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

在路上1427513


這就要看那個男人情商是否夠高!

會處事的男人,會雙方兼顧,還不得罪人,這就跟為人處事圓滑是一樣的道理……不僅把事情解決了,還贏得了一個好的口碑。

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媽寶男,在他印象中,他媽就是最大方的那一個,他媽說啥啥都聽!有一次我說了類似於他媽說我不好的話,他百分百相信他媽不會說,後來想想,是我太幼稚了!不過還好後來分手💔!

謝謝他的不娶之恩……

所以,從那以後我就立志,要找一個成熟的男人,至少他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令人舒服的,至少有擔當,不懦弱!

不過現代好男人也不好找,還是靜靜擦亮眼睛👀等待有緣人吧!

也祝大家早日覓得一良偶。


小木果子


老公當然在乎婆婆的感受,可是婆婆的無理要求呢?我家年收入十萬,積蓄不到一百萬。婆婆喜歡旅遊。我老公每年花五萬左右全家出國度假。聽小姑子的建議,必住五星酒店,然後啥也不看。就是我們所有人以老人需求為中心,孩子不需要多見識什麼。全家一年最大支出是旅遊,高消費換地方睡覺發呆。孩子不報興趣班,才藝為零,體育完全不行,學校讀公立學校,學習不怎麼樣。但旅遊度假是一流的。


用戶編號565841269847


和婆婆一起住了十幾年,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清楚的。表面上,不深究,男人會在乎妻子。但實際上,骨子裡,他更在乎母親的感受。怎麼說呢,血濃於水,男人再愛老婆,也抵不過母親,畢竟血緣至親。

男人和母親,永遠一家人,但屬於兩代人。所以,觀念、習慣和妻子比較合拍,有時候會看不慣母親,和妻子在一條戰線上。但當妻子和母親有矛盾時,他又肯定會站在母親一邊,為什麼呢?因為兒子永遠覺得母親有養育之恩。另外,母親是長輩,晚輩要讓著。所以無論對錯,都認為母親不容易,媳婦應該寬容、忍耐。深層次講,這還是由血緣關係決定的,媳婦與母親相比,終是外人,怎麼也比不過的。

因為自己是媳婦,所以站在媳婦的角度告訴姐妹們,永遠不要硬碰硬,在丈夫面前和婆婆爭高下,有理沒理,你都爭不過。婚姻裡,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除非自己有強大的底氣和說走就走的能力,再不然,你一人能對付他們兩個,有打死都不怕的勇氣。不然,為了娃,還是得忍,有時候真得委屈求全。想起來糟心,但這就是現實,真的不想忍受了,只有默默積累實力,讓自己強大起來,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給自己留夠保障才可以。千萬別認死理,講對錯,婚姻裡同樣講強弱。


晴朗我心


比起妻子的感受,更在乎母親的感受是否合理?

我的回答是:分情況;

一種是物質,一種是情感;

同樣的物質,有好壞之分時,母親拿好的一份,妻子作為小輩拿次一點的是一點問題沒有;這個問題上,長輩的感受肯定是需要優先考慮的;

(相信多數男的也是這樣,兩條領帶,肯定會把好的給岳丈)

還有一種,是情感;

未婚時人和父母的關係肯定是要親密於戀人的;

但是結婚之後,妻子丈夫才是最親密的兩個人;

子女要有 身為小輩應該對老人的關愛與尊敬,但是和異性長輩不該存在超過伴侶的依戀和依賴

其實就中國而言,母子和夫妻的倒錯關係還是很嚴重的,父親不稱職,母親在父親那裡得不到愛,就會把對丈夫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女孩子那就還好,如果是男孩,關係就是倒錯的,母親孩子會互相依賴,變成母親和妻子暗中較勁的情況;

如果出現母親和妻子因為誰和你更親密而鬧矛盾這種情況你還袒護母親的話,那你當初為什麼不找一個和你爸親密大過和你親密的女生結婚呢?這樣想必很和諧,肯定她也不會再吃你母親和你親密大過你和她親密的醋。

和異性長輩接觸要有分寸,要注意避嫌,這是最基本的;

不能打著孝道的名義要求你的伴侶忍受你和異性長輩親密大過和伴侶相處時的親密。


時間與共


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可能99%的男人都更在乎母親的感受,把媳婦的感受放在首位的,少之又少。

首先是血緣關係使然。俗話說,母子連心。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兒子時刻關注母親的感受,把母親的感受放在首位,也是情理之中。

其次是兒子孝心使然。孝順,包含孝敬、也強調順從,順從母親心意,自然要切身體會和在乎母親的感受。

再次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習慣使然。儘管社會在進步,儘管婦女也頂半邊天,但是三從四德的烙印並沒有完全抹去。

綜上,男人更多在乎的是母親的感受。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媳婦的感受,甚至讓媳婦屢屢受委屈還不自知,造成媳婦心寒,以致影響家庭和睦和穩定。

男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也是聯繫母親和媳婦的橋樑和紐帶。提醒各位男士,在照顧母親感受的同時,也要懂得體貼媳婦,理解媳婦的心情和感受。學會妥善處理母親和媳婦的關係,讓自己真正成為家庭溫馨和睦的定海神針。


颯颯暖陽


我覺得絕大多數男人還是在乎被欺負一方的感受。

婆媳關係是這個社會中普遍存在並且普遍不好解決的問題。這主要取決於男人在中間發揮的作用。

對於一般的男人來說,如果媳婦跟婆婆鬧矛盾了。男人是中間的天平。會稍微往受害者一方傾斜。簡單點來說,就是如果他倆吵架,過錯在於母親 ,那麼男人心理會稍微向著媳婦這一方。

(這也是絕大多數男人的處理方法。)

剩下的少數的,就另當別論了。有的男人有了媳婦忘了娘;有的是媽寶男。因人而異。

我有個建議,就是在父母生活狀態挺好的情況下,儘量跟媽媽分開住。經常回家看看父母,既保證了距離,也會產生美。

所以男人其實也挺難的,都想處理好媽媽跟媳婦之間的問題。想處理好,男人在中間就不能太傾斜於另一方。這才是最長久的辦法。


傻豆包


你要明白,女性並不在乎那個最終的答案,她們只在乎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個問題,就好像一個世界難題:

“我跟你媽同時掉河裡了,你會先救誰?”

“我先救我媽,她年紀大。”

“嗚嗚嗚,你一點都不愛我......離婚!”

“我先救你。咱倆是最親密的人。”

“你這個混蛋,你媽生你養你,你竟然不救她。不孝順!不跟你好了,離婚!”

“我跟你媽同時掉河裡”這個問題,之所以無法回答,是因為婆媳關係的無解。正如本文的題目,“男人應該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兒的感受?”如果非要在一個無解的關係中,分辨出一個“更”字,只能是徒增煩惱。

首先,我們要認知婆媳關係的本質。

第一,婆和媳,是一對天敵。你想讓貓不抓老鼠,難不難?

第二,婆和媳,本質是客情。來自不同家庭,教育差距,年齡差距、觀念代溝等等,她們本不應該相遇,但是,因為一個男人,她們不得已共處同一個屋簷下。

在正常情況下,男人應該更在乎媳婦兒的感受。

因為她才是那個要陪你終老,走完人生的那個人。

但是,表面上,在母親面前,你要很在乎她的感受。再次重申,女性並不在乎那個最終的答案,她們只在乎你表現出來的態度。


雙柳生


我認為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至少社會上更大部分的人是。


“百善孝為先”,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此,要尊老、愛幼,而且因為孩子天性的依賴母性,就算長得再大,母親在孩子的心裡位置依舊是崇高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社會上依舊有很大比例的“媽寶男”。


母親是我們至親,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從小陪伴在左右,我們的思想和習慣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母親。


而媳婦接了婚,有了一紙之約才會是媳婦,如果沒有生孩子,跟自己根本就沒有血緣關係,這是事實。


媳婦是在自己長大後遇見,所以母親依舊是主導。


再者如果母親不同意這門婚事,可能很多感情都會終於此,婆媳關係一直都是矛盾的話題,而且往往核心就是,男人更偏向於自己的母親。


前一段時間很流行一道選擇題:


“如果媳婦和母親同時落水,男人要先救誰?”


其實無論男人怎麼回答,在他心裡肯定是先救母親,沒有人願意背上不孝的罪名,這樣會使自己一輩子都活在痛苦裡。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男人,就要懂事點,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總是去拿自己和他的母親比較,而是把他的母親當成自己的母親,你想想看:

你對待自己的母親,會這樣嗎?


天下的母親都是偉大的,都值得尊重,能夠包容就包容,能夠善待就善待,矛盾是用來解決的,想要日子過得好,想讓男人更加愛你,愛他的母親也會讓他更加尊重你,記得你的好。


亦軒YiXuan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是女人特別想知道的,對於男人來說,又是不好回答的。男人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這個問題有點像“母親和媳婦落水,去救誰”一樣。但仔細想一下,也不難回答。

男人對於母親的感情和對於媳婦的感情,是兩種不同的感情。弄明白這兩種感情的不同之處,我們就知道男人是更在乎母親的感受,還是媳婦的感受了。

母親對於我們是賦予者,我們對於母親是反饋者。

母親的偉大不容置疑。母親賦予了我們生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含辛茹苦撫養我們成人。這是母親對子女無私的付出,也是每一個子女都會承受的厚重的恩情。

當我們成人之後,面對逐漸老去的母親,應該做一個恩情的反饋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類。

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孝順”,就是這種恩情反饋的最佳體現。孝為盡心奉養,順為順應意志。順應母親的意志,就是在乎母親的感受。這是我們為人所必須要做到的。

媳婦對於男人來說是共生者

男人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至成年後,就會尋找心愛的女子成立新的家庭。從此他的人生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由這個被稱為妻子(老婆、媳婦)的女人陪伴你一直到老。

在我們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由父母撫養我們。當這個男人成家之後,就會和妻子共同來建立這個家,並要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個過程中,妻子會和他同風雨共患難,將來也會與他共享幸福安度晚年。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男人與媳婦是共生共存的關係

再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夫妻是共同體,擔有同等的責任,無論是雙親的贍養(權利和義務),還是社會中各種責任關係(債務、權利等等),大部分都是需要夫妻共同承擔的。所以說,男人和媳婦的關係在社會關係中,應是互為一體的關係

答案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母親和媳婦對於男人的位置。一個是男人要對外付出的反哺之情,一個是與男人共生共存的配偶之情。

男人可以接受媳婦跟自己一起受苦,卻不能忍受母親受半點委屈。因為將來與男人享受幸福成果的是媳婦,而母親卻只能在無私付出後,逐漸老去。

我突然想起,“母親和媳婦同時掉水裡,如果只能救活一個的話,男人應該救誰?”這個問題,有一個特別悲情又讓人動情的答案,那就是“把母親救起,然後陪著媳婦一起死去。”在我看來,這可能不是最好的做法,但一定是最讓人無法辯駁的答案。

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如果在母親的感受和媳婦的感受中,必須選擇一個“更”的話,那就是更在乎母親的感受。把舒心留給母親,把委屈留給自己,而這個“自己”就包括男人本身和媳婦(委屈了我陪你,我會對你更好)。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在小家中男人當然要在乎媳婦的感受。但在外在看來,男人和媳婦是一個共同體,是榮辱與共的關係。這個家之外的所有事情,都是兩人共同面對的。無論是雙方誰的母親,都應該共同去在乎,去孝順。

到此,得出這個答案只是我作為男人角度的個人偏見。或許有女性朋友對此不滿,我願意接受你們的批評(滿滿的求生欲)。(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注回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大象生


這問題在我看來就好像是在問一個男人,當你媽和你媳婦掉進河裡,你會先救誰?

無論這個男人先救了誰,都不能說明他不愛另外一個人,也並不能說明他更愛誰。

之所以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情感問題中,我遇到過三種男人。

第一種媽寶男


這種男孩崇拜自己的母親。

認為媽媽做什麼都是對的。男孩的觀點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最奇葩的就是他媽媽不喜歡他女朋友,他就果斷和他女朋友分手了。

顯然,這種男孩會更在乎父母的感受,否則也不會和女朋友分手了。

第二種,我只在乎自己

這種男人既不在乎母親的感受,也不在乎女朋友的感受,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

這種男孩的心裡認為母親會一直愛著他,會一直不離不棄。女朋友也很喜歡他,即使他們結婚又離婚了,他也覺得無所謂。並不是,他不愛他的女朋友,只是比起女友來,他更愛自己。

這種男孩的優越感非常強。

第三種,解決問題。

你問他,假如問他你更在乎你母親的感受,還是你媳婦兒的感受,他會告訴你不知道。

但是一旦他的媽媽和他的女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他會努力去解決問題。

面對以上三種男人,有三種處理方案

第一,假如你遇到了媽寶男。

沒關係,只有和男“寶寶”背後的媽媽處理好關係就可以了。努力讓他媽媽喜歡上你,那麼這個男寶寶,自然也就喜歡上你了。

第二,假如你遇到了只在乎自己的男朋友。

首先你要做個愛自己的女人。然後做個在乎別人感受的女人,給他做好榜樣的力量,讓他知道,愛別人和在乎別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從而影響他。

第三,假如你碰到了解決問題的男朋友。

你千萬不要問他,你媽和我掉進河裡,你要先救誰?這樣他會覺得你肯無聊。

但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直接告訴他衝突點在哪,讓他來解決問題就好。

不管遇到那種男人咋們都要做個有智慧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