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何有些七、八十歲的老農民依舊下地幹活?

三農提問官


在農村,確實有些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依舊從事力所能及的農業生產,到莊稼地幹活。

七八十歲,按照城市人的標準,人到六十歲就退休了,不用工作,光退休金就能顧住生活,所以他們對農村老人七八十歲還下地幹活表示不理解。

然而,農村不是城市,農民不是市民。每個城市人退休了都有退休金,然而,農民卻只有一百塊錢的養老金,在當今社會,一百塊錢能幹點啥?所以說,有很大一部分老農民下地幹活是為生活所迫,不下地幹活就無法生活。

其次,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都出生在建國前後,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的歲月,在過去的崢嶸歲月裡,一度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在那個年代裡,既使吃不飽,穿不暖,依然要參加勞動,乾重體力活,經過日積月累,到地裡參加勞動,己經成了習慣,當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以後,還願意到地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最後的一個原因就是,農村業餘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很多老年人無事可做,吃過飯沒事幹,拿個農具到地裡轉轉,幹活不幹活,是個營生。

總結一下就是,一為了生活參加勞動,二,多年養成了勞動習慣。三,沒事可作,去地裡幹活打發時間。




紫氣東來論三農


卻實有七,八十歲的老農民下地幹活的現象,這有如下原因:

第一,優秀品質。中華民族具有頑強不屈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熱愛勞動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特點,這些老人由於歷史的原因承載著民族的優秀品質至死不改,下田勞作己經成為他們終身的不可缺的生活內容。

第二,鍛鍊身體。如今即使農民也不缺吃穿,但老農民習慣了勞動,熱衷於勞動,因為在田地裡走走勞作可以活動筋骨吸取新鮮空氣使身體靈活舒心爽身增強體質活得快樂。

第三,創造財富。老農民中的部分人仍未達到小康生活水平處於貧困線下,他們不得不下地勞動種糧產蔬或栽植果木有產品可上市,賣後以變錢滿足家中生產生活之必需的開支。


存銘歲月1


今天,去村裡辦事,看到一位老大爺在櫻桃樹地給櫻桃剪枝,進行果樹冬季管理。看著年紀不小,離的不遠,就走過去,大爺放下手裡的工具,熱情的招呼我,走到一起開始攀談起來。

“大爺,今年多大年紀了?我笑著問了一句。

“七十三了”,大爺爽朗的回答了我。

………………

談話很快結束了,我走進了這個村的一個村幹部家,問了他,像剛才那位大爺那麼大年紀了怎麼還幹農活呢,現在像他那樣在你們村裡多嗎?這位村幹部回答了我這個問題,總結起來有三點。

一是現在年輕人都去城市生活了,即使留下來的也不去地裡了,主要是要麼不會幹農活,要麼幹不動農活,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如果也不去地裡幹活,那麼地就沒人種了。

二是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種了一輩子地,如果不讓他們種了,他們還真就不習慣了,他們是把種地當成了一種樂趣,況且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大都身體還不錯,他們也不想閒著。

三是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的孩子也擋不住他們去地幹活,也不願意不阻攔,順著他們,不讓他們生氣,也是盡孝的表現。

總之,現在在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到地裡幹農活的隨處可見,只要身體允許,只要喜歡,都沒有錯,應該鼓勵他們。


安小號看世界


說實在話,我要是到了八十歲還能在地裡幹活,那就真要謝天謝地啦!

人就是很奇怪,想多享幾年清福,可往往沒那個命。我觀察了一下我們村的一些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多,老人家也強勢,到了六十多歲就跟子女攤牌:幹了一輩子活,現在老了,幹不動了,不幹了…。說到做到,每天睡到自然醒,飯做好了,隨便吃幾口,然後在村裡閒逛,見人就上去閒聊,沒人聊就躺牆角曬太陽,很是休閒…。按理說,這樣的老人應該身體好啊,可奇怪的是,這樣的老人,沒休閒多長時間,這樣那時的毛病就找上門來了。

而另一部分老人,可能一輩子同土地打交道,見不到土地閒置荒廢,雖然吃穿都不愁了,子女也叫他們不用幹了,可他們就是閒不下來。有事沒事都要在地點種點什麼…。我觀察發現,這部分老人,幾乎很少生病,身體好得很!

回到問答本身,我認為題主這個問題,應該是專指那些因生活所迫,七、八十歲了,身體又不好,生活又沒有保障,還不得不下地幹活的人群。對於這類人群,我認為是我們扶貧攻堅的重點。

除此之外,七、八十歲的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下地乾點農活也是正常的。我國一貫倡導勞動光榮!就算髮達國家日本,農村幹活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他們的農村勞動人群平均年齡達到了67歲,說明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仍然健康!

個人觀點!


譚成年往事ABC


針對作者這個問題我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這些老農民一身一直在種田,所以對這種生活早就當成日常了,如果有一天讓他們歇下來可能他們還非常的不習慣,他們不是靠這個種田維持生活的,種點農作物自己小孩過年回來,也能吃到自己父母種的東西,那心裡叫一個美滋滋,做兒女的真的非常幸福,有時候農村送這些東西還人情,我媽去年70歲也在種田,我們姊妹幾個叫她不種她還是要種,有時候這個和錢沒關係的,老人在家種了一輩子田,這是一種執念





湖城鴿友執著


有心去跟這一輩老農民交流一下,你會明白土地在他們這一輩人中的分量,他們經歷過饑荒,荒廢土地他們覺得心疼,有地種才會生活的踏實。

小時候條件差,經常跟父母下地幹農活,大學期間也會在農忙時回家幫忙,也許你會以為我們家有很大的耕地,實際上很少。我們村屬於典型的丘陵,雖然近幾年有部分耕地能夠灌溉+機械,可多數至今是靠人工,也許很多80後已經很少人有體驗這種農耕辛苦。

我家4口人不足5畝地,大大小小十幾塊,麥收用鐮刀,秋收用手掰,播種用人拉,至今依舊如此,年輕人接班後都不願去種了,因為沒賬算,漸漸的開始荒廢,這是現狀。

老一輩眼裡不會存在荒廢,甚至他們主動的開荒造田,誰家地塊荒了是很丟人的事情。鄰居爺爺家就是典型,80多的高齡依然在種著那幾塊自己開墾的地塊,雖然產量很低,可翻耕、播種、除草、施肥等環節樣樣不少。

爺爺曾給我講過,那時饑荒是很可怕的,能吃的甚至是隻要毒不死的樹葉都會吃,樹根樹皮是家常,經歷過饑荒的老一輩農民,永遠不會忘記那食不果腹的日子。

正是這樣,只要在農村居住,他們依舊會打理自己的田地,對土地的那份感情讓我們敬佩。

我們村的土地梯田,收成看天


蔚然之風


在農村,為何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依舊下地幹活?大多數老人是為了生活所迫,他們沒有養老金,生活艱苦,一輩子種地,也沒錢交納養老保險,想靠子女,子女也不易,負擔也重,所以只有一輩子活到老,幹到老,希望國家多多關愛農村的低收入老年人,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有飯吃,有衣穿,生病住得起醫院。另外一種老年人,就我們這兒,生活條件可以,也有足夠的養老金,他們習慣了下地種菜,自個吃,也可以賣,也算是一種業餘生活,而且自個種的菜綠色環保放心吃,應該說他們種地是一種身體鍛鍊,一種享受,習慣成自然,他們靠的是政策好,房子拆遷,分了房,也有補嘗金,村裡另外還有分紅補貼,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也能享受這一待遇,就當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吧,祝願我們農村的老年朋友日子越來越好!



往事如雲149428315


農民的老習慣,八九十歲就去田地裡自已想幹的活。很多農民是幹活到死的。

今天下午看他(她)在田地裡幹活,第二天早上就聽她(他)的兒孫們在哭喪了。

我家鄉有好多個沒病沒痛白天自已還出去地裡做事,晚上還叫家裡人早點睡,第二天早上就死在床上了。

有老人說這樣死得非常灑脫,非常突然,不用兒孫一點勞激心去上西天了,對兒孫好。


情利俗



味源鮮果園


忙碌了一輩子,哪兒閒得住?我家老頭子74了,也是還在老家不停勞作,十幾年前時來跟我們住了半年,後來怎麼都要回老家,2019年時經過姐妹們多次勸說,放下手中的活,老倆口又過來住了9天,又回去了,家裡老頭種了些蔬菜,放心不下。[捂臉]每年都說,幹完今年,明年不幹了。年紀大了,稍微乾點活比待著身體也更好。。心情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