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閒來無事,總喜歡轉轉安康老城區的小街。老街雖然不算寬暢,卻雅緻大氣,古樸的民房,淳樸的民風,總會使人心情愉悅,流連忘返。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座位於小北街深處的百年老宅,門楣石刻匾額“大元德”(現被顧氏民居牌匾覆蓋),字跡華潤、中和,古樸凝重之氣躍然之上,透出一縷淡淡的陳香,這便是在2004年5月26日,被安康市漢濱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顧氏民居。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地理位置與建築

建於清末民初的顧氏老宅,經歷百年風雨,風采依舊。朱漆大門,青石鋪階,前廳廂房,一線貫穿,扶梯登樓,曲廊通暢。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門楣、戶扇、屏風、玄關、欄杆均為精工雕琢,細膩考究,其中的瓦當、戶對、磚雕,造型典雅,做工精緻。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最絕妙的是拱形涼亭,避免下雨時雨水直接落入天井,雨水從涼亭屋面流到樓房屋面,再沿開井上方的環形橫溝匯入溜槽,再經下水管真正開井地面的陰溝排出,設計之巧妙值得我們借鑑,這也是“四水到堂”的講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顧氏民居是現在安康保存最為完整,面積最大,最具江南特色的古民居。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追源

這裡的顧姓人,是“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顧炎武的後裔。相傳1645年,清兵南渡長江以後,顧炎武拒絕清政府任用,寫下“義無反顧”四字,後被流放,遊歷多地,後到陝西,晚年在渭南華陰買了五十畝地,安了家。1870年前後中國到處戰亂,加之連年災荒,渭南等地顆粒無收,一顧氏少年跟隨逃難隊伍來到了安康,入當年大北街徐家行棧“廣義隆”當學徒。少年聰明好學,為人厚道,有經商天賦,幾經輾轉,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純厚堂”。少年的三兒子顧實生,繼承了父親衣缽,20歲便自立門戶,貨號名“大元德”,做山貨生意,到了而立之年,已經攢下了相當豐厚的家業。於民國八年(1919年),在當時的寶豐街(即現在的小北街)置買了地皮,修建了這座江南民居風格的顧家宅院,門額鐫刻“迎福接祥”,“武陵遺蔭”,昭示後人,勿忘先賢,一脈承傳。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宅院的大門口楹聯:“前庭民國初年建共和伊始,後院滿清同治存王朝未結”。前庭天井兩邊的楹聯:“依秦巴走水鄉串鎮廣收山貨特產,託漢水通江達海致富興安古城”。這兩聯,向人們講述了老宅及其主人昔日的繁華和榮耀。大庭兩側楹聯:“時光似水淡化千秋恩共怨,日月如梭承載萬代是與非。”更體現了主人的睿智豁達。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顧氏民居,雖經歷過無數次的劫難,特別是在1983年的那場特大洪水中,安康城防大堤決口,整個城區陷入一片汪洋,絕大部分的建築被摧毀,而這座民居,在被大水浸泡兩天多後,卻依然完好無損,成為建築奇事。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這裡陳列著許多老照片,大多是由來自挪威傳教士拍攝,最具代表性的是尤漢森牧師。1928年,他來到安康傳教,用相機拍攝下這裡的民俗風情,真實地記錄下當時的社會現狀。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這座百年老宅,以典雅的江南建築風格,被中央電視臺、陝西電視臺、安康電視臺等媒體報道,中國民
居攝製組,陝西建築學院、西安美院、省、市博物館來此拍攝繪圖,美國、英國、挪威等國友人及北市、上海等外地遊客慕名賞光,已經成為了安康旅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歷史滄桑。顧氏民居古樸典雅,快來看看吧

溫馨提示:

1.坐三路公交車到府苑小區下車,步行300米左右即可到顧氏民居。

2.自駕可搜小北街54號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