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闲来无事,总喜欢转转安康老城区的小街。老街虽然不算宽畅,却雅致大气,古朴的民房,淳朴的民风,总会使人心情愉悦,流连忘返。这里给大家介绍一座位于小北街深处的百年老宅,门楣石刻匾额“大元德”(现被顾氏民居牌匾覆盖),字迹华润、中和,古朴凝重之气跃然之上,透出一缕淡淡的陈香,这便是在2004年5月26日,被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顾氏民居。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地理位置与建筑

建于清末民初的顾氏老宅,经历百年风雨,风采依旧。朱漆大门,青石铺阶,前厅厢房,一线贯穿,扶梯登楼,曲廊通畅。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门楣、户扇、屏风、玄关、栏杆均为精工雕琢,细腻考究,其中的瓦当、户对、砖雕,造型典雅,做工精致。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最绝妙的是拱形凉亭,避免下雨时雨水直接落入天井,雨水从凉亭屋面流到楼房屋面,再沿开井上方的环形横沟汇入溜槽,再经下水管真正开井地面的阴沟排出,设计之巧妙值得我们借鉴,这也是“四水到堂”的讲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顾氏民居是现在安康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最具江南特色的古民居。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追源

这里的顾姓人,是“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的后裔。相传1645年,清兵南渡长江以后,顾炎武拒绝清政府任用,写下“义无反顾”四字,后被流放,游历多地,后到陕西,晚年在渭南华阴买了五十亩地,安了家。1870年前后中国到处战乱,加之连年灾荒,渭南等地颗粒无收,一顾氏少年跟随逃难队伍来到了安康,入当年大北街徐家行栈“广义隆”当学徒。少年聪明好学,为人厚道,有经商天赋,几经辗转,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纯厚堂”。少年的三儿子顾实生,继承了父亲衣钵,20岁便自立门户,货号名“大元德”,做山货生意,到了而立之年,已经攒下了相当丰厚的家业。于民国八年(1919年),在当时的宝丰街(即现在的小北街)置买了地皮,修建了这座江南民居风格的顾家宅院,门额镌刻“迎福接祥”,“武陵遗荫”,昭示后人,勿忘先贤,一脉承传。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宅院的大门口楹联:“前庭民国初年建共和伊始,后院满清同治存王朝未结”。前庭天井两边的楹联:“依秦巴走水乡串镇广收山货特产,托汉水通江达海致富兴安古城”。这两联,向人们讲述了老宅及其主人昔日的繁华和荣耀。大庭两侧楹联:“时光似水淡化千秋恩共怨,日月如梭承载万代是与非。”更体现了主人的睿智豁达。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顾氏民居,虽经历过无数次的劫难,特别是在1983年的那场特大洪水中,安康城防大堤决口,整个城区陷入一片汪洋,绝大部分的建筑被摧毁,而这座民居,在被大水浸泡两天多后,却依然完好无损,成为建筑奇事。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这里陈列着许多老照片,大多是由来自挪威传教士拍摄,最具代表性的是尤汉森牧师。1928年,他来到安康传教,用相机拍摄下这里的民俗风情,真实地记录下当时的社会现状。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这座百年老宅,以典雅的江南建筑风格,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安康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中国民
居摄制组,陕西建筑学院、西安美院、省、市博物馆来此拍摄绘图,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友人及北市、上海等外地游客慕名赏光,已经成为了安康旅游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坐看百年老宅,感受历史沧桑。顾氏民居古朴典雅,快来看看吧

温馨提示:

1.坐三路公交车到府苑小区下车,步行300米左右即可到顾氏民居。

2.自驾可搜小北街54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