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生活四年,然後回到老家三線城市是一種什麼體驗?

柒110035651


沒有過人的毅力,,沒有過人的技能,,沒有過人的運氣,,聽我勸,趕緊回家,找個貼心的女朋友,找份差不多滿意的工作,慢慢一起奮鬥,一起創業!!!深圳難生存是現狀,未來也會越來越難生存,收入趕不上開銷,辛苦一個月一半給了房東,還要受氣,長期下去會越來越迷茫!如果你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只需要普通的生活,,就沒必要呆在深圳浪費青春!!!我也算是在深圳長大的,在羅湖讀完書畢業,現在工作已經有十個年頭了,真的見證了太多現實!深圳的人口越來越少,有錢人越來越多,工廠越來越少,大公司越來越多,,工資越來越少,房租越來越高!!情侶越來越少,同性戀(單身狗)越來越多!!!回家裡,有份工作,有樓房住,不用交房租,還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不要去留戀大城市的夜夜笙歌,歌舞昇平!我們普通人玩不起,耗不起!回家吧,畢竟我們只是普通人!!今年合同到期,我也打算關店回家了,沒什麼意外的話



As艾尚宅1


本人用親身經驗,八年青春弄明白的道理,希望對那些糾結於此問題的人有所幫助。

老家山東煙臺,考大學到了北京,四年學業之後又工作了四年,最後回到了老家。

個人經歷其實也挺有啟發意義的,不過寫起來就長了,還是直接說我最後的結論吧。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北京是一個不適宜生活的地方,堵車、空氣質量、房價千萬一套起步,有錢也買不到車得搖號,上班單程1小時算是近的了。

正是因為這種超大壓力的生活狀態所以近幾年逃離北上廣的話題不斷出現。

而同時又有大批年輕人在不停的向北上廣聚集,看看北京的人口就知道了,我老家煙臺市區的總人口200多萬,北京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至少四千萬。

為什麼有人逃離北上廣,又人又在不停的往裡擠?

什麼樣的人最後留下來了,什麼樣的人最後回去了?

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去北上廣,什麼樣的人本就適合待在二三線城市?

要想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這些超級都市與三線城市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有人說是工資高,這還不是本質。

本質其實是機會多!發展的空間大!

無論你有多大的野心,多麼不切實際的夢想,如果全中國只有一個地方能實現的話,那一定在北上廣深這些超級都市中。

比如我一個老鄉,也是大學同學,金融專業,如果他回到煙臺的話,最好的工作就是銀行職員,因為煙臺根本就沒有大型正規的金融企業,金融在煙臺除了銀行就是遍地的借貸公司和基金理財忽悠老人的小公司。

而他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明確的規劃,畢業後做兩年股票,兩年期貨,兩年貴金屬,六年內考出一個非常有含金量的認證(名字我忘了),十年內至少擁有一家中小型金融機構的高層操盤經驗,之後跳槽國際金融企業。

並且他也真的按這個規劃一步步執行著,畢業後我們一起合租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他每個週末風雨不誤的回我們大學自習室準備認證考試。

而我在出租屋裡打遊戲或者談戀愛。

十年後,我回到老家煙臺,在一家小型企業做個部門負責人,月薪不過萬。

他在北京已經是一家知名金融企業的中層領導了,月薪是我的年薪。

那麼我失敗了嗎,他成功了嗎?

NO,我並不這麼認為,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他對自己的生活也很滿意。

我並不後悔自己當初離開北京的選擇,如果說後悔,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早點回來,如果一畢業就回來,也許會更好,至少買房會省不少錢啊。

那麼,從我們兩個人身上就會明白究竟什麼人適合去北上廣,什麼人適合老家三線城市。

如果你是一個有遠大抱負和明確的短中長期規劃,並且有嚴格的自律性,能為了將來的夢想承受現在的各種壓力,那你適合在北上廣打拼。

如果你並沒有那麼高的人生夢想,自律性也差一些,小富即安的人,那便適合回老家三線城市。

自律性和強大的內心是這兩種人的最大區別,你制定的計劃是否能夠堅持下來,減肥計劃是否做到了每天都跑步五公里,考研計劃是否做到了每天早起去圖書館自習,進修充電計劃是否在上班後的每個週末都在學習,這便是自律性。

每天上班做公交地鐵2小時,每到月底工資卡里便空空如也,房價讓你高不可攀,面對這些你是灰心嘆氣還是轉為動力,更加奮進,這便是強大的內心。

有這種品質的人絕對適合去闖一闖,即使最後沒成功,回想那段歲月也是財富和不後悔。我們叫類型A吧。

沒有這些品質,如我這般生活隨緣,小富即安的人,回想那段歲月純是浪費了青春的悔恨。這個叫類型B吧。

悲哀的是,很多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自己其實是類型A,但留在了三線城市,結果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懷才不遇,無處施展的感覺,但這是少數。

多數的痛苦來自於那些B類型的人,不明所以的盲目漂在北上廣深,明明生活的很不快樂,卻又捨不得,下不了決心回去,就這樣漂啊漂,一生都在茫然中度過。


今年帶家人去北京玩的時候見了另一個大學同學,已結婚生子,月薪剛夠一萬,在北京生活的很憋屈,省吃儉用在遠郊延慶買了房子,每月還貸壓力巨大,從他家到內蒙的距離比到天安門近,體會一下。

二八定律很多時候都是對的,

北京四千萬人,真正適合在那打拼的不超過一千萬,大部分人之所以還待在那裡,一個是因為隨大流,一個是待久了習慣了,改變從來都不是一個讓人舒服的事。

任何時候都要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別人替你選擇的。

就像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結婚生孩子,你之所以結婚生子了,是真的你想清楚了之後的選擇,還是因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到了這個年紀就該做這件事?!


皇家流浪漢TT


其實,對於很多從二三線城市考出來到一線城市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失根。

感覺家鄉成了一種回不去的故土,而遠方又成了一種不得不去的漂泊。因為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當你真的來到一線城市之後,你也許就很難再回去了。

我一個好閨蜜,在廣州讀研三年,畢業後在深圳和廣州工作了5年,今年年初回了老家。當時她回家的理由是,一個人在外面漂了這麼久,一直沒有歸屬感,覺得累了,每次在朋友圈看到老家的朋友,都覺得他們生活的很安逸,很讓人羨慕,於是,在有一次被客戶虐到加班到2點後,她一怒之下辭職回了老家。

但是,回了老家之後,生活真的如她所願嗎?

首先是工作。在一線城市時,雖然累,但是工作的可選擇性多很多,對某家公司某個崗位不滿意了,也許可以辭職跳槽去其他的。但是,在三線城市的老家,似乎選擇無外乎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銀行,如果你甘心進體制內,那也挺好,如果你很抵制,那你回家後可能會很苦惱。因為,如果你不進體制內,在老家人眼中,也許你就是在不務正業。

其次是朋友圈。在一線城市時,也許你會忙到沒有時間交際,但是,回到老家後,你會發現,時間有了,但是,朋友似乎有點話不投機半句多。你跟他們扯互聯網新趨勢,你跟他們聊新投資理念?他們也許會一臉陌生地看著你,然後轉頭去跟其他的朋友聊自家娃。

再者是落差。在一線城市時,也許你有時間時會去看一場IMAX,也許會在發獎金後給自己買一雙AJ,也許休年假時會去國外走走。但是,回到老家後,你會發現電影院裡總有人大聲說話和孩子吵鬧,也許你會發現卡里的工資只是原來的三分之一,也許你會發現大家週末是去老家唯一的公園曬曬太陽。

最後是婚姻觀。北上廣深年輕人單身的不少,雖然大家都在自嘲單身狗,但自己一個人過得也可以比較不錯。但是,回到老家的話,你超過了25歲還沒男女朋友,超過了28歲還沒談婚論嫁,那每天各種七大姑八大姨,各種單位領導鄰居大媽都要為你操碎了心。

總之,我不是說回三四線城市不好,只是,大家也不要一味地羨慕老家朋友的安逸,還要平衡清楚這種落差感你是否真的能承受。


好好嫁


我在深圳工作正正4年,畢業就來了深圳,一晃眼到現在。

我老家在與廣東接壤的廣西南寧市,畢業時我一窮二白,家人也不贊同我來深圳,所以沒有給我半毛錢的資助,我帶著身上僅剩的1000塊錢,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因為自己學的是IT專業,如果留在老家的話,真的無法找到一份對口的工作。

剛來深圳時,一切都過得很苦,沒有經驗,沒有落腳的地方。

後來我在白石洲,深圳最大的城中村農民房斥巨資租了個房改房,什麼叫房改房?相信所有在大城市打拼過的朋友都知道,就是把一套房改造成很多個單間出租,獨門獨戶獨立衛生間,卻是小的要命只放得下一張床的那種。可即便是這樣,我的房租還高達900元。交了房租,我下定決定一定要撐到找到工作的時候。

陰雨連綿,我卻在瘋狂投簡歷瘋狂面試。在屢屢被拒後,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難道灰溜溜的回老家嗎?當時我就想著,我一定要找到工作,哪怕是幹服務員,我也要在這裡養活我自己,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深圳。

那段陰暗的階段總算是過去了,現在我也在一家雙上市公司工作。曾經我住過的白石洲,也面臨著拆遷,拆掉的不僅僅是建築,拆掉的還是我當年一個女生在那個髒亂差的環境裡打拼過的記憶。

言歸正傳,回老家?當時跟我前後腳來深圳的夥伴們,有的在深圳越活越好,當然也有些回了老家。我的老家,是一個十八線的小城市,雖然是廣西的首府,但是經濟卻很不爭氣。

當時朋友在深圳月薪15k,回老家薪資只有6k。這還是極其優秀的苗子,才能找到6k的工作。雖然工資只有6k,但她卻可以過得很愜意。沒有房租,回家有媽媽做的飯,上下班可以開個小車,不用憂愁停車費的問題,不用擠深圳這讓我極度可怕的地鐵公交。最主要的是,可以陪在家人身邊。

我那個十八線的老家,現在也已經通了三條地鐵了,我不在的這四年,雖然也發展起來了一些,但經濟水平雖然還是很低。其實我還是不敢離開深圳回老家,因為老家的薪資水平真的是讓我無法接受,落差太大,所以,我還是會在深圳再堅持幾年。


蘇瀾一


在深圳打工5年多,但對於我這種家庭條件一般的人來說

買房真的是等於做夢。家裡實在是拿不出資金支持,

而自己的積蓄有限,只能暫時租房居住,

在我的定義裡,沒有房子,這個地方就不能叫做家。

在深圳的時候總想著要回老家,

回去過年的時候又覺得格格不入,然後繼續回深圳打拼


在深圳6年了,一直都是漂泊的感覺!

過年回了一趟老家。感觸很深,

老家現在的消費不低,各個人都打扮的很精神,

女孩子化妝都很漂亮時尚,

也見到不少從深圳回去的老鄉,感覺大家生活工作都好有激情!

自己感覺就像個鄉下人,

在深圳更多的是疲憊,心累,生活上也是很拮据!


老家有幾個同學,如今是當老師的,也有公務員

一般在週末,總有一個晚上,是打通宵麻將的。

我聽了,很詫異,她們聽了我在深圳從來不打麻將,

也很詫異[呲牙]其中有一個還說了一句,

那在深圳也沒什麼意思嘛


她們衣著光鮮,神采飛揚,指點江山。

而我,不懂護膚,不會搭配,不懂流行,穿著打扮,

更像一個鄉下進城的村婦。

我沒有時間旅行,沒有時間打扮自己,

甚至沒有時間去看看深圳以外的世界,

而她們呢,工作壓力不大,

在老家有房有車,有空三五好友一起聚會,旅行,購物,

真的感覺自己跟她們格格不入。


有時候格局不一樣,階層已分,再也走不到一起。

那個叫做故鄉的地方,早已回不去了,

而這個被我當做漂泊場所的地方,

也早已離不開。


老徐說事999


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有感觸,因為我畢業7年,在二三線城市待了1 年,在我們那個四線小城市待了3年,又在深圳待了2 年 又到回家的過程

首先我剛畢業出生牛犢不怕虎,在外面跑業務全國出差的那種,非常鍛鍊人,我的同學有的去了北上廣深,有的回到小城市穩穩當當。

那時候我經常發朋友圈,到處跑,一開始大家很羨慕我,我也很有成就感,(雖然沒有什麼多好的成績)

看著大家都很幸福,一年下來自己也累了,朋友還有家人都讓我回家,回家以後心根本靜不下來,因為出差那種工作雖然壓力大但是很自由,找了一個小公司做銷售,我的業績是最好的,但是老闆格局太小,加上我自己也受不了束縛,身邊的人都說我浮躁,在這種聲音中我開始不自信,迷失自己。

在外面做市場的時候,很多老闆都說我很有潛質,小姑娘這麼小,能吃苦還有想法,後來到家以後大家說我不安分,我就努力剋制自己,跟他們一樣,考會計證做辦公室文員,三年下來我除了吃喝玩樂上班打遊戲看劇,在網上看個新聞,都沒自己的想法💡太可怕了。

結婚後來了深圳,各種不適應,第一,工作 : 進了一家大公司做招聘,不懂職場,不懂大城市上班的節奏,我自卑,覺得誰都比我優秀,過於謙卑,沒人帶我還被欺負!後來我換了一家公司,慢慢積累了經驗。。第二:生活上,我從北方城市來到南方,氣候不適應,節奏不適應,水土不服外加心理原因,第一年我都生活在,失眠,胃痛,胸悶氣短,為了我老公,不想異地分居,就忍了下來!

第二年過年回來,調整自己心態,就開始開掛了,整個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作 生活 身體 交朋友 等等都如魚得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現在在回到老家,輕鬆面對各種問題,我兩次在大城市,都彷彿一種充電,剛回家的時候你那種從大城市薰陶的技能也好習慣也好,那種衝勁是很好的,只是自己不能很好的結合調整,兩次回老家的不同,結果也不同,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固定思維,從大城市回來等著被小城市去改變你,而是結合二者找到自己適合的模式!千萬不要貼標籤🏷,也不要有固定思維!

我們的能力都沒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態度!!



小女有菜花啊


在深圳工作6年了,老家在車城十堰,去年年末辭職了,回老家呆了一個月,也到處轉了轉,跟親戚朋友們也聚了聚,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1,工資與消費的不成比例。首先的感受就是深圳和十堰的消費水平基本持平,而十堰的工資水平基本上在3,4左右,深圳應該在5,6千以上。而我們市裡的消費水平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尤其是年輕人的消費能力。

2,生活氛圍。說句良心話,車城十堰是個移民城市,所以我們那裡的人文化修養還比較高,但是還是免不了相互之間的攀比之風,尤其是長輩們一代人,深圳這裡攀比也是放在心裡,大家表面上很低調。但是家鄉更多的是赤裸裸的攀比。

3,關係問題。三四線城市有個最大的通病就是關係經濟,凡事都講關係,沒關係難辦成一件事。大到買房上學,小到請客吃飯,處處都是人情,處處都要照顧好各種關係。一個在外的人回到家鄉,很難施展拳腳的。

4,歸屬感。大城市裡大部分人,我相信是沒有歸屬感的,你以為回到了家鄉就有嗎,我看難,那裡似乎變得人生地不熟,有點寸步難行的感覺。

綜合來看,去哪裡都不好過。如果你還能在大城市待下去,那就繼續。真的是待不下去,也只能回老家。最重要的是少一點比較,多一點走心,自己舒服才是最大的幸福。


乾柴的故事



是11年6月份到的深圳, 17年孕後期回老家買的房子,在老家待產和坐月子待了幾個月,說實話,老家城建也不錯,環境很好,居住地生活配套也比較齊全,可是待的幾個月很不適應。

要說有什麼體驗呢?會不自覺與以前的生活做比較。在老家街上十點過後就沒有什麼行人了,燈都關了,半夜餓了想吃些外賣,但是可以選擇的餘地不多。

想去看個話劇什麼的,找不到地方,優衣庫,HM這些快銷品牌很少,只有一家大型商場才有,商場的衣服賣的比較貴,想買些進口的東西線下實體幾乎沒有。但是這些都可以克服,畢竟網絡發達,可以解決。

辦事方面,小城市是人情社會,辦點事情,有人就好辦,沒人就得求爺爺告奶奶的跑斷腿,在深圳不存在這個問題,很多事情可以網上預約,到了很快就能辦好。在老家去醫院孕檢都能遇到好多關係戶插隊的,明目張膽的查男女。

交通方面,除了打的士就是公交,滴滴也不便宜,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氣,的士司機坐地要價,很短的一段路,張嘴就是五十,一百,兩百,下一輛也是這樣,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沒法解決,的士是私人化的。

老家呢,也有老家的好,家裡環境好,住的還是比較悠閒的,如果家裡有資源有關係的,待在老家不用負擔房貸車貸,上個班,不用操心都可以活的很滋潤,下班擼個串打個牌啥的,節假日約著出去周邊遊。但是沒有背景關係,家底子又薄的,還要在家裡揹負房貸車貸的,活的就比較累。一是家裡工資不高,二是掙錢相對來說沒有深圳那麼容易。


佳佳媽媽的生活記錄




雖然我不是回的老家,但也是到了一座三線城市,於是有車開了,有房住了。

我在深圳南山區西麗鎮待過一段時間,除了上班公交地鐵太擠;

除了工作壓力大、節奏快;

除了房租太貴、房子太差;

除了買得起車但買不起車牌;

除了親戚朋友不在深圳;

除了消費高,其他的貌似沒什麼區別。

2017年先是在東莞待了半年,然後又從東莞跳槽到了現在三線城市的工作。現在的日子是,趁著房價上漲初期趕緊把房買了,留了點錢把車買了,還不用擔心上車牌。工作雖然忙了點,但工資尚且可以。



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深圳無非四點原因。

1、房價太高,普通打工族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房,缺乏安全感。

2、工作壓力大、節奏快,活生生把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逼成了三十多歲的中年男。

3、實在忍受不了擠公交、地鐵,每天上下班至少花費3個小時在路上。

4、家人不在身邊,尤其是那些把小孩留在老家的人。


用戶69240191446


我在深圳生的孩子,坐完月子就回老家了,在這邊一個人帶,又是新手媽媽,很多時候都手足無措,我媽伺候我出了月子就走了,我自己帶的那幾天差點抑鬱了,所以就回去了。回去了一年,似乎沒有什麼不習慣的,因為孩子還小也很少出去,大一點了就經常帶他出去遛彎,就去逛逛商場逛逛超市,小區裡溜達,公園裡走走(離我們家近的有一個公園,走路過去20分鐘,相當於散步了),交通我基本都是打車,我們那起步價6塊,出個門基本都十幾塊這樣,吃的話基本都在家,要是在外面吃的話也很多選擇,我們家路口就是幾家大排檔,晚上宵夜也很方便,而且物價比深圳低很多,水果隨便吃,在深圳感覺水果都吃不起了,衣服我們那也很多很實惠,便宜的貴的都有,我覺得我們那很適合生活,所以在年初的時候買了房,之前都是跟公公婆婆一起住的私人房,我覺得跟公公婆婆一起住住久了會很多矛盾,所以才想著買房,以後回去發展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