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精髓是什麼?

用戶65268749


書法的精髓書法的精髓有三個:創體、表美、蘊意,從藝術上講,重點是表美。

這個美本身就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在的表現,譬如架構美、形態美、筆畫美、文體美、行筆美、表意美、語感美、敘事美等等。書法是表現文字張力的一種手段,是把文字賦予美的含義並表現出來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而文字又是歷史與文化的紀錄,於是書法本身就蘊藏著歷史沿革的軌跡和文化事件的勾勒。也正因為如此,書法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國文字書寫中,沒有任何其他文字的書寫,像漢字的書寫一樣,最終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源遠流長,在當代不僅沒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電腦的普及、手寫量的減少而導致魅力消減,相反仍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成為當代中國參與者最多、受眾最廣泛的藝術形式之一。

中國的書法藝術,表面看來非常普通,不過是拿毛筆蘸墨汁在宣紙(當然有時也用其他的書寫載體)上書寫漢字而已,似乎人人都會,沒有任何神秘和獨特之處。但事實恰恰相反,看起來形式如此簡單的藝術,卻一點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顯得複雜得多的藝術容易掌握、容易明白。
她表面的簡單中,蘊含著無限的豐富。
一、以簡馭繁
書法藝術的形式,最為簡單不過——只有漢字、只有黑白的組合,至多加上紙色和裝裱形式的變化以及紅色印章的搭配。但是,這最簡單的形式中,卻包含著無限變化、無限豐富的形態。 作為一幅完整作品組成部分的印章和裝裱藝術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
二、以靜寓動
中國書法是一種訴諸視覺的藝術形式,它的作品,最終體現為凝定在紙上的形態,無論是懸掛牆上還是置諸案頭,都是一種靜態的欣賞。 好的書法作品卻總是給欣賞者以動感。任何藝術品都是創作過程的物化,仔細尋繹,都有可能從其最終形式中找到運動過程的痕跡。然而,漢字書寫過程的運動性質卻是獨特的: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不可重複性和不可逆性。點劃書寫的起、行、收的各個環節和字形書寫的筆順、章法安排的前後順序,都有基本的規範,其運動方向是任何一個接受過漢字書寫基礎訓練的書寫者都瞭然的。其運動過程往往還不許重複、不可逆轉,因此指向性相當明確。這一特點,與音樂、舞蹈十分接近。
三、縱橫有象
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其結構、點劃在產生之初,就已經不是寫實的。經過書寫的逐漸改造,發展出各種文字形態,特別是草書、隸書、楷書之後,篆書中殘存的一點“物象”更是全無蹤影了。楷書的橫、豎、撇、捺,儘管各有各的形象,然而哪一筆也不是自然物象的傳摹;至於每個單字,與物象本身的外形特點,更可能是矛盾的,例如“日”字已變成方形,與太陽這個物象的圓形特徵完全不同了。
漢字起始時字形是以象形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並且在先民的觀念中,漢字是聖人“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而創造出來的。這種觀念影響深遠,造成了人們對書法藝術極重要的一種訴求:以形寫象。希望在抽象的點劃、結構乃至章法中,表現出或欣賞到自然的大美。
在古文字階段,尤其是小篆以前,漢字隨體詰屈,自然物象的形式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存留於漢字的表象。這種特點,易於使人們在閱讀時同時產生對自然萬象美的聯想,從而有可能越過文字字義而直接進入對形式美的欣賞、玩味,並反過來生髮出在書寫中表現自然美的要求。
四、書為心畫
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這句話,本是用來描述文章意義的,但後來卻成為關於書法與人的關係命題的經典論述。劉熙載說:“揚子以書為心畫,故書也者,心學也。”把它上升為對整個書法藝術審美本質的一種界定。
藝術是人的創造。書法與其他一切藝術一樣,必然反映創作主體的心智、性情、修養乃至技術能力等方面的特徵。早在漢代後期書法的藝術性質初步被社會所承認的時候,趙壹就已經指出這一點:“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心與手。”傳為鍾繇所作的說得更加簡潔:“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大器書法幽默風趣


中國書法精髓在於精氣神。一個好的書法家,他的作品往往體現在華夏五千年儒家思想:“愛國之精,煉人之氣,創造之神。”解義:通俗來講就是中國書法的精髓在於它體現的都是美好的願望,書法的技藝表達一個人的思想,也是你心靈的門戶。體現出你的精神氣質以及創造出超出前人的書法作品,就是中國書法的精髓所在!



King少帝


中國書法的精髓在於線條美。蘇軾曾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書法具有神韻、有風骨,它就是通過書法作品的字裡行間的線條筆畫呈現出來的。特別是草書尤為明顯。

從眾多古今書法帖子和書法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書法線條講究方、圓和骨感。比如“圓”,它會使人產生圓滿、圓潤的美感。如篆書的形圓;有厚度有立體感的質圓;漢碑、漆書,其形態和用筆是方的,但線條的精神和勢態是圓的,提現的是形方勢圓。




吳昌碩臨《石鼓文》,圓渾厚重,詩與字渾然一體,整體古樸雄渾其中鋒雄渾,用筆有力,其線條醇古遒厚。

趙孟的行書用筆圓潤,點畫線條血肉停均,用筆也是柔潤而圓暢,正如孫過庭說“五合交臻,神融筆暢。暢無不適,蒙無所從。”



書法線條也講究“方”,因為這使人產生剛勁、有力的美感。如漢隸中《張遷碑》和《禮器碑》、魏碑、唐楷中的歐體等可為典範,稜角分明而能給人斬釘截鐵之感。

米芾《虹縣詩卷》用筆特點是八面出鋒,故其線條跌宕飄逸,風流倜儻。在運筆上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字上,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

這些都是通過筆畫線條呈現出來的。

蘇軾寫詩通常有感而發的,他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起伏跌宕、痛快淋漓、整體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

繪畫用筆書法講究“骨法”,書法同樣如此,要求用筆挺拔有力。我們平常所說用筆要有骨力皆是如此。

如柳公權用筆特點以“風骨”入勝,方筆為主,起止轉折處稜角分明,毫不含糊,遒勁得勢,有以方取勢,引筋入骨之贊。

對線條的理解認識、審美心理及技法功力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線條風格。但無論怎樣變化,都是通過筆畫線條展現風格和情感。

通過線條呈現書法之神、氣、骨、肉、血,呈現中國書法的精髓所在


易墨草堂


黑白,陰陽,大小,長短,附仰,粗細,潤躁,動靜,乾溼,濃談,慢快,相背,方圓,起止,收放,呼應,顧盼,避就,曲直,點線,線面,起承,轉折,變化,等等,矛盾的對立統一。這裡面就有哲學,建築學,文學,心理學,音樂,舞蹈等綜合性學問,所以書法的精髓最終還是書者的文化高低的問題,從你寫的字裡,能看出你對這些東西理解並運用到書法裡去了沒有,比如筆劃的收與放,你寫一個字就能看出來。節奏屬於音樂,你的字有節奏感嗎?你不懂得一點音樂,也就寫不出節奏感來,所以我認為,書法的精髓還是要有綜合性高深的文化和崇高的道德心理。我膚淺的想法是這樣的。



朱國友6


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在人類文化寶庫中具有獨特形式的藝術。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它不僅是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獨放異彩的藝術瑰寶。中國書法的歷史源遠流長,歷轉千年而不衰,是東方藝術中歷史最悠久的藝術。

中國書法具有工具性和藝術性,它是紀錄語言,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又具有觀賞審美價值,給人以美的享受,它採用簡練的線條造型和情感上的平、仄、頓、挫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

中國書法是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產生,又伴隨著漢字的發展而發展。它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文字形體逐漸形成。如果說中國書法是一種特殊的造型藝術,那麼,由點線搭配變化所構成的漢字,本身就是這種藝術的造型基礎。它具有一套完整的藝術規律,起於點畫用筆,繫於單字結構,成於整幅章法,美於風神氣韻,寄情於點畫之間,法度森嚴而又變化無窮。

中國書法系歷代書法藝術家注入了難以估量的勞動和心血,代代相傳,推陳出新,匯成了我國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華民族的驕傲。


墨趣樂緣


不同階段要求不同,孫過庭在《書譜》說的先平正,後追險絕,復歸平正。也是說的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追求。但書法的終極要求是對線質的追求,這是沒有止境的。所謂書法的諸要素: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空間對比,塊面構等等,都是可以學習掌握,都有盡頭,惟有線質的錘鍊是無止境的,決定高手的境界高低。


走馬客1


中國書法的精髓我理解為領悟。

書法往往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換句話說它是你個人的體現。古人痴迷書法的程度大大的超過了現代人,這是有歷史根源的。古人大多仕途不順為了排解苦悶喜歡把內心想法寫在紙上,久而久之誕生了書法。所以書法被當時的人們所重視是必然的結果。

凡事都需要領悟,書法亦然。比如同樣的事別人能做好你卻不行,不是你不夠努力的緣故而是你缺乏領悟的資本。這也是智商的問題。沒有領悟書法只是單純的排解苦悶而不能成為一門藝術。在現代社會雖沒有古代那麼重視,但潦草的文字總覺得讓人不舒服,究其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

你不夠重視。如果你把它當作消遣而已是騙不過大家的,它只能說明你這個人態度不誠懇,就算你有能力做好上司派下來的任務也不會對你委以重任,連最起碼的態度誠懇都做不到還能成功嗎?

能力有限。通過你的字就能看出你是否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字跡工整的人能獲得他人好感的同時也能得到信任,做事肯定不會馬虎草草了事。這是對你能力的認可。

最後一點就是你不尊重他人。這就十分嚴重了。沒有人會願意尊重一個不尊重自己的人,你的人際關係會緊縮,難以實現原有的目標。當然凡是都不能說絕對,相信有些人是例外的。

唯有領悟才能把字寫好,不僅是在書法上在其他任何一門科目中亦是如此。


用戶72784671631


精髓,我認為是書卷氣,為什麼說是書卷氣呢,書卷氣是需要依靠高深的文學修養和純熟的書法技巧,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的,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會比較有書卷氣呢,古代文人寫的書信文稿等等。而我們當今書法作品缺什麼,就缺書卷氣,主要還是文學修養不夠,加上單一的書寫技法,寫出來的作品要麼特死板,要麼特張狂,看不到一點書卷氣。所以學書法不是單純寫字,也不是隻追求個性,還得提高個人修養,不然字寫得再漂亮沒用,最終會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汰!


白雲山樵夫


處處是矛盾,還得要統一。不能雷同,要有變化和互應。有險絕,還要有平整。?章法是這樣,結字也要如此。線條也得有變化,乾溼,濃淡,焦墨飛白,以上這些配搭合理,才基本構成了一件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