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何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农民依旧下地干活?

三农提问官


在农村,确实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依旧从事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到庄稼地干活。

七八十岁,按照城市人的标准,人到六十岁就退休了,不用工作,光退休金就能顾住生活,所以他们对农村老人七八十岁还下地干活表示不理解。

然而,农村不是城市,农民不是市民。每个城市人退休了都有退休金,然而,农民却只有一百块钱的养老金,在当今社会,一百块钱能干点啥?所以说,有很大一部分老农民下地干活是为生活所迫,不下地干活就无法生活。

其次,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出生在建国前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的岁月,在过去的峥嵘岁月里,一度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那个年代里,既使吃不饱,穿不暖,依然要参加劳动,干重体力活,经过日积月累,到地里参加劳动,己经成了习惯,当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以后,还愿意到地里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最后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很多老年人无事可做,吃过饭没事干,拿个农具到地里转转,干活不干活,是个营生。

总结一下就是,一为了生活参加劳动,二,多年养成了劳动习惯。三,没事可作,去地里干活打发时间。




紫气东来论三农


却实有七,八十岁的老农民下地干活的现象,这有如下原因:

第一,优秀品质。中华民族具有顽强不屈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热爱劳动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特点,这些老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承载着民族的优秀品质至死不改,下田劳作己经成为他们终身的不可缺的生活内容。

第二,锻炼身体。如今即使农民也不缺吃穿,但老农民习惯了劳动,热衷于劳动,因为在田地里走走劳作可以活动筋骨吸取新鲜空气使身体灵活舒心爽身增强体质活得快乐。

第三,创造财富。老农民中的部分人仍未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下,他们不得不下地劳动种粮产蔬或栽植果木有产品可上市,卖后以变钱满足家中生产生活之必需的开支。


存铭岁月1


今天,去村里办事,看到一位老大爷在樱桃树地给樱桃剪枝,进行果树冬季管理。看着年纪不小,离的不远,就走过去,大爷放下手里的工具,热情的招呼我,走到一起开始攀谈起来。

“大爷,今年多大年纪了?我笑着问了一句。

“七十三了”,大爷爽朗的回答了我。

………………

谈话很快结束了,我走进了这个村的一个村干部家,问了他,像刚才那位大爷那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干农活呢,现在像他那样在你们村里多吗?这位村干部回答了我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是现在年轻人都去城市生活了,即使留下来的也不去地里了,主要是要么不会干农活,要么干不动农活,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果也不去地里干活,那么地就没人种了。

二是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种了一辈子地,如果不让他们种了,他们还真就不习惯了,他们是把种地当成了一种乐趣,况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大都身体还不错,他们也不想闲着。

三是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的孩子也挡不住他们去地干活,也不愿意不阻拦,顺着他们,不让他们生气,也是尽孝的表现。

总之,现在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地里干农活的随处可见,只要身体允许,只要喜欢,都没有错,应该鼓励他们。


安小号看世界


说实在话,我要是到了八十岁还能在地里干活,那就真要谢天谢地啦!

人就是很奇怪,想多享几年清福,可往往没那个命。我观察了一下我们村的一些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多,老人家也强势,到了六十多岁就跟子女摊牌:干了一辈子活,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不干了…。说到做到,每天睡到自然醒,饭做好了,随便吃几口,然后在村里闲逛,见人就上去闲聊,没人聊就躺墙角晒太阳,很是休闲…。按理说,这样的老人应该身体好啊,可奇怪的是,这样的老人,没休闲多长时间,这样那时的毛病就找上门来了。

而另一部分老人,可能一辈子同土地打交道,见不到土地闲置荒废,虽然吃穿都不愁了,子女也叫他们不用干了,可他们就是闲不下来。有事没事都要在地点种点什么…。我观察发现,这部分老人,几乎很少生病,身体好得很!

回到问答本身,我认为题主这个问题,应该是专指那些因生活所迫,七、八十岁了,身体又不好,生活又没有保障,还不得不下地干活的人群。对于这类人群,我认为是我们扶贫攻坚的重点。

除此之外,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下地干点农活也是正常的。我国一贯倡导劳动光荣!就算发达国家日本,农村干活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他们的农村劳动人群平均年龄达到了67岁,说明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体仍然健康!

个人观点!


谭成年往事ABC


针对作者这个问题我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这些老农民一身一直在种田,所以对这种生活早就当成日常了,如果有一天让他们歇下来可能他们还非常的不习惯,他们不是靠这个种田维持生活的,种点农作物自己小孩过年回来,也能吃到自己父母种的东西,那心里叫一个美滋滋,做儿女的真的非常幸福,有时候农村送这些东西还人情,我妈去年70岁也在种田,我们姊妹几个叫她不种她还是要种,有时候这个和钱没关系的,老人在家种了一辈子田,这是一种执念





湖城鸽友执着


有心去跟这一辈老农民交流一下,你会明白土地在他们这一辈人中的分量,他们经历过饥荒,荒废土地他们觉得心疼,有地种才会生活的踏实。

小时候条件差,经常跟父母下地干农活,大学期间也会在农忙时回家帮忙,也许你会以为我们家有很大的耕地,实际上很少。我们村属于典型的丘陵,虽然近几年有部分耕地能够灌溉+机械,可多数至今是靠人工,也许很多80后已经很少人有体验这种农耕辛苦。

我家4口人不足5亩地,大大小小十几块,麦收用镰刀,秋收用手掰,播种用人拉,至今依旧如此,年轻人接班后都不愿去种了,因为没账算,渐渐的开始荒废,这是现状。

老一辈眼里不会存在荒废,甚至他们主动的开荒造田,谁家地块荒了是很丢人的事情。邻居爷爷家就是典型,80多的高龄依然在种着那几块自己开垦的地块,虽然产量很低,可翻耕、播种、除草、施肥等环节样样不少。

爷爷曾给我讲过,那时饥荒是很可怕的,能吃的甚至是只要毒不死的树叶都会吃,树根树皮是家常,经历过饥荒的老一辈农民,永远不会忘记那食不果腹的日子。

正是这样,只要在农村居住,他们依旧会打理自己的田地,对土地的那份感情让我们敬佩。

我们村的土地梯田,收成看天


蔚然之风


在农村,为何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依旧下地干活?大多数老人是为了生活所迫,他们没有养老金,生活艰苦,一辈子种地,也没钱交纳养老保险,想靠子女,子女也不易,负担也重,所以只有一辈子活到老,干到老,希望国家多多关爱农村的低收入老年人,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有饭吃,有衣穿,生病住得起医院。另外一种老年人,就我们这儿,生活条件可以,也有足够的养老金,他们习惯了下地种菜,自个吃,也可以卖,也算是一种业余生活,而且自个种的菜绿色环保放心吃,应该说他们种地是一种身体锻炼,一种享受,习惯成自然,他们靠的是政策好,房子拆迁,分了房,也有补尝金,村里另外还有分红补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也能享受这一待遇,就当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吧,祝愿我们农村的老年朋友日子越来越好!



往事如云149428315


农民的老习惯,八九十岁就去田地里自已想干的活。很多农民是干活到死的。

今天下午看他(她)在田地里干活,第二天早上就听她(他)的儿孙们在哭丧了。

我家乡有好多个没病没痛白天自已还出去地里做事,晚上还叫家里人早点睡,第二天早上就死在床上了。

有老人说这样死得非常洒脱,非常突然,不用儿孙一点劳激心去上西天了,对儿孙好。


情利俗



味源鲜果园


忙碌了一辈子,哪儿闲得住?我家老头子74了,也是还在老家不停劳作,十几年前时来跟我们住了半年,后来怎么都要回老家,2019年时经过姐妹们多次劝说,放下手中的活,老俩口又过来住了9天,又回去了,家里老头种了些蔬菜,放心不下。[捂脸]每年都说,干完今年,明年不干了。年纪大了,稍微干点活比呆着身体也更好。。心情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