天全部撒到田裡,這個不僅可以藥泥鰍黃鱔,包括田裡有些有害的物質也能一殺死,有殺菌的作用。

我是常德農村小趙,如果你那裡泥鰍真的泛濫成災,不防試試我說的這兩個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常德農村小趙


看見這個問題,讓老張想起了以前我們家的一塊田,那塊田是我們生產隊地勢最低的一塊錢,用我們這裡的話叫它“窩兒田”,而且我們這裡都是種植水稻,每年8月份水稻田曬田的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退出來的水最後都會到這塊田裡,因此這塊田每年種植水稻都非常讓人頭疼,因為田裡鑽心蟲特別多,而且秧苗特別容易倒伏,經常人家的水稻都要收割了我們家田裡的水稻,還長得青油油的。


在農村都知道一般裡下水口的田特別容易進黃鱔和泥鰍這種水裡的生物,當時這塊田裡面,泥鰍、黃鱔和田螺簡直多的讓人頭皮發麻。但是那個時候剛剛分田到戶,家家戶戶都為了吃飽肚子努力奔波著,還沒有意識到可以養殖泥鰍、黃鱔,就想著怎麼樣才能把這塊田裡水稻的產量搞上來。因此可以說什麼辦法都用遍了,甚至到生產隊隊長家裡面也鬧過很多次,但是田畢竟要有人去種,後來生產隊減免了水費我們才勉強接受。



當時我二伯退伍以後在人民公社工作,然後每年農忙的時候,一般都會回來看能否幫家裡乾點活。然後二伯就看見收水稻的時候,經常田裡面還有水坑,裡面有泥鰍黃鱔。經常就給二伯用稻草或者過江草串一串,讓二伯提回家去吃。然後過了兩天,二伯回來說他們單位的同時,想買一些黃鱔和泥鰍吃,問還有沒有?那會兒這種私自做生意是違反(請無視)紀律的,老張心裡還非常的害怕,但是二伯說沒事的,而且有錢賺。



於是老張就給二伯到田裡去挖了小半桶黃鱔和泥鰍,二伯一看還挺多,就挑出來一些大的和活的帶走了,大概一共有七八斤的樣子,小的黃鱔老張就自己留在家吃的,泥鰍的話就剁碎了餵了雞鴨。過了幾天二伯給捎回來了1塊3毛錢,說是賣黃鱔和泥鰍的錢,那會兒老張覺得賣黃鱔泥鰍還挺能來錢的,就問阿婆還有沒有人要,然後二伯就回去幫老張繼續的推銷,記得那一年一光那一畝二分田裡面賣黃鱔和泥鰍賣了12塊錢,可以說是相當的划算。



其實現在泥鰍的價格很貴,因為泥鰍背稱為水中人參。如果有這樣一塊好的地,你不如干脆直接改造成泥鰍或者黃鱔養殖,現在的野生泥鰍和黃鱔價格很貴,反倒是一斤水稻的價格沒有一瓶礦泉水貴。如果非要殺死的話,建議用機械化深耕,連續深耕上兩年,基本上田裡面泥鰍和黃鱔就會少很多。


老張談三農


現在哪裡還有成災的泥鰍?提這樣的問題真是異想天開,睜眼說瞎話。要是誰家還有成災的泥鰍就發財了,三十幾塊錢一斤的野生泥鰍都很少有賣。

我是農村人,記得小的時候,看到一些低窪田,尤其是冬耙田裡泥鰍很多,我父親是全村抓泥鰍的高手,經常跟著父親後面,幫他背竹簍子裝泥鰍。父親下到田裡,看準冒水泡的地方伸手下去就能把泥鰍抓上來。後來,自己長到十二三歲時,學校放假的時候,也學會在冬閒的水田裡,幾個小夥伴用茶枯餅掏碎加石灰,混成泥狀做餌料下到田裡藥泥鰍。第二天早上,天麻麻亮就到下過藥餌的田裡撿泥鰍,機會好的話,一次能抓到七八斤。兒時的快樂記憶猶新,難已忘懷!

到了九十年代後,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其二就是水田改制改種,冬閒水田少,泥鰍失去了生活生存場所,其三就是電魚機的出現,過度捕殺。這樣致使野生泥鰍幾乎絕跡。


口不留言心不壞345


我真不知道這年頭哪裡水稻田裡還有泥鰍而且還氾濫成災!不過這到勾起我小時候在水稻裡捉泥鰍的回憶。

我們地處江南丘陵地帶,主要農作物是稻、麥(或油菜)二季。在我小時候,水稻田裡確實有不少泥鰍,而捉泥鰍一般有兩個時間段,一個是七月份的雨季,上田往下田流水的田缺處,總會有一些戲水的泥鰍集中在那,我們只要用一個小網抄過去,總會有些收穫。幾塊田之間來回折騰幾個小時,一般都能捕捉到兩碗泥鰍。

水稻田捉泥鰍的第二個時間段是在秋季,這時候水稻都有個乾田的過程,這時候田裡的泥鰍也是隨著水的退幹而集中到田溝的最低處。我們一般是帶上淘米籃子或者洗臉盆,到田溝裡,直接用手在爛泥中摳就可以捉到泥鰍了。

隨著化肥的使用,特別是碳酸氫氨我們稱之為臭化肥。一般在插秧前平田的時候使用,當化肥撒下去幾分鐘後,水田裡的泥鰍、蚯蚓和部分小青蛙就浮出水面逐漸死去。年復一年沒幾年時間,水稻田裡的泥鰍就絕種了。現如今,由於化肥農藥的長期使用,加上地籠的捕捉,農村池塘裡的泥鰍都少之又少了。市面上的泥鰍絕大多數是養殖的!


秦淮東魯


回答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那是清朝嘉慶年間 ,江西萬年知縣上報朝廷說,江西萬年水稻田泥鰍氾濫成災,大批剛插好秧苗的水稻田被泥弄得滿天星,秧苗浮的浮死的死,一些已經成活的水稻也被泥鰍吃光了稻葉。於是,萬年知縣上奏朝廷 ,望朝廷速速派官員前去營救。



皇帝看了奏章,當朝就問誰願意去江西萬年消滅泥鰍,滿朝文武聽了以後沒有一個肯站出來領旨的,後來皇帝徵集地方官員看誰敢去。當時,蘭溪知縣看到皇帝徵召後,認為泥鰍氾濫成災沒有什麼可怕,把它們抓捕起燒了吃了不就沒事了嗎。於是,蘭溪知縣 便毛遂自薦前去江西萬年任職。

蘭知縣每到一處,看到泥鰍真的大多,幾乎每丘稻田都被泥鰍糟蹋 得不成樣子,嚴重影響秧苗的成活和生長。於是,蘭知縣就和萬年知縣商議,將凡是有泥鰍成災的稻穀水全都放幹,然後命令農民下田抓捕泥鰍。然後,蘭知縣有叫來廚師,手把手的叫他們如何烹飪泥鰍,燒好後又將泥鰍分給農民吃。



當時,江西當地人是不敢吃泥鰍的,通過蘭知縣這樣一抓一燒一吃,農民都覺得泥鰍好吃,而且味道鮮美,加上江西人喜歡吃辣的,泥鰍放入生薑、大蒜、辣椒、黃酒,吃起來味道更是一絕。從那以後,農民一有空閒就下田抓捕泥鰍,這樣一來,萬年縣的泥鰍氾濫成災就徹底擺平了。

想不到如今還有像當年萬年泥鰍成災的地方,不知是哪個省哪個縣市哪個鄉鎮哪個村,有這麼多氾濫成災的泥鰍,當地農民何愁不富。泥鰍可謂是水中人參,其營養豐富價格看好,有很多農民都在用稻田養殖泥鰍致富。現在野生泥鰍越來越少,像我們蘭溪現在野生泥鰍市場價要30元錢一斤。



如果你哪裡真的泥鰍氾濫成災損害莊稼,那麼老孃舅建議你就不要種糧食了,反正現在稻穀這麼便宜,抓一斤泥鰍等於收20斤稻穀,你何不把泥鰍卷養起來,如果當地沒人要,可以遠銷全國各地,更可以上網銷售。這是上蒼賜富於你,依我看你要發大財了。

如果你既不想吃,也不想發大財,一心一意想消滅它,這個非常容易也很省錢,只要你每畝稻田只施用一瓶速滅菊脂就全盤搞定,保證你藥到哪裡泥鰍就死到哪裡,而且死光光的。

現在真的還有泥鰍氾濫成災的地方嗎?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今天看了“農田裡的泥鰍氾濫成災,對水稻有嚴重影響,需要怎麼解決?”的問答題,感到特別好奇,現在還有泥鰍魚氾濫成災的地方,如果真的像描述的那樣,可發大財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七八月份,和屯裡的小朋友一起,手拿網兜到稻田渠道里捕泥鰍魚,七十年代稻田渠道里泥鰍魚特別多,有時一下午就能捕到十幾斤。同時還能捕到黃鱔魚、大河蟹、各類小魚等。

現在由於稻田施了大量化肥、防蟲農藥、除草藥等,稻田裡泥鰍魚、黃鱔魚等基本絕跡了,渠道里有少量泥鰍魚,都是從河流中頂水上來的。

現在泥鰍魚價格在幾十元一斤。做泥鰍生意的人非常多。因此,每逢下雨,或排水,很多農民朋友拿著各種網具,餌料,在渠道,草溝裡捕泥鰍魚,但一天下來,能捕個三斤二斤就挺幸運了。

總之,現在野生泥鰍魚越來越少了,愛吃泥鰍魚的人們,只能吃養殖的泥鰍魚了。


沙塵暴5478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農田裡泥鰍氾濫成災,這個問題讓本人很是感興趣啊,關鍵是哪裡的農田的泥鰍氾濫成災了呢?告訴我們地址,我們可以組團去人工捕捉的啊。現在水田裡泥鰍氾濫成災的可是不多了,過去小時候農田裡經過能夠捉到泥鰍黃鱔。

過去農村的稻田、水溝當中的經常能夠捉到黃鱔和泥鰍,尤其是夏季的晚上能夠收穫不少的黃鱔,現在就不行了,泥鰍黃鱔野生的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如果說現在那裡的稻田泥鰍都已經氾濫成災的話,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真的不是十分的大。再者就是南方現在不少地區都在實行水稻泥鰍共生的種養模式,如果自家稻田的泥鰍不少的話,拿出去買泥鰍也是不錯的選擇。

泥鰍對稻田有什麼危害?

如果非要說泥鰍對稻田有什麼危害的話,也能說出來幾條,比如泥鰍會打洞,雖然你能夠起到鬆土的作用,但是如果泥鰍過多,水田的洞也會不少,這就會導致水稻根系生長不穩,容易發生倒伏,並且泥鰍的洞過多容易導致肥料流失等。但是這點危害相較於泥鰍對於稻田的好處還算不上太過嚴重的危害。泥鰍生長在稻田中一則能夠起到鬆土的作用,二來泥鰍的排洩物能夠起到肥水、肥地的作用。另外泥鰍主要以一些野草的種子、蟲卵、小飛蟲為食,能夠減輕稻田的蟲害和雜草。並且現在市場上的泥鰍的行情還算是不錯的,南方地區不少的稻田也在推廣泥鰍稻田的生態養殖方法。

怎麼解決稻田中過多的泥鰍?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將稻田改造成泥鰍水稻共生的生態養殖模式,不僅泥鰍能創收,還能夠收穫稻穀,可以說一舉兩得了。當然這養殖泥鰍還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的,需要了解相關的養殖技術,以及做好市場銷售等工作。

如果不想要養殖泥鰍的話,那麼就需要將水田當中的泥鰍給“解決”了。首先需要及時的晾曬稻田,減少稻田長時間的處於溼田的狀態。其次稻田施肥時間要早,給水田撒一些生石灰消毒,這些辦都能夠起到減少泥鰍的效果。實在不行的話,可以直接捕撈,拿到市場上面賣錢。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泥鰍的適應環境能力以及繁殖能力都非常的強,在通常條件下稻田裡適量存活一些泥鰍對稻田有很多的好處,因為泥鰍可以疏鬆土壤,改善土壤酸鹼度,並且可以吃食一些農田裡的害蟲,泥鰍的排洩物也可以給水稻供給營養物質。但是如果泥鰍過分的繁殖導致氾濫成災那麼就會對稻田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泥鰍平常只是吃食一些害蟲之類的食物,如果在食物緊缺的情況下,泥鰍也會選擇對水稻苗下手,啃食水稻苗的根部導致水稻死亡。並且泥鰍排洩物過多會導致稻田內營養元素過剩,水稻會發生稻惡苗病,導致水稻植株瘋漲但是不結穗,非常影響農作物產量。


如果稻田裡泥鰍過多可以選擇及時捕捉,因為現在稻田泥鰍市場價格不錯,僱專業的工人及時捕捉一部分大泥鰍供應到市場上,可以有一部分的額外收成,小的泥鰍繼續留在稻田裡讓它們繼續成長,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改善泥鰍對水稻造成的影響了。

而且目前稻田泥鰍養殖已經成了一個新的趨勢,其稻田泥鰍所產生經濟效益已經遠遠超過了農作物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如果泥鰍真的非常多,你也可以考慮直接在稻田裡專業養殖泥鰍,畢竟種地都是為了一個錢,肯定是哪樣掙錢做哪一樣,這樣通過泥鰍養殖來掙錢,水稻多少有點收穫就行了。



最後你如果真的不想放棄種植稻田可以在稻田裡放一些泥鰍的天敵比如青蛙以及黃鱔,它們會以泥鰍為食物,所以青蛙以及黃鱔進入稻田以後會大量捕食泥鰍,這樣泥鰍有了天敵就不會發生氾濫成災的情況,就會減輕對稻田的影響。

以上就是應對稻田泥鰍成災的一些辦法,當然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還是第一種方法比較合適。


農業經濟第一線


農田裡的泥鰍氾濫成災,對水稻確實有嚴重影響,有多種辦法解決之,但最有經濟價值的辦法是按每畝養2只蛋鴨子,保證水稻大豐收,一年四季有蛋吃。

鴨子是消化能力特別強的雜食性水生動物,俗話說“雞鴨蛋,穀米換”,但鴨子更喜歡吃活食,尤其是小魚、小蝦,黃鱔、泥鰍等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這樣鴨子的產蛋率相當高,因為鴨蛋的蛋白質歸根結蒂還是要來自蛋白質食物。每畝按2只蛋鴨為宜,過多過少都不利於水稻、泥鰍和鴨子食物鏈的平衡,保持一個好的小生態環境,才能良性循環互惠互利。值得注意的是,稻穀在成熟之時,要控制鴨子進稻田,以免影響稻穀穀子的成熟和產量。

其實農業是一門綜合學科,只有做到人力、物力和財力綜合利用,合理佈置和規劃,才能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