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是本期“大神志”的主角

颜值高、才华高、还有身高

运动、摄影、学生工作都不落下

他硕博连读,刚获国奖,又拿研三标

sci发到手软,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

而且头发还很多

这么优秀的师兄,小科先酸为敬!

个人简介

姓名:苏岱

导师:陈迎春教授

研究方向: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卫生经济与政策

教育背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目前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联合培养)。

课题及文章:

参与导师多项国家、省部级及校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参与卫生经济、医疗保障等相关书稿章节的撰写工作;硕博连读期间,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文章4篇(其中,JCR Q1 2篇、Q2 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所获荣誉:

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医学部)体育部部长,荣获2017、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标兵、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光华奖学金。

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一届亚太服务整合会议并作口头汇报,参加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参会交流论文)、华西卫生经济与政策博士生论坛(三等奖)、中国健康保障论坛(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汇报。

同济医学院篮球比赛第四名、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季军、同济医学院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师生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趣味运动会第一名等。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学业科研

Q1

博一期间,师兄发表了多篇SCI/SSCI文章,可以谈谈文章选题应该如何切入吗?

一种方式是根据已有导师的课题研究进行开展,另一种方式是基于其他可获取的已有资料及数据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从而完成文章选题工作。

具体来说,尤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几种导向优先的原则:定性理论导向、定量方法导向以及问题解决导向,并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尤其是最初接触文章撰写的同学们,往往把握其中一种导向进行选题切入思考即可,但也要在后续写作过程中做到兼顾理论和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才能让文章的思路逻辑更具备说服力。

Q2

与导师一起做研究是怎样的体验?

我的导师陈迎春教授对待学术非常认真严谨。导师总会让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前做好文献基础,并强调任何学术成就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阅读和积累作为基石。形成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范式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

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想法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我平时也会和师门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学习科研的想法,进行思维的碰撞,课题组优秀的同门也是我科研前进道路的重要保障。

Q3

在日常研究中应该如何保持创新性呢?

首先,在日常研究中,最重要的在于积累,要明白别人做过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创新的产生要权衡现有研究进展和自身能力之间的状态,不可以盲目追求创新

其次,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别人即使做过,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视角、理论以及方法存在不足。

再次,要多从其他学科的视角出发思考本领域的研究问题,很多学科具备较强的交叉性,这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新需要毅力,一个好的idea只是开始,但并不能最终形成创新成果,要坚持才可能有好的产出。

Q4

在科研过程中如何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

想必这是很多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明确自己在现有研究方向中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对现有研究方向的具体哪个方面感兴趣,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然后多和导师沟通,在自己认为可以提升科研效率的具体方向多做研究,反而会有更好的突破。

Q5

请分享一下师兄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汇报的体验吧。

首先我觉得能够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是对我们科研能力的一种肯定,学术研究并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更应该与他人多交流多分享,集思广益,这样能够更加了解自己下一步需要朝哪些方面努力。但也应该明白应该保证参加学术会议的质量和频率,各种学术会议给我们参与的机会很多,自身研究工作经历有限,更高效地参与学术会议才能让我们受益最大化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Q6

作为硕博连读的优秀学子,师兄对即将面临硕博连读选择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

我是从硕士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坚定转博,但我觉得师弟师妹们如果面临硕博连读的选择要考虑清楚以下两点:

第一,读博的动机。如果是因为兴趣或者工作,并具备较好的基础,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如果仅仅是面临硕士毕业压力而选择转博,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毕竟博士毕业压力更大,盲目转博可能会让自己更加被动。

第二,研究方向是否合适。很多师弟师妹从本科跨入研究生阶段,在转博之前想必对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硕博连读可能会选择相同的导师,如果自己觉得目前研究方向不是很适合自己,那就需要谨慎选择了。

Q7

请分享一下师兄博士期间联合培养的体验和经验吧。

有机会出国开阔视野当然是件好事情,但还是要明确出国的目的。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出国学习,一个是要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帮助,另一个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促进作用。能实现以上两点中的一点就很不错。

需要和国内导师提前多沟通,明确自己的研究计划,这样才能让出国更具有目的性,收获也会最大。对于博士生而言,首先还是要提升外语水平,然后要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相关通知,比如CSC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学校的短期研修项目等。华中大为我们搭建了许多出国交流的平台,出国学习的机会很多,要努力争取。

学生工作

Q1

师兄参与学生工作的初衷是什么?这些经历带给了你哪些收获?

我当初加入校学生会体育部,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比较喜爱体育活动,

它可以对科研压力起到很好的释放作用,可以让我自己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同学,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心,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也都对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另外就是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之前听很多院系同学反映,想让学生会举办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因为之前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我们觉得,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愿望非常有意义,于是,在学生会的支持下,我们精心筹办了这项赛事。

Q2

关于学生工作和科研,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首先我觉得,学生工作和科研本身其实是不冲突的,学生工作其实可以更好地服务科研。很多同学觉得两者冲突可能是因为出于自身的顾虑,我认为只要大胆放手去做,完成学生工作之后快速投入科研中去,其实两者是可以很好结合的,不要因为过多的担忧影响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

兴趣爱好

Q1

师兄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比较喜欢运动、健身和旅游,偶尔还会拍照,但比较菜,也在努力慢慢尝试其他的事物。因为研究生期间课业和科研压力比较繁重,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所以会抽空来做。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以上为参加体育活动照片)

Q2

这些兴趣爱好对师兄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我觉得能够长期保持一些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运动健身,不仅可以很好地缓解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强身健体,而且可以结识许多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大家彼此在其他方面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彼此、相互帮助。

除了科研学习之外,其他时间我并不喜欢宅着,所以节假日我一般都会到处旅游,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摄影,希望能够定格住生活的美好瞬间。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大神志|聪明不“绝顶”!他有“三高”,还是三标

(以上为摄影作品)

寄语

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努力的,但知道在科研道路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所以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在科研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朝着目标勇敢前进,多积累、多交流。要相信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

另外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在科研之余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调剂自己,让科研学习和兴趣爱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习也就没有那么枯燥了。读研道路千万条,保持快乐第一条!

最后祝各位师弟师妹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保持自信、成果丰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