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到底是幸福還是壓力?

韋德俊


獨生子女上半輩子享福,從出生到成年,一直是家裡的中心,一家人圍著團團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用幹。

可以說在一個家庭裡,獨生子女享受在先,吃苦在後,過著神仙般的日子。結婚時房子車子父母都會準備好,不用為生活發愁。生小孩父母身體好的都替他們帶小孩,養小孩,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獨生子女唯一嘴痛苦的是父母年齡大了,生病缺人手照顧,替父母養老壓力大。如果獨生子女跟獨生子女結婚,等雙方的父母都年老時,他們的日子不好過,到那時他們壓力山大。

那個時候如果要做個孝順子女,付出的努力是人家的幾倍。遇到什麼困難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更別說有人幫忙。那個時候獨生子女真的苦,如果不孝的就另當別論了。

總之,獨生子女前半輩子享福,後半輩子買單。跟兄弟姐妹多的相比,他們的生活恰恰相反。他們是小時候吃苦,給父母養老相對輕鬆點,壓力比獨生子女也要小很多。


彩霞


這個我最好回答,我是90年的獨生女,父親是農村的老師,母親在家裡種點小菜,另外賣點家裡自己種的或喂的東西來補貼家用。90年代,家裡生活水平的話,只能說沒餓著也沒凍著,學費什麼的都是最積極交的那個,比起同村的同齡人來說,稍微好一點。後來到了00年,家裡寬裕了一點了,慢慢的,吃的用的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父母節約了一輩子,吃用一直是跟別人持平,不追求高檔的,他們唯一捨得花錢的地方,就是在我的學習上。很可惜,高中後我的成績下降,09年只考了普通二本。在前面的20年中,我想我是最幸福的,雖然沒多少錢,但是吃穿也不愁,父母雖然禁止我大花錢,但是也從來不少我的,每次我要多少生活費,他們都會在此基礎上多給我。每次我去學校或者出遠門,都會反覆叮囑我注意安全,天冷時會打電話叫我多加衣服。雖然他們不擅長表達,但是在這些日常的生活中,我感覺到了他們百分之百的關愛。我也從來沒覺得,少了兄弟姐妹孤單,甚至我還沾沾自喜,覺得獨生子女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也慢慢老了,前年父親因為腎的原因住院,花了三萬多,我開始覺得我身上的壓力增大,我覺得我雖然是女孩,但是必須得撐起這個家,我要讓我媽媽覺得除了父親外,我也可以被她依靠。再加上父親一直非常希望我成家,覺得女孩子早點結婚生子比較好,於是我也開始著急成家了,終於去年結婚,今年生小孩,算是完成了他的期盼。我父親還有兩年多的時侯才退休,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我非常擔心以後惡化了,我拿不出足夠的錢出來讓他能安心治病,他們節省了一輩子,我不希望在這個醫藥費上讓他們不得不結約。所以今年我覺得我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開始考慮我的職業專行,想尋求別的出路,希望能多賺點錢。我知道未來只有自己能負重前行,我是我們家的頂樑柱。也許你們會說不是還有我的丈夫可以幫忙嗎,但是我始終覺得自己立起來了,比靠什麼都強,不用小心翼翼的看別人的臉色。


莫問前程12345


過年時候回老家,親友團聚,他們又開始催我生二胎,理由無非是一個孩子太單,長大以後負擔大不幸福云云。我被催得實在不耐煩,脫口一句“獨生子女有什麼不好,小時候沒人奪愛,長大老人也一心為他,多幸福!”不料身為獨生子女的表哥堂姐們紛紛搖頭,向我道出他們的苦衷。

表哥堂姐作為八零後,是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如今他們大多已經結婚生娃,沒結婚的也已經奔三了。聽他們說起自己的經歷,我才發現,自己對獨生子女的理解太片面。

獨生子女真的很幸福嗎?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真實感受,也只有當事人能懂。

被迫留在父母身邊啃老

我大姑和大姑父都是城裡的醫生,也許是看慣了生死,活得特別明白,對生活也沒有太多高要求。唯一的兒子表哥大學畢業後,就留在老家縣城裡結婚生娃。表哥和父母住得很近,這家做好飯端過去到那家,湯還是熱的。

表哥因為專業所限,在小縣城裡就業很受限制,錢賺得不多。幾次想去大城市打拼,都被父母勸阻了。大姑的意思是,他們老兩口工資挺高,完全可以補貼小兩口,不必表哥再為生活憂心。況且他們只有一個兒子,不圖別的,就圖自己老了兒孫能夠圍在身邊,熱熱鬧鬧的。表哥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放棄了。現在他苦笑著跟我說,自己這是被迫在父母身邊啃老,自己不願意,父母卻很開心。這輩子是註定不能高飛了,只能勸說自己安於現狀。

“父母在,不遠遊”,獨生子女雖然有父母的呵護很幸福,但長大之後,想到家裡的老父母,一顆遠遊的心也只能冷卻掉。即便憑著父母的幫助過得還不錯,但心裡因為沒機會拼搏,總歸是落寞的。

即便遠遊,也總要為身後的父母擔憂

也許會有人說,不是所有的獨生子女都要守在父母身邊,開明的父母總會讓子女展翅翱翔。這話沒錯,可現實是,身為獨生子女的你哪怕飛得再高再遠,家裡的老父母也是牽制你的風箏線。

堂姐很能幹,畢業後留在大城市,升職加薪活得很恣意。但這一切隨著伯父的一場病而土崩瓦解了。

去年年中她正好有次升遷機會,可以出國工作,我大伯卻恰好病了。接到媽媽帶著哭腔的電話,堂姐飛回老家,看到住進重症監護室的老爸,只能辭掉工作,回來安心照顧父親。好在大伯後來康復得還可以,但身體留下了後遺症。堂姐出門在外,只有靠不停打電話來表達心中的牽掛。她跟我說,自己離父母太遠總有種罪惡感,還特別不踏實,尤其害怕接到家裡電話,怕是什麼不好的消息傳來。如果家裡還有個兄弟姐妹,自己也不至於壓力過大。可見身為獨生子女,遇到父母生病,心裡還是很無助的。

曾有種說法,獨生子女前三十年享受,後三十年受罪。就是因為在父母年輕時,獨生子女享盡了父母的寵愛,等成年生娃之後,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位置,一旦老人有什麼健康問題,困難就來了。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擔此類風險,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氿酥


獨生子女有利也有弊。就拿我二姑家說吧,因為那時兩個人都是老師不允許生二胎,所以就生了個女兒,兩個人掙的錢大部分都投資到女兒身上,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喜歡什麼就學什麼,彈琴古箏電腦……,我和妹妹最羨慕她了,萬千寵愛集一身。後來有了好工作,一家人更舒服了。表妹是吃穿不愁。可後來的是讓我覺得獨生子女並不好。去年秋天二姑突發心臟病住了院,表妹因為工作忙沒去幾次醫院,姑父因連著照顧二姑高血壓犯了,一下子也躺著,表妹無奈請假照顧兩個病人,也沒有人幫一把,那段時間把她都快熬病了,表妹哭著說要是有個弟弟妹妹能幫自己一把該多好!是啊,一個孩子在父母身體好的時候是最幸福的,無憂無慮能獨享兩個人的寵愛。但是父母也有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你一個人能把兩個人同時照顧好嗎?如果有兄弟姐妹那就不一樣了,你照顧累了她們可以替你照顧父母。所以獨生子女並不好,有個能幫自己的兄弟姐妹最好了。其中有幸福也有壓力。


用戶270087150


我就是獨生女,從小到大有幸福也有壓力!

小時候因為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父母較為寵愛,家裡好吃好喝的都是我獨享,父母也是以我為中心,是家裡的小公主,那個時候享受這些還在小夥伴們面前炫耀過呢!後來工作後父母隔三差五打電話關心,擔心吃飯沒穿暖沒,這些都是幸福開心的!一直到2017年年底父親突發重病住院,當時縣城醫生直接叫轉市裡。在市裡的三甲醫院昏迷三天後因為沒有呼吸了而轉入ICU。在ICU住了33天,在這33天裡醫生幾度下病危通知書,幾度叫我們回家,在繼續治與不治之間徘徊不定,那段時間我在崩潰的邊緣,而我母親因眼睛不太好沒在醫院,所有的事全是自己去溝通!親戚朋友都不敢說建議,都叫我自己做決定,包括我先生(先生說治的話就陪你一起在醫院給爸治著,不治的話我們就帶爸回家,但這個決定我不敢給你下,不管好壞怕以後我會怪他)!當時我就想如果我有個兄弟姐妹多好啊,有個人可以商量,有個人可以一起做決定!所幸運的是在進ICU二十幾天後父親慢慢一點點的恢復了呼吸,在33天后轉入了普通病房,在進醫院五十多天後我們出院回家了!在那五十多天裡我瘦了二十幾斤,回到家母親跟嬸嬸看到我瘦的跟猴一樣,臉色還蠟黃的直接抹眼淚!

現在我有一個兒子,在我父親生病之前我沒有想過生二胎,但在父親住院期間我動了二胎的念頭,現在二胎在我們的以後計劃當中,我不想我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去面臨那種決定至親生死的恐懼與害怕。哪怕多年後需要決定拔我跟他們父親的氧氣時我也希望是他們商量過的,這樣他們心裡也會好受點!最重要的也是想在這個世界上給他們彼此留一個血脈相連的至親,這樣他們以後也多了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我享受了父母親成倍的寵愛,我願意擔起我該承擔的責任,孝順他們,關愛他們!我幼小時享受了獨生子女的幸福跟優越感,現在的我也會承受起獨生子女的壓力!


雯暇


獨生子女真的幸福,沒有兄弟姐妹的財產之爭。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最關注的就是父母養老問題,請保姆,請護工不就行了,一年能病幾次,如果是大病。一套房子解決了。那還可以剩幾套。我和老公85後,目前已經四套房子,爺爺奶奶還有一套,就一個兒子,也不生二胎。以後有啥事。我倆直接賣房子解決,有那麼多孩子幹嘛。給大寶填累贅。


love823


說到獨生子女,這讓我瞬間想起了那張獲獎攝影作品《獨生子》: 佈滿儀器的病房,背影佝僂的兒子,右手握著父親,左手牽著母親,一家人相對無言。



獨生子女,其實是既幸福,又壓力大。小時候,獨生子女可以受盡全家人的寵愛,我表弟就是獨生子女中的一員,小時候,我最羨慕的就是表弟。

因為他是家中的獨子,整天被爸媽呵護著,也沒有兄弟姐妹吵架,因為姨媽就一個孩子,經濟條件也不錯,直到很大,我都在羨慕他。

可是,最近兩年,姨夫姨媽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差。表弟在外地上班,讓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姨夫姨媽去醫院看病,在醫院裡面迷路,而打表弟電話他又趕不回來,最終我去醫院陪老兩口看病。



表弟有次喝完酒之後說 “我感覺自己像個機器,在雙方父母眼裡,我必須做個大孝子,因為我是她們唯一的兒子,我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因為生病我只能陪床,不能上班,

在老婆孩子面前,我又必須是個好父親好老公,我感覺自己一年馬不停蹄,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好想有個兄弟姐妹可以分擔一下…”

知乎上看到有人這樣感慨獨生子女:

小時候得父母獨寵,有求必應,長大後舉步維艱,問題重重。真是小時候的蜜糖,長大後成了砒霜。



其實,獨生子女也沒有那麼誇張,只要做好計劃,生活也是很美好的。

為父母買一份保險,關鍵時刻,它會成為一家人的保命錢;

做足長遠計劃,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把父母的晚年和孩子的未來歸進生活;

多存點錢;多陪伴父母,讓他們有健康的身體和身心,遠離疾病;


雨汐情感


我姐嫁的獨生子,有一天婆婆病了,孩子病了,在不同的醫院住院,她老公和公公在外地沒法回家,後來沒法了給我打電話,我照顧了一天她婆婆,她照顧了一天她孩子,說真的,要是有個兄弟姐妹的幫襯一下多好,也不用這麼為難,那會兒我孩子剛到一歲,我把孩子丟我婆婆帶,我婆婆那天給我打了十幾個電話一直催我,我也是沒辦法了


莪怎能懂


獨生子女到底是幸福還是壓力?我自己的看法是,獨生子女小時候幸福,等大了以後就是壓力。現在幾乎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小時候被一家人捧在手心。玩具好吃的零食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不用和任何人分享。過著甜的發膩的生活。

然後年紀大了些了 步入社會以後等結婚了 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話。那就更加的沒有任何壓力了,因為兩邊的父母的財產都是自己的了,不用別人去分享了。等再過些年歲數大點了,兩邊父母年紀也大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就開始感覺到壓力了。這個時候就開始覺得,為什麼我們這麼不幸,一對夫妻願意要養4個老人那還有孩子要照顧。

其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好必然有壞,有利就有弊。不可能把所有的好處都佔了的。

我們70後一般家裡都是好幾個小孩兒。小的時候,幾乎都是很窮的,一個蘋果,幾個人分。現在的年輕人一小所得到的那些寵愛,在我們小時候根本想都不敢想的。我們的父母對於我們的責任基本就是能養活就可以了。沒有玩具,沒有零食,沒有零花錢的童年是現在的人不能想象的。我們那一代人基本都是這麼過來的。

正是因為吃過很多苦,所以工作也很努力。也大多都懂得節儉。70後這一代幾乎都是成家立業,有房有車的。所以很多年輕人就會覺得我們是趕上了好時候。

70後大多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雖然受了很多苦,但是大了步入社會,這麼多親人,很多事情都能相互做個幫襯。老人生病了,有事的一大幫子女過來一起相互分擔也不存在多大的壓力。這就是凡事的兩面性。

多一個兄弟姐妹,那是至親,血濃於水。那是一輩子的家人。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我們這一代人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當成自己最寶貴的。而絕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那樣知道自己的父母要了二胎以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被奪走些什麼,自己會失去什麼,而不是先想到自己多了個親人。其實也不能怪這些人自私。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一小就沒有好好教過他們什麼是家庭什麼是分享。


風箏和桐桐的房車生活


從獨享角度那是幸福,從負擔角度那是壓力。遇事更無人商量無人幫。生縫計生年代的我,傾家當產了,我也要了三兒女。我雖比獨生子女的父母累,但在我生活小圈內,比我幸福的,還不多。所以,生一個孩孑,父母負擔輕,但孑女壓力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