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臺灣最大的企業臺積電?

樹葉131071627


如果從營收來看,臺積電不是臺灣營收最高的公司。2018年中國臺灣有9家企業上榜世界五百強,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鴻海精密,其營收高達1547億美元,而臺積電的營收為321.26億美元,低於鴻海精密、和碩以及廣達電腦,位居第四。所以從營收的角度來看,臺灣最大的企業是鴻海精密,而且它也是我國營收最高的民營企業。

臺積電雖然不是臺灣營收最高的企業,但卻是最賺錢、市值最高的企業。雖然2017年它的營收只有321.26億美元,但淨利潤卻高達113億美元,利潤率位居世界第五。而它的市值也接近2000億美元,是臺灣市值最高的企業。

臺積電創立於1987年,是由中國臺灣地區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簽約合資成立半導體制造公司,當時是由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帶著一群以出身工研院為主的工程師共同籌辦。如今臺積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全球有50%以上的芯片代工由臺積電完成,華為、蘋果、高通、博通等公司設計研發的芯片都有委託臺積電代工。



臺積電目前擁有全球最好的芯片製造工藝和技術,能滿足大部分研發企業的訂單要求,但它自己是不設計研發芯片的。在半導體業界,臺積電也因自身的製程技術卓越、業績表現突出服務一流、待客以誠心等優點,贏得了大家的讚譽。


錦繡中源


從企業營收看,臺積電不是臺灣省最大的企業,著名代工企業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才是臺灣第一大企業。2017年,臺積電營業收入為312億美元,世界500強排名第368位。在臺灣省內,臺積電的營收排在鴻海精密、和碩、廣達電腦之後,位居全臺第4位。

雖不是體外最大的企業,臺積電卻是臺灣最賺錢的企業。2017年臺積電淨利潤達到113億美元,排名全臺第一。即使放在全國,在120家入圍的世界500強企業中,臺積電的淨利潤排名第六,僅次於四大行和中國平安,高於中國移動、騰訊、阿里、中石化等一大票巨頭企業。

臺積電的歷史並不長,和大陸的華為成立於同一年,兩者目前都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在國際競爭中為中國企業樹立了很好的現象。不像某企業CEO採訪時一不小心透露了心聲:"We're not chinese company\

財經知識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99ae4ba1f13c0e1f502f6b1e53b6b71\

乾視頻


臺積電,全球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企業,這家臺灣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突破了2000億美元。

他是臺灣的巨無霸企業,對比中石油。兩方的市值差距已經不到10%了。

關鍵的是臺積電是科技公司,而且他所處的領域之前一直被Intel這個世界巨頭把持著。

早在今年年初,臺積電得益於移動市場發展的良好勢頭,移動芯片業務增長迅速,助推股價一路走高,同時,Intel市值下滑到1650億美元左右,臺積電整體市值歷史上首次超越Intel。

這是在芯片領域,中國科技巨頭第一次超越intel這個霸主。

對比臺灣本土企業,臺積電也是以霸主的姿態存在。

臺股十大市值股是臺積電、鴻海、臺塑化、中華電、大立光、國泰金、南亞、臺塑、臺化、富邦金。 其中,臺積電、鴻海、臺塑化是三家市值破兆元的企業。

而臺積電的市值相當於第二名一直到第八名的總和。

而鴻海,也就是國內熟知的富士康市值雖然位居第二,卻遠遠不如臺積電。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企業規模比較大的見不到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

臺積電讓芯片業打破了歐美的壟斷

即使是高通也離不開臺積電的製作技術。

高通(Qualcomm)一位工程師透露,目前該司正努力研發新一代驍龍 855行動芯片,將由臺積電7納米制程代工生產,預計 2019年正式推出。

而蘋果推出的新品手機,也確定將要使用的A11芯片。

臺積電據說是蘋果A11芯片的唯一供應商,去年,該公司也是iPhone 7所使用的A10 Fusion芯片的唯一供應商。

在電腦時代,intel是芯片業霸主,而到了移動終端,臺積電已經在規模上超越了intel。

現在臺積電已經是全球第29大企業,展望前面的很多都是傳統行業的巨頭,銀行中的花旗銀行,還有輝瑞製藥。

唯一幾個新興企業都是互聯網浪潮中興起的沒有製造實體的獨角獸,比如阿里巴巴和亞馬遜。

臺積電憑藉著晶圓代工的優勢,將代工行業發展成了製造巨頭。


金魚新觀點


“全世界的高科技,沒有臺灣做不出來”。這裡說的就是臺積電,雖然只是代工模式,但是卻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

雖然臺積電做的是代工,“代工”這兩個字聽起來好像不太高端上檔次,然而事實上對於代工的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縱觀全球,應該沒有幾家能做好代工的,無疑,臺積電的出現不僅是臺灣的一個驕傲,直接推動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蘋果,華為等多家企業都交由臺積電代工生產芯片,之前蘋果在生產iPhone6s的時候,蘋果的A9芯片是由三星和臺積電兩家共同代工生產的,兩人的訂單不相上下,各佔了一半的訂單。

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有眾多的網友表示,臺積電版的A9芯片要比三星版本來的更好。其續航能力和性能的表現上更加佔據優勢。自此,從iPhone7的A10芯片開始,臺積電就全全成為蘋果的主力代工廠商。

此外,臺積電的市值足以說明一切,2017年臺積電的營收達到新臺幣9774.5億元,大概司是330.6億美元左右,較上一年更是同比增長了3.1%。臺積電的出現,讓大家在想到半導體制造領域的時候,不只有三星電子這一個名字。


歐界傳媒


臺機電營收不是臺灣最大的,但利潤是最好的。2018年4季度,臺積電的毛利率為47.7%,營業利潤率高達37.0%。作為芯片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臺積電一家企業就佔據了這個市場了半壁江山。


因為華為事件,這兩天與之有關的討論特別熱烈。華為的海思總裁的一篇文章,讓朋友圈一片“熱淚盈眶”。不過,海思的芯片能力,其實是指芯片的設計能力。

芯片設計市場,中國並非空白,除了海思,還有很多企業在做,包括之前高調宣傳進入的阿里,只不過,絕大多數都屬於中低端市場吧,高端芯片的設計能力,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臺積電是芯片的製造企業,在芯片設計完成後,由它來生產、封裝,最後交付給設計。IBM、蘋果等公司,都是臺積電的重要客戶,華為的海思也是它的重要客戶。

在芯片製造領域,除了美國英特爾、韓國三星等企業,同時兼有設計和生產能力,臺積電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芯片製造領域巨頭。

中國的中芯國際,也具備芯片製造能力,但與臺積電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臺積電2018年4季度的年報中,7納米晶圓出貨量佔據了總晶圓營收的23%,而中芯國際還處在14納米量產階段,暫時不具備7納米晶圓的生產能力。

而且,芯片製造企業,有最關鍵的一項設備:光刻機,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壟斷在荷蘭ASML公司手工,它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的設備也採購自這家公司,臺積電同樣是它的主要客戶。


半導體芯片,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銷售,有一個完成的產業鏈,這個鏈條中,還有很多核心技術,並不是中國企業所掌握。而且,不管是臺積電,還是韓國三星,亦或荷蘭的ASML,都是舉一個地區之力,用大量的資本堆砌出如今的規模 ,前提投入不可謂不大,也很難一朝一夕超越吧。

這次的華為事件中,海思的備胎計劃,能否完全生效,也會跟臺積電息息相關吧。


康愉子


日前,臺積電宣佈,正式啟動2nm芯片工藝的研發,工廠將會設置在臺灣新竹的南方科技園,預計2024年投入量產,發言人稱:2nm工藝是一個重要節點,目標是比3nm製程縮小23%。科技先鋒總會打臉分析專家,正當專家們紛紛預測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時候,臺積電的大佬卻幡然提出要做2nm芯片,如果能成功,顯然又是一次經典的打腫臉。

但顯然,人類要實現2nm製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先從7nm升級到6nm,然後,再突破性地完成5nm、4nm、3nm,最終來到2nm,每一個納米都意味著芯片企業要鼓足勇氣,邁出很大的一步,包括上百億的投資以及數年的研發心血。平心而論,2024年的量產目標已經非常Aggressive,但偉大企業的基因就是挑戰不可能,竭盡所能地衝擊極限,特別是搞芯片的企業,沒有這麼點情操,是絕難生存下去的。臺積電作為芯片行業的龍頭老大,更是把這種情操提高到“變態”的程度,正因如此,他們得以維護“摩爾定律”的尊嚴,持續地把更多的元器件放到更小的空間內,同時,把成本再降低一倍。長時間的卓越表現,讓臺積電逐漸佔據整個芯片市場49%的份額,暫列天下第一!

此外,臺積電的經營理念也很特別,他們有三大支撐體系,包括技術、生產和客戶,從來都不吝表達對客戶的虔誠,甚至立下重誓:絕對不會做自己的品牌,和客戶競爭,他們面對客戶的經營理念也是: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用大陸的流行語來講就是: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況且,他們的品質、成本一直更好。

挑戰極限,人類離2nm芯片還有多遠?

人類離2nm芯片還有多遠?這個問題基本等同於臺積電離2nm芯片還有多遠,如前文所述,2nm工藝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在取得成功之前還有5nm、4nm等不同階段的挑戰,事實上,現在地球上最好的工藝是7nm,基本上由臺積電壟斷生產,從上個季度數據來看,7nm芯片的營收佔臺積電整體營收的22%,是目前所有芯片業務中,營收最高的。

基於此,臺積電預計今年推出7nm+製程,採用最新的EUV工藝,而下一個節點6nm工藝也在蠢蠢欲動,它更傾向於一個“過渡”製程,整條生產線、設備要求都可以採用“retrofit”的方式進行升級,不僅自己生產線的成本會大幅度降低,而且客戶的一些設計、研究成果也得以沿用,可以說,一個retrofit常常價值幾十億美元,而客戶喜歡和臺積電做生意,除了要技術好、品質過硬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價格低。平心而論,電子芯片業服務於大眾,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意,在商言商,代工價格往往決定著競爭力。

如果按照邏輯繼續往下走, 應該就是5nm,談到這個工藝的時候,很多人相信:這就只是一個概念或者一種目標,但對於臺積電來說,他們已經有了新一版的邏輯密度,且進入實體的試驗階段,量產目標定義在2020年,在性能指標上也有更高挑戰,如速度提升7%,功能消耗降低15%之類的。相比於6nm製程,5nm芯片需要全新的設計,這會影響到整個電子產業鏈的運作。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iPhone6到iPhone6 plus是過渡型升級,一些零部件、生產設備都可以沿用上一代產品,整體投入的成本不大,但推出iPhone X,就要大幅度升級,很多此前的設計、物料、設備等等,都需要更新換代,這就要求整個產業鏈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出現太高的庫存,同時,準備新一輪的資金以應對全新的設計。筆者認為,臺積電之所以提前公佈自己的研發計劃,正在於給產業鏈充分提醒,他們始終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而寡頭之所以長盛不衰,除了獨步天下的技術之外,正在於,他們能兼顧上下游的共同發展,而不是飲鴆止渴式地破壞生態鏈,或許,正是尖端技術配上獨特、博愛的經營理念,才使得臺積電能在如此高利潤的行業持續輝煌。

實力底蘊,芯片業拼到最後是產能和資本

相信經過中興事件之後,大家都清楚芯片行業的難度,很多國家有決心、立志要發展好芯片行業,但顯然,這個行業遠非“一腔熱情”就能搞定的。

縱觀全球的芯片寡頭,無一不是資本雄厚的主兒,臺積電更是寡頭中的極品。在芯片製程的幾個關鍵節點中,大都需要昂貴的設備,比如頂級的光刻機,每年的產能僅有十幾臺,主要銷售給臺積電、三星和聯發科等芯片寡頭,一方面,他們能出得起價錢,另一方面,光刻機可以說是芯片行業的“聖物”,只有交到“靠譜企業”手裡才能發揮最大作用,也就是說,光刻機並非有錢就能買得到的東西。相關數據顯示,臺積電過去五年,僅僅因建制代工生產線就花費500億美元,今年又計劃追加100億美元的投資,產能每年都在增加,但依舊難以滿足巨大的訂單需求。長期以來,芯片行業都處在“產能不足、出貨難以滿足”的狀態,總之,芯片行業從前期研發投資、到中期的實物驗證,再到後期的生產線建制都需要投入鉅額的資本,這就是為什麼“平凡的企業”根本不能搞芯片。

好在,因產能不足,臺積電的生產線從來不會閒置,一旦建制成型,就能充分保證其利潤率,從而形成一個非常美妙的正循環:臺積電有實力投資昂貴的芯片生產線,所以,臺積電能賺取大量寡頭利潤,而這些利潤又幫助其投資下一代研發。

更令人興奮的是,芯片業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最早的電腦,到後來的功能手機,再到智能手機,而5G時代來臨之後,應用場景更加豐富,芯片的性能需要進一步提高以應付這種激增的需求。此外,在更長遠的時代,如萬物聯網、人機結合、生物計算等,都需要大量的新型芯片,可以說,只要臺積電能長期處在這樣的循環之中,不僅會讓自己的財務狀況越來越好,更會在經年累月中扼殺掉“競爭對手的追趕信心”,如果他們夠狠又有政策支持,臺積電在芯片業的位置,有可能從“天下第一”變成天下唯一。(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發現


從世界500強的排名來看,臺積電2016年營業收入293.88億美元,淨利潤102.84億美元,排在第369位。如果按照500強以營業收入作為排名的方式,臺積電肯定不是臺灣最大的企業。世界500強當中,臺灣排名最高的企業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排在全球第27位。營業收入1351.29億美元,淨利潤46.09億美元。

不過如果按照淨利潤排名,臺積電排在全球第27位,是臺灣利潤排名最高的企業。而且從市值來看,臺積電也是臺灣市值最高的企業。截至2018年1月9日,臺積電(TSM.N)總市值為2201億美元左右,鴻海(2317.TW)為15925億新臺幣,摺合美元約540億元。

臺積電的主營業務是晶圓體代工,是製作芯片的主要材料。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2017年12月發佈的2017年全球晶圓代工廠商排名,臺積電排在第一位,按照營業收入公司市佔率在55.9%,而排名第二的格羅方德市佔率僅有9.4%。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是中芯國際,市場佔有率只有5.4%。

臺積電地位穩固,將長期處於晶圓代工第一的位置。

臺積電的市場佔有率高,有賴於公司的在產品技術上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領先同業。

根據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每隔2年左右芯片的性能將提高1倍。在同行業企業仍在量產28nm製程芯片的同時,國際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如臺積電、三星等已經能夠量產14nm製程芯片,並且已經開始研發7nm製程芯片,遠遠領先於同業。


麵包財經


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總部在臺灣,是全球第一大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晶圓代工)服務企業,創始人: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麻省理工學院碩士,56歲時創立臺積電,被稱為臺灣“半導體教父”,2018年6月5日宣告退休。

一、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

臺積電市值突破了2000億美元,在2017年春曾一度超過了英特爾的市值,2017年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近56%,遠超排在第二位的格羅方德9.4%的市場佔有率,壟斷優勢十分明顯!2015年淨利潤604億,是華為的1.6倍,騰訊的兩倍多,比阿里巴巴還多180億!

二、十大股東大部分為外資:

目前,臺積電的十大股東分別是:資本研究與管理公司(世界投資者)、馬薩諸塞州金融服務公司、Baillie吉福& Co.、先鋒集團、費希爾資產管理公司、桑德斯資本、沃爾特史葛合夥有限公司、Lansdowne Partners(英國)律師事務所、富達管理研究公司及Lazard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除了先鋒集團是中資企業,其他都是外資,並且外資持股達80%以上,在臺灣上市,並在美國有存託式憑證掛牌交易!

三、主要客戶:

臺積電前五大客戶分別是:蘋果、高通、博通、聯發科及國內手機芯片廠商海思,可以看出,手機芯片依然是臺積電的主要業務,據稱,高通正努力研發的蛟龍855行動芯片將有臺積電7納米代生產,而蘋果將推出的A11芯片臺積電將是唯一供應商。臺積電目前擁有三座最先進的十二吋晶圓廠、五座八吋晶圓廠以及一座六吋晶圓廠。整個半導體生態鏈包括前端設計、後端製造、封裝測試,最後才是投向消費市場,臺積電主要做的就是後端製造,它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半導體代工模式,打破了過去半導體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模式,改變了遊戲規則,降低了電子產品的價格,促進了IC設計產業的發展。

四、中美貿易博弈下的興起與發展:

臺積電的興起,離不開當時tai灣當局的政策優惠扶持,臺積電創立之初,“國家開發基金”佔股48.3%,為第一大股東,荷蘭飛利浦佔27.5%,臺塑等7傢俬人企業佔24.2%。而後期臺積電的發展,就不得不提臺積電在中美貿易博弈中的平衡之術,中國和美國對於臺積電來說是兩個最大的市場,兩個都不想放棄,臺積電引入外資作為戰略投資者,為的是在美國市場的訂單的穩定,並儘可能少的捲入貿易制裁中,而對於中國內地市場來說,同樣很重要,既不會放棄,也不太希望看到中國內地芯片廠商的崛起而取代了自己的位置,這是商人的特性。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一個企業成功根源市場,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芯片市場,每年花費數以萬億進口芯片……而且還得看人家臉色行事!早些年無限開放市場,以為臺積電可以信賴,卻不想臺積電聯合三星扼殺大陸本土芯片行業……這才有中央花巨資發展中芯和紫光勵志發展芯片產業!!!臺積電的確很牛逼,但市場主要在在中國大陸……前些年華為、聯想、小米、中興都是以內資、民族企業待之,可深綠本色難改……近兩年中央高度重視獨立自主發展芯片產業(當然這裡的獨立自主不包括臺積電)!2017年特朗普訪華兩千多億美元大單就有就小米、中興幾百億的芯片大單給了高通、英特爾……寧可給美國也不給臺積電……回想臺積電對大陸芯片產業的扼殺打壓寧人心寒……分享大陸的市場做劊子手的事!!!政府可以以內資、民族企業對待富士康,但絕不能如此對待臺積電……鴻海總部早已在大陸,馬上準備在A股上市!!!而張仲謀骨子流著綠色的血液……所以即使臺積電如何如何風光,那也只是迴光返照……最後的輝煌!沒有中國大陸攻克不了技術……只要政府下決心扶持,芯片產業不是問題!立貼為證,十年芯片產業再無臺機電……

創建於2018.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